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物競賽重點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6K

國中生物競賽重點知識點歸納新版多篇

國中生物競賽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一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羣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綿,衣藻 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 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 海帶 紫菜)(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幹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 裏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1)雙子葉植物:胚裏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 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裏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於乾燥或寒冷,它可以處於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

①裸子植物(如:鬆、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

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佈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裏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國中生物競賽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二

傳染病和免疫

常見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結膜炎、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肝等。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

1、傳染病是由某種特殊的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間或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www.》物。根據致病的病原體不同,傳染病可分為細菌傳染病、病毒傳染病、寄生蟲傳染病等。

3、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羣。

(1)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叫傳染源。

(2)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歷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羣叫易感人羣。

4、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

5、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如隔離、建立專門的傳染病醫院

(2)切斷傳播途徑:如照紫外線,在教室噴灑消毒液。

(3)保護易感人羣:如接種疫苗或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膚和黏膜,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還有纖毛,隨着纖毛的擺動,病菌等異物能被清掃出去。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融解。分佈在血液,淋巴結,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2、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叫特異性免

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

物)。

抗原進入體內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猶如鑰匙與鎖的關係)。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身穩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禦保護)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

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6、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並且儘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

8、計劃免疫意義: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後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中生物競賽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三

一、顯微鏡使用

1、取鏡:右握左託略偏左;即: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偏左的位置。

2、對光:三轉三找;即:一轉轉換器,找低倍鏡;二轉遮光器,找大光圈;三轉反光鏡,找光源。

3、觀察:放→壓→降→升→調;即:在載物台上放上標本→用壓片夾壓住標本→把物鏡降到最低處(側視物鏡)→緩緩上升物鏡(上視目鏡)→調節準焦螺旋

4、移動標本時可概括為:偏哪往哪移;即: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如果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偏什麼方向就向什麼方向移動標本。

二、製作臨時玻片標本

製作臨時玻片標本的過程:淨→滴→取→浸→塗(或展)→蓋→染

即:擦淨玻片→滴上水滴→取出材料→浸入水滴→展平(或塗勻)材料→蓋蓋玻片→染上顏色

三、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可概括為:濃度誰大誰吸水;即:兩種液體接觸時,哪種液體的濃度大,它就會把另外一種液體中的水分吸收過來。

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

1、促進光合作用(農產品豐收):三增(增光、增水、增二氧化碳)

2、抑制呼吸作用(農產品保存):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

即:通過適當增加光照,增加植物體內含水量,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來促進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產量;通過適當降低温度,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農產品中的含水量來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

五、人體心臟結構和血液循環

1、房連靜,室連動(血管);

2、左動右靜(血液);

3、肺反體同(兩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係)

即: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在心臟及血液循環路線中,流動在左邊的血液是動脈血,流動在右邊的血液是靜脈血;在肺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係是相反的,在體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係是相同的。如:肺動脈內流動的是靜脈血,肺靜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上、下腔靜脈內流動的是靜脈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