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新版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新版多篇)

國中總複習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一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温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裏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係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羣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複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國中生物會考重點知識點 篇二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有: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

4、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成兩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氣圈 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和 巖石圈 的表面。

6、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

7、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8、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9、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10、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11、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動。

12、載玻片上寫着‘上下’,視野裏看到的是‘ ’。 方法:把寫着‘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17、細胞由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和有機物(如糖類、核酸、蛋白質)組成。

18、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植物有)和線粒體(動、植物有)是能量轉換器。

19、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DNA組成染色體;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人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植物體無系統。

21、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離開活細胞通常變成結晶體。

22、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類羣: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瘋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種結構改變了的蛋白質-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蘚可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種子是由種皮和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兩片),能發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們平常吃的豆瓣醬主要是大豆的子葉。玉米種子是由種皮、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和胚乳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胚乳,子葉一片。我們平常吃的麪粉成分主要來自小麥的胚乳。

26、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温度。

27、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28、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因為該區長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運輸有機物的通道是篩管。

31、莊稼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有機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鉀的無機鹽。缺氮時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瘦弱,嚴重時葉脈淡棕色;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暗綠色並出現紫色;缺鉀時莖杆軟弱,葉邊緣呈褐色。

32、雌蕊發育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過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3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户”和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是由一對保衞細胞圍成的空腔

34、在營養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實仍然是空癟的。這主要是由於傳粉不足引起的,要想減少癟籽,可以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莖可以不斷長粗,因為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所以嫁接時,要確保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説,恩格斯將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長高了5釐米,這與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有關。

38、蒸騰作用能帶動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並能降低植物體的温度。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氧從氣孔進出,水由根吸收後通過導管運輸到葉)

40、呼吸作用: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發生在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

4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葉放在涼開水中,放在陽光下照射,葉不會放出氣泡。原因是 燒開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

42、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身高突增 。

43、達爾文 是進化論的建立者。他認為,人類和現代 類人猿 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的過程叫做分娩。

46、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結合完成受精過程;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

47.我國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48、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水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49、維生素A:夜盲症,補肝臟、胡蘿蔔;維生素C:牙齦出血、壞血病; D:佝僂病、骨質疏鬆,補肝臟、魚肝油; B1:腳氣病,粗糧; B2:口角炎,粗糧;缺鐵:貧血

50、消化系統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組成。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沒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澱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小腸液和胰液能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

國中生物學習方法 篇三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繫,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説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繫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四

生態與環境

1、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食物鏈的寫法(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

3、有害物質沿着食物鏈怎麼變化(難降解的有害物質循環到最高級消費者體內富集,即最高營養級最多)

4、有機物與能量沿着食物鏈流動如何變化(越來越少)

5、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麼(生物圈)

6、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系統一般遵守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物種越多越複雜,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越穩定。

7、樹立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所有生物由細胞構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區別

3、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4、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三者之間的關係。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細胞核中儲存有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5、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核先分裂,接着細胞質分裂,出現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出現新的細胞壁。

6、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分裂的結果形成組織。生物體由小到大,表現出的生長現象,也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的。

7、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也是微觀到宏觀的過程)

8、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9、動物體的組織與植物體的組織

10、植物體的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11、人體的器官:心臟,胃,小腸,大腸,耳,鼻等

思考:心臟由哪些組織構成?植物的葉片含有哪些組織?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國中生物重點知識點 篇五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注: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沒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徵。(P6)

▲生物的歸類

1、按照形態結構: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共同構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氣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與生物的關係: 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寄生關係。

注:1、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描寫的是氣温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駱駝失水很少和駱駝刺的根很長是對乾旱的適應;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對寒冷的適應;旗形樹的樹冠的形狀是對風的適應。現存的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生態系統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組成:1、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温度等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以吃與被吃的關係彼此聯繫起來的序列。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而形成的複雜的營養關係。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的越多。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綠色水庫”

濕地生態系統:淨化水源、蓄洪抗旱,“自然之腎”,典型:沼澤

城市生態系統:人類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説;從地域關係來説;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説。

注意:DDT的例子;有毒物質富集;生物圈Ⅱ號

▊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 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鏡座 鏡柱 鏡臂 載物台 通光孔 壓片夾 遮光器(光圈)反光鏡 轉換器 鏡筒 物鏡 目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遮光器: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

3、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注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觀察細胞結構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永久玻片和臨時玻片)

1、常用玻片標本: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製成。

注: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實驗 口腔上皮細胞實驗

2、臨時裝片製作的一般步驟:淨→滴→取→浸→展→蓋→染

3、植物細胞模式圖 動物細胞模式圖

4、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液態的,可以流動,內有細胞器等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液泡:有細胞液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注: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

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説”。

7、恩格斯把細胞學説、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達爾文進化論並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1、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分子較大,可燃燒):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無機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較小):水、無機鹽、氧等

注意:圖Ⅱ-7 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2、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聯繫: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區別: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遺傳信息是指上一代傳給子代的控制該物種遺傳性狀的全部信息。

1、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遺傳信息的載體——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斷。

4、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注:1)、不同種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2)、人的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

3)、染色體數量的恆定對生物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5、細胞中有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上有遺傳信息,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生物由小長大:細胞的分裂(細胞數量的增加)和細胞的生長(細胞體積的增大)

2、細胞的分裂過程:細胞核分裂→細胞質一分為二→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細胞一分為二

3、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數量加倍,等分到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4、癌細胞最初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來的——癌變。特點:分裂非常快;癌的轉移。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分化:在生物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逐漸發生變化的過程。

組織: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羣。

1、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肌肉組織(收縮、舒張)、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

2、植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分生組織(分裂產生新細胞)、保護組織(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營養組織(儲藏營養物質)、輸導組織(運輸有機物、水分和無機鹽)

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

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注:大腦:神經組織、肌肉組織;胃: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的結構。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消化系統: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

▊ 生物體結構層次

▲單細胞生物

1、常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魚類餌料、淨化污水;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以寄主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裏,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裏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

3、與人類的關係:

害處:引起人類和動植物患病

益處:用於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部分

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分為四大類羣: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2片子葉)(雙子葉植物)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1片子葉)、胚乳 (單子葉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子葉和胚乳中儲存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為種子的萌發和早期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種皮能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

2、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3、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雲杉、銀杏、蘇鐵、側柏等

常見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麥、水稻、牡丹、刺槐、檳榔、玫瑰、菊、杏、蘋果等

4、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皮可以保護種子免受昆蟲的叮咬,以及外界環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種子的傳播方式:藉助風力、水力、動物等傳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籽粒飽滿、具有完整的胚、儲存時間短、已度過休眠期。

3、測定種子的發芽率(發芽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和抽樣檢測

4、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收水分,子葉和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

1、根尖的結構: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

2、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3、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數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4、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開花和結果

1、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2、花的結構:花瓣、花蕊【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花托、萼片

3、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4、受精:花粉粒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7、人工輔助授粉

目的: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傳粉的不足。

方法:先採集花粉,然後把花粉塗抹或傾斜撒在同種植物的柱頭上。

國中生物要點知識點總結歸納 篇六

六大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

脂肪:人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類:人體內主要的供能物質富含糖類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麥、饅頭、馬鈴薯、紅薯等。

蛋白質:為生長髮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蛋、魚、肉等。

水: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約佔體重的60﹪—70﹪。

維生素:人體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動又必不可少的物質。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齒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攪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

(3)胃——通過蠕動,使食物和胃液混合,並初步消化。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使食物殘渣推向肛門(大腸的起始部位為盲腸)。

(6)肛門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澱粉酶能初步消化澱粉(澱粉、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於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後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於消化道內。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質:消化始於胃,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類:消化始於口腔,最終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於小腸,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吸收

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決定這個功能的結構特點是:

1)成人的小腸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

2)小腸內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狀突起——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吸收面積。被吸收後,隨即由內壁毛細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運往全身。

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

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佔30%、40%、30%。三餐應該按時。

要合理補充各種人體所必須的五類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寶塔”。

國中生物要點知識點總結歸納 篇七

動物的主要類羣

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腸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2個胚層構成;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2、渦蟲是典型的扁形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3、血吸蟲和豬肉絛蟲是比較常見的人體寄生蟲。

二、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1、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裏,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包裹着一層密不透水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別發達,生殖能力強;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

2、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壁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體壁內密佈毛細血管,氧氣可溶於體表的黏液裏,然後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鈎蟲、蛔蟲、饒蟲都是常見的線形動物。

4、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蠶、蛭。

三、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1、目前已命名的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羣。軟體動物殼內柔軟的身體表麪包裹着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膜,稱為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質形成的物質形成的。雙殼類動物可以用足緩慢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2、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羣,目前已命名的種類有120萬種以上,佔所有已知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

3、蝗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感覺器官有一對觸角,三個單眼和一對複眼,口器用於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 ,有三對足,善於跳躍;有兩對翅,適於飛行。觸角和足等是昆蟲的附肢,分節。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此外,體表有氣門,用於呼吸;身體表麪包着堅韌的外骨骼。

4、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徵是: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石鼈 、蝸牛 、烏賊都是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蝦、蜘蛛、蜈蚣等,都屬於節肢動物。昆蟲除了具有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外,還有昆蟲獨有的特徵: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翅等等。

國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八

人類與生態環境

l.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

生物囤為人類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賴於生物圈。人口的適度增長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但是人口的過快增長必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目前,由於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人類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資源、能源之間,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佔有量日漸減少。由此造成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局面。同時,人口的迅速增長,使我們的環境污染加劇。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還給住房、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嚴重阻礙了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2、生態平衡的現象和意義

(1)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問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着一種動態平衡,也就是説,它的能量流動和物質的循環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着一種動態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

(2)穩定的生態系統的特徵

在穩定的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動物和植物在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完整的營養級結構,具有比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

相對穩定的能力。當生態系統受到外來干擾時,只要這種干擾沒有超過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能通過自動調節恢復平衡。但若外來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類。

八年級生物必備知識 篇九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着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着它所附着的骨,繞着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裏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7、脱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脱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羣體生活的動物,羣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羣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羣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