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的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71K

元宵節的習俗【多篇】

元宵節的習俗 篇一

唐宋時期,浙江各地的元宵觀燈習俗已十分盛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正月十一夜日》就是記錄了杭州元宵燈夜的盛況,把杭州的元宵節與京都燈會相比美:

“燈火家家市,簫笙處處樓。無妨思帝裏,不合厭杭州。”

到了宋代,三天的元宵燈節又延為五天,以應“五穀豐”的吉兆。據《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述:“南至龍山,北至北新橋,四十里燈火不絕”。從官巷口到眾安橋懸賣各式花燈稱為“燈市”。當時家住杭城官巷口之南面保康巷的著名女詩人朱淑貞曾寫下《元夜》詞説:“花市如燈晝。”

府衙門前扎大型彩燈時稱“山棚”。燈口千變萬化,琳琅滿目。其中以蘇州、福州產的燈為富麗堂皇,有用五色珍珠結成網的“珠子燈”,鏃鏤精巧的五色染成的“皮燈”,五色蠟紙糊與的旋轉如飛的“戲馬燈”,還有引人注目新安產的無骨燈。此燈製作特殊,《武林舊事》説:其法用絹囊貯粟為胎,因之燒綴,及成,去粟,則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奪,前無其比。

元宵之夜,居民傾城而出,上街觀燈。約至二鼓時分,知府乘小橋上街遊嘗,並東市西坊搭台,上,坐觀,台上。成為觀燈的高潮。

皇宮之內,為了表示與民同樂,在復古、膺福、清燕、明華等殿縣燈持彩,氣氛熱烈。同時又在麗正門搭起五大高的彩燈樓,稱為玻璃燈山,上千只各式精製的彩燈,怪怪奇奇,無奇不有。正中用正色玉柵燈排成“皇帝萬歲”四個大字。

二鼓時分,樂聲四起,燭燈綵旗縱橫,皇帝乘着輦,一路觀賞遊覽,直登上麗正門城樓,宴請文武百官,形成宮中觀光之高潮。著名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兩次觀看杭州的元宵燈節,一次是血氣方剛的十九歲,一次是六十年後再入朝庭修實錄史書,他感歎地賦詩一首:

“承計當進入帝城,笙歌燈火連夜明。寧知六十餘年後,老眼重來看太平。”

元宵夜燈市以南宋為最盛,明清沿襲。直至民國時期,杭州元宵節仍很興盛。元宵燈市一般在十二日開始,至十八日落燈。十二日將新做龍的龍燈抬至城隍山龍廟,拜供後,以墨汁點其睛,稱為“開光”,俗叫“龍燈上山”。

清代杭州,據《江鄉節物詩》載“十三日上燈節,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團,煮以供祖先,稱為‘上燈圓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圓子,其中餡有切得細細的胡桃、花生、芝麻、棗子、雞油、豆沙之類,名曰:“燈圓”。

元宵節一些地方的習俗: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羣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XX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XX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山東省〕淄川縣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XX縣元宵送燈至祖墳。博興農村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唸「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XX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説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XX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孃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陝西省〕△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福建省〕泉州花燈別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燈等等。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淨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説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廣東省〕XX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據説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牀下,據説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捱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捱罵為吉兆。

元宵節作文 篇二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可高興了!

吃完香噴噴的湯圓,我們早早來到了體育館,體育館張燈結綵,燈光閃爍,還有各式各樣、形態各異的兔子:有的兔子手裏各有一副對聯;還有的兔子一副酷酷的模樣,正擺着POSS呢!其中我最喜歡的花燈是有兩隻小兔子組成的。她們穿着紅色棉襖,代表着喜氣洋洋。一隻手裏高舉着火把,似乎想在黑夜裏為人們照亮前方的路。另一隻手裏提着個燈籠,正在給大家拜年呢!

看完花燈,精彩的煙花表演開始了。“砰!”煙花炸開了,只見天空中一道道五彩繽紛的火焰,有的像倒掛的瀑布飛流直下,有的像滿天的流星閃爍不定。有的像飛舞的雪花飄飄灑灑,還有的像金色的巨龍上下翻滾,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燈會結束了,我們望着依舊燈火通明的體育館。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篇三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説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説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閲讀全文]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説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閲讀全文]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閲讀全文]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羣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説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説,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大全之: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 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

元宵節的習俗 篇四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可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今天,就讓我們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瞭解元宵的知識。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元宵,象徵團圓,寓意吉祥,有民歌唱到:“喜吃元宵丸,家家慶團圓。”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節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加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燃放煙花助興。

元宵節除了要賞燈,還要猜燈謎。猜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語,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化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年年歲歲鬧元宵,歲歲年年慶團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個文化盛典,是個團圓佳節。

元宵節的習俗 篇五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那麼在北京過元宵節,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北京元宵節的習俗介紹

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户俱張掛絹紗、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

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北京叫賣、皇帝觀燈儀仗等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

傳統的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前門一帶自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還為此留下乾隆皇帝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説。“前門上元燈會”已被列入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北京市每年元宵節的保留項目。節日當天,這裏的花燈展示、傳統民族手工藝表演展給大家帶去了濃厚的年味。今年前門的燈會規模將超過去年,點燈儀式、賞燈遊藝、走街表演將同時上演。遊客還可以參與猜燈謎活動,體驗一把“摸門釘”的***俗,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在北京其他地區,元宵節的活動同樣精彩。

附:元宵節吃什麼

1、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水煮湯圓是最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説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製作工藝上。做湯圓相對簡單,一般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即成。而元宵在製作上要繁瑣得多:首先需將面和好,把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麪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麪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廣東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説這種食品代表吉祥。廣東的性格平和實在,對節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於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經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徵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4、元宵茶

在陝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就是在熱湯麪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麼油膩,對於由於節日多食動物性食品而呈現的酸性體質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營養更為全面。

5、油茶

元宵節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麪下鍋做油茶也曰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