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3K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精品多篇】

傳統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篇一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藝術創作中,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耍龍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羣眾喜聞樂見。

傳統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篇二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説,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説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説:“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關於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篇三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説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説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2021元宵節最新精選賞花燈祝福語 篇四

1、三五良宵,花燈吐豔映新春;元宵佳節,明月生輝照團圓。

2、新年幸福安康,新年甜蜜吉祥,元宵節快樂,前程一片光輝!

3、在此衷心祝您闔家歡樂,身體健康,元宵節快樂!

4、事業紅得溜圓,愛情花好月圓,一生春色滿圓,一世幸福美圓!

5、元宵節,願你全家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美美滿滿,快快樂樂!

6、願你人生處處強,元宵佳節到身旁,祝願你心情最歡暢。

7、在元宵節來臨之際,祝你平安,快樂,幸福。萬事圓!

8、元宵節快樂!今天是過年的最後一天,不知道你還給紅包不咯?

9、萬事年夜吉!百口歡喜!財源廣進!恭喜發家!元宵節康樂!

10、元宵節到了,願你身體康健,成功相伴,快樂連連!

11、提前祝你元宵花好月圓、閤家團圓、幸福快樂、圓圓滿滿。

12、祝你一年平安全家順,一生健康全家安,一路發財全家福!

13、財神臨門,福星來到,元宵佳節,祝你笑口常開,有事可樂!

14、圓圓的元宵,圓圓的緣;圓圓的元宵,祝你幸福又歡樂!

15、祝你新一年就像今晚的月亮一樣光輝璀璨。元宵節快樂!

16、正月十五早安,元宵佳節,真情祝願,願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17、祝願你:春去秋往萬事勝意,山高水長終有回甘。元宵快樂!

18、祝願的湯圓永遠那麼甜蜜,牽掛的心始終為你流連。

19、願你人生充滿好運,元宵到了,祝願你萬事如意,節日愉快。

20、祝你元宵節,團團圓圓幸福溢,美美滿滿歌聲起。

21、月圓人團圓,燈美人更美!吃湯圓樂團圓,賞花燈閤家歡!

22、送你青松長青燈,願你身康體健永遠站如鬆!祝:元宵節快樂!

23、元宵佳節,將幸福帶回家,將快樂掛臉頰,願你福壽安康!

24、緣分只近不遠,財源滾滾而來,情緣綿綿不斷,團圓永遠不散。

25、祝你元宵節勝似元宵,甜甜蜜蜜,圓圓滿滿,幸福美滿!

26、元宵節玩得開開心心,吃得甜甜美美,睡得舒舒服服!

27、願可口的湯圓帶給你元宵的幸福無邊,元宵的快樂無限!

28、朋友好客品嚐湯圓,攜手共進友誼長存。元宵節快樂!

29、元宵佳節明月升,嫦娥曼舞看清影,元宵香從圓月來。

30、元宵佳節,天晴月圓。祝你手好運好心情好,月圓夢圓事事圓。

31、月圓,人圓,事事圓滿!花好,燈好,好事連連!

32、元宵的祝願切切的奉獻,道出誠摯的祝願,願你元宵快樂。

33、願不負時光,不負努力,人安心安,花好月圓,元宵節快樂。

34、元宵夜連連,萬户雪花開。歡歌笑語,千家把酒賞花燈。

35、願你開心幸福,平安圍繞;元宵佳節,願你福相伴,樂逍遙!

36、時際上元,玉燭長調千户樂;月當五夜,花燈遍照萬家春。

37、元宵甜甜又圓圓,快樂喜慶鞭炮歡,吉祥好運連成串。

38、萬事大吉!閤家歡樂!財源廣進!恭喜發財!元宵節快樂!

39、團團圓圓是一家,元宵節後必然發。元宵快樂,恭喜發財!

40、相會團圓暫無緣,夢裏不知身是客,思念惦記夢無限。

41、祝你: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和和美美,順順利利!

42、祝願你,明天的今天,抱着孩子,挽着老公,歡樂慶元宵。

43、正月十五的祈盼,是寂靜池塘裏最為鮮豔的那朵蓮。

44、送上圓圓的祝福,願你有圓滿的生命藍圖。元宵節快樂。

45、願你元宵節月圓人圓左右逢源,燈紅愛紅萬紫千紅。

46、願你春風吹得早,祝願你心情好,事業妙,快快樂樂度元宵。

47、值此元霄佳節來臨之際,祝我的朋友節日快樂,大吉大利!

48、元宵的夜晚給你的祝福最久長,祝願你元宵快樂,生活吉祥。

49、一顆湯圓一份情,一盞花燈一份心,情情唯真春日暖。

50、祝元宵節吃得舒心,看得適心,玩得開心!元宵節快樂!

關於過元宵節的簡介 篇五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theLanternFestival),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今天就來詳細介紹元宵節來歷和習俗。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來歷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元宵節美食——元宵節要燃燈。

又説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這些禁忌需注意 篇六

1、出門不能丟東西

正月十五這天,很多人都出門去賞燈、觀月,人來人往的有人就渾水摸魚在其中。新的一年才剛剛開始,如果在正月丟東西,有的人就認為是把一整年的財運都給丟了,這一年都會過得不好,因此人們忌諱出門丟東西。

2、不能剪頭髮

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身體頭髮、皮膚等,人們是非常看重的。頭髮也被人們看做是財運,平常沒關係,但是正月是不能理髮的。人們還認為理髮會“死舅舅”。

3、不能説髒話

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月份,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份,老一輩的人講究一月份是很多神仙都在的月份。如果滿嘴髒話,就會讓人覺得小氣,不吉利,被神仙聽見了也不會去保佑這樣的人。因此,在正月不能講髒話。

4、民俗認為此日是天宮大帝的誕辰日,應以喜慶為主。元宵節當日,夫妻之間絕不能鬧矛盾,也儘量避免孩子哭鬧,以免給家庭帶來黴氣。

5、元宵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再繁忙的人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勞作工具損壞,帶來黴運和財運損失和不利的事情發生。

6、元宵節當日避免看醫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墳地、古陵等陰氣和晦氣較重的場所。身體弱、運氣差的人士更應加以防範,以免沾染晦氣上身。

7、此日、不要借給別人錢,據説這樣做的話、會把你的運氣借走。

8、米缸也不要見底,因為舊有斷炊堪虞之説。

9、此日注意衣服不要弄破、據説傳言會一年黴運纏身。

10、此日不要殺生,這是一個見血的不詳惡兆,所出現的問題則是破財及病災。

11、儘量避免白色和黑色的衣服,這兩種顏色與死亡緊緊聯繫,大慶的日子見到這兩種顏色、會讓穿戴者事事不能如願。

12、避免髒話、據説這樣去做,今年會禍從口出、不經意説錯話而帶來大的禍事。

元宵節賞花燈的來歷傳説 篇七

元宵節賞花燈傳説一:

傳説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賞花燈傳説二: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傳統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篇八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元宵燈節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藴含着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屆時君臣百姓都去看燈、猜謎語,文人們則飲酒、賦詩、答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北宋時,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據説,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後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户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徵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户人家,聞知指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

傳説明成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遇一秀才,談得頗投機。朱棣出上聯試他才情,聯雲:“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是明成祖年號,朱棣大喜,遂賜他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