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3K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童年》教學反思 篇一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覺頗佳。從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課堂表現中,從學生全神貫注的凝聽中,我體會到了教師的快樂,我知道這是一節成功的課,這是一節高效率的課堂教學。課下反思,我覺得有幾點值得肯定。

第一點,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把這一課的教學放在最後,作為本單元的重頭戲去認真對待,這樣,學生有了前幾課的學習基礎,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第二點是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髮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蒐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點,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説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説説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甚至可以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第四點是資料的適時引用為課堂錦上添花。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説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痴迷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二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受頗深。從學生用心思考、踴躍發言的課堂表現中,從學生全神貫注的凝聽中,我感受到了教師成功的愉悦,這是本期以來最成功的一節課。課後做了認真反思,我覺得有幾點值得肯定。

一、這一課的資料學生在理解上有必須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資料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把這一課的教學放在最後,作為本單元的重頭戲去認真對待,這樣,學生有了前幾課的學習基礎,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思考學生的實際狀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髮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蒐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資料,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必須的思想教育。

四、資料的適時引用為課堂錦上添花。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説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痴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

但本節課也出現了問題。當我問:“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過許多發現,來,説説吧!”(我預先認為這將是一個精彩的瞬間)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何不講一講自己童年的發現來啟發啟發學生呢,於是我立刻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結豎網,晴天結橫網。於是面帶微笑對學生説:“這樣,我先來講一個我童年時候的發現吧!”“好!”頓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講到:“小時候呀……”話音剛落,教室裏便慢慢地嘀咕開了但這時學生説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狀況下,我讓學生回憶課文,讓他們説説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明白髮現能夠是用眼睛看,還能夠用耳朵聽,甚至能夠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潛力、寫作潛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狀況。我們雖然能夠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狀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狀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説,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三

這篇課文我認真地讀了三遍,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髮育規律”上,總是想着:小時候關於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於是我上網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閲讀了進化論的相關資料。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幽默,那麼富有童趣。

那麼,孩子們的閲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閲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好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按照學生的閲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同時,透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資料,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透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透過模仿課文説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四

一、教材介紹

1、課文介紹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説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2)情感態度價值觀: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策略

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着重有以下兩方面的想法:

1、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我的這篇教案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想要去學習。為此,我在教案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板書自己提問,並通過默讀自己到文中找尋答案的環節。

2、閲讀教學的研究性。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並感悟之後,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彙報,是按順序彙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彙報,抓重點詞語彙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那麼我想堅持着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會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呢?

三、成功之處

(一)、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精神。

在初讀課文,理清了課文脈絡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麼一步步探究的?“我”對人體起源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怎麼變化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裏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在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語句旁寫上批註,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接下來集體探討交流重點詞句,對於這些句子,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結合語境去體會其中的關鍵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理解,使學生從“我”大膽提問、不斷追問、絞盡腦汁的一步步探究中感悟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

在學習重點段落第11節時,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我”的發現的句子,並帶着自己的理解轉述“我”的推算,學生自然能感受到“我”驚人的想象力。

如果説在學習“我”如何一步步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悟還是支離破碎的,那麼最後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評價一下童年的費奧多羅夫,應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應能感受到這個人物富於幻想、求知慾強的特點以及執着探究的精神,也能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

(二)、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課文涉及有關人的起源的知識,如認得細胞是否只是在晚上繁殖?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母親為什麼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母腹中的胎兒是否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會和文中的“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他們也希望像文中的“我”一樣弄個明白。

但課文畢竟是文學作品,與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所以這些問題不宜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去探究,於是課前的功課可讓學生做足,學生在預習時查找有關人的起源的資料,初步瞭解地球上生物的進化就是由最初的單細胞逐步進化成多細胞,接着由兩棲動物逐步進化到低級哺乳動物,再演變成高級的哺乳動物,那麼在課堂上學習“我”的發現時,讀到“我”的推算,就知道了作者列舉的幾種動物恰好反映了生物進化的幾個階段。這樣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就滿足了學生興趣,使他們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輕鬆了。

四、不足之處

我覺得這節課學生讀的不夠,導致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學生之所以讀的不夠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教學設計的容量多了,又想讓學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點,又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貪多了所以就沒嚼爛,以後可要注意了。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五

我國中國小一直是以“讀懂課文”為主要目標來組織閲讀教學的。通行的閲讀教學模式是“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概括總結全文”,學生主要的是獲得文本的“意”,課文學完,學生腦中留下的也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了。因此,學生在國小階段學了二三百篇課文,實際上只是知道了二三百個故事。

這種現象的出現,説明我們對語文課程中閲讀教學的任務認識不夠全面。語文課程中的“閲讀課”,實質上是“閲讀課”和“語言課”的綜合,其確切名稱應該是“語文課”。語文教學一定要把語言學習的任務落到實處。《童年的發現》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在教學時,我嘗試着用多元化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語言。

一、有效進行説話訓練

有效進行説話訓練的關鍵是選準説話訓練點,設計訓練步驟。例如,第1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個“重大”發現,大膽猜想“母親懷胎”反映了人的漫長的進化過程。這一段文字就是一個很好的説話訓練點,我設計了以下訓練步驟:⑴ 讓學生閲讀這段文字,並發現這段文字的語言規律,認識到只要抓住“從……變成……經過……,……摺合……”這幾個詞,就能帶出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並能順利記住,也就能通順連貫地説好這段話。⑵ 讓學生反覆閲讀,理解內容,把握要點。⑶ 個體練説,強調要把文本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個體語言。⑷ 説話交流,相互評議。

二、強化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過程

語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賴於大量的語言輸入,因為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就不能完成;但是,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出的練習,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很難提高。由此可見,學習課文語言必須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過程。這篇課文的語言詞語豐富,情感豐滿,學生非常喜歡。我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語言的精妙並進行交流。例如,“夢中飛行”一段大家都很喜歡,在交流時,有的同學説道:“從‘雙腳一點’‘輕輕躍起’這兩個詞看出他如此輕鬆地離開地面向空中飛去,只有在月球中才會這樣,讓人感覺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幫助他。這裏的‘點’和‘躍’用得特好,很傳神。”有的同學説道:“從‘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他一會上天,一會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給人自由自在的感覺。這些詞語用得精妙絕倫,讓人心曠神怡。”

當學生有了獨特的體驗並輸入了文本的優美語言時,我趁熱打鐵,再讓學生在情境中對這段文字進行模仿運用,練筆寫《我的夢》。在寫作時,學生都能靈活運用文本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做夢的真實感受。

三、用多種方法學習課文語言

這堂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語言:

1、學習課文表情達意的方法。如:在學習寫作者“發現”的段落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的只不過幾釐米”這句話的表情達意的寫法,通過討論,大家領悟了這句話的前半句用兩個“很”強調了“距離”的“遠”,後半句用“只不過”強調了“距離”的“近”,前後對比鮮明,表達效果非常好。接着我又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運用,要求也用“很……很……,……只不過……”説一句話,把作者的“發現”説清楚。有的學生這樣説:“人類進化的過程很長很長,但是母腹中的嬰兒只不過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再現了這一過程。”

2、從培養詞感和句感的角度,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談自己的閲讀感受。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從河裏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有個學生就抓住句中“翻來覆去”、“恨不得”等詞語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對一條魚都會這樣仔細觀察,‘翻來覆去’看個不停,從‘恨不得’這個詞中,更可以感覺到他想有驚人發現的急切心情,可見他對探索是何等的痴迷!”

3、抓住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拓展學生的課外視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例如:“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其二,作者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的遭遇的看法。在教學結束時,我要求學生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學習本文的語言,在課後寫一個片段,寫出某個科學家的一次遭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六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發現。在設計教學設計時,我為了突出重點,從“發現”入手,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發現”是什麼,進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在設計環節時,總體思路為總——分——總式,即先引導學生在讀文時整體把握“發現”的過程,在學生交流表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發現過程分為三步:即夢中飛行、尋求解答、大膽猜測。在此基礎上再分別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重點通過感情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理解把握作者的發現過程,並適時滲透作者求知慾強、好奇心重的特點,最後再反過頭來回顧整個發現過程,感受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設計教學設計時,自認為思路清晰,重點把握突出,課堂效果應該較好。

但整堂課下來,總有一種“蜻蜓點水”之感:教學內容不深不透。雖然各個教學知識點都已講到,但總沒有深入、細緻的去談、去讀、去體會。如在教學“尋求解答”一節中,只是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我”的好奇,有刨根問底、善於思考的特點。此時,我向學生提出:“作者問了幾個問題?”有的同學説“四個”,有的説“五個”。張翔宇同學還把課文中未出現、隱藏在文中的問題(晚上我為什麼會做飛行的夢啊?)問了出來,而此時,我並沒有趁勢表揚鼓勵,説明我平時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不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作出適時地反應。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問題”時,我雖然出現了“追問”一詞,也作了講解,但沒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朗讀體會,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我強烈的求知慾。結果在講完發現過程後,再回過頭來思考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從整體角度看,一是教學內容重複,二是理解進教材意圖的偏離,沒有在特定情境中達到文意兼得的目的。

正如楊老師所談,本節課可以分為兩部分,在初步引導學生了解發現過程後,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文中的作者在發現的過程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在自讀自悟得基礎上,可以結合具體詞句談出自己的看法,此時再深入指導朗讀會更好。這樣,不僅整合了課堂內容,突出了重點,還鍛鍊了學生思考表達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探究,在體會朗讀中,真正感悟理解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比較前面老師的牽引、指導強過百倍。

由這節課的教學,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價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線,把握好文章的“題眼”,並圍繞“題眼”去設計環節,精心提問,才會走向成功。就像本節課,我的“題眼”並不明確,錯以“發現的過程”為“題眼”,其實應該圍繞發現的過程體會作者求知若渴、善於思考、大膽想象的特點,才是本文真正的“題眼”。一切教學應該為它服務,向它靠攏,而我卻用過多的時間去泛泛理解發現過程,導致上完課有“蜻蜓點水”的感覺。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學機智的不足,今後要努力提高。要注意傾聽,重視學生髮言中的“亮點”,及時捕捉,適時鼓勵,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也才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達到深刻理解、體會的效果。

第三,感受再深的就是要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朗讀,要做到説讀結合。而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有時自己在課堂上講得多,問題重複或過碎,過多佔用了學生朗讀體會的時間;而有時的朗讀並沒有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體會、感悟的去讀,而是為了讀而讀,效果不好。

以上的反思與感悟又一次讓我深深地觸動,自己的教學水平將如何提高?只有不斷反思、總結、鑽研,在實踐中才能進步。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七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最後再討論交流,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有幾點做得較為成功。

一、課前資料的查找充分,降低了學習難度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胚胎髮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故事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幾個科學家的小故事,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説”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故事,為學生理解這句話做好了鋪墊。

三、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對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説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説説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