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牧場之國》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3K

《牧場之國》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一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 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開篇,我激趣導入,讓學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麼食品,引出“荷蘭豆”,簡介荷蘭豆,相機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然後再進一步引出課題。接着我出示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整體感知荷蘭的特點,並結合圖片展示荷蘭的水之國、花之國的風景,使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進步認知荷蘭“牧場之國”特點的內在需求。

在教學這篇課文主體部分時,首先,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用簡短的詞語概括説説荷蘭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並利用白板的註解模式板書到白板上。一會兒荷蘭的美景盡現在學生眼前,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荷蘭牧場之國的特點。

其次,組織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領悟文中擬人、比喻手法的妙處。

在總結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詞的複習圖片,讓學生鞏固新知,並通過視頻再次領略荷蘭的風光之美,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景傾倒,教室裏的讚歎聲不絕於耳。

一節課下來,給人的印象是課堂很順暢,條理很清晰,層次也很分明。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了文章重點,體現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多,啟發還欠靈活。另外我對這課的朗讀指導做得不夠到位。今後,我要在朗讀指導方面多下功夫。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3、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並摘抄下來。

4、蒐集查閲有關荷蘭的圖片及資料。

5、實物投影儀。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題

荷蘭以鬱金香、風車、牧場和運河而聞名天下。同學們,你們瞭解荷蘭嗎?

(請2~3名同學交流有關荷蘭的圖片或資料)

的確,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讓我們隨作者一同走進這優美、恬靜的地方吧!

讀文

1、邊看插圖,邊讀導讀。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説説“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默讀課文,重點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為什麼這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課文第一自然段與全文是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交流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書。

品味

1、帶着你個人的感受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

2、試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

抄寫你最喜歡的詞句,並試着背一背。

運用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用“是……也是……”“彷彿”“悠然自得”寫一句話。

3、找一篇優美的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篇描寫非常優美的散文,但我覺得文章“形”比較散,一會兒寫草原上的牛羣,一會兒又寫低地上的駿馬,一會兒又回到草原寫起了雞、鴨、羊等家畜,一會兒又介紹人們如何給牛擠奶,最後講了荷蘭牧場的寧靜,所以還沒有細細體會到牧場的美麗,又是擠牛奶、又是運牛奶的,不知道該抓住怎樣一條支幹來帶領學生進行感悟、體會。不過,我就是覺得這篇文章將荷蘭的牧場描寫得極為美麗,課文中的語言也很豐富,就想美文應該美讀,*本站 *以讀為主,以讀促悟,以讀悟情,在讀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好好進行感悟、體會。

仔細思考之後,決定以第一小節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讀書中理解課文,體會情感。“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讀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後,我讓學生説説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別發表看法,説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荷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因為這裏有水、有花、還有牧場。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學生還補充説荷蘭還是一個風車之國,因為在語文練習冊上專門有介紹荷蘭的風車的。聽了學生的回答,我馬上説既然荷蘭有着這麼多的美稱,那麼找找書上是如何來介紹它是一個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並將找到的句子劃出來。然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於是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從整體入手,認認真真朗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其實課文中介紹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倒是“牧場之國”不太容易將句子找準,因為課文上涵蓋面比較大,基本上每一個自然段都有介紹的,既有牛羣,又有奔跑的駿馬,還有許多可愛的家畜。當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比較喜歡哪種動物?可以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句説説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對各種動物的理解,也根據書本上的描寫,學生也能説得具體。在説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最後歸結到課文最後小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我想這樣就給學生一個十分清晰的思路,課文第一小節引出內容,最後小節簡單總結,中間通過幾個場景的描述,使荷蘭的風情展現在我們眼前。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四

在教學第22課《牧場之國》時,課堂上我激勵性的評價可謂熱情洋溢。當學生結結巴巴讀完課文時,我隨即表揚:“你讀的真好!”課後我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讀得真的好嗎?到底好在哪?

課文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們喜歡哪一部分?”“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到河裏游泳。”我聽後滿意地説:“你真聰明,還會游泳!”這個小男孩的聰明之處到底在哪兒?會游泳就是聰明嗎?

反思:

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我的這些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就像個大帽子,扣在誰的頭上都行。像第一個學生,他結結巴巴才讀完這篇課文,教師還表揚“讀得真好”,這樣的評價顯然是不恰當的。這個孩子克服困難,認真讀書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揚的。再看第二個學生,教師的評價是“你真聰明,還會游泳!”其實,這個學生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不僅説出了自己喜歡的部分,還道出了喜歡的理由,教師應及時指出:“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説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還告訴大家你喜歡的理由,讓我們聽得更明白了。”這樣有針對性地評價才是真正着眼於孩子的,這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點撥其餘孩子可以效仿那個孩子的説話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於教師沒有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學生也就錯失了一次“揚長避短”的機會。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製成的“高帽子”隨意地拋給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五

《牧場之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全文緊緊圍繞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來寫,展現了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文中語言具有特色,用擬人化的描寫去渲染情境、表達情感。在學科整合教學模式下,在處理教材時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發佈課前預習任務,並上傳相關資料,在資源中心瞭解學生預習情況

高年級的文章長,內容深,涉及的知識很廣。如果課前學生不認真完成預習任務,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堂上將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去解決一個問題,甚至很多問題不查資料都難以解決。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這一環節,一篇課文的很多教學內容就可以放在課前,在預習中解決了,課堂上花少量時間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學生通過預習已掌握的知識教學時一帶而過,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課文學習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益。但是,教師如何有效地監督學生完成預習任務,長期以來難於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解決。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以有效地監督學生完成預習任務。教師課前推送預習任務到學生的平板,學生接收以後,按要求完成預習任務。以本課為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完成畫作以後,將圖畫拍照,上傳。學生預習時畫的畫,將文字轉化成圖片,更是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瞭解。學生朗讀課文時,通過錄音功能,錄製自己的朗讀,並上傳。將查找到的荷蘭風光資料,上傳到資源中心。只要學生提交了預習作業,教師可以進入資源中心進行查看學生完成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查看預習作業,對資源進行分享。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快捷,檢測生字詞預習情況

字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略讀課文,不需要面面俱到講解字詞,但是基本的讀認要求,必須達到。教師發佈字詞練習題給學生,讓學生作答。利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統計功能,可以在學生完成習題時,同時統計出錯題,可以更便捷的瞭解學生的難點,對錯誤率高的習題有的放矢的進行解決。讓學習更直觀,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注重讀中感悟,突出語文味

國小語文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要做到這些,必須注重讀書。但是,在學科整合過程中,往往出現過猶不及的現象,使學科的特性完全淹沒在技術的“汪洋”裏,課堂成了純粹的信息技術展示。《牧場之國》是一篇散文,語言優美,更需要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文字的張力,去領悟文字的意境。為了避免學科特性不突出這一現象,在設計教學時,我突出了朗讀部分。先是讓學生分成兩大組比賽朗讀課文,再請學生利用背景音樂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學生放鬆了心境,整個教室雅雀無聲,彷彿他們來到了牧場之國,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文字的魅力結合朗讀教學充分顯現。

四、搶答學生畫作名稱,增加課堂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才會對它產生積極的探究慾望並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一個趣味性的課堂,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呢?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我用了信息技術中的搶答功能。教師進入預習資源中心,調出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所畫的作品,投影給學生。學生通過平板上的搶答器搶答畫作名稱。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認識,又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學習的快樂。

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

我將“引導學生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體會作者擬人手法的巧妙運用。”作為本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各小組找出文中所有的擬人句後進行小組討論,完成相關問題。教師發佈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組員找出文中的擬人句,組長在電子書上用熒光筆標出擬人句。

(2)小組討論:你從每句話中的哪些詞判斷出這個句子是擬人句?

(3)通過這些擬人句,你感受到了什麼?提醒:討論完畢,組員端正坐好,組長舉手示意。比一比,哪組最快完成。”小組合作學習要求裏面,更是突出了團結合作的意識。組長與組員進行分工,需要雙方的默契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環節中,發生了一件讓我很意外的事情。一小組的同學竟讓直接進入到了教學資源庫中,把教師準備好的所有的擬人句的資料直接提取了出來。使我不得不及時改變教學進程。這個意外事件,促進我更進一步思考。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教師是不是可以將所有的教學資源公開給學生,讓他們選取其中有用的資源,小組合作探究式解決問題。而不是在教師的實際控制下,有限的放開學生。或許,完全放開的課堂,會更加的精彩紛呈,會有更多的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會讓所有的學生“活”起來……

六、一課一得,給擬人句投票,檢測學習效果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過“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常常這樣想,能夠被學生用來架構的語文知識一定不是一節課具體的內容,而是在漸漸培養中的語文學習能力與不斷習得的語文學習方法。每一節語文課,學生都應當紮實地注重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方法的獲得,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完成有效的認知體系架構。也許,這種方式是對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課文只是個例子”的最好詮釋。

課文中的擬人句,成為我帶領學生品味文字、體會文章意境的切入點和載體。本着一課一得的理念。課堂結尾,讓學生挑選出八句話中的擬人句,讓學生回顧判斷擬人句的方法,讓課堂變得紮實。對於錯誤的句子,教師讓選對的學生充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講解判斷擬人句的方法。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實踐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對有些學習方法的處理可能還不夠準確和到位。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研究和探索。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六

多法並舉,提高識字效率。

教學中,我發現本課共有18個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國小生易錯字。教學時,我採用兒歌、字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漢字產生興趣。如“凳”字很多學生容易寫錯,於是我給學生打字謎:“登上茶几”,學生很容易記住這個易錯的字;對於同音字、形近字“駿、俊、峻、竣”,學生感覺到有難度,我把這幾個同音字、形近字編成兒歌:“此人很英俊,駿馬在飛奔,工程將竣工,山勢很陡峻”。這樣的生字教學,學生學得有趣,記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確。

這篇文章開篇句子“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總領全文,然後分寫白天牧場的動物,接着寫傍晚牧場的工人擠牛奶,最後寫牧場的夜景。全文四次強調“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循環呼應,使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例子正是學生仿寫的好材料,學生可以弄懂層次,瞭解文章結構,介紹一個古鎮。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七

5月15日的課孩子們和我都感覺意猶未盡。我們先談“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孩子們通過預習課文,閲讀“資料袋”,以及同步訓練的課外語段,眾説紛紜。然後欣賞幾幅荷蘭的風景圖,讓孩子們把荷蘭的美譽對號入座。“風車之國”、“牧場之國”、“水之國”在孩子們期待的眼光中閃亮登場。尤其最後一幅鬱金香的畫面,讓孩子們張大了嘴巴,我隨機讓他們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來説説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斕”、“美不勝收”、“花的世界”等詞語從他們的嘴裏蹦跳出來。讓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同樣有這樣的環節,當時五年級學生的表現也不過如此。

接着我導入: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獨特風光。根據自讀提示,先自由讀課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遺憾的是這個環節應該再節省些時間,因為預習已經相當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讀更多地放到後面的感悟和指導當中去。又是課堂機智,我把本來安排在最後的讀資料袋,體會寫法的環節調整到了前面。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之後,問:既然是總起句,就應該下文都圍繞這句話寫,但課文卻只突出了哪個美譽?為什麼?我沒有想到,孩子們的思路相當開闊。王菲説:因為題目就是《牧場之國》。依會玉説:如果把花之國,水之國也寫的話,課文就盛不下了。我馬上抓住這個課堂生成:對啊,順着她的思路想,我們常常説作文要注意什麼?學生馬上答出了:詳略得當。我又引導孩子們朗讀“資料袋”,瞭解荷蘭“花之國”、“水之國”的特點。這樣就等於整合了課堂教學資源,讓孩子們對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都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對荷蘭有了全面的瞭解。然後我用四次“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作為主線,和學生一起品讀2-4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讓孩子們推薦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談理由,並進行感情朗讀。最後集中大家的智慧來給畫面起名字。這是在講《鄉下人家》的時候用過的方法。當時學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鴨戲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達。今天孩子們説出了“牛羣嬉戲”、“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後,我選定“牛的王國”板書,他們就順着這樣的思路,又擬出了“馬的天堂”、“動物樂園”等畫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時候,我有意變化了説法,讓大家談談感興趣的動物,避免學生的“審美疲勞”。在他們讀到“黑色的豬羣,不停地呼嚕着,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我順勢問:“你們看見過豬嗎?聽過豬呼嚕嗎?”孩子們的興趣馬上就調動起來了。“這些豬,可能在説什麼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裏生活一輩子。”“我在這裏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裏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裏的主人。”

每次當欣賞完一幅畫面,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説:“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儘管曾經煩惱走思的學生多,曾經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經為不寫作業的學生生氣,但畢竟,將近一年的相處下來,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下課鈴響了,我給孩子們放映幾幅荷蘭圖片,一片“哇哇”的讚歎裏,課就這樣不得不結束了。

如果再讓我上這節課,我會把“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牧場是動物們的自由王國?”這個問題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結合畫面,重點感悟幾個句子,讓他們對“自由王國”之一特點有更鮮明的認識,同時也更顯得重點突出。今天的課堂儘管朗讀和欣賞很充分,但還是有些面面俱到之嫌,講讀味道似乎過濃。對於昨天同步訓練中提到的幾個句子,就讓學生説出修辭後,感情朗讀即可,新的美句可以展開談。

但反過來想,這樣美的一篇文章,我是可以作為精讀課文處理,或者就這樣甩下最後一個自然段作為課下欣賞也未嘗不可。畢竟我在這節課上聯繫“資料袋”理解第一自然段,欣賞第二自然段的修辭,第三自然段欣賞動詞和四字詞語,第四自然段進行想象説話,訓練點還是挺突出的。尤其我今天上課因為沒有現成的教案,一些隨機生成的想法,居然效果很好。比如我讓學生談“絲絨般的碧綠草原”還像什麼?用鑲嵌説話,給膘肥體壯換個詞。都達成了語文的積累和應用的目的。而且學生欣賞美句,已經提升了訓練層次,同時體現了自讀課的課型特點。

看來,教無定法。如果對一篇文章,教師真正喜歡,真正讀透了,是能夠發現許多“語文的事兒”的,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八

《牧場之國》這篇課文是“牧場之國”的角度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課文描繪了荷蘭牧場白天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祕含蓄。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感悟語言的生動。

我在教學時,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現四次的讚美“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來作為文章的線索,通過有感情地、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的美。導入環節,我採用一組荷蘭的風光圖片激發學生對牧場之國風景的嚮往從而揭示課題。

在細讀課文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體會牧場之國是黑白花牛、成羣駿馬、綿羊豬羣的王國,體會荷蘭夜晚的祥和寂靜。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內容注意語調的輕緩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對綿羊豬羣這些家畜的喜愛之情,我讓學生髮揮想象,選擇一種動物來説説他們在牧場上想什麼做什麼,一來學生更能體會擬人手法在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來學生更加能夠體會這些家畜在牧場的悠然自得。這時學生就更能把心融進課文描繪的意境中去,從而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

在交流第4自然段“黑色的豬羣,不停地呼嚕着,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時,我順勢問“這些豬,可能在説什麼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裏生活一輩子。”“在這裏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裏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裏的主人。”

每次欣賞完一幅畫面後,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説:“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儘管曾經煩惱走思的學生多,曾經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經為不寫作業的學生生氣,但畢竟,將近一年的相處下來,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看來,教無定法。如果對一篇文章,教師真正喜歡,真正讀透了,是能夠發現許多“語文的事兒”的,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九

《牧場之國》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有如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側重描寫了作為牧場之國的荷蘭那種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徜徉在這種意境中,留連忘返。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掌握課文的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以及對課文的初步瞭解。另外還讓學生課外蒐集了一些有關荷蘭的資料。

課堂上的教學,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找找,課文主要為讀者描述了幾幅畫面,並用簡單的句子概括圖畫的內容。接着,讓學生找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分享對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感受。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荷蘭牧場,尤其是對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馬、羊、豬、雞這些家畜家禽的喜愛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彷彿自己也置身於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着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緻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

接着,在學習資料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風車之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