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研活動記錄內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3K

教研活動記錄內容【精品多篇】

數學組教研記錄 篇一

主題

如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

時間

活動方式

專題研討

參加教師

四年級數學組

教研活動描述

高樹告:如何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焦點問題,依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來看,以關心,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一個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長期處於落後的。狀態,不但嚴重影響了學生本人的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動力,並且也會影響整個班級,整個年級乃至整個學校的學習成績。我們都明白: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他們做一百個題目還不如教給他們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最強,學困生由於前後知識銜接不起來,給思維造成了困難而喪失了信心,所以,我們在講授新知識的前一天,要針對性在佈置複習、預習的資料或提綱,課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啟發學困生回答基礎性的舊知識,這樣掃除了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學困生在課堂上一般是不太愛舉手的,教師應主動叫他們回答問題,並經過表揚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他們就逐步轉入主動思維的狀態。進取為學困生創造思維的條件。

李海婭:課堂上安排適當的一段時間讓學生議論重點、難點,同一小組程度不一樣的學生都有,這樣既有利於學困生髮表自我的見解,促進他們的思維,又有利於他們聽取優生的看法,提高自我的思維本事,開拓思維視野。

課堂練習題安排成階梯式,既不妨礙優生的拔尖,又兼顧了學困生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經過一些基礎題,使他們有成功感,進而提高他

數學組教研記錄 篇二

活動時間:2015年9月17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解讀《國小數學課程標準》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活動資料:

一、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標準》

1、提高學生的教學素養,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數學素養是人們經過數學教育以及自學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觀念,以及由此構成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本事的總合。

2、構建所有學生必需的共同基礎和加強數學的應用和實踐應與時俱進地重新審視數學基礎,根據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構建簡明數學知識結構的要求,確定數學課程的資料,應抓住數學知識的主幹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實加強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3、關注不一樣學生的數學需要,供給選擇和發展的空間學生羣體中存在個性差異,不一樣的學生能夠有不一樣的數學發展,。應供給具有差別性和多樣性的數學課程設計,增加課程的可選擇性,使數學課程適應與全體學生。

4、充分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探索求知要遵循認識心理髮展的規律,合理組織教學資料,要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構成和應用的過程,加強數學學習的活動,供給學生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

5、強化評價的教育功能,鼓勵學生奮發進取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經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到達的水平作出評判,同時對學生改善學習和完善自我進行導向;它又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策略的重要環節。

6、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數學課程必須大力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改革的進取作用,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為獲得信息資源和開展學習交流的廣闊平台。

二、對各年級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1、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本事診斷中關於“根據問題把所需的條件用直線連起來”中的“每本相冊能夠放幾長照片”應當連幾項。結果:學生如果能列出相對應的算式,就應當算他的是正確的。

2、用兩種方法比較,並説明理由。這題比較速度大小與計算速度差是否屬於一種方法。結果:這屬於一種方法,那裏只能比較“路程”作為第二種方法。

3、五年級數學教學中,解方程的錯誤率十分的高,必須藉助於驗算才能提高正確率。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環節,因為沒有正負數加減乘除作為基礎,學生很難正確解比較複雜的方程。能夠用“移負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補充解題方法。

國小綜合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三

時間:20xx年4月21日

地點:大辦公室

出席:全體教師

主題:學習教學常規

記錄人:xxx

一、教研組長帶領全體成員學習《酒泉市國小教學常規》

(一)備課

(二)上課

(三)聽課、評課

(四)作業佈置與批改。

(五)輔導

二、其他

(一)、完善常規工作,規範團體備課

(二)、規範教研組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三)、開展多項活動,提高學生素養。

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四

教研組名稱

各科教研組

主持人

胡傳斌

活動時間

x年9月27日

活動地點

辦公室

參加人員

全體教師

活動內容

全體教師討論:

一、對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

李成付老師

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對學習產生的積極作用。

1、教師評價學生。

在教學中更多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肯定、讚賞和鼓勵,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除了口頭評價外,還可以採用一些獎勵性的手段評價學生,如糖果、餅乾等等。

2、學生自評、互評。調動競爭意識,培養合作的好習慣。

3、邀請小朋友做老師定期批閲作業,進一步養成良好做作業的好習慣。

韓雲老師

我實行評價標準的多樣化與層次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差異的不同需求。評價時採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方式。再如單元測驗後的評價,根據卷面的難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使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發展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準確找出自己的能力座標。

胡校長

低年級教學中,我們經常採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上課認真了獎勵一顆五角星,回答得好獎勵一朵小紅花。但也發現不少孩子已經對類似方法不大感興趣,即使加大“劑量”也無濟於事。為什麼呢?

1、學生長時間沉浸在被表揚的喜悦中,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

2、對於答題錯誤的學生關注不多,其積極性和興趣受到了抑制,學習效果不好,心理壓力也比較大。

所以,課堂教學中評價不能過多,不能太“廉價”。

國小綜合教研組活動記錄 篇五

時間:

20xx年10月23日

地點:

學校會議室

參加人:

低年級語文組全體教師

活動資料:

課堂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質量大家談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

“今日上課真沒勁,提的問題都沒有人舉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沒好好預習,問題提出來,都不明白到哪裏去找。”

“是的,上課的時候就那麼幾個好學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來,一句話也沒的。”

“僅有學生字的時候熱鬧一點,拼拼讀讀,分析字形,找朋友組詞,他們喜歡的。”

“我們班也是,尤其是課文學完以後的説話訓練,要麼沒人説,要麼一個人説了什麼,後面的人再把他的話重複幾遍。”

……

在辦公室,常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交流”。近幾年來,我一向任教於國小低年級(一、二年級),自我的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這種時而熱鬧,時而冷清的現象:學生字時異常熱鬧,“教師,我!我!”有幾個所謂的後進生一旦遇到學生字的環節,就異常激動,邊舉手邊叫着,彷彿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機會站起來回答問題了似的。可是在學習課文環節中,遇到“怎樣樣”、“為什麼”的問題時,教室裏立刻鴉雀無聲,即使我微笑着鼓勵那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也會為難地皺皺眉,搖搖頭。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是學生預習沒做好嗎是他們上課時沒有進取動腦筋嗎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出現了問題在校內外聽課時,我一向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我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很重要。就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注意這樣幾點:

一、問題要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形象思維本事較強,抽象思維本事較弱,這是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那麼設計的問題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樣是桃花,為什麼山裏的桃花開得遲”這樣的問題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操作起來就更難了,尤其是對於中等偏下的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不明白應當如何思考,課堂表現必然不進取,課堂就會顯得冷清。如果把問題具體化,分成一個個能夠從文本中找到的小問題,經過小問題的解決,幫忙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思考“為什麼”“怎樣樣”,就容易多了。這也是一個抽象思維本事培養的過程。

二、問題設置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根據課文資料,設置的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推進。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層次性,能夠兼顧到理解本事和理解本事不一樣的學生,《44.山裏的桃花開得遲》教學中,從一個“遲”字的提問到四個具體問題的解答再到“為什麼山裏桃花開得遲”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讀懂了課題,由課題質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興致盎然地緊跟着教師的教學步驟,這樣的課堂還怕不熱鬧嗎課文學完後,教師與學生分主角對話:“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麼啦”“山上感覺怎樣樣媽媽給你帶的小棉襖用上了嗎”這些看似隨機的小問題幫忙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提問的語言要清晰、準確。

教師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有着明確的意圖,都是為理解文本服務的,所以問題本身應當表述清晰、準確。如在教學《19.熊貓媽媽聽電話》(一年級下)一課時,教師問“熊貓媽媽是怎樣聽電話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模糊,因為文本中沒有諸如“高興地聽電話”這樣的詞句,學生不知教師所云;這個問題也沒有準確地表達教師的設計意圖,即找出文中“熊貓媽媽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又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再一次去聽電話”這三句話,並體會“去”、“再去”、“又一次去”這三個詞語表達的含義。所以,學生在回答時多找了熊貓媽媽與三個孩子的對話部分,而不是教師所預設的三句話。

四、問題的設置與説話訓練巧妙結合。

課堂教學中既然教師的提問,就會有學生的回答。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規範性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能夠將問題的設置與説話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豈不是能夠一舉兩得最常見的結合如:教師用“為什麼”提問時,給學生的回答設計好模板——“因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為——。”趙教師用師生分主角對話的形式結合,提高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有時一些抽象的'問題也能夠經過與説話訓練相結合,降低難度,如《31.掌聲》(二年級下)中,殘疾女孩範小君經歷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的含義是什麼怎樣讓孩子理解兩次掌聲藴含的不一樣意義呢這種情感用語言難以名狀,即使找到了“鼓勵”與“讚賞”這樣的詞彙,依然難辨彼此。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想象説話訓練:

[教學片段]

當兩次掌聲響起,師適時引導:

師:那掌聲熱烈、持久,好像在説:。

生1:範小君,你大膽地走上去吧,我們不會嘲笑你的。

生2:小君,你真勇敢,我們支持你!

師引讀第四小節。

師:當演講結束的時候,班裏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好像在説:。

生3:小君,你真棒!

生4:小君,你真了不起!沒想到你的普通話這麼好!

這樣,學生在練習想象説話的同時,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三雕。

課堂教學中,一個個問題的設置串起來,猶如一條線,它牽引着孩子們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文本,走進作者。

2、教師談精選適合低段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

(一)根據無意注意規律,寓教學於遊戲中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十九世紀法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説過:“小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低年級學生只要聽説讓他們玩遊戲,心理就會立即處於興奮狀態。心理實驗證實:低年級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學生年齡越小,有意注意的時間越短。如一年級6歲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時間只能持續15分鐘左右,二年級也只能到達20分鐘左右。因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無意注意規律,採用遊戲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資料上,是貼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

(二)根據兒童記憶特點,加強直觀教學

根據識記有無明確目的,可將國小生的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無意識記佔優勢,他們以形象記憶為主,對具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記憶。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記住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能夠把字母形象化,以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教學聲母“m”時,如果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再啟發學生利用兩扇門的形狀記“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動作記“m”的音,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講解,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很快就記住了。再如教學單韻母a、o、e、i、u、ü時,教師可編順口溜幫忙兒童識記:張大嘴巴aaa,嘴巴攏圓ooo,小嘴一咧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空出uuu,撮個小圓üüü。所以,低年級語文教學必須要加強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特點,藉助感知來理解概念。

學生對教學資料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國小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思維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根據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學中,要把課文所敍述、描述的一切作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進入到具體的事件、場面中去,就必須藉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中的概念。充分喚起學生的感性經驗,經過聯想來理解課文資料,是貼合低年級兒童認知心理髮展特點的,這對於優化低年級語文教學,提高兒童的整體認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僅有懂得國小生學習活動的心理特徵,掌握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得到發展。

3教師談教師專業發展

認真鑽研業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進取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每教完一節課後,我都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善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4.校長講話

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我們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理論和業務。在業務上,主要學習中國小語文的有關知識和美術方面的有關知識,

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多聽課,做好筆記。多總結,寫好教後記。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學習。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內驅力,堅持激勵和正面教育,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努力培養學生的素質。

數學組教研記錄 篇六

時間:20XX年5月30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如何做到精心備課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資料:

備課是常規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事先策劃;是使課堂教學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證,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精心備課時要做到:

1、備課必須備教材,又備學生。教師既要鑽研大綱,通讀教材,領會教材所要到達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目的,對教學體系,基本資料要熟練掌握。教師又要充分了解班裏的每個學生,能夠經過多接觸、多談心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理解本事,理解水平,個別差異;然後才能充分預見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景,認真設計出“以學論教”和“因材施教”的教案。

2、備課必須備教法,又備學法。教法應是建立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是在結合研究教材、學生、設備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基礎上,再以教學法的體系中優選出上好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教育界有個説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確實要全面研究,恰當選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實際上,不管什麼方法,都應立足於“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實施寓教於樂,學生在愉快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提高素質的。

數學組教研記錄 篇七

項目名稱

一年級數學教研活動(制定教學教研計劃)

活動時間

2018.3.7

活動地址

一年級教師辦公室

參與人員

zzz

主要資料

一、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1、指導思想;2.學情分析;3.教學資料: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準備課;認識圖形(二);20以內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x擺一擺,想一想;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複習4.教學目標;5.教學重點;6.教學難點;7.教學措施;8.後進生進化措施;9.教學進度。

二、制定本學期數學教研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教育局和學校的工作要點,在教研室、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的指導下,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轉變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以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線,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重點,教研活動繼續以理論學習為先導,案例分析為載體,以問題為核心,以帶着問題實踐—反饋—調整—再實踐為基本模式,深入常態課堂,跟蹤質量,認真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紮實有效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學生共同發展,努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規範教學常規管理,優化教研組活動。

2、深入課堂教學研究,確保課堂教學學生知識鞏固率100%。

3、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三)工作重點:

1、開展以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為課程的教學研究。

2、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常規課的教學質量。

3、切實作好“培優補差”工作,建立優秀生與後進生的檔案。

4、經過學校教研活動,促進數學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促進師生髮展。

(1)認真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的指導思想。

(2)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轉換教師主角。

2、強化常規管理,優化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1)備課:本學期繼續推行備出優質課,實用課。

(2)上課: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教學中要注重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課中要明確目標,講透知識點,訓練要紮實有效,要及時檢測教學效果。

(3)作業的佈置、批改。

(4)輔導:繼續做好提優補差工作。

(5)考核:改善評估方法,對學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6)聽課:本學期各教師每學期參加聽課總節數不少於10節,要邊聽邊思,及時評註。

3、加強質量監測,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4、經過多種渠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五)具體安排

三月份:制訂數學教學計劃、根據實際情景制定教學進度表(儘可能地在5月份中旬把所有的知識點講完)、根據實際情景制定出自我班級培優輔差的計劃、團體備課(第一、二單元)。

四月份:團體備課(第三、四、五單元)、準備上一節本級段的示範課、具體安排輔導差生的工作、組織好學生的數學論文比賽。

五月份:團體備課((第六、七、八單元)、整理示範課的資料準備在學校上一節公開課、對後進生進行一次抽查。

六月份:制定期末的複習計劃、做好常規檢查,做好紮實的複習工作。

總之,我們組所有成員將繼續努力,使六年級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存在問題

實際的原因,教學進度沒有辦法跟上,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很難落實到位。

數學組教研記錄 篇八

數學組教研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20xx.5.8

活動地點:一(4)班教室

活動主題:磨課《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

活動過程:

一、葉敏教師談本課的教學設計

二、全體數學教師的評價

。.。: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這節課在設計上選擇貼近學生的教學資料,使學生聯繫自身的經驗去解決實際問題到達易學的目的。在設計時選取適宜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自主建構,使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學習。首先: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情景出發。其次:練習題的設計上要注重層次性,在鞏固基礎的同時,要加強提高和運用。

。.。:

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着,因為變化,所以我們要掌握前後變化的關聯;因為變化,所以我們要解決問題。既然變化應有這樣的模式:起點→終點。(中間可有很多步驟,表象。)如果我們始終牢牢掌握了變化的起點,那把握變化的過程和結果都會相對容易、準確。可問題往往僅有結果而沒有開始,於是倒退的策略“登場”了。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是引導學生感知倒推,應用倒推的資料。主要分兩個例題。例1利用兩杯果汁倒過來,倒回去的事件,雖然僅有一個步驟的變化,但比較直觀地使學生感知倒推策略。由於果汁倒完的結果都是200毫升,十分清晰,而原先兩杯果汁的量都未知,所以從起點思考、解決無從下手,而從終點倒推則相當可行,柳暗花明。這樣能到達理解策略,感受到策略的優勢的作用,學生構成知識建構。例2則更多的體現倒退策略的應用。其特點是步驟多,變化複雜。但正是如此,才能體現從起點思考的不可行性,才能體現倒推策略的優勢。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一下,就能想到某位數學家説過:一切問題都能轉化為數學問題;一切數學問題都能轉化成方程問題,最終解決。

。.。:

對學生來説,學習“倒過來推想”,並不是建空中樓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於“倒過來推想”的認識。教學的一開始,能夠經過簡單的生活嘗試題讓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初步體會“倒過來推想”的解題思路。然後經過2個杯子中水的倒推,喚起學生的倒推經驗。例1的教學,在學生理解題意後,小組討論,並發表自我的看法。教師可適時經過課件演示還原沒倒之前甲乙兩杯裏的飲料情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經過列表法,明確數量的變化,簡化“倒推”策略的理解,並完成解答。

。.。:

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方法是能夠教的,而策略則更注重學生自我去感悟!在教學中,應當着力引導學生感悟策略的價值,領會策略的真諦,不斷提高對策略的本質認識。本節課,應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策略的意識,對於國小生而言,在抽象思維還未完全構成的時候理解倒推策略有必須難度;同時在什麼樣的題目中運用倒推策略也是部分學生的困惑。所以,藉助於已學策略——列表、摘錄,甚至畫圖,都成為幫忙我們倒推的工具,在這些策略的扶助下,才能進一步體現解決這類題目倒推策略的優越性。

。.。:

倒退這種思想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已出現,我覺得在導入的時候也能夠加入一些填方框倒推的計算。能夠聯繫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事情來導入“倒推”這一思想。在解決“果汁”這一例題時經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直觀觀察果汁的倒入和倒出過程,加深理解。經過填表格,幫忙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培養學生整合信息的本事,從而讓學生用倒推法解決問題。在練習的最終也能夠進行題組練習,一道是正向解題,一道是倒推解決,經過題組練習,既加強了對倒推題型的理解和解答,又將“倒椎”策略納入到“推想”的整體結構之中,體現了兩種方法的互逆關係,在比較中點明主題,在比較中建構整體。

。.。:

學習了葉敏教師的《用“倒推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受益匪淺。教師設計了讓路線的往返這一事例導入,為倒推法的學習埋下伏筆,讓學生對倒推法有初步的感知。教學設計中重視組織學生小組活動,供給學生有個性展示的舞台。注重讓學生採用各自的方法與同伴交流探討,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獲取數學經驗。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葉教師設計了以幾種不一樣形式的解題方法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出倒推的過程。如收集信息法-根據題中的信息有順序地寫出流程圖和圖示法。圖示法等。能設計有層次的練習和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臨其境的體會中,幫忙學生掌握倒推法。

。.。:

(1)要幫忙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A、學會整理信息的方法:列表格——摘錄條件——畫線段圖

原有張→又收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B、學會逆向思維

原有張←去掉24張←跟小軍要回30張←還剩52張

(2)要幫忙學生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選擇適宜的方法。

引導學生從左向右,從右向左或從中間向兩邊填空,比較逆向與順向思考方法

。.。:

聽了葉教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的説課,受益匪淺。本節課葉教師先讓學生説説自我上學和放學的往返路線、觀看大屏根據教師上班的路線説出教師下班的路線這一事例的導入,為倒推法的學習埋下伏筆,讓學生對倒推法有初步的感知。之後出示例題,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尋找解題的方法,如有的學生用畫圖法,有的學生則用畫表格法來解決,、有的學生會用列式思考法等自我擅長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放手讓學生自由的發揮自我的本事獲取知識。還要求學生用自我的方法驗證,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嚴謹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題習慣。

。.。:

理解倒推策略,為什麼要用倒推的策略有必須難度,在什麼樣的題目中運用倒推策略也是部分學生的困惑。所以,學生能夠藉助於已學策略——列表、摘錄,甚至畫圖,都成為幫忙我們倒推的工具,在這些策略的扶助下,才能進一步體現解決這類題目倒推策略的優越性。

學生在由淺入深的練習中,以及在同一題多種方法的比較中,多次感受到這一策略的優勢,藉助於簡單明瞭的整理,不僅僅讓學生理解題目的內涵,並且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得到了提高。

。.。:

1、在情境中體驗。課前能夠巧設一個情境,誘發學生的體驗。在上課前創設了一個搶數比賽的遊戲,將學生置身於一個充滿樂趣且富有挑戰性的遊戲情境之中。當學生認識與發現報數規律後不急於指出採用的是倒過來想的思考方法,而是讓學生進一步在翻牌遊戲中積累更多的切身體驗,伴隨着體驗活動中獲得的成功與失敗,學生產生了進取的情感。

2、對例1的設計,能夠研究到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思維本事,採用讓學生看圖想象的方式,運用表象操作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本事。同時,能夠直接出示變化後此刻的果汁狀態,讓學生倒過去聯想果汁的原貌,這種“倒敍”的教學設計一開始就讓學生“倒過來想”,既能夠避免“倒來倒去”的折騰,節省教學時間,又能夠讓學生目標明確,“直入虎穴”,減少思維干擾。徐慧: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過來想”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倒過來想”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可是這些特定問題又是比較常見的。通常情景下,已知某種數量或事物按照明確的方法和步驟發展、變化後的結果,又要追溯到它的起始狀態,便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加以解決。學習“倒過來想”,不僅僅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並且對發展學生的推理本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都大有裨益。

引導學生對策略進行反思、比較,提升本事,注重對策略的感受與理解,讓學生體會“倒推”策略在解決特定問題時的優越性。引導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本事,發展數學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