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多篇)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 篇一

——以“小班幼兒生活行為習慣培養”為主題的互動式研討

教研活動地點:會議室

參加對象: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

園長:我給大家呈現了一個“老師,請你幫幫我?”的教育案例,這也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每個老師都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什麼現在孩子越來越活躍了,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見,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大家進行交流和溝通。

馮老師:首先我覺得,對於小班的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靠一次兩次就能達到教師預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記,例如:讓孩子排隊這個環節,為了讓幼兒養成有序排隊的習慣,我就在一日活動中進行練習,如上廁所練習、吃飯練習等,每一次老師都要不斷重複排隊的要求,幼兒才能一個跟着一個排隊。

周老師:確實,對小班孩子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件難事。有的時候,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很簡單的一個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達成的話,老師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園長:剛才兩位老師結合了自己工作的實踐,談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隊練習,老師要讓孩子排成一個直線的隊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麼是直線嗎?如果孩子還沒有直線的概念,那麼我們老師是否首先要讓孩子接受直線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內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動上得以體現。這倒是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孩子還沒有直線和曲線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隊的時候,排不整齊。

今天大家就“孩子的生活行為習慣”這個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想這也説明了老師們對這次活動都非常重視,在活動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準備,每位老師都結合了自己的教育經驗,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共同探討了“小班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策略:

策略一: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貫穿於一日活動;

策略二: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正面引導;

策略三: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個體差異性;

策略四:孩子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家園同步。

希望今天的研討活動能給大家的實踐工作,特別是對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示。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 篇二

活動內容:史學理論學習--基於問題學習

活動地:辦公室

參加人員:全體歷史教師

主持人:謝慧芳

記 錄:謝俊濤

活動內容:

一、史學理論學習--基於問題學習

“基於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小組蒐集材料、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台。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即使中間穿插一些提問,也主要是對一些事實現象的再現,沒有多大的思考餘地。建構主義以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和學,主張“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同時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善於挖掘素材,努力創設各種問題情境,鼓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探索問題,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啟迪學生智慧,幫助他們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享受到探索問題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從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也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從而在問題的解決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4、激活學生求知慾望

求知慾是學生追求知識的慾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的內在動力。求知慾越強,學習的自覺性越強。教學過程是教師導,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效果既受教師主導作用的影響,也受學生主體作用的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實現。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學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時候,學生有學習的慾望,有動機,有上進心,卻不知道如何去學,或學習的效率低下。建構主義理論關於“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激活求知慾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鞏固知識。

二、確定下階段教學活動目標:

依據建構主義問題學習的理論探究高中歷史課程中有效設計問題。

活動分析與反思(關於主題確定、教師態度、形式與內容、經驗與不足等):

教師需要理論修養,理論學習為教學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教研活動記錄 篇三

教研活動時間:xxxx年2月25日

教研活動地點:幼兒園教研室

教研活動主持人:李xx

參加對象:全體教師

活動實錄:

主持人:在一日常規中,教師制定的常規就是要確保幼兒安全,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規則的制定原本為了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它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最終目的。但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往往存在着為管而管的誤區。我們中班級部就“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這一主題進行教研活動。中班全體教師帶着自己的經驗與心得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王老師:常規是社會的客觀存在,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逐步認識、理解和掌握活動中的常規是必要的。常規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兒園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規的培養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項長期的延續性工作,教師要注意從多種途徑來對幼兒進行常規方面的培養。今天就請各位老師圍繞主題,結合自己的經驗説説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趙老師:讓孩子形成一種規則意識。首先讓孩子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一些小細節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鍛鍊後要洗手。為保持環境整潔,洗手後的水要儘量甩在水池裏等。其次,教師要督促孩子將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好,從而逐漸形成一定的規則,如洗手時不玩水,午睡時不和別人説話等,這都需要教師給幼兒一個明確的概念,並且要一如既往的實施下去,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秦老師:常規的制定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尊重幼兒的要求。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還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認識小水杯、毛巾的標誌時,如果由教師指定,幼兒就不容易記住,效果就極差。我們要注意從幼兒興趣出發,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圖案貼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經過教師平時檢查、詢問進行強化,幼兒便能在很短的時間裏認識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規的制定從興趣出發很重要。

嶽老師:運用榜樣示範法,讓幼兒自覺遵守常規,富淺顯的道理於榜樣事件中,為幼兒提供正確範例,引起幼兒模仿,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有限,只有具體生動的形象提供給幼兒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學習模仿的興趣。要大聲地批評一個人還不如笑着表揚另一個人。

張老師:首先,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提高孩子對教師的信任和喜愛,教師要注意抓住幼兒的心理,用愛心去博得幼兒信任,特別是一些“個性幼兒”。其次,樹立榜樣,要給孩子以正面的指導,孩子是最愛模仿教師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進入孩子的腦中,教師一些好行為都在無意中被孩子模仿並接受着。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這樣,幼兒的常規才會嚴謹有序。再次,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自覺自願的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也很重要。

王老師:規則的制定要着眼於孩子的發展,如何抓好幼兒的一日活動常規,我們的心得是:教師認真制訂一日活動計劃,各個環節的過渡要相當的緊湊,主配班老師之間的配合也要相當默契。在環節過渡時是幼兒比較混亂的時候,教師不能讓幼兒無所事事,除了認真上好每個活動外,必要時還可以同他們一起進行小遊戲。另外,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訂也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培養。如在“貼人”的`遊戲中,以前讓幼兒三人一組玩,但總有幼兒輪不到,後來經過幼兒自己討論,乾脆六人一組,這樣決定,效果果然不錯,這樣有更多幼兒參與遊戲的同時也解決了常規問題。

李老師:角色遊戲中的。常規也尤為重要。教師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遊戲條件,提供充足的、豐富的、可塑性強而富有吸引力的遊戲氛圍。教師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他們眼前,無意中灌輸孩子各種知識的儲備,潛移默化的把規則印入孩子的腦海。教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中,就可以豐富幼兒遊戲的內容和情節。如此輕鬆的引導可以讓孩子既自由又自覺地遵守規則。

王老師: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逐步形成規則意識。就拿角色遊戲來説吧,教師可以以一種角色的身份參與在幼兒的遊戲中,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對幼兒的遊戲規則進行指導。另外,可以讓幼兒通過相互間的討論來解決在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需充當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

程老師:各項規則的制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教師要明確該用什麼心態來維持班上的常規,當孩子做出違反常規的舉動時,我們要了解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無法遵守規則,是忘記了?是不懂?還是孩子的生理、心裏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自制力?有時問題不一定都出現在孩子身上,也許是某一項常規根本不適合該年齡層的孩子,所以常規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讓他們儘可能的瞭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個環節過渡緊湊、有序,那麼良好的一日常規的形成也並非難事。

李老師: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樹立常規。中班的幼兒,自我意識強,他人意識差,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主,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他們知道要禮貌待人,從而對事物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形成一種常規意識。

石老師:的確,規則的制定要着眼於孩子的發展。規則的實施要推動孩子的發展。要讓孩子在自由的活動中理解紀律,要讓他們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

後記:本次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就自己遇到的問題或普遍存在的現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的觀點和看法相似,為了便於整理,我們將相同的觀點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實例也不一一列舉了。教研教研活動是教師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學習的機會。教師們在交流與學習中不斷地成長與成熟!

教研活動記錄 篇四

活動時間:

主持人:鄒xx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

活動目的:通過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共同探討教研主題。

活動重點:交流彼此的實踐心得

一、交流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年級老師(呂淑德):老師的書寫示範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提醒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培養學生一次把字寫規範的習慣,不依賴橡皮,儘量不用橡皮。

二年級老師(郭連香):教學生字時,示範完之後讓學生直接去寫,且讓學生進行互評,效果明顯。(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作業展示,並請教師為學生撰寫評語)

三年級老師(趙永德):在教學時,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老師時刻提醒。

四年級老師(張勝先):教師注意自己的書寫習慣,必須認真做好學生的書寫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對學生的書寫教育從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臉面,字如其人”,讓其明白寫規範字的重要性。對於學生的書寫姿勢進行強調,好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關鍵,做好“三個一”,再者教師在教學生字書寫時,注意每個字的起筆、運筆、落筆,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生成過程。

五年級老師(趙正平):作業不宜過多,時間充分才能寫好每個字。讓寫字差的同學照着書寫好的同學的作業去摹寫,有一定幫助。

英語老師(夏豔):讓學生牢記字母,書寫好的同學做示範,老師提醒,在班級展示優秀的作業。

二、在實踐中我們有了新的困惑

1、書寫筆順總是記不住。

2、學生好的行為不能堅持長久?如何讓其自始至終的保持?

3、如何讓學生時刻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三個一”?

4、如何解決好與快的矛盾?

三、活動總結

教研主任:活動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老師們都在思考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但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思考階層,因為我們大都談的是我們該怎樣做,我們該做什麼,而很少有人談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動完了之後,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説了一大堆,似乎什麼也收穫,只因我們的實踐少得可憐,沒有總結出我們的實際做法,沒有得出我們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動,孔子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就是告訴我們要真正把思與做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提高!在這裏我倡儀我們每個老師做學生的好榜樣,從一筆一畫給學生寫好評語開始,寫規範字從我們自己開始!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 篇五

時間:20xx年6月13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內容:

在以前,教師搞“題海戰術”的很多。佈置的練習沒有選擇性,不管有用無用,是否重複,總之擺出了一大堆,學生苦不堪言,窮於應付,事倍功半。現在要減負,就必須精選習題,精心琢磨,自編自擬也必不可少。佈置作業要注意幾點。

第一,作業要有針對性。是否需要佈置作業,該佈置多少,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第二,作業要有多樣性。作業既要有口頭的、又要有書面的;既要有隻需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的,又要有需要學生親自動手作的;既要有知識的識記、運用,又要有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多種形式合理組合,適當搭配。

第三,作業要有層次性。作業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分清層次,因人設題。既要有全體學生都必須做到的基本題、綜合題,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選做”的開放題,供有能力的學生再提高訓練。這樣,既可以保證優生“吃飽”,又可以保證後進生“吃得了”。既可以起到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 篇六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教師辦公室

參加人員: 全體語文教師。

活動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遨遊漢字王國“

具體內容:

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教學,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進行為期兩週的綜合性實踐。根據”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等主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次的集體研究,最後決定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及課外的相關資源,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漢字綜合學習行動。活動如下:

1、學習課本上的閲讀材料,然後組成學習小組,並確立組長後明確分工;

2、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祕

(1)字謎大擂台。

(2)諧音俱樂部。

(3)小小故事會。(如”一字之差”的教訓等)。

(4)小主人在行動,我為用字規範出點力。

(5)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3、製作展板。

4、小結:略

教研活動主要內容記錄 篇七

時間:20xx年5月16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主講:孫娟

內容:

一、學習省特級教師許衞兵老師的《簡約:數學課堂的理性迴歸》,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討論。

二、發言:

孫娟: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總感覺40分鐘的教學時間不夠用,有時安排的一節課內容甚至需要兩節課才能上完。教師教得太辛苦了,學生學的也很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創建出有效、高質的數學課堂?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三、交流:

劉輝:我認為,簡約化的數學課堂應該是過程簡潔、思路清晰的,扣緊“主線”展開,層層向前推進。

羅芳霞:以前我總是認為備課時寫上教學目標僅僅是個形式,因而擬定的目標往往不切實際、空話連篇。通過此次學習我明白了,教學目標既是教師規劃課堂教學全程的起點,也是反思教學效果的基準。教學目標的擬定應該“簡潔明瞭、實實在在、易於達成、便於反饋”。

張妮:我想説的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當學生出現偏差、走入誤區時,要“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要“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路卡殼時,要“輔導”。我們認為,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應當力求簡要到位:指導得精當,指導得明白,指導得科學,指導的內容要具有提示性、啟發性和示範性。

何會平:你們的想法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也為我們如何糾正孩子們作出的錯誤的高。如今我們學校也添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簡約教學並不拒絕電腦等多媒體的介入,但使用任何媒體都應該從實用和實效出發,有時傳統媒體的作用恰恰是電腦所無法取代的。

孫娟:“話不在多,到位就行”!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數學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簡練深刻:問題語言要導向明確、過渡語言要自然流暢、評價語言要扼要坦誠……説白了,字字句句都要給學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覺。

小結:聽了大b家的討論,我感受到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教研活動。希望大家能將這次活動的心得真正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教研活動記錄 篇八

研討時間10月23日研討地點多功能廳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

主持人韓xx

研討主題:如何充分運用户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

研討目標: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

研討方式

研討過程:

一、提出教研主題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充分運用户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首先請各級部主任介紹一下自己的年級組在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方面是如何運用材料的。

二、各級部主任反思及討論前的質疑

1、小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韓於香: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我們針對投擲區和跳躍區開展的,在投擲區以投擲沙包、流星錘為主,我們發現的問題是幼兒幼兒只會前後移動,只是上肢在動,下肢得不到活動,所以,我們就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報紙球、小動物投擲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運動量。我想聽一聽大家更好地意見和建議。

2、中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白瑞芳域,在本區孩子能通過材料與玩具互動達到跳躍動作水平的發展,有單腳跳、雙腳跳等動作技能,由於設置的遊戲活動較多,孩子們的興趣高,有的孩子不願意換區,這些孩子下肢活動運動量大,上肢活動少,怎樣使上下肢活動協調發展呢,這是我們困惑的問題,根據研究主題我們採取添加適量促進上肢活動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飾(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讓孩子在跳的過程中增加一些擊打動作。二是增設一些促進上肢發展的活動:如在小青蛙學本領的遊戲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動,我覺得這是我們初步的嘗試,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3、大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李納:我説一下我們的投擲區,我們投放了沙包、流星錘、投籃架、套圈,在活動時,孩子只是前後移動,左右平移,動作單一,幼兒上肢容易疲勞,下肢得不到活動,產生上下肢運動量不均衡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也是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還投放了跳繩,還利用籃球編排了球操,讓幼兒上下肢動作也得到充分的鍛鍊。老師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剛才聽了三位老師的介紹,共同存在的問題是局部身體運動多,老師很關注孩子的發展,發現問題了,孩子到這個區域時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參與式討論

主持人:圍繞今天教研的主題,結合下午三位老師的發言,請大家發表各自的見解,以年級組分三小組討論,園長參與討論。

主持人:

三組教師有這樣一些共識: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價值,增強玩具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在使用上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引發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運用玩具,充分體現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三是將遊戲區域進行綜合運用,可採取交換區域、整合區域、等多種管理方法,為孩子創設更多的遊戲情境,使幼兒上下肢得到協調發展。

研討小結:

《綱要》中提出培養體育活動的興趣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最終是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綱要》中也提到要通過環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發展,從這兩點分析,區域遊戲組織是多種多樣的,是滿足不同興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區域遊戲中如何既滿足興趣又促進孩子的發展,區域體育活動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審視,思考,是否還要按基本動作要求去分區,我們發現了跳躍區投擲區孩子的問題,如何根據孩子的發展進行分區,再者創設適宜環境,投放適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傳統做法,不用動作技能的名稱框住我們的思維,建議可否開展勇敢者等區域,有所創新。

Tags:教研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