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1W

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通用多篇)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一

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上的一種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之一就講到注意力集中傾聽的習慣。可見,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注意是學習的門户”。門開的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我校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注意力”為題的小課題研究。經過一系列的上課、聽課、評議、交流、探討、實踐等形式的活動開展。就“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如下總結:

一、樹立責任意識

“學習即責任”。這是作為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滲透的一種思想,要讓學生潛意識裏有一種認識,“學習就是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而不是憑興趣想學就學”。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農民的責任是種田收割,學生的責任就是學好知識。只有當學生真正的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時,他們才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目標明確以後,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目標的重視,增加對完成目標的重要性與有用性的認識。只有對目標對象、責任明確了,重視程度提高了,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

二、着重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他對學習或某一事物染上興趣後,就會集中精力努力去做好。那麼,如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首先,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麼?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為了完成家長交給的硬性任務、或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還是真正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的責任。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有支撐他學習的動力,也才有學習的興趣。

其次,積極合理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之一。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他們有不足的一面,也有閃光的一面。作為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務必做一個有心人,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善於捕捉他們學習生活中閃光的點點滴滴並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即使是學生通過努力沒有取得成功的一些事兒,也應及時地合理地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認可。這樣他們的心靈就會得到慰藉與滿足,他們也才有信心、有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構建寬鬆和諧、豐富多彩的課堂。

學生在沒有壓力、寬鬆、愉悦的環境中所釋放出來的學習能量是最大的。學習環境是否和諧,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好壞。一堂課就是一個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是劇本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要導演“悲劇”或“喜劇”,一切皆由老師掌控。因此,老師要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一堂課,老師都要精心設計。複習、導入、傳授、小結,每一環節都應考慮周到,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設計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講究教學藝術,不斷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注重勞逸結合

國小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是以無意注意(自發的、不需要努力的)為主的,這就決定國小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注意力就會發生轉移。因此,一堂課學生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勞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輔助教學,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有意注意(自覺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的努力)的學習品質。

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育教學亙古不變的主旋律。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同樣不可缺少來自老師對學生的愛,只有當學生真正愛上老師時,他定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老師要自身形象(外在的言行舉止、內在的氣質涵養)、基本功(教學語言、教學機智)過得硬的同時,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更重要。因此,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要多與學生溝通,與他們交心。老師與學生在一起,不僅談學習,更多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內心深處的關愛,學生就會“愛”上你,他們才更願意主動地溶入到學習的主流當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在師生心與心的交流,便會生成新的教育資源,而學生的注意力在新的教育資源生成的過程中也逐步得到提升。

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善於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天窗。所以。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培養、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二

中國小生體質近年來持續下降已被社會公認。造成中國小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的,還有學生自身的。中國小各年齡段多數指標呈普遍下降趨勢,力量素質全部下降,耐力素質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質也在下降。學生體質明顯減弱,且出現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的現象。綜合以上問題建設性地提出一些對策、措施,為對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及對相關課題的研究做出總結。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國家的希望。現如今學生體質呈普遍下降趨勢,特別是城市學生下降幅度較鄉村學生更大。學生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等等。以上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中結果呢?青少年的健康發展趨向如何呢?這有待於我們基層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小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趨勢

發展應以人為本,人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的發展。一個國家國民體質狀況是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國民精神緊張、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環境污染等因素所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導致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羣不斷地擴大。從總體國民體質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適應形勢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對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必須從青少年兒童和學生的健康抓起。

根據許多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中國小生的體質健康同樣呈逐年下降的趨式。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弱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還不只如此,又出現了青少年學生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顯增多,體弱多病的兒童驟然劇增等一些不良現象的出現。但身體形態指標有較大增長,特別是在身高、體重、胸圍等方面增長幅度較大。

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展的因素分析

1、學生、家長重智輕體的觀念,對體質健康意識的淡薄。

近年來,學校教育一直受到“大學聯考和會考”指揮棒的束縛,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為了爭取好成績,把智育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體育教學就更不用説了,放在了若有若無的位置之上。加之學生從小在家長重智輕體的影響下,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有輝煌的前程。家裏家外、校裏校外,形成統一“思路”。家長認為子女的體質健康只要平時注重增加營養,參加體育鍛煉用處並不大。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反映出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認識還存在很大問題,對於體質健康的認識還非常缺乏,重智輕體的觀念佔重要地位。

2、學生課餘時間少,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影響體質健康的提高。

學校至今仍把守着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並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為此教師不斷加重學生的課業量,學生因為要做作業,做完作業後還要完成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等作業全部完成後,睡覺時間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學生晚上或週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提升班,學習各種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學校參加一些體育課或活動課規定內容的鍛鍊外,很少有時間再參加一些課餘體育鍛煉,只能在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後才會有極少時間安排鍛鍊活動。這樣學生嚴重缺乏體育鍛煉,阻礙了學生體質的提高,影響體質健康的發展。

3、教育、教學觀念落後,阻礙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國中國小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然而,受“應試教育”觀念的消極影響,現在的升學考試、畢業考試,還是以“分數線”、“及格率”作為評價標準。一些學生在主課老師眼裏成績不理想,所以佔用他們的體育活動時間也就理所當然了,殊不知,這些在文化課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健康體質也是不容樂觀的。所以如此的惡性循環,不僅阻礙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其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無法按制定的計劃完成。如學校有什麼重大的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在班主任和學生的要求下,只能在體育課上練習。體育教師不得不放棄上課的內容去完成不是體育課上的任務,教學質量則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因枯燥無聊的練習,不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校的活動課或課外活動,基本流於形式。學生缺少了教師的教,沒有了教師的組織,沒有了鍛鍊內容上的指導,也就失去了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用務實、求真、求實的態度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要牢固樹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4、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都很喜歡體育課。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體育課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認為自己“體質不錯”沒有鍛鍊的必要;有的認為體育課“毫無意思”不想上;還有的認為“長大了還在蹦蹦跳跳不象樣子”怕丟人等等。體育鍛煉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要想有強健的體魄,並非一朝一夕。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運動強身的觀念,將運動融入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體育老師還應該從自身的專業素養出發,認真的執行學校交給的任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體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興趣的激發者。體育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高超的運動能力,優美的示範姿勢以及恰當的教育語言,都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另外,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也能喚醒學生對體育課的重新認識。

5、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缺乏的影響

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是青少年鍛鍊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目前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非常有限,雖説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各類體育場地設施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於本單位職工健身娛樂,面向羣眾開放的機會和時間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維護),由於社會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少,造成雙休日學生無處去鍛鍊的現象,也就沒有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增強學生體質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互動,形成良好的風氣和促進學生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合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形成家庭帶學生,學生促家庭的體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會形成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

6、體育硬件設施和師資的不足,也是影響學生提高體質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學校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重嚴重失調。同時體育教師心中還要提心吊膽,生怕學生人數太多發生碰撞,會出現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這種情況,教師有時只能採用佔地面積不大的體育項目,久而久之學生的運動量受到限制,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再有專業體育教師仍然缺乏,只好請其它任課教師兼任,這對指導學生正確參與體育鍛煉是很不利的,無形中減少了學生增強體質健康的機會。

三、結論與建議

俗話説“亡羊補牢,尤未晚矣”。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近年來的持續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體質的下降不是一種偶然,是由客觀存在的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的意識培養、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緊密聯繫在一起,才會得以實現。只要家長、社會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場地器材得到切實解決,體育教師敬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當學生養成了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學生的體質自然會增強。學生的體質增強了,有利於學生鍛鍊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

學生的成長階段是生理、心理髮展的重要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這一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我們相信在國家正確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學校、家長和學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落實、督促和確保學生每天至少堅持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成功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實現學生的強健體魄將指日可待。

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三

首先應該確定研究方向。

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從生活入手,配合現在國際環保的要求,我們選擇了這次的主題。與此同時,雖然是第二次研究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在制定實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身為組長要有掌控能力,由於我不很得心應手研究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拖再拖。所以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事先制定出一份詳盡的時間表,然後應該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執行。只有在這樣詳細的規劃下,我們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雖然我們的報告成功完成,但由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一些詳細的工作沒有完成的很好。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也得到了許多收穫與財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規劃”的重要性。世間萬物皆有規律,而計劃就是一個能時刻跟隨規律,調整規律的時間表。只有在嚴格的規劃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課題和項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責任”。

身為研學的組長,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費在個人享樂上,這就是責任的意義。同時還要確立責任意識,只有當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處於領導地位,這樣他所帶領的小組才能在紛繁混亂的環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三便是“效率”。

沒有效率,就如同浪費時間。有的人能在學校便把作業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揹着未完成的作業一起趕到學校,這就是差距。而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當於有了三頭六臂,一個人可以處理好多事情。而專心就是效率的保證,只有當自己處於一個專心的狀態,會感覺時間像是停滯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請自來”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愛好,但各位同學中極少當成愛好的。當然,我也並不把研究性學習當成一個愛好,因為研學,也是學!但是,如果我們轉變自己的看法,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學習和自己一切不喜歡乾的事,就一定會找到一個有趣的切入點。有了興趣,什麼都好説。

第五,將壓力變為動力。

整整一個學期,研學給我帶來最大的感覺,便是那巨大的壓力。當看着周圍的同學們相繼完成了實驗,寫完了報告,我們組的試驗還只停留在紙上,我充滿了壓力與危機感。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為我加速,促使我按時完成了任務。而有些人,遇到壓力瞬間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自亂陣腳。我們應該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總有完成的時候。當有了這種壓力的時候,我們的動力和潛能才會被真正地激發出來。

第六,團隊精神,每一個團隊都應該要有團隊精神。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很結實”——這便是國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解釋“團隊精神”時所舉的例子。沒錯,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團隊精神和能力。在被劃分成研學小組的同時,這種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鍛鍊。如果是以班級為單位,僧多粥少,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鍛鍊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往往被班級中少數幾個“積極分子”所掌握,鍛鍊的機會總是在他們身上。而因為有了研學小組,每個人得到鍛鍊的機會近似均等,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鍛鍊團隊精神的平台。有了團隊精神,當我們在社會上加入某些團體後,我們要有在團隊中協調等能力,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創造性,同時將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説,“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團隊中,每個人不但能力能發揮出來,同時還有可能超常發揮。

第七,聽指揮。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羣龍無首的精鋭部隊那也只是一羣烏合之眾!如果一個團隊中大部分人不聽從指揮,那麼這個團隊也就無異於“羣龍無首”。大吵大鬧地反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幫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對自己,對大家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所以,聽從指揮,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四

一、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新型教學模式研究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要以培養職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基本形成了面向基層、針對崗位、強調應用、注重實踐的教育教學特色;並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進展,在以強化人才培養質量控制為主題的教育質量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獲得了顯著的成果。

然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活動還沒有引起普遍足夠的重視,現行的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知識本位”模式,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諸多不適應,甚至在很多方面嚴重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主要表現是:

1、對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的新型教學模式缺少系統研究,對其本質、地位、功能的認識不到位,仍然沒有擺脱知識型教育的束縛,沒有真正構建起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教學存在着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

2、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待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脱節。經過多年教學改革探索,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形成了以培養職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的教育教學模式,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接近或超過1∶1,但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方面還存在缺陷,教學活動不注重知識的遷移和綜合應用,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教學目前還是採用過多課堂上的理論講授,由於其直觀性差、無法操作,學生難以接受,教師需要反覆講解,從而浪費了時間,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面。

3、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生厭學風氣有蔓延之勢。高職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接觸實際,他們對直觀、形象的知識會產生深刻印象,而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因而有厭學情緒。學校和老師越強制學生學習,越會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形成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並相互傳染,使厭學風氣不斷蔓延。

4、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生無法做到“無磨合期”就業。由於校內實訓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校外實訓又流於形式,學生不瞭解企業的情況,更不知道會計各個崗位的具體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法實現到工作崗位上立刻上手。

5、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現有教學模式造成了資源浪費。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教學目前還是先在課堂上講解理論,再到實訓基

地進行實訓,校內外實訓基地和理論教學教室都有閒置,負責實訓的教師也因此需要等待,造成資源浪費。另外,校外實訓基地由於時斷時續的學生實訓影響了企業長遠計劃的實施,也浪費了企業的資源,加上企業會計資料屬於商業祕密不能外泄,使得企業不願意安排會計專業學生實訓。

6、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落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現有教學模式除了重視知識掌握,也重視學生專業能力培養,但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關注程度還不夠。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活動,採用的模式只是停留在鞏固知識的層面,或者只訓練了一部分能力,現有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畢業生遇到新問題時,不具有創新能力,不能創新地解決這些新問題,這與企業用人要求存在差距,也顯示出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

7、對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活動的質量評價不到位。多數院校對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的教學活動沒有規範的質量評價體系,分析和評價工作薄弱。這就嚴重地削弱了分析、評價的反饋調節和激勵作用。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具有時代特徵、符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辦學宗旨的新教學模式。對於充分發揮反饋調節、導學促教等教育教學功能和質量管理功能,強化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職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深化高等職業教育已取得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完全實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新型教學模式研究的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建立用人單位對學校教育質量的信任為根本出發點,遵循教育規律和質量管理規律,運用教育科學、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從高等職業教育本質特徵及其實際出發,緊密結合人才培養質量形成的教學技術作業過程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策劃、控制、改進、保證等管理過程, 針對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的具體情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開展課題研究,構建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的新型教學模式,取得可供同行借鑑的成果。

(二)基本思路

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教學模式既對於人才培養質量形成、控制、改進與保證具有重要作用,又對導學促教、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改善教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而對於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必須依靠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職前的良好訓練,才能使他們獲得適合企業要求的職業技能。針對高等職業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所以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要按照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活動要求零距離、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既注重教學質量又注重教學效率、重視創新的原則,將教學模式改革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子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從高職會計專業實用人才的目標定位出發進行研究。

研究與實踐的重點是:

1、選擇遼寧省內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進行實地調研,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搞清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訓基地進行教學的現狀,找準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教學中制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主要問題和矛盾,並準確地把握高等職業教育本質特徵,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以加強技能、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主線,明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及其目標。運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管理學、教育測量學、教育評價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方法,深入進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教學的理論應用研究,探索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並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

2、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提高的基礎上,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以實現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能力和素質,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3、在專業層面上,選擇瀋陽農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教學改革基礎好的會計專業作為改革試點專業,按照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活動要求零距離、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既注重教學質量又注重教學效率、重視創新的原則,對會計專業各門專業課程進行總體設計,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五

教育科研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區科研部的指導下,已進入了深入研究階段,並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工作做一個簡要回顧總結。

一、規範管理,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科研教育思想。

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調動教師全員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研促教研,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每月堅持自學,並做好3000字以上的學習筆記。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每月撰寫課題研究案例、教學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參加省、市、教育學會組織的科研論文徵集工作課題研究培訓活動,拓寬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教學中。

“科研興校”一直是我們辦學指導思想,為使課題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實到實處,我們在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計劃性,着重要求教師們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1)我校組織教師按照課題實施方案制定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各課題小組結合學科特點從多元角度拿出方案並認真實施。

(2)教師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繼續圍繞課題進行小課題研究活動,小組成員間相互聽課,研討交流。

(3)由課題組統一領導,落實好本學期的實驗研究工作。學校科研室跟蹤指導,帶領各小組不斷修正補充完善。

(4)每位課題組成員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反思等。

(5)、本學期學校開展了“青藍杯”青年教師課題課教學大賽活動,青年教師結合學校的研究課題進行教學大賽,相互交流學習,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進行。

2、我校將“小課題研究”活動納入常規工作當中,已開展多年,以學年組為單位的“小課題”研究活動,有效的促進了老師香胡交流和提高。

3、積極進行課題研究構築有效生命課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也是我們教育科研的最終目標。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是教育科研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圍繞“有效生命性”這一主題開展教科研研究。我們精心研究備課教案;要求各教研組能結合理想課堂的構建,針對教學中的困惑、難點確定教研主題,然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説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研討活動。

三、抓好過程管理,做好階段性總結,健全課題管理檔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須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從XX年起開始制訂有關教科研工作的規章制度,並逐年修訂、補充、完善。確保了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在參加學校“十一五”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每位課題成員都能根據自己收集到的實驗材料按時做好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學校及時總結並將過成材料歸檔。

四、課題研究初見成效。

我校的課題研究雖然開展充分顯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顯著的成果。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更新較快,特別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成為了學校科研工作的骨幹。“十一五”科研期間,我校以省、市、縣級的徵文活動為契機,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投稿。許多教師把自己在教學中收集到的點滴寫成論文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論文評比。我想,只要我們為之努力,爭取了,我們才有可能得到豐厚的彙報。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六

本學期,我們素描習作課題組全成員,按照學期總課題組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前行在用課例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總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的道路上。這學期來,我們課題組成員忙碌着,也幸福着,一路汗水,一路花香。現將這一學期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成長進步=理論學習+交流分享

隨着XX版新課標的推行和實施,每個學段都有了更加豐滿的要求,對於習作更是提出了發展學生能力的具體細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這種發展的落腳點則是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這也對我們課題組的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課題組雖然只有三個人,但我們善於發揮“團隊的力量”,我們常常在組長的帶領下研究我們“素描習作”的相關知識。“好書分享”是我們這學期進步的源泉。《國小語文教師》等書籍是我們組過了成員平日裏學習和研讀的必備材料;雖然我們組三個成員在不同的學校,但qq成了我們交流的平台。這一學期,我們課題組進行了兩次次集中理論學習和兩次“好書分享”活動。通過學習,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另外,我們課題組還開展了一次主題式對話,在交流中,課題組成員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所談體會不空洞,不流於形式。

二、“寒冬裏一次温暖的牽手”

執教研究課始終是課題組活動的生命線。我們明確僅靠課題組中三個成員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聯合了“鏈接習作組”,展開了一次温暖的牽手。從第一次分小組磨課到第二次大組磨課,一路走來,更多的是言辭犀利的辯駁與否定,從上課老師的設計思路到聽課成員的實踐,一次次推翻,再一次次重建,思路越來越明晰了。這一學期,本課題組有兩位教師上了研究課。

王惠粉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材內容《——的自述》,這是一篇童話色彩的習作,描寫語文書所經受的折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教師採用對比、創設情境等手法,引導學生充分地説,再結合他們生活的經驗,學生説得興趣盎然,説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怎樣説具體,説生動”,學生學得有趣,寫得有味。

黃靜靜老師執教是人物外貌描寫的習作,黃老師把猜人物的遊戲引入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選擇的猜謎也是有代表性的,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來體現,為學習習作埋下伏筆,再結合已學過的課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寫,結合學生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體現習作指導的過程。通過這節課例也延伸一個討論的焦點:對於不同的年級段,該如何有效地執教“同一個習作主題”,從而達到遷移、運用的目的?寒冷的冬日,大家卻內心澎湃。

這一次的牽手,讓我們兩個組的成員對於“習作教學”有了更飽滿的認識,温暖和團隊力量,讓我們前進的道路更加堅實。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這學期來,我們組雖然力量微薄,平時教學工作又繁重,但我們仍堅持着樂於創新、團結合作,共同進步。我們還注重利用一切的習作相關的活動,豐富課題的活動研究。比如開展了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習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交流、成長。黃靜靜老師輔導班上一名學生在常州市“中國小作文競賽”中榮獲二等獎;本學期,我們課題組每一位成員都圍繞課題撰寫了教學論文,在 “小語年會”活動中,其中楊霞銀老師和黃靜靜老師的論文分別獲得常州市三等獎;方琳老師一篇論文獲金壇市二等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課題研究工作苦樂相伴,下學期我將充分利用網絡和其它機會,繼續加強交流和積累,將本着“勤懇、團結、交流、成長”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這學期,我們課題組能理清要求,團結協作,順利而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課題研究的階段工作,一路走來,揮灑着汗水,收穫着幸福……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篇七

有效教學不僅是個理論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行動研究的實踐問題。新課改的推進離不開教學的主渠道課堂,而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又廣泛的存在“學生學的艱苦,教師教的辛苦,導致教學低效的現象,在對個別班級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我校對教與學這對矛盾進行了認真統計及分析,並聚焦課堂,追求到問題的焦點——“方式決定效率”這個真問題,為更好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了通過有效教學的研究,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一、研究內容

上學年末,學校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後,課題組對課題進行了分解,本年度主要對其中的三個子課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嘗試性研究,“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三個子課題通過立項後,各子課題組分步實施,按照子課題研究方案開展工作。

二、研究目的

本課題主要進行“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行動研究。

其主要目的有:一是研究有效教學策略,建構有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二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三是建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科學地將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業績。

三、研究原則

1、關注學生。

主要表現在:①有效教學必須堅持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與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和習題集的關係,即要作到“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②轉變學習方式,強化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中的主角。③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是評等中的首席。

2、關注發展。

主要表現在:①在教學中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而奠基。②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品質的發展。③關注教師的發展,我們提倡“在教育教學中享受人生的真諦”,“濾布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新理念。

3、關注過程。

主要包括:①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過程;②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③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性格體驗;④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⑤關注教師的反思過程等。

4、關注研究。

教學與研究同步,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學生的學情、心態和個性特點,學生也要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發現問題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研究過程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一直圍繞將理論學習轉變為教學實踐;將領導牽動研究轉為教師主動研究;將面面俱到的研究轉為有側重點的研究;將普遍關注教學班的研究轉變為重點關注實驗班的研究。本着“以點帶面,以點穿線,以點連塊”的思路,將學校的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熱情普遍調動起來的基本思路,從以下三個層次展開實驗研究的。

(一)、全面調動教師積極性,推行課題研究。在科研室的統籌安排下、教研組及子課題組分關實施。《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的研究》由孫灝老師任組長,楊中華、尹萬雙兩位老師任組員;《有效的作業設計的研究》由趙興聰老師任組長,何翠華、張惠茗兩位老師任組員;《有效的教學設計的研究》由楊富文老師任組長,張紅英、昝鬆蘭兩位老師任組員。

採取的形式有:例會,反思等形式。

1、周例會:

每週利用星期一例會時間,由子課題組負責人選定發言題目,通過各參研成員和各位教師在本週班級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將實驗深入到良性循環軌道。

各位老師在會上各抒己見,對成果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行交流。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由於注重學生的體驗、探索,留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鍊,情感得到體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由於在學習中重視學生合作技能的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發言,有疑問敢在小組乃至全班提出,樂於與同學、老師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穫。壓濾機濾布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運用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情感都得到較和諧的發展。

2、反思:

為衞及時改正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便於教師及時反思和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實驗反思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我校的教學反思總是結合研究課、示範課、彙報課進行的,有一次教學研究活動,就必然進行一次教學反思,另外,我們還鼓勵教師經常對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有一位老師在他的教學反思中這樣寫道:當我每一次備課時,都會重新思考這節課我要教會什麼,學生要學會什麼?帶着這個不變的問題,嘗試着一堂堂不同的教學。

(二)、以有效教學研討課為契機,展示課題實驗階段性成果,推進實驗研究。

本次研討課,我校共有實驗班、非實驗班共計15位教師主動展示“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探討的進展情況。全體做課教師圍繞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的研究;有效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有效的教學設計的研究三個內容展開設計,通過組織全體老師的學習和觀摩,發現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學方式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變了,課堂學習氣氛更濃厚,課堂師生互動增進師生相互瞭解,師生關係也更融洽。”

(三)、定期召開階段性總結會,彙總研究成果,總結經驗不足,推廣實驗研究。

08年4月學校召開階段性總結會,彙總研究成果,總結經驗不足,推廣實驗研究。

本次表彰會共有15位教師代表學校做了有效教學的展示課,由各子課題組長做了各子課題的工作彙報。我們知道,任何教學改革都離不開課堂教學,所以新課程的改革理應根植於課堂。我校立足於基於學生、為了教師、根植於學校的出發點,致力於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三項內容的研究,通過班科任會診和同課異構磨課活動的校本研修方式開展有效教學課題研究,希望通過我們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我校課堂教學的完全有效,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辦教師自豪、學生幸福、社會滿意學校的目標。

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 篇八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係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校於20xx年6月申報立項了《高中政治課堂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為省級課題。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驗研究。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本學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課題活動與研究情況彙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學校前身是南平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現為省級、體育傳統示範校,也是南平的一所集國小、國中、高中在內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由於我校與南平市少體校聯合辦學,承辦少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延平區定點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生源差異較大,家庭背景與素質的差異明顯,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質差異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目前我校師生關係的現狀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討厭老師,老師看不慣學生的現象廣泛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結合我校實際,在我校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我校新一輪課改的關鍵環節點,是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再上新台階的着力點,也是我校“外求發展,內抓管理”的核心點和突破口;同時,也是打造一支師德高、技藝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的有效載體,該課題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該項工作的有效展開,必將對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為此,我們提出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師生之間緊張對立的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必須先從教師着手。

二、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着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係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係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力圖尋找到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有着深遠的意義。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更是我校今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情況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通過對師生關係問卷調查,反思目前我校師生關係現狀及產生師生關係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師生關係建議,尋找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通過採取師生平等對話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走近教師,贏得學生對教師起碼的信任,為下一步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讀心靈,溝通情感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步,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抒寫心路歷程,撥開成長中的迷霧,解讀學生心靈,指點迷津,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台,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二)研究階段的劃分、階段目標及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宣傳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適時進行課題開題論證。

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問卷調查,反思研究。發放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問卷,完成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報告

2、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定期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資料,瞭解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對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對話交流,讓學生走近教師。教師從細微處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創設和諧、寬鬆的溝通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

4、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解讀心靈。學生把自己不願説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就交給老師,老師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學生的疑問,給予學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最終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

6、在高中開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每學年開實驗課一節,並收集教案和課件,刻錄光盤。

7、設置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卡,對實驗學生進行成績和思想表現的跟蹤,採用學生自評和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QQ、博客、郵箱等,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指導學生擅用網絡收集資料、製作課件。

9、課題組教師每學年撰寫師生關係構建或和諧課堂教學的論文一篇。

10、定期檢查,重視反思。為使課題研究取得實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實效進行中途檢查,定期召開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寫成階段性總結,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提出課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進行成果交流。

四、課題管理及進展情況

1、20xx年5月26日,我們召開了《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會,會上對該課題的來源及背景、目的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方法、階段劃分及目標任務、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的組織管理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指導到位)、“四加強”(加強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檔案管理)。完成了課題的立項和申報工作。

2、20xx年9月,為了解我校師生關係現狀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對實驗學生進行“師生關係問卷調查”,並撰寫了《目前我校師生關係問卷調查報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系列構建師生關係活動。設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主題班會,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開展吐露心聲活動,以文字為載體,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開闢學生心語,小報和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並收集學生的小報、學生心語、學生作文、學生黑板報、主題班會教案;刻錄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主題班會光盤。

4、20xx年10月15日,召開課題推進會,邀請進修學校的莫雲萍老師到校指導課題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實驗教師閲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範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並印發教師教師忌事忌語,應事應語的材料。以轉變教師傳統的師生關係的理念,為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創造良好的環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開家長會,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採用座談會的形式,教師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優化教師與家長的關係,為師生關係的和諧不斷創造外部環境。

7、根據我校高中師生關係的現狀和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措施的實驗,課題組教師已寫出兩篇有關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論文。

8、20xx年3月開始,我校一方面通過學生心語、師生座談、學生小報、社會實踐、家長會等形式繼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並收集相關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政治課堂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係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學期來我校高中開展五步教學法實踐,該模式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設適時點撥—共同歸納創新”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參加高中課改優質課評選活動,高一政治教師以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和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係,取得片區一等獎和市級一等獎第一名的突出成績。

五、具體做法及研究體會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科研的重點工作來抓。由於此課題是我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時常發生的矛盾衝突引發而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緊張的師生關係,建立和諧的校園,直接關係到我校今後能否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協調分工,責任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為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開展師生“心靈對話”活動,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樑。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着急劇的變化,他們開始擺脱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很多學生都有嚴重的逆反心理,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由於中學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閉鎖性,言論也開始有了一些隱蔽性。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實驗教師們努力嘗試着各種與學生溝通的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寫“學生心語”的形式。因為它的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個別指導,以保密、尊重為原則,學生把自己不願説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就交給老師。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樂於接受。

一開始學生不太信任老師,不敢寫得太實際,太誠懇,後來實驗教師向學生: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點祕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試探,學生有了“安全感”,老師也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學生們願和老師用日記交流了。問題嚴重的,老師就找學生談心、開導,問題不嚴重的就給學生寫下批語,也就是留言。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也可以給老師提出批評,師生在日記中交談,在日記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