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題研究個人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課題研究個人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撰寫

一、課題研究的是個什麼問題、主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

包括問題提出,背景介紹,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理論依據等。

二、課題怎麼研究出來的。包括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指導思想等。

這個部分的陳述,要使人感到你在研究過程中,研究目標合理、有效,研究內容具體實在,研究步驟安排科學規範,研究方法得當。通過這個問題的陳述,突出使人感到確實有幾條重要的研究經驗可以給其他主持人借鑑。

三、主要的理論性成果和實踐性成果以及成果的影響。

不僅要具體陳述公開發表的論文、出版的專著等,還要表述成果帶來的影響和作用和實際的效果。

例如《職業中專“學生健康成長工程”實踐與研究》自我鑑定意見

一、課題研究立意較高。該課題研究堅持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針對當前職業中專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依據以德治國的方略和學校教育的現實要求,從理論實踐兩個層面不斷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方法與育人途徑,並把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使課題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展,進而有效地推進了學校的整體改革實踐。

二、課題研究思路明確。該課題堅持“以人為本”的研究主線,按照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對學生成長的個體性、微觀性、過程性、動態性以及教育的導向性、制約性等進行動態的分析和研究,並建立了與中專學生相適應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操作體系,進而對素質教育理論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和相應的完善。其理論框架的核心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使成長主體在必需和儘可能完善的成長條件的激勵、引導、保障和規範作用下,在價值體系、智能水平、身心狀態、思維模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全面持久、優質高效、積極主動、自主充分、愉快和諧的成長態勢。其操作體系的核心是:依據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調動一切教育手段(包括教育行為、機構、投入、場所設施、人員、內容和活動等),挖掘成長因素和潛力,激發成長需要和動力。通過科學的導引、制約、激勵等機制的作用,實現學生成長的目標。課題研究的思路清晰,通過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構建,增強了學校教育的科學性、實踐性、有效性,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和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課題研究措施得力。該課題的研究作為學校的重點工程,由學校一把手親自主持,並整合了學校的一切教育資源,不僅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達到了最優配置,而且還構建了科學的督導和運行機制,既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又保證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四、課題研究成效顯著。在四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我們始終以國家教育方針和關於德育的一系列文件為基本依據,以科學教育理論和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教育的特點,形成了具有職業學校特點的基本模式,這種模式經過實驗,進而得以全校全面推廣,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幾年學生的整體素質已大幅度提高,畢業生安置連續幾年均實現了優質就業,就業率為100%。該課題研究的成果還具有創新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它不僅對職教系列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還可以為各類學校教育理論的探索和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提供有益的經驗。

【第2篇】《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題目: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分析: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是人類基礎道德最本質的東西。要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從道德中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點切入。而抓責任教育就是這個切入點。所以,學校決定以“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作為科研課題,以培養學生“責任心”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的發展。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應試教育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走入了誤區,不少的教師和父母心目中“好學生”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獨生子女教育畸形發展,導致在部分中國小生中存在着種種不良的表現:自我意識強,自私自利,很少考慮到他人和集體;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對同學沒有熱情、對班集體漠不關心。沒有理想或目標,易滿足,不求上進,只求得過且過;攻擊性強,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卻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恆心和毅力……這種種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無論誰,要想在他將來的本職工作和學習中作出成績,他都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我們很難想象,這樣自私、沒有責任感、沒有愛心的下一代,將來如何擔負起民族振興的大業。

研究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積累資料,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揭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為開展責任教育活動,組織責任教育研究提供經驗借鑑和理性思考。

研究對象: 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

課題研究人員:沈風雲、吳麗麗、姜明芳、薑桂英

研究實施方案:

準備階段:

1、成立學校中心課題組;

2、查閲資料、收集資料、進行理論學習,進行課題論證;

3、制定《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實施方案;

4、召開開題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5、教師申報子課題,並制定出子課題實施方案;

6、進行“國小生責任意識與責任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實施階段:

1、深入落實課題實施方案:

①確立各年級段責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開發系列責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國小生責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國小生在校一日常規(重在學習行為);

④構建國小生責任教育評價體系。

2、辦好家長學校,進行學生家庭責任教育的指導,並進行經驗交流;

3、開展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

4、每學年對課題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一次,及時調整課題實施方案;

5、每學年召開階段成果彙報、經驗交流會。

總結階段:

1、實踐、總結—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

2、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完成預期的課題成果。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發表論文若干篇;

2、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報告;

3、國小生(分年段)責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責任教育制度體系的建立;

6、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第3篇】課題研究工作報告格式範文

課 題 研 究 工 作 報 告

一、課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內容及目標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合作、學會生存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2)通過優化教學活動過程,達到教學活動氛圍和諧化、教學活動過程審美化,使教學過程由高耗低效轉變為和諧高效。

(3)、探索和諧課堂構建的策略及機制,最終形成師生、生生,師生與環境高度和諧的理想課堂。

(4)、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

(5)、通過研究,激發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和諧教學的內涵,享受專業成長的快樂。

2、研究內容:

我們着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課堂教學和諧性的要素:

課堂教學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教與學的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想和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都是圍繞着學生——發展着的人來進行的。教師因素:

首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意識.這裏指兩個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學生,二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進行培養。單純學科教學的想法應當調整。事實上,教學目標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培養和鞏固,心情的調控,正常的教學程序的建立和優化,認真細緻的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滲透德育教育等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還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識.學生一天的學習時間裏,課堂佔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既教書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意識。這裏有一個參考系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好不好,根本上取決於學生。教師的教學素養高,教學藝術水平高是基礎保證,一節好課根本在於,大多數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思想修養上有多少真正收穫,這些收穫對學生現在的近期學習的目標和長遠的發展有多大幫助,這應當通過學生來體現,心中要有學生.即教師是服務,引導,指導,而不是主導,更不是包辦。

還有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教學實踐能力,在建構和諧課堂教學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因素(這裏我們是站在和諧課堂教育的要求來思考)學生的價值意向心理特徵分析:

首先對於國小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有意無意在思考這類問題,但又有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易於變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提價值意向可能更為恰當;他們的身心正處於較為劇烈發展變化的階段,新鮮感強易於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又身不由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事物現象進行歸納和概括。在是與非、對與錯、美與醜等的標準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現在和將來和長遠發展的架構上,還處於變化和調整中。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和考慮的。因勢利導、適宜適度,為構建和諧課堂教育創造條件。

還有智力因素。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和興趣方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但個體對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關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嬰幼兒階段、國小、國中階段的感知學習情況不同造成不同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科學習上的認知結構差異。通俗説法是,啟蒙入門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仍不會有太大差距。學生的這種差異使班級集體中的個性化十分明顯,給班級授課這種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現實困難。而這是現階段還不能有太大改觀和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努力空間,也是師生建構和諧課堂的基本條件,構建和諧課堂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儘可能多的學生的各種有利於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主動養成和發展分析。這裏着重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喜歡課堂教學,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且使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這方面,是建構和諧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師素養和能力體現的重要內容。這方面能否做好,是課堂教學好與差的基本前提,這是解決學生會學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的技術保障,是解決學生怎麼學的問題。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科學有效的做事習慣,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的思維方法,這正是教學工作的長期任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功的有效途徑,也為和諧課堂教學的長期性和不斷優化推廣提供保證,滿足學生的發展成功要求,也有利於構建和諧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教法和學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學的內容、過程、呈現展開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整體框架的結構,就構建和諧課堂教學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並且在這方面,表現為大量的可調的日常教學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減少隨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對、優化。基本原則應當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師自我特點出發,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以學生能有效發展為目標,符合現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則,來進行內容、方法、方式的優選。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何採取各種方式達成師生關係的和諧(好比種子與土地一樣);

2、部分不和諧的內容如何採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符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之和諧;

3、如何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使之符合課改理論,更和諧、更完美。

㈡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論探究法

通過查閲、學習相關理論著作、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和諧性要素的內涵、價值導向及時間操作的要領

2、行動研究法

該課題的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節。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識

4、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研究內容、目標等。

二、課題研究的進程

1、準備階段(3月至6月)

(1)進行開題論證,進一步修改課題實施方案。

(2)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為課題研究的展開做準備。

(3)調查課堂教學現狀,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初步的評估。

(4)通過建立博客,把課題研究向深層次發展.

2、實踐探索階段:(6月至1月)

(1)通過召開課堂教學研討會,嘗試構建具有“以生為本,自主合作,平等對話,和諧共震”的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

(2)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師反思,從而完善課堂教學評價。

(3)收集課堂教學案例,對案例進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進教師提高。

(4)在研究後期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能力再次進行評估,以作比較。

(5)制定家校手冊,及時與家長聯繫、溝通。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3、總結階段(2月至6月)

(1)對研究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彙總,撰寫研究報告。

(2)對研究的成果進行彙編,形成系列成果。

(3)召開課題研究成果鑑定會。

(二)研究人員組成

課題組組長:陳浩校長(課題總負責)

課題組副組長:張莉(負責課題研究的方案制訂,資料整理和分析)

何平、莫禮莉、羅勇、侯科亮(負責課堂教學的研究)

三、研究過程與成果

第一階段:理論研修階段(.3——.6)

指導教師相關理論學習,搞好教師培訓,進行專題講座:

例如什麼是和諧教育?課堂和諧性要素主要是哪些?教師作好學習筆記,提高教師的理論研究素養,為教師的具體實施研究確立理論支撐。形成了完整的規範的方案,並在不斷的完善。開學初制訂了規範的計劃,學期結束進行了切實的總結。活動記錄系統詳實,並及時填寫月報表上交。、每次活動重點進行了課堂教學的研究,同時輔之以理論學習,文獻資料都是從和諧性要素的三個方面入手的。本期制訂了兩個評價細則——“綠色課堂”下數學教師評價細則和學生評價細則,還未投入使用。調查表兩個——有關本課題的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表。通過問卷調查,得出了實驗初期的一些原始數據。課題組老師都寫出了與課題相關的經驗論文。何平等老師做了大量的課件。

第二階段:實踐研究階段(.6——.1)

依據理論模式,實驗教師找準自己的實驗切入點,全面實施課題方案,進行“和諧教育”的實踐。或根據學科特點,探索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各自的“和諧”課堂。總課題組開展調查研討,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進行子課題中期評估。積極製作課題博客,上傳資料51份。每人撰寫課題論文3——。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各一份,課堂觀察評價表教師、學生各一份。遵循“課題活動服務於課堂教學”的宗旨,紮紮實實開展課堂教學,讓課題組每位教師都在學習中進步。邀請市區有關專家到校指導。12月23日,請市教科所陳祥斌為本課題組指導課堂教學和進行專題講座,羅勇老師上課題課《解決問題》。12月8日,請區教科所塗建宏前來指導,何平老師上課題課《商的變化規律》。4月29日,再次請區教科所的塗建宏前來指導,侯科亮老師和羅勇老師各上一節課題課,分別是《10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預計本期第八週邀請江津教科所的張建老師前來對我組的課堂教學和課題活動進行指導,屆時莫禮莉老師和張莉老師各上一節課題課,分別是《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周長的認識》。我組認真學習學校總課題組下發的-學年度“構建國小綠色課堂,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課題研究工作補充要點,進一步理解了“綠色課堂”的實質,明確了本期的研究重點。在此基礎上,我組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首先反思了以往課題開展活動的情況,然後討論制訂了本課題的階段研究計劃。明確了本期的階段研究目標,並明確了本期每次活動的具體安排及每次活動的負責人等。課題計劃制定後,我組張莉老師對課題組博客內容進行重新分類,何平老師組織本組教師對《課堂觀察評價表》和《課堂評價標準》進行修改,現正在完善之中。老師們利用活動時間,認真學習,上傳資料,到目前為止,本期已上傳資料31份。9月下旬,課題組特地邀請了教科所專家塗老師和學校領導一起對課題組的結題工作進行了佈置。10月中旬的課題活動,莫禮莉老師和張莉老師各上了一節課題課,分別是《分數的初步認識》和《秒的認識》,莫老師的課重在通過“創設情境、誘趣激學,凸現主體、順思導學,遷移類推、引導探學,自主探究、應用促學”來構建和諧課堂,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張老師的課重在凸現給孩子一個生成的學習過程。11月中旬,何平老師上的課題課《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該課堂把“以學定教”和“善待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體現得淋漓盡致。12月中旬,羅勇老師送教下鄉一節課是《垂直與平行》,同時上了一節課題課《對策問題》,羅老師的課堂總是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間,學生們如魚得水,煥發出極大的創造熱情,自由地,主動地投身到數學活動中去。學習成了孩子們的一種樂趣,數學課成了活動的課堂、創造的課堂。

第三階段:研究深入階段(.2——.6)

進一步推進課題研究

和諧教育環境已逐步形成,和諧教學開始收到實效。

課題管理步入良性,彙集經驗總結,個案記錄,形成初期成果。

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提升理論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成績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實現“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科研興校”緊緊圍繞課題目標,採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並已經取得實效。

(一) 課題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着和接班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而本課題研究恰恰為我們培養“和諧的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對教師的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優秀教師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探討和諧課堂的構建,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課題研究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課題研究中我們力求保證受教育者的平等權利和體現教育的公正性,實驗對象選擇時,注意整體考慮,以達到實驗的最終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實際研究中,我們通過科學測試、觀察,高興地看到學生確實是實驗最大的受益者。學生的素質得到均衡發展。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三)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課題實驗學生得益最大。三年多來,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校教師在各方面的發展也令人振奮。首先,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了實驗能順利開展,學校在一年時間裏,對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的培訓多次。如集中培訓教師學習(四)課題研究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幾年的課題實驗,使教師、學生得到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學校的發展。課題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投資,改善教學條件使教學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為了實現“集智式”集體備課落到實處,為教師的研討搭建平台,學校建立了電子備課室,購置20餘套液晶屏的新電腦。為每個教室添加了投影機。

四、課題研究的差距與改進建議

存在的差距:

1、落實不到位:計劃是制定了,但有時時間不夠用,或臨時有任務,往往落實不到位,使得研究沒有收到預期到效果

2、政策跟不上:實驗學校沒有配套校內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長期從事應用研究,使得研究停留在做一兩次公開課,長期成效不顯著。

3、培訓不足:部分實驗教師對課題了解得不充分,部分實驗學校的老師認識上不到位,認為課題研究就是花架子、課堂教學效率不升反降,使得研究停滯。部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組組織的培訓活動太少,,研究思路打不開。

4、課題研究有待深入:課題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理論水平不高、實踐經驗不足,現在一定的層面上循環,停滯不前。

改進建議:

第一、教學與教研要一體化,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我校教科研立足課堂教學,以備課組為單位,以構建和諧課堂為目標,以主題課例研討為主要形式,本學科教師在“同課異構”中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第二、教研與科研要相結合。我校申報了省“xx”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和諧教育的行為研究》。在研究中發現課題太大很難操作,根據省教育學院的“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的指示,為此,學期初,我們便要求大家以教研組為單位,在學校總課題的帶動下,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分別確定本學科研究的子課題,並要求每位教師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針對自己的困惑和問題確立微型課題,作為子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加以思索研究、改進,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研與培訓要互滲透,研培一體。眾所周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上認識到位,行動上才能積極主動。我校把培訓工作放在教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並貫穿始終,培訓前先分層建組,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把所任課教師分為骨幹教師組,普通教師青年組、普通教師中年組,提出不同的要求,培訓不同的內容,一定會出現較好的效果。

【第4篇】德育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強思想,去偽存真做課題

為把課題研究真正開展起來,摒棄一些重結果,輕過程,走形式等課題研究弊端, 我校從德育實際出發,突出解決實際問題。將課題研究方向定位在班級文化建設上,積極引導和鼓勵全體教師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問題即課題,實踐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意識。不惟課題而課題,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提高,體現科研的真正的價值。

二、小切口,細化分解上軌道

為了向科研要效益,我校將子課題進行分解,根據年級特點、文化內容上進行細化。號召所有班主任“人人做課題”,以“小、活、實、快”的微課題研究推動課題進展,確保課題源於工作實際,歸於工作實際,激發教師選題、研究的熱情,消除老師不想做、怕做課題的畏難心理。一時間,課題研究發展態勢強勁,使“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勢”。

三、促規範,平實有效貼地行

強化管理,保證課題研究過程的規範、有序,保證課題研究完成預期的任務,達到預期的目標。

成立課題研究核心小組。制定課題研究相關制度,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與要求。加強課題工作日常管理,定期召開課題組培訓會議,及時通報研究進程,分享科研成果。做到課題資料電子、文本檔案存儲及時、準確、規範。完善課題組成員考評機制,根據工作量的不同、成果呈現的不同,進行不同形式的獎勵和表彰。

三、勤交流,拓寬科研新思路

該課題開題以來,定期組織課題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別人的經驗,拓寬德育工作思路,優化德育課題研究工作。實驗教師談個人課題研究一得,讓廣大老師分享成功,為困惑出謀劃策。在學校網站開闢課題論壇,實驗教師有什麼成功的做法,可以發表觀點。課題經驗交流會,宣傳好的研究方法,對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分析。課題工作研討會,總結階段性實踐經驗,剖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研討和改進措施,不斷提高課題組成員科研能力。

智慧在在實踐中生成,在反思中錘鍊,更在彼此的學習交流中默會。課題研究,讓我們真真切切地關注科研,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關注德育中的實際問題,實實在在地在不斷研究與探討中嘗試解決問題。

德育課題研究

【第5篇】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課題研究主要是對各類服務業園區規劃的研究和實踐。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一.課題研究概述

本課題構思於3月份,當時本人擔任高二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平均一週12節課。高二第二學期已經進入大學聯考一輪複習階段,每週週末舉行一次週考。課題設計的初衷是想把平時的高三一輪複習教學與大學聯考命題要求聯繫起來,依據考試大綱教學,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正式立項時間為4月,課題名稱:《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大學聯考命題研究》,課題歸屬延安市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35ywx-0726,課題負責人:甘泉縣高級中學教師吳海軍。從3月—12月進行正式研究運作,12月底按預定計劃完成結題。

二 課題研究過程和活動

1.課題研究的第一階段—課題籌備階段:2月—3月

(1)立項可行性論證

我校是成立的陝西省標準化普通高中,由於甘泉人口少,加之外流學生較多,最近幾年生源質量下降很快,大學聯考成績一年不如一年,拿什麼提高成績?只有在教學改革中提高成績,學生和老師都有強烈的願望進行大學聯考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再者,學校電化教育設施先進,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設施,每個教師都配有電腦,在教學的條件上優勢明顯,對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方便快捷。本人從事高三數學教學,帶了4輪高三,對大學聯考數學的命題內容、命題規律把握比較準確,同時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教學經驗,這些都有助於本人開展課題研究,我有信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2)籌備開題:3月——4月

應本人要求,高二全體數學老師在高二數學教研組會議上對本課題開題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會議綜合各種依據認為本課題可以開題研究。本人在籌備開題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勞動:

首先,分析了最近5年全國大學聯考數學試卷和對應的考試大綱説明,從試題的組成、考察的知識點、解題方法、數學思想、試題難度、區分度進行研究,對照考試大綱要求深入分析考題與大綱要求間的一致性程度。同時通過視屏軟件觀摩了全國知名高三數學老師的一輪複習課,學到了許多先進教育理念。其次,通過網絡查閲了和課題有關的資料,如:大學聯考制度改革歷程、大學聯考命題在不同年份的變化和要求、國內外對大學聯考命題研究的水平現狀、大學聯考命題的依據等。最後對課題研究的方案進行系統的準備。

2.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4月——9月

4月:仔細研讀大學聯考考試大綱,分析歷年大學聯考數學試題。研究考試大綱與考題之間的關係,探索命題規律,設計高三複習教學備考策略。

5月:分析不同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差異發展狀況,案例分析及個案跟蹤,努力揭示高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差異發展的影響因素並提出改進教學的建議。

6月:通過課堂教學,探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發揮獨特作用,依據考試大綱和新課程教材目標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消除學生一味的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

7月:修改,完善專題研修方案。

8月:撰寫中期階段課題研究心得和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3.課題研究的第三階段:9月——12月

9月:統計分析自己所帶班級高三4班的週考成績,具體分析包括:8次週考成績的變化趨勢,22道題的得分統計。考綱要求的知識點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周密的調查瞭解,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抽象、概括,為實驗研究提供真實的背景資料,形成調查報告。

根據第二階段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結論,在自己所教的班級進行驗證實驗,糾正實驗中出現的偏差。

10月:主講一節與個人研究課題相關的優質彙報課;

11月:根據個人課題研究實施及準備情況,撰寫論文《初探高中數學教學與大學聯考命題的方向的銜接性》

12月:整理彙編所有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將課題研究內容、過程加以歸納,進行綜述,撰寫結題報告。

三、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由於本人準備充分,課題研究條件優越能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研究計劃能按時執行。主要研究事件如下:

2月12日:開始學習理論材料

2月23日:在數學教研組會議上確定課題名稱,明確研究方向

3月2日:開始填寫課題立項申請書

3月29日:蒐集並研讀與課題有關的參考文獻

4月14日:撰寫開題報告

5月14日:開展前期教師問卷調查並撰寫分析報告

6月3日:開展第一輪次教學實驗活動(課例分析)

6月13日:開展第二輪次教學實驗活動(課例分析)

9月16日至9月28日:參與聽評課活動6次

9月19日:開始撰寫課題研究中期總結

10月8日:統計數學成績、分析變化趨勢

10月20日: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10月29日:撰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11月3日:開展後期學生問卷調查活動並撰寫分析報告

11月12日:撰寫論文《數學教學與大學聯考命題方向的銜接性》

11月19日:開始撰寫結題報告

11月25日:完成課題成果鑑定表的填寫

12月1日:整理裝訂所有結題材料

四、研究變更情況(無重大變更情況)。

1、課題名稱: 《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大學聯考命題研究》

2、課題負責人:吳海軍

3、研究內容:

該項研究是在認真研讀了關於大學聯考特別是數學大學聯考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歸納了全國數學大學聯考的特點,同時也為課程標準下數學大學聯考調查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從實證方面總結課程標準下數學大學聯考命題的特點。大學聯考改革與教學改革是相互作用的,教學改革必然引起大學聯考改革,大學聯考改革有助於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因此,該研究除了調查數學大學聯考命題情況以外,還將調查通過大學聯考反映數學課程改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一線教師對課程標準下的大學聯考改革與教學改革建議。研究的主要內容為:

(1)梳理數學大學聯考命題的發展變化

(2)數學大學聯考命題的研究

(3)大學聯考數學有效教學研究

五、課題研究成果

1.要強化研究,明確目標,防止複習的盲目性

教師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研究:

①要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

大學聯考考綱可信度高,高三教師必修熟練理解和把握考試要求,並在教學中滲透

②要研究新課程大學聯考試題

③要研究教法、改進教法,加強學法指導,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高效課堂,切實提高複習課的效率。

④要研究學生,吃透學情

在進入高三複習後,要不斷地對學情做調查,瞭解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希望要求,總結複習備考的經驗教訓,及時調整複習方案。雖然教材在變,考試大綱在變,學生在變,但緊盯學生這個成熟的做法一定不能變。

⑤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教材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特別是原來沒教過新課程現在教高三的教師要先熟悉新課程教材,並把新老教材做一下對比,明確有哪些是新增的,哪些是刪去的,哪些是提法有變化的。教師一定要按新課程的要求去講,不能按老教材的説法或者是自己熟悉的擅長的部分而新教材中已經淡化了的卻

2.要狠抓基礎,重視中低擋題,面向中等學生。

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大學聯考試題考查的重點,要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重視對學生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複習構建起知識網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並通過中低檔題強化訓練,熟練掌握基本題型、基本方法,着眼於能力的提高。切忌“高起點、高強度、高要求”的所謂“居高臨下”。 另一方面,隨着高校招生政策的實施,複習生人數的減少,分數線下降,“踩線生”的界定也隨之變化,在一般學校中,中等程度的學生都應該劃歸此列。同時要注意突出學生的整體優勢,對總分高而數學較差的學生應採取相應措施。

3.重新樹立數學主幹知識體系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一條主線,是核心知識,對函數各種性態(奇偶性、單調性、週期性、對稱性、最值)的考查一定會保持較高比例。函數的性質及其圖象、圖象變換相結合的試題要重點關注,同時也不能忽視抽象函數問題及其解答策略,抽象函數常結合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來作考查。

4.注意新增考試內容的複習,把握深、難尺度

5.重視選修4系列的教學與備考複習

6.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性通法

7.處理好教材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8. 不搞題海取勝,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9.注意數學應用問題

10.加強規範化訓練,儘可能地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機率。

【第6篇】國小英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我校從20xx年9月開始了教育部十五規劃《網絡教育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課題的研究工作。首先,課題組教師反覆學習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並通過資料分析、專家引領,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我們認為,課題研究應從小處、細處入手,着力於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為學生創設一個快樂、寬鬆的學習環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佈信息及信息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從理論假設、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實施策略和實施步驟等方面對課題研究作了具體的規劃,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在研究中,我們緊緊圍繞《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國小英語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抓住課題研究的實質,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把預期的目標轉化為教學實踐活動,在近兩年的研究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我們的工作彙報如下:

一、組織培訓,提高認識

為了使廣大教師能順利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提高教師運用網絡的能力,我們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各類培訓。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培訓;有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有課件製作的培訓。學校教育寬帶網開通後,進行了網絡常識和網絡教學技術的培訓;組織教師觀看優秀網絡教學的錄像;教師的培訓做到集中培訓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為了確保分散自學的效果,每個教師要定期學習,課題組及時在“理論學習”一欄的記載中進行抽查。另外,我們還請了一些教科研專家和行家到學校做現場指導。

1、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製作、網絡應用和個人網頁、專題站製作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2、有計劃地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點帶面,促進同步發展,確保學校現代教育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

3、開展集體備課。研究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設計的基於網絡環境的學習活動成效並不顯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缺乏估計;二是因集體上網速度減慢造成網絡資源查找緩慢從而影響教學進展;三是教師缺乏網絡環境下交流活動的有效調空能力。反思這一現象,我們認為關鍵是教師課前的準備不充分。於是,我們要求教師在個人備課基礎上,帶着個體的思考參加集體備課,確保課前預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開展課題研討。因為研究,教師們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於是“如何利用網絡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什麼內容適合多媒體教學,什麼內容適合網絡教學?”“怎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成為每次課題研討的話題。這樣的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教師是實踐的主體,又是交流的主角,每個人都成為深度會談的專家。課題研討引領着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到真實的課題研究中去,不僅促進了課題的深入研究,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規範制度,加強管理

堅持每兩月一次“課題研討”活動,及時分析總結前階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階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對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提高和完善。認真制訂每學期的實施計劃,按計劃上好實驗課,抓好備課、上課、説課、評課各環節,強化科研教師的研討意識,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實驗教師根據自己的實踐,寫上課、聽課的心得體會,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寫好研究性論文。

1、針對該課題特點,我們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員期初制訂明確可行的實施方案,按方案紮紮實實開展研究,期末將對照方案檢查每一位教師的研究情況,根據實際成果評出“優秀”“良好”“合格”“較差”四個檔次,跟年終考核掛鈎。這一措施對課題研究正常、高效地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將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緊密結合,不光要學習一些理論材料,撰寫一些學習筆記、研究小結或論文,更重要的是要將課堂真正落實為研究的主陣地,因而規定教師每人每學期要上一堂級組或校級公開研究課,反映研究情況。每週必須上交實驗課教案,由實驗課教案為基礎,課題組成員共同交流研究課過程中的得失。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近年來,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部門都十分關注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德育模式,拓寬工作途徑,豐富德育工作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房山區教委的關注與領導下,在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室的指導下,我校於20xx年9月,根據區級課題《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的研究》,確定了子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把三年級全體學生做為研究的對象,把課堂教學當作主渠道,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採取相應措施,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我們一手抓學科滲透,一手抓心理輔導,各種方法之間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開,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校的目標是:以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為核心;以對心理問題預防補救為輔助;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一、科學的管理是課題研究取得實效的基礎——課題研究作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一個突破口

我們認識到心理素質是其他素質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實施德、智、體、美、勞各項教育的基本載體,教學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的過程。因此,工作中我們不斷實踐以科研促進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課堂為實驗主陣地,把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研究作為實現學校“以服務升品位,以質量求發展”這一辦學理念的一個突破口,使得課題研究服務於學生,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工作中我校廣大幹部教師積極探索,重點加強三個模式的研究,把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貫穿於每個模式的各環節,各個細微之處:

1、備課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體全冊(單元)備課——個人分課細備——組內交流討論——個人逐課復備”的備課方式,其中研究的一個重點就是心理品質形成的教育滲透點,使得心理品質的培養從備課第一個環節就入手,教師們分析挖掘教材,彙編了《各學科心理教育滲透點集錦》,各學科教師在備課時參考使用,並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完善,為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服務。

2、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實踐“課前預習探究—課上主動探究—課後延伸探究”的上課模式。整個過程注重學生未來發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興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質得到培養。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堅持“備課—説課—上課—討論—評課—再實踐”的教研模式。這一模式為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台。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注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1)課前挖掘利於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的老師們,認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理論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膽探索,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例如教學語文《落葉》一課,教師在課前從教學內容、學習方式、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教學內容上,老師選擇了四幅畫秋天的畫面做為課前引入,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葉,豐富感知。同時尊重學生真實的、不同的情感體驗。挖掘教材“信”字的認知特點,準備引導學生從誠信角度的認識這個字。於是創造出“一個人(イ)説話(言)講誠信的內涵。學習方式上,老師在識字的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競爭意識、合作能力,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體驗成功、增強自信。請學生自主選擇詞語領讀、組織學習生字、選擇最想讀的段落朗讀、同桌交流記字方法、開火車讀卡片、朗讀評議、識字遊戲等環節的設計安排,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為師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過程。運用教師的教學魅力深深地影響學生,注意積累激勵性評價語言,並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處,探索自學時教師如何關注學生,培養自信,如何尊重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等等。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①在課上創設情境,營造民主氛圍,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生尊重和敬仰教師,可以形成積極向上,愉快、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每一位教師堅持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説話,例如“請你繼續講”“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想法”“我想做一點補充”“如果這樣説是不是更全面”等。學生在得到老師尊重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運用,如:“我給某某同學補充”“某某同學讀得很好,如果,把這裏讀的再重一點就更好了。”這樣的話語來尊重別人,培養了學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質。

②利用滲透法,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國小各科教學中,形成滲透序列

國小各科教學作為實施心理教育的途徑,在課堂教學滲透的過程中既有共同的特點,也有各自的優勢。任何一門學科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都包括了興趣、需要、動機、態度、意志等,這些心理品質的教育,滲透在國小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③創設學習情境,培養積極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科的教學過程中,各科的任課教師都能夠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積極地情緒體驗中學到知識,鍛鍊能力。這種情境的創設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可信,能夠很快地被這種情境所感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張進霞老師在《守規則》這節課中,一開始就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情境;李增廣老師讓枯燥的數學進入學生的生活;美術張德秀老師利用課件,創設了漫畫創作王國的情境,學生進入漫畫王國,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這些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邊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動機,也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這是各個學科之間共同的特點。

④結合教學內容,巧設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方法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我們知道在各個學科當中,像語文、品德與生活等學科,就其內容本身而言,就是對學生心理的一種滲透。如:語文課文文質兼美、思想性強,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愛和美的教育。品德與生活課更是不用説。但像數學、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師更加註重在過程和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滲透。如音樂、美術等,它的內容是藝術形象和關於藝術形象的知識,所涉及的心理品質是對於藝術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及時地設計展示環節,讓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進了形象思維品質發展與美感道德感的發展。體育課它能鍛鍊國小生的意志品質,因此教學中教師設計比一比的環節,讓學生在比賽中,在同學和老師的激勵中堅持到底,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得到培養。再比如數學課《百分數的意義》,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個班最好嗎?”學生:“不能”,教師:“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個班最好?” 學生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後回答出“計算平均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養。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後,學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應的培養。

(3)課後良好情緒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質得以強化

“課後延伸”這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的實踐活動。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後延伸環節中滲透,我們努力做到:重學生間的合作,重家長的參與,重走向生活,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地發展。

①重學生間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溝通

學習完《頤和園》這篇文章後,老師以“迎奧運,贊北京”為主題,佈置了學生蒐集資料、製作壁報的作業,設計的主要欄目有:

萬壽山介紹

長廊一線圖冊

旅遊相冊

珍藏品展

耕織圖文化圖片

老師讓同學自願組合結對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蒐集資料在壁報上展示,沒有電腦的同學到有電腦的同學家裏一起蒐集,既學到了知識,又交了朋友。一位家長説:“孩子是獨生子女,不善於交際,很孤獨,這次為了完成作業,第一次到同學家去合作學習,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另外,以往我們讓孩子蒐集資料,學生們蒐集了很多,興致勃勃,結果由於時間關係,有的孩子的資料沒有機會展示,學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們就沒興趣積累資料了。利用課後延伸展示學生們共同合作蒐集的資料,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合作學習的熱情,喜悦的情緒得到了延續。這次作業讓孩子們瀏覽了豐富的資料,感受到頤和園文化的魅力,產生了熱愛北京的情感,真是一舉多得。

②重家長的參與,和諧氛圍中促學生自信

溝通能使孩子經常保持心情愉悦,並解決一些心理困擾。五年級有一個女生數學成績不好,不善言談,並且她非常懼怕他的父親。老師與她的父親交流,瞭解到她的爸爸平時不愛説話,所以孩子覺得他冷漠。怎樣緩解他們之間的關係呢?老師多次設計了課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數學題,使他們找到了交流的話題。她的父親多次參予她的學習活動,倆人關係逐漸融洽了,她學習上得到父親的幫助,逐漸增強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

據調查城市的學生由於環境問題,容易焦慮,所以引導學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學習完《鄉下人家》一課時,利用週六週日老師讓學生去良鄉周圍的農村看看,或到親戚家看看,用相機或dv記錄下眼中的鄉下人家的生活。孩子親自觀察,拍出了田園味道十足的照片。在走進生活的時候學生是快樂的,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促進了知識的積累。

課後延伸對課堂教學是個強有力的補充,使學生能夠“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前、課中探究和課後延伸”的改革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等着我們發揮聰明才智。只要我們心中時刻記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就一定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使學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3、心理輔導——温馨的課堂

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同時我們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專題心理輔導。如:有的孩子不和羣,沒有合作意識,楊金怡老師在《什麼是合作》的主題班會上,讓學生試一試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鉛筆?一隻手能不能繫鞋帶?體會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這些工作。學生體驗、嘗試了合作,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學會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靈的港灣

學校積極投資,設立知心小屋、知心信箱,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温馨的環境,老師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放下了包袱,快樂地迎接每一天。

三、充分發揮學校網絡中每一個教育因素的作用

心靈需要服務,心靈需要拓展。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必要條件,在校內形成人人有責的教育氛圍,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服務網絡。

當學生思想上有問題時,我校三十多名黨員成為知心交流的大夥伴,為他們導航,進行心與心的知心交流。

當班級中任何一位同學心中鬱悶時,任何一位任課教師都會蹲下來真心瞭解情況,為他們解憂。

當學生有悄悄話時,“知心小夥伴”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交流的空間。

如此温馨的環境,如此濃濃的和諧氛圍,孩子們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感受到的是友善,感受到的是快樂、是自信與自強。

四、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讓心理輔導走進生活,使綜合素質得到強化培養。學校的教育不應是孤立的,學校、家庭應該攜起手來,父母和其他長輩的言行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充分挖掘資源,發揮優勢,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長課堂——合力的加油站

為了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校情況,我們在家長會上,對家長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希望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營造和睦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家長的教育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生改變,我們開展了孝親敬長系列活動,如和父母説知心話、做家庭會議的主持人等活動,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同時提高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2、《心心橋家教報》《家長手冊》——心靈溝通的橋樑

為家長們提供教育經驗,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家長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教育孩子的辦法,同時我們倡導家長積極投稿,也為家長們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為家長提供瞭解學校的信息。

五、我們的收穫

1、學生在變化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説的: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賦予更高的熱情。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增強:

(1)教學效率有明顯提高。實驗年級的學生在抽測中,成績比實驗前有明顯進步。

(2)實驗年級各項比賽居學校榜首。劉韻爭同學在區級數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胡莊秀同學在作文競賽中獲全國獎、於哲源同學書法比賽獲全國三等獎。

(3)我們的教育面向全體同學,使得每個班級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風貌。

2、教師在變化

教師們的育人能力,科研意識不斷提高,能夠用科研的方法解決問題。在20xx年全國第三屆“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我校被評為先進學校。教師寫出了有價值的論文,如張玉傑校長撰寫的論文獲房山區論文評選一等獎;許豔兵老師的論文《克服畏懼心理,幫學生建立自信》,獲得全國健康杯優秀論文獎; 20xx年張進霞老師的論文《送給學生一縷陽光》獲全國一等獎,張玉傑、劉會文老師撰寫的研究報告獲全國二等獎,還有多名教師的論文獲全國三等獎。

課堂教學永遠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質的主渠道,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隨着課題的不斷研究與實踐,我們將進一步使課題向縱深發展,為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我們面對的是一顆顆稚嫩的幼小的心靈,這一顆顆幼小的心靈需要陽光,需要温暖,需要交流,就讓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服務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拓展,得到温暖,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第8篇】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本學期,有四個課題要結題,分別是朱春燕,肖烈,齊麗琴,陸立軍。現將課題報告發到博客,望幾位教師抓緊撰寫,及時上交,爭取獲獎。

一、問題的提出

對各學段的課外閲讀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如對3-4年級的要求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5-6年級的要求有:“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呂叔湘先生也曾説:“回憶 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閲讀的佔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閲讀。”

無論是這樣的法規性文件,還是語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訴我們,課外閲讀不是可有可無的“滋補品”,而是與課內閲讀同樣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也能看到,語文能力強的國小生,幾乎都從長期的課外閲讀中受過益。所以現在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十分重視並鼓勵學生多讀文學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讀物。

但同時我們又發現現在的農村國小生多數不愛課外閲讀,而且在有限的閲讀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諸多不良的習慣。這些現狀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終身閲讀習慣的培養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有必要探尋農村國小生不愛閲讀及課外閲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因素和心理基礎,並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閲讀中去,最終使農村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二、研究目標

探尋農村國小生不愛看課外書及課外閲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原因、心理基礎,並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最終培養農村國小生具有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三、研究對象:

農村國小三~六年級的學生。

四、研究內容

1、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在課題實施前對全校區三~六年級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包括:對閲讀意識的調查、對閲讀的材料的調查、對閲讀的目的的調查、對閲讀方法的調查。

2、實施的策略:通過調查和分析,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如激發閲讀動機、指導閲讀方法、養成閲讀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六、研究步驟及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至20xx、

1)

制定課題方案,對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學習相關理論,並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3至20xx、

6)

1、根據課題方案,在理論指導下實踐。

2、每個學期召開研討會,彙報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加強調控,不斷改進實施策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9至20xx、

1)

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課題組人員情況及分工

姓名成員情況分工陸立軍國小高級教師。多年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幾次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得

一、

二、三等獎。組長。負責課題的全面實施,課題方案及研究報告的執筆,並指導和參與課題的實踐。姚清波國小高級教師。多年擔任國小語文教學。曾分別在富陽市、浙江省、全國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負責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並參與課題的實踐。包利芬國小高級教師。擔任國小語文教學二十年。曾幾次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參與課題的實踐。華玉蘭國小高級教師。擔任國小語文教學二十餘年。曾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參與課題的實踐。

八、成果形式

階段成果:在實施的同時,進行小結和調整,寫出階段性報告和有關論文。

最終成果:結題報告,課題論文。

九、機制保障

1、學校重視。邀請課題研究專家和教學專家做課題顧問,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的課題研究組織。

2、結合課題研究的需要,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書籍,充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有效指導教師的實踐研究。

3、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組每學期開展課題研究進展的研討會,彙報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對課題實施的達成情況定期進行評估,並加強調控,不斷改進實施策略。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9篇】怎樣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課題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

在課題結題驗收的必備材料中.“課題研究報告”是主件材料之一,還有“課題研究工作報告”也是主件材料。在中國小教師中,相當一部分人在課題結題時,只知道要寫“課題研究報告”.不知道還要寫“課題研究丁作報告”,或者將二者混為一談。在課題驗收時,在“課題研究報告”中.既有研究丁作的表述.但不全面.也有問題研究的表述,卻又不透徹。究其原因.除了不瞭解課題驗收要考察的內容外.主要是不知道“課題研究報告”與“課題研究工作報告”有什麼區別。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主要作用是:向課題主管機構及課題驗收專家報告課題研究工作的全面情況。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與“課題研究報告”的區別在於:前者突出彙報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而後者則突小彙報課題的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丁作報告的篇幅根據課題實際.一般在4000~8000字。行文要求從課題組織管理的角度,簡練、全面地展示課題研究全過程所做的主要丁作,但要避免記流水賬。

課題研究丁作報告的基本內容:

(1)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名稱究方法、成果形式等。

(2)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開題論證的情況、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等。

(3)研究的組織與變更情況——人員組織與分工、經費來源與使用、課題實施管理措施等。

(4)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經驗教訓——將課題研究的成果(含各個子課題成果)進行綜合提升,並簡要概述;階段成果(論文、案例的出版、發表情況);子課題研究成果(驗收穫獎情況);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經驗教訓等。

【第10篇】農業的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摘要】一個工作報告中有可取之地也有不可取之地。我們在不斷挑選優秀的工作總結加以借鑑時,我們關於對工作總結報告的書寫和借鑑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農業項目工作總結範文,歡迎閲讀!

20**年澄城縣旱作農業項目,在部、省、市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及大力支持下,繼續以糧食高產創建為契機,擴大項目覆蓋區域、發展旱作節水環保農業。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集成旱作農業項目新的技術。今年春季4月10日,在澄城成功地組織了全省渭北旱作農業項目座談會。目前澄城縣旱作農業項目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示範田成效顯著,在連續高温乾旱的極端不利氣候條件下,全面完成了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現就項目工作實施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項目實施情況

根據項目要求,澄城縣旱作農業項目採用整鄉整村整建制推進法,建立高標準示範田萬畝示範片4個、百畝核心攻關田4個。實施區域在劉卓村、翟家莊村、嶺頭村、水窪村、李家窪村、路井村、店頭村、徐卓村、吉安城村等共4個鄉鎮46個行政村實施澄城縣旱作農業科技推廣項目,面積共4萬畝,百畝核心攻關田面積499畝。

9月5日——9月6日,澄城縣農業局組織專家對澄城縣旱作農業項目進行了產量自測,測得萬畝示範片王莊鎮平均畝產802.6公斤,馮原鎮平均畝產786.2公斤,安裏鄉平均畝產700.7公斤,趙莊鎮平均畝產670.5公斤;測得百畝核心攻關田王莊平均畝產992.2公斤,趙莊平均畝產912公斤,馮原平均畝產890.6公斤,安裏平均畝產813.0公斤。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健全工作體系,建立長效農技推廣機制。一是澄城縣組建了以主管農業縣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縣農業局局長為旱作農業項目工作責任人;二是成立了以農技中心主任為組長的技術專家組,並聘任一位首席專家為旱作農業項目技術負責人;三是明確人員,落實責任,抽調業務骨幹36名,按專業特長進行優化組合並分為四組,實行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領導包點具體抓,技術幹部深入村組到户抓的三級包抓責任體系;四是獎罰分明,建立了中心與指導員、中心與合作社、合作社與機具手的三重績效考評激勵體系,實行了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與獎懲考核機制;五是強化廉政建設,在項目實施初期與各小組組長簽訂“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完善了項目物資的監管,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2、提早動手,超前規劃。我們於20**年12月份,提出了我縣20**年旱作農業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方案,並以縣財政局、縣農業局澄政財字〔20**〕4號文件,於20**年元月14日將項目實施方案上報市財政局和市農業局。農業系統抽調了50名技術幹部,利用冬閒時節,進村入户,深入項目區46個村,開展旱作農業項目各項實用增產技術的培訓,並採用掛圖、製作電視宣傳片、專家講座、高產典型户現身説法、印發技術明白紙等多種方式,強化培訓效果,使項目區的羣眾都能夠了解和掌握旱作農業項目的相關增產技術。在4月7日召開了全縣病蟲害防治緊急會議,專題安排了旱作農業項目,要求相關鄉鎮立即行動,趁墒覆膜。

3、依託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我們繼續依託在項目區成立的4個糧食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2個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併為羣眾提供優質可靠的產前、產中和產後的技術及物資服務。

4、研究改進播種機械,減少羣眾勞動強度。為了探索膜側種植的科學方法,減少播種後未出苗時因下雨而形成的土壤板結、導致出苗不齊及羣眾費工等不利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影響,我們從去年通過多次調研,和廠家共同研究、改進播種機械,提前定購了30台膜側施肥、起壟、播種一次完成的玉米單粒點播機,既減少了羣眾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關鍵技術的到位率。目前,羣眾對播種機滿意度很高,紛紛稱讚這是幾年來最好的地膜玉米播種機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專款專用,強化物化補貼,對地膜、種子生產企業實行公開招標,確保物資價位合理、質量保證,提高資金使用效力。

5、建立試驗基地,持續推進旱作農業項目技術創新。今年我們在馮原農場設立了旱作農業科技推廣項目百畝試驗園,開展降解膜、品種比較、播期、密度、肥效對比等多個試驗,以探索新的技術模式,集成新的高產技術,選擇適宜我們澄城的最優品種、最佳播期、最合適的密度和最環保的地膜,持續推進旱作農業項目的技術創新。

6、拓寬服務方式,建立長效宣傳培訓機制。一是設立田間課堂對示範户進行培訓,並將專家組電話公示於眾,隨時解答生產中的疑難問題;二是邀請羣眾身邊熟悉的高產典型户開展示範户現身説法,到項目區進村演講,大力宣傳高產典型示範户的經驗;三是分片分區召開機具手培訓現場會,切實把好生產中最關鍵環節—播種關;四是利用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對外宣傳報道,其中推廣的高產技術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實踐》一書中面向全國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陝西日報、陝西電視台、渭南日報、澄城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均對這一喜訊做了宣傳報道;技術指導員攥寫的農業科技論文及試驗總結先後在《中國農技推廣》、《陝西農技推廣》、《陝西農業科技交流》等雜誌、報刊中發表。

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市農技中心趙曉進主任、賈凱峯科長、楊冬梅站長、郝延新副站長等多位領導先後的多次來澄指導旱作農業工作;5月3日,陝西省農業廳廳長白宜勤、渭南市副市長吳蟒成、渭南市農業局局長張金榮、澄城縣人民政府縣長薛楠、縣委副書記宋曉彤等一行,來到澄城縣旱作農業項目地膜玉米播種現場,白宜勤廳長對澄城縣抗旱促春播,特別是紮實推進旱作農業項目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澄城縣在推進機械化、改膜上播種為膜側播種、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旱作技術,寬展行的播種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5月下旬,縣委郭永鋒書記、專程察看了我們的旱作農業項目各類示範田,並就殘膜揭拾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做了重要指示;8月22日,省農業廳巡視員李強慶、省農技站站長趙建興、省土肥站站長李思訓、省農技中心副主任王榮成來澄城檢查指導旱作農業項目。9月4號,縣政協主席楊建屯專程調研了旱作農業項目。

7、殘膜揭拾,清潔環保。為了達到既充分發揮地膜的提温和保墒作用,又減少白色污染,減少地膜對土地造成的危害,我們在去年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集中殘膜揭拾的基礎上,今年在項目區加大對農民殘膜回收的補貼力度,對核心示範項目區揭拾殘膜每畝補助10元,調動羣眾揭拾殘膜的自覺性,並鼓勵發展殘膜深加工,以減少農業的污染源,促進農業的清潔環保生產,推動旱作農業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創新、集成主要技術措施

(一)落實“六項”關鍵技術。示範田嚴格按照“優良品種、地膜覆蓋、測土配肥、寬窄行播種、合理密植、病蟲草無公害防治”六項關鍵技術要領實施。主導品種選用北京德農種業生產的鄭單958包衣良種,採用了(40+70)釐米的寬窄行種植,進行了株距24—27釐米的定穴播種。

(二)集中播期。搶抓有效降雨和墒情,對示範區採取逐户逐田塊統一進行耕種。實現了集約化規範種植,示範田出苗整齊一致,長勢喜人,從出苗、長勢到產量明顯優於大田。

(三)統一地膜覆蓋。地膜選用厚度為0.005-0.007毫米、寬度為70釐米的地膜,今年採用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黑白膜3種覆膜模式,各個示範方特點各異,互為補充,為大面積推廣成熟的實用增產技術發揮了導向作用。

(四)統一配方施肥。選用了玉米配方控釋肥,根據目標產量,結合地力狀況,施肥標準為:基肥畝施入農家肥3000—5000公斤、尿素10公斤、二銨17.5公斤、硫酸鉀7.5公斤(或玉米配方肥40—50公斤),鋅肥1—1.5公斤,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根據墒情分次追施尿素7—8公斤和5—7公斤。

(五)統一耕種。由合作社組織,對機具手進行統一培訓,統一規程,並進行實習演練,實行統一耕種。做到了整地、覆膜、施肥、播種流水線作業,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技術應用到位率。

(六)加強田間管理。一是注重抓好間苗與定苗,鄭單958畝留苗量為4500株—5000株,榆單9號畝留苗量為4000—4500株;二是注重抓好行間中耕除草,減少水分蒸發,提高保墒效果;三是統一病蟲草無公害防治,組織人力,在王莊鎮嶺頭村開展玉米金龜子統防統治。針對今年部分田塊玉米病毒病發生的實際,在王莊鎮柳泉村組織了玉米病毒病的統防統治現場會,並在電視台進行了報道。全年在項目區累計發放技術明白紙8000餘份,指導鄉鎮召開一噴三防現場會23場,懸掛橫幅62條,開展電視講座8次。四是適時晚收。

四、資金使用情況

澄城縣20**年旱作項目計劃國家投資300萬元,爭取了旱作農業項目後續獎勵資金100萬元,整合其它項目資金26.1萬元,資金已全部到位,共完成投資421.6萬元。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補貼:地膜補貼支出180萬元,良種補貼支出196萬元,農機具補貼6萬元,核心示範方機耕費補貼18萬元,肥料補貼1.6萬元,農民培訓費7萬元,技術員交通、用餐補助10萬元,現場觀摩、媒體宣傳、資料3萬元。

五、工作經驗與體會

回顧總結今年的工作,有這麼“二個新”:在旱作農業項目實施中,我們加大了研究機具改進的力度,實現了膜側單粒點播、施肥、播種的一次到位,既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為後期的殘膜揭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在幾個點設置了白膜、黑白膜和全黑膜三個模式,將試驗的成效搬到了大田中,進一步增加了示範的廣度,也為膜揭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全面地回顧今年的工作,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於長期乾旱和機械的短缺,旱作農業項目從規模上不盡理想。明年,我們將繼續努力研究改進機具,加大機具的補助力度,擴大旱作農業項目的規模,為旱作地區羣眾的致富增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第11篇】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xx年12月,我校承擔了綜合實踐研究課題《綜合實踐活動中國小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研究工作向總課題組彙報如下。

一、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

自主性學習是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是國際社會比較認同和實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本質就是強調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活動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活動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觀、學生觀,尋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進而在各科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地判斷以及更好的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識、關心同情他人的情感與品德,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課程其實是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自學與指導結合起來,融開放、引趣、導思為一爐的新型課程,它打破了以課本為中心的單一性,打破了嚴格意義上課堂教學上的封閉性,它把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識學習和體驗放在首位,尊重個性,鼓勵創新,這一切都為開展自主性學習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課題,嘗試在這一領域做一番積極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為自我個體的發展獲取一個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過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力支持課題研究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安排參加過國家綜合實踐活動遠程研修培訓的主任具體主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接着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選拔優秀的骨幹教師擔任實驗教師,按教師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同時還建立完善的課題制度,如經費保障制度、人員獎懲制度等,從人員與管理上確保課題的研究質量。

(二)分析整合學校資源,搭建實踐活動平台

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對學校資源進行了分析。我校成立於1983年,歷史較為悠久,連續多年均被評為榮成市教育質量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非常重視硬件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使教學設施達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評為“山東省教學示範校”。除了擁有豐厚的物力資源外,學校還擁有大量的優質人力資源。另外我校的環境資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學校周圍分佈着榮成市的各大商場、自來水公司、嘉盛乳業等豐富的社區資源。經調查研究,課題組的老師決定充分挖掘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崖頭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業、市政公司等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在青山公園附近建立了農田生產實驗基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開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內建立木工坊、綜合實踐活動室,讓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新課程的亮點真正亮起來。

(三)抓好教師培訓,加強教研力度。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堅持內培和外培相結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到外地學習經驗,拓寬培訓渠道。在課題研究的時間裏,採用網絡主題教研、發放學習材料、專題培訓講座等形式定期舉行專題學習,每學期都要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並帶動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我們採取了每週集體教研的方式,每學期召開綜合實踐活動彙報課、研討課,我們還經常請到市教研室的張春芳老師到校及時指導工作。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參加市教研中心組織的各種研討學習活動,及時研討教研中出現的問題、相互交流經驗和體會,開拓思路。還大力支持實驗教師參加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包》的開發工作,以求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了,思路開拓了,教師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四)開發管理平台,建立課題研究網站。

為了使課題研究實現過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學管理,我們組織骨幹教師開發了該課題的專題研究網站——“一路同行”。該網站設立了“課題概況、課題研究、在線研討”等欄目,為課題的實效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平台有利於教師相互交流、學習,方便教師隨時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案例的學習深入開展研究;這個平台有利於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科學評價,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必須保留研究資料,教師每做完一個步驟就可以及時上傳到自己的文檔裏,這樣課題組就隨時可以監控每位實驗教師研究到了哪個階段,同時隨時可以進行過程指導。到最後也能保證研究成果的真實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緊緊圍繞課題目標,採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並已經取得實效。

(一)培養了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質。然而,觀察能力並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後天的實踐中逐漸培養起來的。綜合活動課上,教師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了觀察能力。源於對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確實了綜合實踐課題《走進牛奶世界》。在實驗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嘉盛乳業有限公司,參觀了袋裝牛奶的整個製作過程,拍攝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資料,並就心中的疑惑向專業人員進行了諮詢,從中獲得了不少乳品生產知識。

(二)培養了學生自主協調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這時的學生不是講台下被動的看客,而是活動的主人。我們在青山公園開闢了一塊試驗田,孩子們經過辛勤勞作,收穫了一些蔬菜。收穫的蔬菜怎麼辦呢?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商定:一部分送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提前商定書寫祝福的對聯、準備精彩的節目、為爺爺奶奶收拾衞生,給爺爺奶奶們帶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愛心;另一部分去市場賣掉,用賣來的錢換取春季的種子,同時去體驗一下賣菜的感覺。於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拓展性主題:感恩社會——走進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農,在孩子們的精心設計下應運而生。

(三)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

綜合活動課形式靈活多樣,內容不侷限於課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及時地把最新的信息傳播給學生。活動也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教育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把勞技教室重新進行了整理、配置,整潔敞亮的教室讓人神清氣爽,高標準的木工全套工具鋥亮有序且一應俱全——這便算是有了“好馬”。根據工作實際,木工小組由張曉娜、彭娟老師負責。在她們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組的活動已經走上了正軌。整潔的活動室也漸漸熱鬧起來,在學生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下,我們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製作的籃球架,有設計精巧的小木櫃,還有省力的垃圾撮……他們給試驗田製作的告示牌已經插到了地頭上,引起了大人們的駐足觀看;樹上兩個愛心鳥巢現在也住上了幾隻小鳥,成了它們温暖的小家;送給幼兒園小班的幾個小茶几雖然製作很稚嫩,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孩子的用心、細心、耐心……

(四)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問題情境,而且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也有效地調節了學生的大腦功能,充分挖掘了他們的大腦潛力。學生自己操作,尋求答案,手腦並用鍛鍊了自己。最可貴的是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觀察分析,獲得了直接經驗。寒假回來,我校舉行了“走進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學生蒐集了許多年文化習俗的資料,拍了過年時人們包餃子、觀花燈、蒸棗饅頭、捏面燈的圖片資料,對物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壓歲錢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知道合理計劃地使用壓歲錢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錢開支卡。“一年之計在於春”,剛開頭兒,孩子們就拿出了這麼多的作品,相信以後他們在綜合實踐的大道上腳步會越來越堅實。

(五)培養了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減少了不必要的紀律約束。它不受課堂40分鐘的限制,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統一答案、統一方法。學生開始變得善於主動蒐集一些資料了,除了活頁資料上的小知識卡片外,凡語文書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識,學生都會去翻閲相關資料,有的還在網上查尋。學生學會主動涉獵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了。例如,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學生買了科普讀物研究周圍的花草樹木,不但知道它們的特點,還知道它們的作用,提高了他們保護花木的主動性,與以往的被動保護相比,他們是從心底裏來愛護大自然裏的一草一木的。

四、豐碩的研究成果

務實的課題研究,豐富的勞動實踐,為我校學生的成長打開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廣闊世界。

在榮成市首屆中國小素質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製作、發明類作品參展,成為參展數量最多的學校,其中高處蘋果採摘器榮獲山東省中國小科技發明二等獎,預防近視椅、點滴報時器等獲威海市科技發明一等獎。另有《蝸牛爬行的祕密》、《螞蟻喜歡吃什麼》等科技小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學生作文更是頻見報端,學生寫的《種菜小記》等實踐體驗日記分別在《榮成時訊》、《小金星報》、《威海晚報》上發表;劉雅婷、徐丹等指導教師撰寫的有關課題的通訊多次被《榮成時訊》、榮成市廣播電台、威海電視台、山東衞視報道,xx年我校的課題成果還在中央國際頻道播出;xx年上半年,分管課題具體工作的董琰彥主任寫的《這邊風景獨好》先後被榮成教育網、新思考網的綜合實踐活動專欄採用,其點擊率曾一度領先;寧寧老師的《標本製作活動,彰顯科技魅力》論文獲第四屆山東省科技教導員論文二等獎;林英老師的論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獲得威海市“中國小實踐與創新”重點課題優秀成果;課題總負責人張金平校長撰寫的《在“動”中體驗,在“活”中收穫》一文在《現代教育報》上發表;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有兩次在市培訓中心組織的經驗交流會上做過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廣。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從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長、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xx年10月,榮成電視台還對我校的農田實踐活動做了專題跟蹤報道;同月,我校五年級三班學生利用校外資源“世界勤儉日”開展的系列活動先後在榮成電視台、威海電視台的“新聞直播”欄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學校的參觀學習活動8次,獲得到校人員的廣泛好評。我校共計接待威海市級以上領導的視察8次,其中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省婦兒辦孫靜珣主任等領導先後來我校調研工作,對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

五、研究工作的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要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校的領導要重視,親自參與研究的策劃、組織與實施,保障實驗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學校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學校要主動爭取專家的指導,為教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與有關單位結成共建關係,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搭建平台;從社會中聘請校外指導教師,建立校外指導教師聯繫手冊。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繫,吸引家長參與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發現國小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於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在一些具體環節中還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師生因思想觀念的限制而沒有完全“活”起來,部分活動的課題內容受到侷限,沒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層面。所以,今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鞏固研究成果,力求比過去做得更好。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穩固研究網絡,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我們將繼續在課題組負責人張金平校長的領導下,在分管領導王主任和課題組骨幹的帶動下,定期活動,以活動推動課題的發展。

(二)加強科研力量,擴充課題組成員

由於學科和研究範圍的擴大,課題組人員必須擴充。要精心挑選人員,把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科研基礎好的教師吸收進課題組,使研究不斷深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深深體會到,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就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就能把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掘出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第12篇】兒童交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課題研究背景

根據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歲幼兒人口學資料統計表明,這個年齡段的我園的幼兒95%都是獨生子女。現如今社會,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擺在每一個家庭中的一個不可避免的難題,我們的家長與更是隻注重讓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知識和技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同時忽略了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培養、教育。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為中心,只會自顧自的看電視,玩玩具,孩子與別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沒有了與其他幼兒合作的意識,這種合作技能嚴重缺乏,合作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社會目標第二條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指南》中指出5-6歲能想辦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遊戲。幼兒在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

在幼兒園中教師就是要通過生活,學習,與遊戲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是讓幼兒可以在幼兒園順利開展系列活動的基礎,讓每一個幼兒在合作活動中得到發展和滿足。據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5—6歲這個年齡段幼兒的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比較明顯的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羣地一起遊戲了,所以根據以上理論我們選擇研究5—6幼兒的交往過程中的合作能力的培養與研究這個課題。本課題組試圖對本園5—6歲幼兒交往過程中合作能力的研究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並針對實際情況探求培養5—6歲幼兒交往過程中合作能力培養研究有效途徑,從而為我園5—6歲幼兒交往過程中合作能力的培養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5—6歲幼兒要想辦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遊戲。幼兒在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因此對我們院5—6歲幼兒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對幼兒以後無論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還是與別人的合作都是很有幫助的,為幼兒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是成為未來主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我們在一日生活中,看到過幼兒不會和小朋友一起遊戲,學習,甚至是會發生爭搶自己喜歡的玩具,還會表現出一些不耐煩的情緒,不與同伴交流,自顧自的遊戲,我們為了讓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過的豐富多彩,希望看到幼兒與小朋友學會合作,主動合作的場景。

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更應該來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所以我們要研究的是如何培養他們的主動交往與合作意識,在以後幼兒慢慢的成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與人溝通,和睦相處,共同生活都是以後幼兒要面臨的,社會能力必定是社會發展得必然要求,而幼兒時期是幼兒鍛鍊與學習的最佳時期,幫助幼兒從合作能力上來發展自己,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有必要幫助幼兒尋找因,探討與研究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和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三、課題研究目的

此次課題研究旨在,通過對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歲幼兒交往過程中合作能力的調查、分析和培養研究,為西安市第三保育院的教師培養5—6歲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合作意識給與理論指導,從而更好地促進更多幼兒與同伴之間合作能力的學習、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籌備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瞭解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引導幼兒合作的與幼兒的學習情況。

2.調查幼兒自己對於合作的認識做好記錄工作。

3.教師進行學習一些相關的課題研究,對後期的調查工作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20xx年11月—20xx年3月)

我們將從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從多方面進行培養與研究,例如遊戲活動,繪畫活動,教育教學活動,和家園共育等方面具體的對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我們要在課題研究中不斷實施,不斷思索,不斷反思,才能把課題研究出成效。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在進行了一個月的實施後,我們教師要進行深刻的反思,要從如影響幼兒合作的原因,是否給幼兒提供的合作機會較少,或者是幼兒合作的方法不對等一系列問題作出反思,再進行教師的研討,討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階段所有教師對自己的研討的情況簡要説明,對研究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攥寫課題論文與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方法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法,觀察記錄法,個案分析法,比較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對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歲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進行研究。我們在具體實施中採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觀察記錄法與比較法相結合,或者是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調整,有效的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使這個課題研究更具意義。

六、研究結果與成效

本課題研究小組抓住這個契機,藉助小課題研究平台,希望通過研究,探索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切實讓幼兒在課題研究中獲得發展,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不斷加深了都對此項課題的認識。

(一)準備階段

1.切實制定實施方案

20xx年9月接到西安市小課題申報通知後,成立了大班課題研究小組,

形成了大班所有教師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熱烈氛圍,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指導,以《指南》 中提出的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是遊戲活動為依據,最後確定本次課題研究題目,內容,研究方法等。並明確課題負責人這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寫開題報告、申報課題和擬定課題研究計劃。

2.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在課題研究中,提高教師素質是關鍵,應對教師進行大量的培訓工作,並在課題研究中加以運用,我們積極指導一線教師,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來開展活動,並根據這些活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組織教師又進一步深化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一些關於課題的一些文章,通過學習和討論,教師們對此課題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感悟到培養幼兒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更激發了教師們的科研積極性,順利完成了課題前的準備工作,為後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3.教師對幼兒日常的交往合作,進行觀察,並記錄

為了在開展研究時,有更多的資料,教師在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在幼兒日常活動中—集體教學、區域活動、遊戲活動等,教師都在觀察幼兒的交往合作,並做好記錄,為以後的具體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實施階段

平時我們注重過程管理,有計劃,有總結,紮紮實實開展好研究工作。

1.進行幼兒交往合作能力的調查我們制定了《5—6歲幼兒交往過程中合作能力的培養研究》的家長調查問卷,幼兒調查問卷及教師訪談,家長訪談等多種形式,進行記錄。並把多種調查表進行了對照,分析,制定出下階段的計劃,並在各班展開觀察記錄工作。

2.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加強實施過程中資料的收集整理,活動設計,照片資料,幼兒活動等都及時整理上傳。

3.為配合這次的課題研究,我們教師結合集體教學,利用遊戲活動,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不同形式的活動。在這次幼兒秋季運動會時,教師結合課題精心準備了遊戲項目《解救小動物》,幼兒從快樂的遊戲中得到了一次與同伴交往合作的機會。

我們教師結合課題研究,與五大領域教材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集體教學活動,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們開展了“一課多研”的研討活動,讓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學會合作。健康教育中的體育遊戲活動《好玩的凳子》,充分的發揮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遊戲活動的同時,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家園合力,提升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與家長之間及時溝通信息,及時交流看法。利用家園聯繫欄,家訪,電訪等形式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交往合作的進步。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七、存在問題及改進

經過一段時間教師及家長通過各種形式,方法對幼兒的交往合作進行了瞭解,但是離我們預期實現的目標還有距離。

(一) 存在問題

1.在課題研究中提到,使用個案分析法,比較法等形式研究,但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前期研究中沒有完善這兩種方法。

2.我們是一所剛剛起步不久的新院所,初次參加課題研究的年輕教師較多,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比較欠缺,活動有時開展的不是很順利,不知從何入手。

3.家園一致培養,幼兒的合作不是與同伴就能完成的,不單單是幼兒園教師的責任,老師的力量還是有限,因為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家庭環境對幼兒的合作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決思路

1.在後期的課題研究中,教師可大膽運用個案分析法,比較法等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區域活動中,都可運用。

2. 多次組織大家學習幼教文章並進行研討,更新教育理念,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及時溝通、交流,幫助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困難與不便,共同設計活動方案,及時做出調整。

3.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合作會給孩子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發展有哪些幫助和影響。

我們根據這次的調查問卷,訪談記錄,看到了工作中還存在的不足,應更加深入的瞭解幼兒交往合作出現的問題,在這裏提出解決方案,一同與老師們進行探討與研究。

1.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老師可以多以幼兒自主交往為主,教師一旁引導為輔的方式,開展一些主題活動,例如:請幼兒把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合作玩耍;等通過有針對性的集體教學活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

2. 在我們幼兒園大一班開展的《愛心醫院》特色區域中,幼兒能通過給病人掛號、取藥、打針等等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區域活動現在是幼兒園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把區域活動,開展的更加豐富多彩。

3.我們的老師也會多組織競賽,表演,等等活動,讓幼兒在各種遊戲中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例如:開展體育遊戲《兩人三足》,角色表演遊戲等。

4.通過家園聯繫冊,家訪,電訪等多種形式,及時的與家長溝通交流,幼兒在幼兒園所出現的問題,幫助幼兒大膽的交往,多給幼兒鍛鍊的機會,共同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與鼓勵

參考文獻

喻小琴.幼兒同伴合作行為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xx

沈筱梅.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培養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xx

[3]李寶花.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早期教育,20xx,

[4]沈銀珍.淺談遊戲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20xx,

[5]王麗娜.淺談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j].發展,20xx

[6]曾愛明.幼兒合作意識和能力培養的行動研究[j].國小科學(教師論壇),20xx

兒童交往課題研究

【第13篇】《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開題會議

《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後,在縣教研室、學校聶校長及各領導的悉心指導下,由李xx老師負責召開了《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開題會。通過開題會議使課題小組成員明確了課題提出的意義,確立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基礎,明確了通過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從教師教的角度以xx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為基準,通過邊研究邊實踐的方式研究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優化,物理課堂中的實驗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物理實驗課堂的組織與實施具體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活動感受物理學之美,體驗實驗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於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不折不繞敢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物理學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體會用物理學為人類社會服務的意識;從課程的角度來説,通過課題研究豐富校本教材。

通過開題會議,確定了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1.進一步促使教師觀念的變化,提高對物理實驗重要性的認識;2.改變目前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3.形成國中物理實驗有效開展的策略。

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並進行人員的分工,明確責職:

1.課題研究負責人:李xx

2.理論研究負責人:蘇xx、孟xx

3.實踐研究負責人:李xx

4.課題實驗管理負責人:陳xx

二、研究過程

(一)時間規劃:本課題總體時間約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驟和措施

1.課題研究的準備(xx年9月~xx年10月)

(1)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蒐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強了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討論方案的概念界定,內容,實質,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根據方案的要求進行小範圍試點,論證方案的可行性,積累經驗,掌握基本的數據信息。

(3)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並由負責理論研究的老師蘇xx和孟xx進行撰寫理論研究的成果,以指導我們今後的課題研究工作。

2.課題實驗(xx年11月~xx年4月)

(1)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

(2)活動的開展。發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地、熱情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指導教師則更要在課題方案的設計與提出,自身的參與,過程的調控,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上精心準備,積極投入,研究探討上下工夫。

(3)由負責實驗研究的李xx老師對個案進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設計的形式形成實驗教學的有效模式。

3.彙報成果階段(xx年5月)

課改教師彙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材料、數據等。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反思,並由陳盈利和李紅鋭老師進行課題研究過程是的創新實驗資料進行整理,以豐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階段(xx年6月)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並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

5.上交專家評審(xx年6月)

6.進行課題結題報告。(xx年7月)

三、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情況

我們的課題研究程序:理論研究確定實驗教學的策略→通過同伴互助,由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進行具體實驗教學方法研討→課堂實踐→進行教學評價,發現問題→研討、反思,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的發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充分體現了實驗教學在創設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養成良好習慣等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自主建構,而且通過探究的過程,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他們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得到較快的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益。

從下面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收集的數據(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項目 月考1 期中2 月考3 期末4 月考5

期中6 總分 6236 6511 5706 4655 6855 7347平均分 57.2 59.7 52.3 42.7 62.9 67.4 考試人數 109 109 109 108 109 108 及格人數 49 55 39 28 63 70 及格率 45.0 50.5 35.8 25.7 57.8 64.2 優秀人數 22 16 12 3 30 40 優秀率 20.2 14.7 11.0 2.8 27.5 36.7 三率和 122.3 124.9 99.1 71.1 148.2 168.3 由三率和的變化不難看出,儘管我們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經歷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觀念的變化過程),但還是能肯定地説明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研究成員的專業成長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了“xx縣東韓國中物理教學研究“博客,通過定期的研討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與總結並撰寫材料,促進了研究成員養成了愛閲讀、善思考、勤寫作的學習習慣;研究成員自覺運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創建網班“xxxx”,也提高了課題組成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研究成員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機構舉辦的教研活動和科研成果評比活動,形成了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第14篇】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面對國小語文教學中晨讀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晨讀習慣和閲讀水平,我申請了國小語文有效晨讀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半年的研究初見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半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沿革

(一)課題的立項。20xx年12月份,上報《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申請,20x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項批准,課題編號為125xxx2567。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

2、文獻研究、尋找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3、確定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

1、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式;

2、進行課題研究實踐,圍繞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填寫活動記載,具體體現月工作或周工作計劃與總結,積累相關材料;

3、課題組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結題階段。

1、總結實驗結果,彙集子課題成果,撰寫總結報告。

2、結題鑑定。

二、組建了課題小組

我校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谷利明同志,組員有胡柏、賀春豔、杜苗苗同志。本課題由谷利明同志具體負責實施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語文晨讀也是如此,學生認識一個個漢字,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閲讀;閲讀達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讀千賦,則能為文。”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晨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養成晨讀習慣,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才會對晨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的原動力,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晨讀,教師必須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他們已有的其它行為動機和需要的遷移,使晨讀成為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喚起和利用學生晨讀興趣,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去閲讀、體會,積累語言信息,使語言倉庫裏有豐厚的積蓄,需用時,才能遊刃有餘,寫起文章來,才能妙筆生花。

(三)利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晨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就能變“要我讀” 為“我要讀”。學生擴大了閲讀面,增加了閲讀量,積蓄了足夠的內存,還怕大量而快速的輸出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個體作為長期觀察對象,觀察並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科學比對,最終得出結論。

(三)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有效晨讀能力,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讀方法

1、明確晨讀目標。晨讀內容要明確,這使提高晨讀課效率的前提。如課文的預習、複習,國中必背古詩文。教師應當在晨讀課開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晨讀課讀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層次。晨讀內容要定量,這是提高晨讀課效率的保障。教師對於晨讀課的任務佈置要適中,量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過少,要讓多數學生有信心完成任務。

2、加強閲讀訓練與指導。以領讀求規範,學生的晨讀水平參差不齊,即使學生會背誦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經會讀。要讀好文章,晨讀課上教師就要領讀,當然也可以讓一些晨讀能力強的學生領讀,讓大家讀準、讀好、讀出享受。

3、追求閲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採用集體晨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晨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晨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晨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目標反饋。檢查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學困生晨讀詞、段、篇等;中等生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優生複述或背誦課文。只有這樣,才不會使檢查流於形式,才不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壞毛病。

(二)晨讀形式

1、齊讀。有利於營造讀書氛圍。聲音洪亮、富於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很快地進入到讀書的情境中去。

2、散讀。散讀,或稱自由讀,最有個性特色,大部分晨讀課採取散讀的方式,需要説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於放羊。

3、其他讀書方式。

(1)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得到美的薰陶,使學生受到老師情緒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讀,使學生在晨讀時達到音與情融為一體。

(2)詩情畫意地配樂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六、課題的創新和意義

有效晨讀對語文教學,乃至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一夜好睡,早上頭腦清靜,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大聲讀書有利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二)大聲讀書,傾聽自己的聲音,能給自己帶來自信,獲得充實和滿足感;

(三)大聲讀書,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

(四)早上大聲讀書,調動了口腔、鼻腔、喉嚨、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協調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五)長久堅持,形成習慣,量的積累,質的飛躍,知識儲備會漸漸豐厚。

【第15篇】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內容及目標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合作、學會生存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2)通過優化教學活動過程,達到教學活動氛圍和諧化、教學活動過程審美化,使教學過程由高耗低效轉變為和諧高效。

(3)、探索和諧課堂構建的策略及機制,最終形成師生、生生,師生與環境高度和諧的理想課堂。

(4)、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

(5)、通過研究,激發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和諧教學的內涵,享受專業成長的快樂。

2、研究內容:

我們着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課堂教學和諧性的要素:

課堂教學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教與學的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想和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都是圍繞着學生——發展着的人來進行的。教師因素:

首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意識.這裏指兩個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學生,二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進行培養。單純學科教學的想法應當調整。事實上,教學目標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培養和鞏固,心情的調控,正常的教學程序的建立和優化,認真細緻的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滲透德育教育等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還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識.學生一天的學習時間裏,課堂佔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既教書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意識。這裏有一個參考系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好不好,根本上取決於學生。教師的教學素養高,教學藝術水平高是基礎保證,一節好課根本在於,大多數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思想修養上有多少真正收穫,這些收穫對學生現在的近期學習的目標和長遠的發展有多大幫助,這應當通過學生來體現,心中要有學生.即教師是服務,引導,指導,而不是主導,更不是包辦。

還有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教學實踐能力,在建構和諧課堂教學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因素(這裏我們是站在和諧課堂教育的要求來思考)學生的價值意向心理特徵分析:

首先對於國小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有意無意在思考這類問題,但又有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易於變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提價值意向可能更為恰當;他們的身心正處於較為劇烈發展變化的階段,新鮮感強易於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又身不由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事物現象進行歸納和概括。在是與非、對與錯、美與醜等的標準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現在和將來和長遠發展的架構上,還處於變化和調整中。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和考慮的。因勢利導、適宜適度,為構建和諧課堂教育創造條件。

還有智力因素。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和興趣方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但個體對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關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嬰幼兒階段、國小、國中階段的感知學習情況不同造成不同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科學習上的認知結構差異。通俗説法是,啟蒙入門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仍不會有太大差距。學生的這種差異使班級集體中的個性化十分明顯,給班級授課這種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現實困難。而這是現階段還不能有太大改觀和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努力空間,也是師生建構和諧課堂的基本條件,構建和諧課堂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儘可能多的學生的各種有利於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主動養成和發展分析。這裏着重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喜歡課堂教學,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且使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這方面,是建構和諧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師素養和能力體現的重要內容。這方面能否做好,是課堂教學好與差的基本前提,這是解決學生會學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的技術保障,是解決學生怎麼學的問題。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科學有效的做事習慣,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的思維方法,這正是教學工作的長期任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功的有效途徑,也為和諧課堂教學的長期性和不斷優化推廣提供保證,滿足學生的發展成功要求,也有利於構建和諧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教法和學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學的內容、過程、呈現展開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整體框架的結構,就構建和諧課堂教學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並且在這方面,表現為大量的可調的日常教學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減少隨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對、優化。基本原則應當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師自我特點出發,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以學生能有效發展為目標,符合現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則,來進行內容、方法、方式的優選。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何採取各種方式達成師生關係的和諧(好比種子與土地一樣);

2、部分不和諧的內容如何採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符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之和諧;

3、如何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使之符合課改理論,更和諧、更完美。

㈡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論探究法

通過查閲、學習相關理論著作、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和諧性要素的內涵、價值導向及時間操作的要領

2、行動研究法

該課題的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節。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識

4、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研究內容、目標等。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由我主持的校級規劃課題《怎樣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數學思維品質培養的研究》,從20xx年4月開始研究,至今已歷時一年半。現將研究工作的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準備階段

課題立後,我們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實驗方案》,闡述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對課題的成員進行了具體的分工。使課題研究紮實深入地開展起來。我們面對教師理論知識欠缺的現實問題,進行了多次的理論學習,轉變與更新教育觀念、提升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另外,我們對研究對象也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研究。

二、研究階段

進入課題的研究階段。我們根據課題研究方案的規定,在實驗階段做了以下工作。

1、課題組成員學期初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2、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生思維品質的調查工作。其中20xx年11月份做了關於學生思維靈敏度的調研,20xx年2月份做了關於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的調研2011年3月份 做了關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的調研。

3、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研討會,組織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交流學習心得。

4、每月組織一次研究課,在實踐中加強課堂教學研討,執教者撰寫教學反思,其他成員進行評議。

三、總結結題階段

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績。課題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1,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老師的自身素質也不斷得到提高。在學校領導的熱情關心與大力支持下,數學課題組老師積極撰寫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反思,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與教研能力。

2,實現了“三個轉變”。首先,教師教的方式變了,課堂教學,從過去的以傳授知識為核心轉到以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優良思維品質為重點;由過去的“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主體”。其次,學生學習方式變了,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自主學習,由死讀書,讀死書的已有知識的存儲器變為積極、活潑、創新的探究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積極思維,積極發言,課堂變成了他們研究討論問題,獲取知識,開發智力,探究創新,個性表現的樂園。再次,課堂評價方式變了。由於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因而課堂評價要以形成最佳教學過程和有利於學生最佳發展為目標的形成性評價為主,考慮其是否有助於完成創新教育目標——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創造力的開發與師生的持續發展。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20xx年9月,我校承擔了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經過為期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彙報: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數學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標誌着我國數學教育目標從應試型向累質型方向的轉變。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了更快地適應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我校國中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我校提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我們提出這一研究課題是想以學習數學為載體,以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為活動的引發點,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討論交流等形式來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被動施教的問題;讓學生了解一些經典的數學史、數學家及數學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思維的探索性、靈活性、深刻性、廣闊性,強烈的實證意識和實證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每位實驗教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新課程理念、教育的`建構主義及教育實際情況三大理論基礎,以樹立全面正確的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為先導,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通過對教學策略的分析、改進和應用,探索出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落實教材編排意圖的最佳教學途徑,全面提高了學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中我們力求保證受教育者的平等權利和體現教育的公正性,以達到實驗的最終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3—20xx、8)

1、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設計課題方案、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3、建立研究組織。

為了吸引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樂於奉獻的優秀教師加入課題研究的隊伍,我校實行了課題組員招聘制,通過優選,7名素質優良的優秀教師進入了課題組,為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人才優勢。

4、建立課題管理網絡。

為了加強組織建設,便於實施管理,我們建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課題組長—課題組員的三級管理體系。三級管理體系職責分明,

層次清晰,使課題研究處於科學、規範的組織管理之中。

5、制定研究制度。

研究制度包括理論學習制度、研究探討制度、教學評優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

(二)實施階段(20xx、9—20xx、7)

1、分組,確定對照班和實驗班。

我們在20xx年10月對實驗對象(包家學校在校國中學生共計375名)進行了創新素質前期測驗,試題由課題組成員根據有關資料編制,並將測驗結果分析、統計、歸檔;共發放問卷375份,實際回收問卷375份(回收率為100%),課題組依據數據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確定每個年級的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

2、以改革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突破口,將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滲透,互相聯繫,整體組合。

3、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1)、採擷生活素材,創設有效數學問題

(2)、注重適時引導,促進有效數學活動

(3)加強師生互動,實施有效引導跟進

(4)重視情感策略,開展有效交流評價

(5)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中期測試:20xx年6月我們對我校實驗對象進行了中期測試,共發放問卷375份,實際回收問卷375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375份,有效率為100%。課題組依據數據統計結果,與前期測試結果作了比較,進行了分析研究。做好實驗資料整理與歸檔工作。

5、建立行之有效的常規制度,加強研究過程的規範性管理。

6、瞭解個案及羣體變化的情況,寫出了個案(羣體)變化分析材料;參加課題階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會議,展示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圖片資料或音像材料或電子文檔或其它)。

7、瞭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獲得情況,進行學習方式的現狀調查,讓學生進行信息反饋(調查表),並有統計分析材料。

8、交流課題組織實施的經驗,討論解決課題實施中的問題,總結課題實施過程的經驗教訓,寫教學實錄、反思、隨筆等。

9、分階段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對實驗操作及時調控,定期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

(三)彙總階段(20xx、9—2011、10)

對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完成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編寫論文集,請專家做全面鑑定、驗收。

1、整理研究資料,綜觀研究軌跡。

我們根據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要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涵蓋了文本資料、文獻資料、過程材料、教師成果和學生成果五個方面,展示了一條清晰的研究軌跡。

2、提煉總結,形成課題成果。

(1)教師初步確立教師角色觀、師生關係觀、創新教學觀、操作實踐觀等自主創新性教學觀念,用自主創新性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

(2)結合自主創新性學習的目標、策略,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育媒體,初步探索出在各科教學中開展自主創新性學習媒體組合教

學的優化結構,並制定出教學結果的評價量規。

(3)採用問卷法、觀察法等評價方法,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水平。

3、撰寫實驗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總結推廣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的成效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實現“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科研興校”。緊緊圍繞課題目標,採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並已經取得實效。

(一)認真鑽研教材,構建了科學有效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依託人教版教材的優勢,我們通過研究,概括和描模出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即: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數學模型—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

實際研究中,我們通過科學測試、觀察,高興地看到學生確實是實驗最大的受益者。在課堂教學中既關注教師課堂中的課程實施(教的層面),又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進程中的數學發展(學的層面),讓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關注教師專業發展,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校教師在各方面的發展令人振奮。在課題研究的這幾年中,教師們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育教學理念得以

更新,教學業務能力得以增強,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據統計,近幾年來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7,發表2,獲市級以上獎勵2。 班主任在市級以上發表德育論文2,獲市級獎以上20篇。

(四)加強小組合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培養德才兼備、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代新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而本課題研究恰恰為我們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對教師的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加大教育投資,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幾年來的課題實驗,使教師、學生得到了充分發展,同時也進一步帶動了學校的發展。課題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投資,改善教學條件,使教學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四、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思考及課題研究的展望

實現優化、高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我們長期的追求。為此,我們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回首課題研究的三年間,不禁感歎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正不斷地得以更新、教學實踐正不斷趨於實效,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加強。但研究的困惑和問題也是必然存在的。

(1)在形成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往往又因為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差別、更新而問題重現,如何在課改徵程上把好教學策略這根脈,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已經是課題研究過程出現的新的問題。

(2)課題研究為教師專業成長構建了進步和發展的平台,但教師的教學素養、人文素養也始終是制約課題深入實施的瓶頸。如何進

一步促進每一位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自主地開展日常形式的教學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教師成長機制,從根本意義上促進教師的發展。

(3)實驗者對部分教材的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和對達成目標的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能力還跟不上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在活動實施中對學生主體的評價這一重要環節的研究還跟不上主體活動的展開狀態,這正是課題組需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恆的主題。課題研究結題所歸納出的探索性成果並不能看成終結性結論,而是我們重建課堂新教例的研究起點。今後我們將以原有的課題研究成果為基礎,堅持立足課堂,繼續深入探討,擴大研究領域,在研究中增強教學的實效性、高效性與長效性。

二〇xx年十月二十六日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