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某市食用菌發展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8.25K

某市食用菌發展情況彙報

某市食用菌發展情況彙報

鍾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江漢平原北端,地理位置為東經112°07~113°00,北緯30°42~31°36, 版圖面積4488平方公里。漢江縱貫市境,兩岸支流水量豐富,四季分明,光能充裕,雨量適中。現轄17個鄉鎮(辦事處)、3個國營農牧場、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103萬人。地貌山地、丘陵、平原、溶洞、山衝均有。多年來,鍾祥市十分重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在鍾祥市經濟開發區建成了產業集羣帶,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外向型經濟發展、產業扶貧等諸多方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況

2015年,鍾祥市已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範區,鍾祥香菇獲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認證。2016年我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食用菌出口安全區。2018年我市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2016年7月張集鎮王河村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第六批“一村一品”示範村。2019年全市乾製香菇年總產量突破1.8萬噸,其他茹類產量2000噸,食用菌產值達到18億元。食用菌在我市發展迅速、效益明顯,主要取決於我市自然資源富足的優勢,全市擁有林地11.7萬公頃, 大洪山南麓羣山起伏,森林密佈,擁有木腐菌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平原湖區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擁有農作物秸稈100萬噸,發展平菇、雙孢菇等草腐菌優勢明顯。牛糞、雞糞、豬糞、鋸木屑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00萬噸有待開發利用。

二、經驗做法

1.優化基地建設。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企業優勢,多頭並進,形成了多個特色基地。一是產品加工基地,如鍾祥興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真空凍幹流水線4條、全自動罐頭流水線4條、香菇醬生產線1條、食用菌初加工生產線10條,建設3.7萬平方的國際(GMP)食品衞生標準的生產車間,年可加工食用菌產品5000噸。二是示範創新基地,如鍾祥市德山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客店的南莊村、馬嘴村)建設羊肚菌示範基地40畝,平均畝單產400斤,單價每斤700元以上,畝收入在2.8萬元以上,其中南莊村一塊4.5畝高產田,收穫鮮菌3150斤,畝平均單產700斤,創造了我市自人工馴化栽培羊肚菌以來歷史最高單產。三是菌棒代育基地,如湖北千寶食用菌有限公司建設食用菌研發中心100㎡,食用菌制棒生產車間1500㎡,建設食用菌營養基料原材料基地2萬餘畝,可集中制棒1000萬筒。四是生態環保基地,如鍾祥市雙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稻草、麥稈秸稈,畜禽糞便等為主要原料栽培雙胞蘑菇、雞腿菇、平菇、白蘑菇、草菇等草腐菌,減少污染、“變廢為寶”。五是產業幫扶基地,如湖北浩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國家級質量出口安全示範園100畝,菌棒種植規模達到100萬棒,年產值達到1000萬元,帶動張集鎮十多個村100多户貧困户從事香菇種植,户均增加收入達5萬元。

2.培育壯大主體。加強產研結合,邀請李玉院士工作站、華中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與企業進行對接,推進菌種選育、栽培替代原料、精深產品加工等方面技術研究,加快推進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新裝備集成運用和創新,為企業節本增效,創造經濟價值。大力強化國家級食用菌出口示範區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我市食用菌出口貿易的發展,全市食用菌出口企業5家,其中鍾祥興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浩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共建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出口基地1000畝,出口的主要品種主要有乾製香菇、黑木耳、銀耳、香菇脆等,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貿易達6200萬美元,佔全市出口創匯總額的45%左右。

3. 打造名優品牌。通過企業創建、政府推動、網絡宣傳、展銷評比等多種方式開展品牌創建,目前全市已形成10多個食用菌知名品牌,如“興利”牌通過了美國FDA、中國綠色食品、HACCP、ISO9001認證,連續十年榮膺“湖北省名牌產品”,2017年度香菇通過“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2018年10月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先後被評為“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森林食品類)”、“九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金獎”、和“第二屆中國·武漢綠色產品交易會金獎”;“浩偉”牌,產品有精製幹香菇、單片雲耳、辣椒、香菇脆、水果脆、黃秋葵脆等休閒食品五十多個,擁有實用新型專利21項,發明專利2項,生產的幹食用菌、果蔬脆片產品榮獲湖北名牌,獲得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第六屆荊門市長質量獎提名獎,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FDA認證等。

4.穩定利益聯結。通過學習經驗和實踐探索,已形成了4種利益聯結機制。一是簽訂購銷訂單,龍頭企業與農户、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簽訂產前訂單,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實行保底收購,提供資金扶持,形成穩定購銷關係,提升農户和其他小型經營主體生產信心,同時以高於保底價5%-10%收購貧困户產品,幫助貧困户早日脱貧。二是利潤二次返還,按照初級農產品購銷差價利潤的20%,通過第二次返利回饋給菇農,進一步保證原料的穩定收購和產品質量。三是優先聘用機制,優先聘用貧困户和流轉土地(或是土地入股)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工作崗位等,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使農户每年可多獲得一份5000元以上的穩定收入。四是代買代育服務,通過批量採購投入品,可幫助菇農節約購買成本5-10%,採取統一供種、統一育棒、統一培訓、統一操作、統一質保服務等措施,可節省作業費用10%左右。在整個食用菌產業鏈中,共吸納就業勞動力1萬餘人,帶動了500餘貧困户脱貧致富。

三、存在問題

1.銷售受阻。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市食用菌產業主要存在三大難題:即用工難、銷售難、渠道堵。目前,我市香菇庫存565噸價值2800萬元,已出口20多個貨櫃,價值400多萬美元。食用菌產業前途未卜,美國、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的產品檢測手段和入境手續從嚴,影響我市食用菌便捷通關。全年滿負荷生產可能難以實現。且貨款能否順利收回,後面的貨能否順利交割,都存在變數。

2.急需扶持。目前全市食用菌發展多以木腐菌為主,基於對山林的保護,部分食用菌企業面臨轉型,傾向於發展草腐菌,但轉型生產加工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投入,缺乏強有力的扶持,企業轉型緩慢。

四、目標任務及措施

2020年,全市食用菌生產達到6000萬袋(筒),雙孢菇、巴西菇、雞腿菇、羊肚菌等草腐菌栽培面積達到120萬㎡,集中制袋,分散出菇,工廠化制袋年產達2000萬袋,全年菇農户平收入6萬元以上。到2025年,建成以張集、客店等優勢區域為中心的食用菌產業帶,發展食用菌7000萬袋(筒),工廠化制袋4000萬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食用菌品牌2-3個。

1、加大技術創新,提升科技含量。以院士工作站、科研院校等為依託,開展菌種選育、精深加工等項目研發,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同時,推廣新技術、新模式,重點推廣花菇代料栽培、香菇反季代料栽培、木耳秋季代料栽培、巴西菇高效栽培技術,以及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栽培高效新技術。創新栽培模式,積極推廣牛肝菌馴化、盆栽靈芝、地栽羊肚菌等優新模式,激發內生動力。創新產品類別,食用菌加工企業要自我加壓,突破瓶頸,積極研發新特產品,掌握市場話語權。

2、嚴格全程監管,確保質量安全。深入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創建活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户廣泛參與,整合力量,建設食用菌生產出口基地。一是抓好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圍繞菌種選育、場地選擇、水源選擇、原輔材料、栽培工藝、加工銷售、存儲物流等,全過程全方位健全完善食用菌質量標準體系,規範食用菌栽培和生產管理。二是抓好標準化化生產,大力開展食用菌標準示範、推廣、宣傳和培訓,加強示範引導,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三是抓好產品質量監管,實行與國際接軌食用菌產品追溯制度,進一步嚴格菌種、基料、農藥等投入品的使用,推廣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從菌種、原材料、生產、採收到加工、檢測、流通、目標市場等全程可追溯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實現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

3、完善服務體系,增強發展能力。依託千寶、興利、雙華等相關主體,建立和完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推廣優質高產栽培、珍稀食用菌栽培、病蟲害防控技術、輕簡化安全生產等成熟技術,推行標準化生產,規範食用菌栽培和生產管理。整頓和規範涉菌服務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大對食用菌企業建設的扶持力度,包括產前、產中、產後的菌種生產企業、栽培生產企業和加工出口企業等三類企業。扶持和引導企業做好原料供應、基地建設、標準生產、產品銷售等全程社會化服務工作。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增加知識儲備,擔當重任,抓好技術指導

 4、加強市場開拓,培育知名品牌。重點扶持和引導興利公司、浩偉科技、雙華公司等龍頭企業,堅持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並重,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高端市場。同時加快傳統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順應國內外專業市場發展潮流,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推動專業批發市場向國際化、信息化、園區化、標準化轉型升級,提高市場交易能力和信息化服務水平。瞄準富硒、長壽兩大主題,提升產品品位,加大外宣力度,培育精品名牌,進一步擴大“興利”、九華寨、清味居等品牌市場影響力。

5、創新營銷模式,擴大市場份額。着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創新電子商務、農村淘寶、現貨交易等營銷模式,探索建立面向全球的食用菌及其加工產品網絡採購平台等,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市場信息。搭建平台,鼓勵食用菌加工企業參加長壽產業聯盟及各類產品推介會、交易會、博覽會。充分發揮鍾祥市食用菌協會的作用,積極關注國外最新的市場變化、貿易變化等信息,加大國際交流,規範市場秩序,抱團闖市場,防止價格無序競爭。

6、強化示範引導,確保有序發展。大力興辦示範樣板,推廣稻-菇、豬-沼-菌、菜-菌-菜、林下種植等生態複合種植(養)模式,提升單位面積效益;充分開發利用稻草、棉籽殼、玉米芯等農作物秸稈以及牛糞、雞糞、鋸木屑等廢棄物,發展雙孢蘑菇、赤松茸、巴西菇、杏鮑菇等新品種;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探索食用菌栽培廢料循環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7、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政策扶持。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土地整理、食用菌標準化創建等項目資金,用於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標準化示範等。建立產業發展專項獎勵基金,每年市財政預算資金100萬元,用於秸杆轉化利用規模化基地(5萬平米以上)獎補、龍頭企業品牌創建、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引進示範、一村一品專業村組獎勵等。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食用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