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的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15W

農村的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上半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的工作報告

2022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強化科技興農,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入實施“富民升位”農村小康工程,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市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

全市上半年現價農業總產值(預計)57.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種植業17.7億元,增長4.2%;林業1.9億元,增長2.7 %;畜牧業26.9億元,減少4.5 %;漁業8.6億元,增8.6 %;服務業2.2 億元,增長7.7 %。

由於去年遭受多年不遇的嚴重旱災,給我市今年的備耕春耕生產造成了一定困難,為做好今年全市備耕春耕生產工作,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在“早”字上下工夫,做到早發動、早準備、早動手、早落實、早到位,早播種。年初就成立多個調研組深入金融機構、農户和涉農企業,瞭解春耕備耕準備情況和今年資金需求狀況,並在第一時間召開涉農金融機構座談會,要求金融機構優先保證春耕備耕資金需求,增加信貸額度和資金投放,今年金融機構投入春耕備耕資金7.7億元,比去年增17.0%。全市安排農業綜合直補1.4億,良種補貼2000多萬,省下達140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提前一個月下襬。

建昌縣地區特殊地理位置,個別地區依據氣候條件3月末就進行了幹埋播種,部分地區清明前後也都進行了播種,4月11-12日全市普降透雨,透雨後的4—5天全市進入了春播高潮,由於今春備耕春耕措施得利,全市春耕生產進展順利,4月底全市大田作物已基本播種完畢,由於雨水調和,温度適宜全市莊稼普遍長勢良好。

今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7萬公頃,比去年減少0.9%。其中谷物16.9萬公頃,比去年減少0.4%、稻穀0.4萬公頃,比去年減少39.7%、玉米16.1萬公頃,比去年減少增長1.2%、豆類0.7萬公頃,比去年減少10.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7萬公頃,比去年增長4.3%、其中油料2.8萬公頃,比去年增長10.9%、花生2.7萬公頃,比去年增長11.1%、蔬菜及食用菌2.7萬公頃,比去年減少0.6%。今年夏糧獲得好收成,全市夏糧播種面積1.0萬公頃,產量0.7萬噸。

年初以來,我市全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紮實開展城市森林、森林村莊、綠色廊道、青山工程和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五大綠化工程”建設,目前建設綠化示範村53個,完成荒山造林綠化22.8萬畝。綠色廊道工程建設方面,在鞏固保護現有道路和水系綠化成果的同時,積極挖掘綠化潛力,通過新植、補植、改造等措施,打造一路一景、一岸一景的綠化模式,並加快對高速公路、國省道、鐵路等交通幹線的綠化美化,取得較好綠化效果,新增道路綠化里程123.4公里。

生態旅遊項目發展步伐加快,__山、__山、__山、__山等森林氧吧遊、__山周邊生態遊已啟動,__龍興國家濕地公園、__島菩提園等生態旅遊工程建設已開工建設。

搞好生態林業建設的同時,大力推動民生林業發展,積極發展經濟林,今春共完成經濟林建設面積26.7萬畝,建成高標準重點示範基地64個,面積3.5萬畝,栽植總量比去年增加11萬畝。

年初至四月份生豬生產一直低迷,養殖户一直處於虧損及微利狀態,進入四月中下旬生豬價格逐步回升,特別進入7月中旬價格快速走高,目前生豬平均價格達16.0-18.0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長增長30.0%,生豬價格快速走高的根本原因是前期市場的持續低迷,前期持續低迷,導致存出欄大幅減少,二季度末全市生豬存出欄,分別是__.2和135.1萬頭,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6.8%和12.0%,環比下降2.2%和31.0%。預測受豬生長週期影響,一段時間內生豬價格仍將緩慢攀升,存欄將逐步增加。

年初以來肉禽生產較為正常,存出欄較為平穩。蛋禽生產呈下降趨勢,目前市場雞蛋價格下滑到7.0-7.6元/公斤,比一季度下降10.0%左右,蛋禽生產進入虧損或微利狀態,二季度末全市家禽存欄1938.6萬隻,比去年同期下降2.4%,環比增長6.7%、出欄2512.9萬隻,比去年同期增長2.7%,環比下降13.0%。預測一段時間內肉禽生產平穩運行,蛋禽生產呈平穩緩慢攀升。

全市上半年水產品總產量 20.3萬 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5%;其中海洋捕撈4.3萬噸,增長2.3%;海水養殖15.3萬噸,增長3.4%:淡水0.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春投一袋苗,秋收萬斤魚”多年的實踐證明,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近些年來,市海洋與漁業局在省海洋與漁業廳和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連續實施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月23日,我市一年一度的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正式拉開帷幕,截止6月6日,我市圓滿完成中國對蝦增殖放流工作,共計投放中國對蝦2.1億尾。

201x年我市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計劃投資700萬元,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褐牙鮃、梭魚、沙蠶、大竹蟶等7個品種,預計於7月底完成所有品種的增殖放流。

當前我市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進入7月份以來,我市沒有較大降雨,部分地區特別是西北部山區旱情已經顯現,現在正是大田作物授粉抽穗關鍵時期,現在雖然是局部的旱情,但應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抗災防災一刻也不能放鬆。生豬及禽蛋生產的大幅波動,再一次提醒各級政府部門,一定要不斷加快和拓寬農產品供求信息渠道建設,加強信息對農户生產的引導能力,最大限度預防穀賤傷農的發生。

【第2篇】淺談如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工作報告

農村城鎮化建設是事關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它關係到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對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農村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黨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那麼,該如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筆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意見:

一、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主要面臨的形式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的逐步確立,政府在經濟管理方面的職能,正在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區域經濟的運行也逐漸由以前縱向為主計劃經濟向橫為主市場經濟轉變,這就要求行政區劃的結構體系由層次多,幅度小向層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轉化。從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區劃格局來看,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和矛盾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一是鄉鎮規模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平衡。例如揭西縣全縣20個鄉鎮平均面積150多平方公里,最大的鄉鎮超過300平方公里,最小的不足100平方公里。全縣鄉鎮平均人口4.9萬人,最大的鄉鎮超過13萬人。其中不足2萬人以下的鄉有4個,佔全縣鄉鎮人口總數卻不足10,但卻佔鄉鎮總數的20。從經濟發展狀況看,鄉鎮規模太小,會直接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規模合理,人口較多,且相對集中的鄉鎮,有利於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鄉鎮佈局不合理。有些鄉鎮駐地相距30—40公里,有些僅相距不足4公里。佈局不合,影響生產關係和資源的聚集,致使鄉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農民負擔加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合理撤併一些鄉鎮,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三是我國已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已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確定把發展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國城市化戰略的重點。黨的十六大進一步強調:“要農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所謂小城鎮,廣義講包括小城市、建制鎮及鄉政府駐地的集鎮。改革開放以來,以鄉鎮企業為依託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小城鎮得到了空前發展。但在小城鎮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的表現是有些鎮的規模過小,佈局不合理,造成大量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合理地改善小城鎮的佈局,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小城鎮發展速度很快,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小城鎮發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建設分散,缺乏計劃性;農村小城鎮的發展規模還很有限,沒有達到規模發展要求;基礎設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合;農村小城鎮發展缺乏區域特色,難發揮區域發展優勢;農村小城鎮的管理落後,不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等等。要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加快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道路。

二、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性

一是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即農村、農業、農民),也有利於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場制約,減輕農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有助於啟動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在經濟處於全面過剩的情況下,農村城鎮化有利於創造經濟的最大增長空間,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要求,避免“農村病”和“城市病”,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鎮城化建設的聚集效應可以推動農村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聚集效應使得本地區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相對集中,擴大了本地市場,有利於進行規模生產,產生了市場規模效應,聚集效應還帶來信息與人才,有利於鄉鎮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

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城鎮化降低了農村工農業產品進入市的成本和壁壘,有助於啟動我國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為農村剩餘勞動轉移提供廣闊的空間,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口壓力與土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有效地克服農民收入徘徊和停滯的局面,幫助實現了伴隨着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規律過程。我國是勞動力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才能有效地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四是農村城鎮化推動鄉村工業的集聚和結構升級,成為鄉鎮企業集約化發展、農村非農化及其增長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它延長了農業產業的鏈條,拓展了農業產前、產後發展的空間,孕育和培植大批的龍頭企業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另外小城鎮建設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轉變了農民的生育觀念,有利於使農村人口控制由被動的強制行為日益轉變為農民自覺主動的行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建設打破了原有城鄉格局,使農民既發生職業轉換,又實現異地轉移,使農村由封閉走向開放,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農村城鎮化還有利於節約耕地,農村人口進城居住將節約更多的農村建房用地,從總量上減少住宅佔地。

三、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對策措施

1、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農勞動力的轉移。

近幾年來,由於技術進步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吸納勞動力的速度放慢。今後鄉鎮企業的發展思路應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和為農業生產提供生產要素的工業。此外,鄉鎮企業的發展應該向小城市和農村小城鎮適度集中,以節約土地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2、積極創造條件,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優化農村城鎮化的佈局結構,發揮中心城鎮的輻射作用。

行政區劃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功能是構築現代管理的基礎。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今交通、通訊的快速發展和政治、經濟、文化聯繫日趨緊密,對個別鄉鎮的行政區劃的調整顯得日益迫切。為發揮縣城及較大城鎮的中心城鎮的作用,應適當對一些區域面積較小,經濟發展緩慢的鄉鎮給予考慮撤併到毗鄰鄉鎮。以揭西縣來看應當從目前的20個鄉鎮撤併成為15個鄉鎮以下比較合適。從而形成不同規模和功能的城鎮圈,有利於充分利用其產業聚集和要素聚集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和經濟速度增長較快的優勢,吸納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增加就業機會,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競爭與聯合,形成市場分工,優勢互補、信息共享,促進圈域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激活圈內經濟活力。處於城鎮圈中的縣城及中心城鎮,都要努力挖掘城鎮發展潛力,提高體制、機制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實力,盤活種要素,達到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全面,環境優美,集聚力強,輻射面寬的效果。

3、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化。農業產業是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和創新。它的核心內容是:圍繞某主導產業和相關的若干骨幹農產品,將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五一節,結合成一個新的農業體系,實行種養、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組織生產,通過開展加工、購銷、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業成為高效盈利產業,促使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產業化的典型經驗表明,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可以依靠深化農村改革,拓展農業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途徑來解決。同時,農業產業化還是農工、銷售與城市市場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運作,既可收到城鄉優勢互補功效,又可以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和縮小城鄉差距的步伐。

4、廣開投入渠道,加大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鎮功能。

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必然對現代城市的建設、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市場經濟必然造就更多的經濟型城市而不是政治型城市。城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引入市場機制,在政治宏觀調控下,利用市場手段按照投資主體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籌資渠道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設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規範化的新機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要通過財税政策,穩定城鎮建設的財政資金來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徑地引導社會資金、國外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5、深化配套改革,促進城鎮化的發展。

一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分割,降低農民進城門檻,鼓勵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要消除農民進城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改革户籍制度,放開進城落户的政策限制,鼓勵引導農民向城鎮集聚。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就業,向各類城市、向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減少農民數量。同時,要擴大勞務輸出,組織農民到發達城市經商務工。在生態環境建設和扶貧開發、災後重建中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引導、鼓勵、幫助農民向城鎮流動。對居住在基本不具備生存條件地區的農民,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以及遷移式、開發式扶貧搬遷等辦法,將他們遷移到建制鎮所在地居住,有條件的可在縣城附近建立移民新村或居住點。

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民進城的後顧之憂。要解決農民既離鄉又離土的問題,要建立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農民轉讓土地承包權的,一切附着在土地上的費税隨之轉移;農民轉為城市居民自願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應視為城市居民,在社會保障上,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解決好進城農民就業難的問題。要廣開就業門路,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積極發展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社區服務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空間,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更多崗位和就業機會;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培育勞動力市場做好就業的培訓服務工作,為進城人員提供低廉有效的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促進就業管理服務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規範化。同時,特色產業是城鎮的支撐和依託,沒有主導產業,城鎮失去了生存和賴以發展的基礎。現在很多地方把工業強省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提出了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能源化工產業、現代醫藥產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務業、建築材料產業、有色冶金等工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要求,圍繞這些產業部署了一批重點基建項目和重大技改項目,安排了巨型額投資。例如我們縣也可以做出品牌產業,以產品的品牌和特色,打出我縣城鎮化的特色。

【第3篇】全區農村衞生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

同志們:

今天召開的全區農村衞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落實鄉村醫生補助,表彰獎勵先進,安排佈置20xx年衞生工作任務。今天的會上特區工委、管委會的領導還將作重要講話,大家一定要按照要求認真抓好落實。根據會議安排,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農村衞生工作回顧

一年來,在特區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全區衞生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轉變思想、轉變觀念、轉變作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突出農村衞生、公共衞生體系建設重點,積極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學校衞生和衞生行業作風專項治理,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認真研究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推動了全區衞生事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實現了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無重大食品衞生安全事故和其它公共衞生事件發生,為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工作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取得顯著成績。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突出抓好了預防保健工作。一是認真貫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進一步強化計劃免疫工作,全區“五苗”全程接種率達85以上。同時多方籌措資金組織開展流感、麻腮、乙腦等計劃外疫苗普種,有效防止了免疫性的傳染病暴發流行。二是落實措施,狠抓結核病防治工作,20xx年超額完成了上級衞生行政部門下達的結核病發現任務,督導服藥面達100。

(二)婦幼衞生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是嬰幼兒系統管理:每季度結合疾控部門冷鏈運轉工作,為轄區兒童開展4、2、1體檢,六一前為兩所幼兒園進行了健康檢查,1-10月份共體檢1300餘人次,對查出的中重度營養不良、佝僂病、齲齒等疾病,及時指導家長改善餵養方式,養成良好衞生習慣及進行鍛鍊治療。二是孕產婦系統管理:1—10月份,我區產婦402人,住院分娩342人,住院分娩率達85。無孕產婦死亡,無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三是艾滋病母嬰阻斷:1—10月份,我區孕期接受檢測105人,產時接受檢測228人。hiv檢測率71。

(三)積極開展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層層召開動員大會,成立了領導機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全區印發宣傳資料2萬餘份,懸掛書寫標語(口號)20餘幅。由於特區領導重視,衞生部門積極努力,農民羣眾參合積極性高漲,目前全區已參合3萬餘人,佔農村人口的86。

(四)農村衞生工作再上台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和省、市衞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了全區農村衞生工作再上台階。一是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和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在特區行政機構調整中,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機構相對獨立、人員編制單列、工資全額預算、職能職責明確的公共衞生體系和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全區兩級醫療衞生網絡鞏固健全。二是加大對村衞生室的建設和管理力度,對於人員、房屋、設備符合條件的村衞生室,成熟一個辦理一個,20xx年先後為20個村衞生室辦理了機構許可證。四是狠抓衞生投入的兑現落實,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爭取村衞生室人員補助和建設經費3萬元,確保了村衞生室醫療衞生隊伍的穩定和工作的開展。

二、目前我區農村衞生工作現狀

全面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增進農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基本要求。我區村衞生室的管理先後經歷了“農村衞協會管理模式”、“五統一管理模式”和“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管理模式”等,村衞生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發揮,工作有了較大進步。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也存在着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功能取向發生偏差。20xx年5月8日,國務院體改辦、國家計委、財政部、農業部、衞生部下發的《關於農村衞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加強村衞生室建設,使之能夠為農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常見病診治服務,並承擔公共衞生和預防保健任務。”然而,我區現在的村衞生室大多把功能僅定位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上,謀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本應該放在工作首位的公共衞生職能上履行職責不夠,本末倒置。

二是管理機制不倫不類。村衞生室名義上是集體辦醫的村辦村管體制,實則是村不管、不會管,村衞生室變相的成為個人行醫性質。多數村衞生室只有一名鄉村醫生,進藥、收費、財務不清、收費不準等不規範醫療行為較為普遍。由於村衞生室自負盈虧,為謀求()利潤,不規範的從醫行為也時有發生。儘管這些年來衞生部門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村衞生室尚沒有一種理想的管理模式,管理滯後的矛盾比較突出。

三是藥品質量問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於藥販比比皆是,鄉村醫生在進藥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哪個的利潤空間大就進哪個的藥,根本不顧及、不考慮藥品質量。由於我區沒有設立藥品質量主管部門等原因,便形成了藥品質量管理真空,造成農村藥品市場混亂和藥品質量低下,無法保證用藥安全。

四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目前鄉村醫生中大多是通過培訓而取得鄉村醫生資格執業的,正規醫藥院校畢業的只有極少部分。由於大多數鄉村醫生屬土生土長,造成許多醫藥院校畢業生不能到衞生室參加工作,人員不能更新。《國家執業醫師法》出台後,絕大部分鄉村醫護人員進不了門檻,沒有真正具備行醫資格。為尊重歷史,採取培訓考試方式對合格者頒發上崗證讓其上崗,但實際業務水平並沒有多大程度提高,難以保證農村醫療衞生工作質量。

五是公共衞生工作質量難於保證。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環境衞生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但從總體上看,農村環境面貌髒、亂、差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村大衞生問題逐漸突出,一些已基本控制和消滅的傳染病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些新的傳染病也不時出現。村級公共衞生基本無人管。加上鄉村醫生無穩定的工資收入,其勞務報酬全靠藥品差價來獲取,造成其工作重心放在診治疾病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於利益取向的偏移,預防保健、健康教育、愛國衞生等公共衞生工作便出現工作真空,工作質量更無從談起。

六是村衞生室建設與設備投入無來源。按規定村級衞生室用房由村提供,但我區目前多數村難以落實;有的村雖然提供了,但都是些簡陋偏僻的房屋,有的以家代室,有的面積不足,有的缺少必備的醫療器械。雖然前幾年通過開展甲級村衞生室創建活動,部分衞生室的硬件建設有了較大改善,但大多是鄉村醫生靠自己的力量,當地村委會根本沒投入。

七是工作不平衡。我區目前只有60的村設立了衞生室,真正符合甲級村衞生室標準的不多,尚有部分村衞生室達標還有困難,邊遠山區村衞生室空白村尚有7家;在防疫婦幼工作上,公路沿線較好,邊遠山區較差。

三、工作目標及措施

搞好農村衞生工作事關廣大農村羣眾的直接利益。農村醫療預防保健做好了,更能使農村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這既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表現,也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的重要方面,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廣大農村,農民就醫吃藥大多還是就近就地解決,建好管好衞生室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20xx年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抓好農村衞生工作:

1、切實加大管好衞生室重要性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強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和衞生室的建設,不僅僅是主管部門的事,它涉及到各級黨政組織,涉及到全社會,涉及到千家萬户。因此,必須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做到上下同心、達成共識,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尤其是各級黨政組織一定要高度統一思想,切實把加強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建設和衞生室管理作為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任務來抓,作為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作為關注民生、提高農民身體健康的實事來抓。

2、切實加大對村衞生室建設與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由於農村基層組織財力薄弱,各種税費徵收取消後,無收費渠道和資金來源,維持自身正常運轉就已經很不錯了,無法對村衞生室建設提供資金支持。20xx年我局將制定《村衞生室建設規範》,積極爭取特區管委會的支持,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建設1-2個甲級村衞生室(20xx年安排2個)。

3、切實加大解決鄉村醫生勞務報酬的工作力度。由於鄉村醫生勞務報酬基本從藥品差價中獲取,沒有固定來源,迫使其重醫療輕防保,導致其無法將公共衞生工作放在工作第一位。從20xx年開始,社會事務局將逐步通過公開竟聘的方式,給每個村或片(村人口數少的,可幾個村安排1名)安排1名鄉村醫生專門從事公共衞生工作,其工資待遇可參照村幹部標準予以補助。為促進工作開展,每年將根據《武當山特區村衞生室管理辦法》制定考核標準,每年一考核,每年一竟聘,優勝劣汰,做到誰服務誰受益、政府出錢買公共衞生服務,以體現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4、切實加大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農村衞生資源配置,完善農村衞生服務網絡功能,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作為衞生主管部門,對農村衞生室的建設和管理投放更多的精力,落實業務指導的責任,發揮培訓農村衞生人才的作用。根據行政村合併後的實際情況,以方便羣眾為原則,整合資源,合理佈局,強力推進衞生室的規範化建設,並責成衞生室承擔應有的社會職能。根據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條件,積極探索村衞生室管理模式,更好地讓衞生室承擔起醫療服務、公共衞生和預防保健工作的職能。

5、切實加大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力度。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的職業道德和素質,加強鄉村醫生從業管理,保障村民獲得初級衞生保健服務,國家公佈了《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對農村從醫人員的執業註冊、執業規則、培訓考核、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作為主管部門必須按照該條例,認真抓好貫徹實施。與此同時,我們將出台有關政策,鼓勵醫科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一線從事醫療衞生工作。通過教育培訓加強管理和引進人才,使這支隊伍的醫德醫風得到明顯改觀,醫療技術得到有效提高,非法行醫狀況得到基本遏制。

6、切實加大對村衞生室的監管力度。一是加強制度建設,促進鄉村衞生組織規範運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園”,我們將制訂《防疫管理規定》、《婦幼保健管理規定》、《醫療業務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對從業人員管理、醫療質量管理、行政管理、防疫保健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同時我們還將統一制定村衞生室各項工作制度,使鄉村衞生組織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走上規範化管理的軌道。二是嚴格准入管理。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要建立統一的人員檔案,對鄉村醫生進行嚴格的考試,逐步淘汰無學歷和技術水平不高的鄉村醫生。三是實行目標管理。區衞生局(社會事務局)要制定一套有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目標管理辦法,按照一體化管理要求,把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任務分解後與鄉村醫生簽訂目標責任書。四是加大醫療市場的管理。為了規範農村醫療市場,縣衞生局(社會事務局)要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規範村衞生室的“六統一”管理。區衞生監督所要不斷加大對非法行醫、跨地域行醫的打擊力度,為鄉村衞生組織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7、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充分發揮農村衞生組織的整體功能。20xx年6月,我區被列為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之一。為此,特區工委、管委會倍加珍惜這一難得的機遇,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開展宣傳發動,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實施方案,嚴格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領導體系,形成了比較嚴謹的管理體系,適宜、規範的運行機制和民主有效的監督機制。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狠抓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規範管理。一是嚴格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審查。根據《丹江口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的規定,在全區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根據自身申請,經過實地考核,按照擇優選定的原則,在充分考慮便民利民、優質低廉的情況下,確定合作醫療定點單位。二是明確定點醫療機構的權利與義務、職責與範圍。為保證服務質量,區合管辦要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包括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費用結算、審核與控制等服務管理合同書,實行動態管理。三是統一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用藥目錄及藥品價格。根據《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結合實際,分別確定區、村定點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村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要逐步統一定價。四是嚴格實行“四公開一公示”。統一製作公示牌,公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權利和義務,公開門診、住院就診及報銷程序,公開藥品價格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住院補償公示;對住院病人實行一日費用清單制,由患者及家屬簽名認可,自覺接受羣眾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第4篇】農村的工作調研報告

按照縣第十期青幹班的計劃安排,xx鎮調研組一行五人通過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xx鎮的農村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鎮農村工作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2003年xx鎮與b鄉、a鄉合併後,現有行政區域面積1396.44平方公里,全鎮總户數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農業户數6104户,23880人。全鎮轄47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18個鎮直單位,22個州縣直單位。全鎮有耕地面積6397公頃,鎮黨委轄65個黨支部,968名黨員(農村黨員731名)。全鎮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個。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16500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00元,財政收入達到370萬元。

xx鎮在合併後,區域面積的增多,人口數量的增大,使整個農村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經調查表現在:

1、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對村屯的指導力度加大,但也相應存在人浮於事的不足。新組建的xx鎮政府共執行行政編制58名,現有在職人員55人,其中副鄉(局)級領導共有 人,事業單位各站所共有人員107人。這些人員中行政編制工作人員是按照原鄉鎮合併的三定方案進行安排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是將原先的各部門按照行業隸屬進行了合併,沒有進行機構改革。由於合併後,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馬來運作,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力量,雖然所轄面積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礎工作由於已經完成,雖然對村屯、基層的指導上力量得到了增強,但是由於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於事的現象的存在,忙的人總是在忙,清閒的人總是清閒,有些人甚至無所事事。

2、經濟發展和村屯建設的互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鄉鎮合併前,b鄉和a鄉在整體經濟上與xx鎮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卻各有長處,如:b鄉的養殖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農民對養殖的認可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兩個地區。a鄉的人蔘市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對小沙河以至周圍地區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鎮的小城鎮建設以及它獨特地理優勢,長期以來已形成了這個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和物產品的集散地。這些在合併前都是較為突出的特色。合併後,由於新一屆xx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視角,樹立全局觀念,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使三個地區的資源進行整合,既發揮各自的條處,調動其積極性,又注意從全局出發,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資源和優勢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三大主導產業的定位,使整個xx穩步向農業大鎮的方向邁進。xx鎮黨委、政府通過對全鎮整體形勢的分析,將xx鎮總體發展定位為:以藥材、畜牧、特色經濟三大產業為主,以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旅遊、商貿、土特產品加工為輔的生態經濟強鎮。號召全鎮人員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一條主線,促進兩個轉變,實現六個突破,加快一個進程。這樣的定位及發展思路,我們認為是完全符合xx實際情況的。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xx雖然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產業興鎮的氛圍,但由於xx造紙廠及一些企業的陸續下馬和破產,導致xx鎮的財政税收完全依靠於農業。如何在農業上大做文章,通過農業增效來實現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這應該是作為鄉鎮當家人考慮的事情,雖然我們現在是需要跨越式發展,但是這種發展並不是要我們本末倒置,完全拋開農業的基礎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號,空談跨越,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xx鎮把自己定位於一個生態經濟強鎮,是符合農業鄉鎮的情況的,作為一個糧食的主產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質量高,農民對於在土地上耕作有着無比的親切感,對於他們來説與其去颳風式的種這種那,不如踏踏實實的種糧食這樣安全放心。

4、實現六個突破為鎮域經濟的增長找準了切入點。

藥材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落腳點之一。xx鎮在藥材業的突破上用建設藥材大縣的理念來謀劃全鎮的中藥材發展,通過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依靠大户拉動形成羣體規模。他們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帶頭作用是發展整個藥材業的關鍵,今年上半年共為大户協商資金達430餘萬元。這方面xx鎮從技術革新着手,發揮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鎮推廣人蔘重茬技術,解決人蔘種植業發展資源不足的問題。另外,由於xx鎮附近沒有工業污染源,土壤質量高,生態環境優良,適於種植道地藥材,因此把發展藥材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方面,在穩步發展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通過附加值高的藥材業的突破可以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畜牧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落腳點之二。xx鎮現有牛24645頭,50頭以上的大户有8個;豬16942頭,50頭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頭,大户發展5個;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見,xx鎮畜牧業的基礎有一定的基礎。今年以來,xx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一是加快牧業小區建設步伐,計劃興建一個投資100萬元,養牛300頭的規範化、科學化的牧業小區。培育三道村的暖棚養豬產業,引導他們建立養豬協會,實行科學養豬,規模養豬,變一家一户的單獨養殖為全村一個品種,不同梯次出欄的整村化養殖,盡最大努力提高農民養豬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標準户和專業户的培育工作。通過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範標準得到了提高,鄰里效應開始產生。如:王連紅有養牛已達到300多頭,出欄270頭;鄭兆梅養豬達到300多頭,出欄240頭,帶動周圍9户人家進行生豬養殖。王德清的養鹿已發展到110多頭,今年共接待參觀達600多人次。正是由於這些標準户和模式户的帶動和影響下,xx鎮的畜牧業才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設的突破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在xx鎮的調查中,我們對“一村一品”的建設頗為讚賞。在現代農業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是站穩腳跟,就得在規模上、科技含量上達到一定的層次,這既利於政府的管理和服務,也利於對其進行科學的跟蹤指導,一家一户的單兵作戰在現代農業中是形成不了氣候的。

另一方面,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認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統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處理這二者的對立統一關係,xx鎮黨委政府在這方面就堅持了一個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有針對性的發展特色農業,一個村屯或幾個條件相似的村屯發展一個適合本村(本地區)的品種,即“一村一品”。這個作法非常符合當前我縣農村的形勢,更符合“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即不搞“大一統”,又避免單而薄的處境,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現在“一村一品”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條村,面積達到300公頃;“瓜果村”有勝利、楊木和德化村三個,種植面積達到120 公頃;“蔬菜村”有四合、xx屯、東風村等三個,種植達到80公頃;“葵花村”有山後和東南村二個,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養豬村”有三道村,養殖生豬達到3000頭;另外,如“蘇子村”、“白瓜籽村”、“細辛村”等也都相應地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這些“一村一品”的建設,經過預測計劃收入4950萬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長9.8%,可見只有農業形成一定的規模,農業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才有抵禦自然災害,抗擊疾病的能力,否則只依靠一個單一的糧食作物,一旦遇上災年,攤上疾病就會很容易返貧,給自己和親人以及社會帶來負擔。

股份制農業和勞務輸出工作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結合點。xx鎮黨委、政府通過搞活經營機制,放開經營主體,鎮機關幹部直接與農户聯繫,發展股份制農業,機關幹部共出資354萬元,投入到藥材業、畜牧業、林業和第三產業上來,為這些產業的發展注入的資金,使農民一些想幹沒錢的事業得以實現,而且由於機關幹部的出資,也相應地增加了機關幹部對農業關注程度,對產業發展的前景預測和中期監控以及後期的銷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處,形成了幹部與農民經濟利益一體化的格局,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勞務輸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xx鎮黨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嘗試。針對鎮裏土地相對集中,一些種、養、加工業的大户需要一些季節性用户的現狀,引導農民成立勞務市場,鼓勵一些土地不多的農户靠為大户打工的形式來增加收入,這樣既促進了一些大户的發展,又相應地為小户、散户創造了收入,使鎮內資金的流轉合理化。

培育市場功能,增強經濟調節能力是發展經濟的一個着力點。xx鎮原為老縣城,是這一帶經濟中心,對平衡三地之間的經濟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xx鎮黨委政府從興辦xx“萬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個鄉鎮經濟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擴大建xx中心市場,整治市場流通環境,使其成為了區域性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使xx地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xx鎮在發展農業大鎮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還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設中,許多項目還只是追求面積的數量,而沒有注重質量的提高,也忽視了品牌效應,有時還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複等現象。

2、科技含量不夠,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農作物、產品及其它輕工產品多是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與原材料生產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沒有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xx鎮在實行“三大主導產業”,定位於農業大鎮,但是農業產品本身就是初級產品,產品加工性強,xx鎮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帶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各產業之間的有機結合還沒有形成。如糧食的流通還僅僅停留在農村經紀人的自發性的流通環節,沒有在鎮辦形成高附加值的產品,農業所獲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業。今年以來,由於農業税和特產税(除煙葉外)的全面免徵,使xx鎮的財政收入鋭減,這使xx這個靠農業吃飯的鄉鎮,現在吃飯成了問題,如果能充分挖掘資源,引進一兩個高利税的企業,一方面鎮財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對於勞動力的轉移也有了途徑。

三、幾點建議

通過幾天來在xx鎮的調查,我們發現xx鎮在做大作強農業大鎮的工作上還在很大的潛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貫徹好現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農業大鎮的前景一定會實現的。這裏根據我們的調查提幾點建議:

1、發揮產糧大鎮的優勢,嚴格落實農村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xx鎮地大物豐,糧食產量在全縣位居前列,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關鍵是在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上來。一是狠抓政策宣傳。要進一步組織人員進村入户,宣傳兩個“一號文件”,通過大張旗鼓宣傳政策。使黨的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户曉,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做農業税的免徵和糧食直補款的發放工作,嚴格兑現程序,嚴格陽光操作。三是規範涉農收費,防止負擔反彈。堅持把規範涉農收費鞏固税改成果、推進配套改革的重大舉措來抓,從源頭上控制涉農收費反彈。

由於糧食價格的上調,及中央的優惠的糧食政策,成為一個糧食大鎮也是xx的發展出路,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農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農民變成勞務型農民,使掌握新型農業技術和頭腦靈活的農民作為糧食種植業的領頭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創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板塊經濟。

據調查現在xx鎮農村經濟的現狀是大而全,品種多,規模相對來講還是小。許多“一村一品”的項目的建立還是靠村屯支部或一兩個帶頭的影響下形成的,有的也許一兩年內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當中的政府應發揮管理的職能,組織專家對整個鄉鎮的土壤、氣候、礦產等資源進行規範,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時而宜,發現板塊經濟,既要注重糧經結構比例,又要注重當地實際情況,既要注重穩產高產,又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鎮內資源,盤活鎮內資金,培育新的投資主體。

當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來後,他們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農業上,而是大部分錢投在房地產、餐飲、零售和娛樂業上,直接在農業的投資規模小,而且投資的人羣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於這部分人在剛脱離土地時,對土地的一種解脱感和認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現在應該享受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前農村投資主體的單一,許多有錢農户不知道該把錢投向何處,由於意識和眼光的侷限性,他們只能在別人已有的例子上尋求答案,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發的零售的;住宅樓蓋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樓中樓的;網吧開了一個又一個,純平的液晶的;人們只是在別人的成功中去尋求思路,而沒有去創新,去創造一個獨有的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來發展。因此,作為黨委、政府應當去培育新的投資主體,把老百姓手中的錢流通起來,引導農民向小型企業(如加工業)進行投資,多建設一些前店後廠式的中小型企業。加工業的建設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鎮的“幹豆腐”口感好,質量優,被許多老安圖人所認可,應該把這個品牌打出去,要把質量再提高一個層次使其綠色化,無公害化,用公司+農户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大豆的訂單,與企業簽訂銷售的訂單,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這個品牌的發展。多開發一些新的品種,把幹豆腐的形式多樣化,包裝藝術化,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也是一個陽光產業。

4、抓住“東邊道”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建設利税大户,為財政收入的增長注入活力。

xx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豐富,加之“東邊道”鐵路的修建更是給xx帶來了無比的發展機遇,應當審時度勢,應當借這個機會把xx的優勢展現出來,儘可能地引進一些大公司到xx來安家落户。政府多營造企業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手續。加強信用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親商,這樣才能為税改後的政府的財政收入的保障上開闢財源。

5、增強憂患意識,加快農業行業協會建設。

行業協會建設可以説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行業協會,有的雖然制度健全了,但是執行起來的隨意性,參加人員的無組織性,使行業協會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導農民建立規範的行業協會,並且依靠這些組織為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產銷信息服務,避免企業無序競爭,互相壓價,互相內耗。以往的農民產業化過程中,加工業或營銷業沒有與農户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部分加工企業儘管與農户簽訂了合同,下了訂單,但也很不規範,受經濟利益驅動,市場價格高時,農户就把空氣農產品賣到市場;市場價格低時,下單企業壓價收購或廢棄合同。企業與農户之間缺乏一種緊密、相互制約的合作關係,現在應當先由政府工作人員擔任行業協會主要領導職務,逐步由行業業內人士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兩到三年內政府工作人員逐步退出各類行業協會,由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另外,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加、銷一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龍頭企業的溶化加工、開拓市場的作用。通過以上辦法逐步在xx鎮形成一個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的優良機制。

【第5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層調研的工作報告

一、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和認識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央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提出的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發展理念,旨在縮小城鄉差距,促使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加強農村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開闢增收途徑。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惠及億萬農民、而且是一項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是我們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擔負和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在這樣舉措下,廣大農民有信心、有決心把自己的家園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農村現狀

農業方面:一是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人多地少;二是農作物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低,產量不高,市場競爭力弱;三是很難找出適合當地農村發展的農業生產項目。

農村方面:一是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濾布,學校、衞生、娛樂場所等公益福利設施不完善,村容村貌不整潔,村內巷道、田間路不平整;二是村經濟基礎薄弱,缺少中小型企業支撐,沒有經濟來源,缺乏經濟增長點;三是基層組織戰鬥力不強,帶頭帶領農民致富能力不強,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發揮作用不突出;四是經濟發展滯後。

農民方面:一是觀念較陳舊,固守耕田,小農意識重;二是文化素質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運用新科技、新品種不夠;三是致富本領弱,壓濾機濾布缺少創新、拼搏精神,很難尋求致富項目;四是剩餘勞動力過多,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使人地之間更加緊張,制約農民致富。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展望

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產業鏈發展模式,產、加、銷一條龍經營,信息渠道暢通,有市場競爭力。

⒉有限土地合理使用,健康持續發展。

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

⒋政府扶持力度加強,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⒌發展中小型鄉鎮企業,增添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村集體經濟。

⒍基礎設施健全,村屯建設優美,社會福利事業完善,教育、衞生、醫療、娛樂等公益設施齊備,社會保障體系健全。

⒎基層組織執政能力強,創新意識強,有能力帶領農民致富。

⒏黨員隊伍作用發揮明顯,有活力,體現先進性。

⒐全民素質提高,熱愛生活,崇尚科學,鄰里關係融洽,人民生活富足。

⒑城鄉差距小,實現共同富裕。

【第6篇】農村生活環境質量調查的工作報告

今年的社會實踐課要求我們深入家鄉或外地的企業、農村、市場、工地等進行專題社會調查。對於調查,我是陌生的,以前也只有看人家拿着調查表到處請人填,現在也輪到了我,這是一項新的體驗。我出生在農村,所以,我選擇了最貼近我生活的題目:農村生活環境質量調查。而我選擇的調查對象就是我們鬆南村?

對於農村生活環境,我想從污染、生態、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等方面來説明。但總的來説,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環境質量在不斷提高?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有:糞便污染,廢水污染,廢棄物污染,鄉鎮工業的污染。我們都知道農民生活靠的是土地,他們利用所擁有的土地來種植五穀雜糧,瓜果蔬菜。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土地被工廠、住宅區佔據,現在農民所剩的土地差不多每户只有兩畝,有的甚至還不到兩畝,這僅有的土地種植出來的農作物,供養自家人是差不多,但只是養活,是遠遠不夠的,人需要滿足自身除了“食”外的“衣、住、行”,此外,還要負擔孩子的教育問題。那麼,這些多餘的支出又該如何滿足呢?農民開始大量飼養家禽。他們大多把飼養家畜的圈舍建在自家的院子裏,這樣既近又方便。但是人畜混居,致使家禽的糞便及圈舍的氣味,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大概在十年前,那時家禽還會被放出來自由活動,吃些野味,好幫助生長,也同時帶來更大的不便,人的出行伴隨着家禽,還要以防傷害它們,道路上遍佈它們的糞便,臭味熏天。近幾年已有所收斂,家畜一直被關在圈舍裏,等到養得足夠大,農民會選擇節慶日去買掉,這種日子價格一般比較可觀?

我們處在江南水鄉,居住地被河流圍繞,居民用水十分方便,也因此對河水的管理不加重視,對河流予取予求。每户都有一個河灘,他們在那搭石階,方便用水。平時在那淘米,洗衣,洗馬桶等。曾經,我的一個老師説過,蹲在河灘上淘米,看着魚兒游過來搶淘米水,你會想到這水多清澈啊,可是一抬頭,就看到對面有人在洗馬桶,剛剛美好的景緻馬上碎成一片一片。這便是人們的生活,什麼都到河裏洗,洗碗洗得河面上都是油漬,順便還把吃不完剩下的直接倒河裏,如果還要洗衣服也不怕,跳到河邊的船上洗就好了。人們曾經還為了圖方便而直接把生活廢棄物堆在河邊或直接扔入河裏,反正河水會把髒污沖走,人們帶着這樣的僥倖心理,使得河水越來越黑,越來越臭,也越來越淺?

除此之外,農村鄉鎮企業環境污染嚴重,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所導致的農村面源污染,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灌溉,迅速發展起來的集約化養殖場的污染,都是導致農村水環境問題惡化的原因。從網上查得的資料顯示:由於大量生產和生活廢棄物未經處理排入各種水體,加之公共衞生設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農村大量人口飲用不安全衞生水。農村飲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1983-1985年調查表明大腸菌羣超標率大86%,全國約有7億人飲用這種超標水;有1.6億人飲用受有機污染物污染的水;引用含氟化物和含鹽量超標的人數的較高,分別為7700萬人和1.2億人;有5000萬人口飲用氟化物超標的水,飲用硝態氮和硫酸鹽超標的人口也大約有3400-3500萬。1993年調查表明,飲用大腸菌羣超標水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飲用有機污染物超標水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達21.5%。我國人羣患病的88%、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從生態方面來講,我國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生產量、進口量均為世界第一,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同時農村還面臨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幻化等農業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此外,農民的低素質也是破壞生態平衡的原因之一。農村生態環境與城市生態環境有很大不同,這裏人口較為稀疏,就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劣者和分解者三大生物部分來説,生產者是足夠充分的,多餘的生產量也有足夠的分解者進行分解,除了太陽能外,它不需要得到外界系統的能量、物質的輸人與輸出,即可維護自身的平衡與運作,因此,在農村生態系統中不會產生像城市生態系統中那樣的交通紊亂、廢物堆積、污染嚴重,需要從外界大量引入能量、物質流等問題。但農村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也不同,當自然環境開墾為農田後,生態系統就發生了根本變化:原來多種動植物並存的穩定生態羣落變成了單一物種的人工生態羣帶;原來生態系統中正常的平衡關係遭到破壞;原先的生產物質通過微生物的分得把營養物質還給了土壤,而現在的農業生態系統則是大部分向作物隨着收穫被帶到土壤之外,被城市、農村的居民所消費,土壤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被帶走,而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補充,於是使土壤質量趨於惡化;原先的土壤常年有穩定的生物羣落所保護,因而水土流失強度很小,土壤温度大,而現在的農田生態系統則因物種單一,覆蓋串小,加上鬆土灌溉等人工過程,使得水土流失強度難大,並易於發生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在農村原應經常看到野花,聽到蟲鳴,但某些人的自私、現實,許多值錢的鳥獸被大量捕捉,雖然現在已看不到這種行為,卻不知是因為都抓光了,沒得抓了,還是因為素質提高了,但農村的生態確實受到嚴重的破壞?12

農村生活環境質量調查

農村的生活環境質量可以説好,也可以説不好,好與不好,都是相比較而言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農村的生活環境質量在不斷的改善,變得更好中。而對於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村公共衞生安全,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相關的政策,側重於如何提高農民收入,逐步建設與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

二、加強教育,不只增強農民是生態意識,還要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研究和推廣高新農業技術,降低農藥、化肥、農膜污染的影響,改善土壤、水體和空氣環境質量?

四、發展投資少、耗能低的生態農業?

五、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監督,合理管理鄉鎮企業,做好鄉鎮企業發展規劃工作。

【第7篇】農村改革推進會的工作報告

農村改革推進會的工作報告

根據縣委農工委有關要求,現將鎮貫徹落實全縣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精神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認識

11月24日全縣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工作會後,我鎮參會領導及時把會議精神向鎮機關幹部和村組幹部進行了傳達;11月26日,我鎮結合實際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各村三職幹部和村民小組長共200餘人召開了貫徹落實全縣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精神的.會議,傳達了縣委沈軍書記和張健縣長在全縣深入農村改革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並對我鎮下一步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周密安排。

二、專題研究和部署深化農村改革工作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鎮將認真按照《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xx年工作要點》的要求,積極做好推進重點改革、經濟體制、農業農村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文化體制、社會事業、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9項改革的工作,為全面推進深化農村改革做好準備。儘快成立領導小組和重點領域改革工作組,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專題彙報、經驗交流,加大推動農村改革的領導力度。領導帶頭深入農村一線走訪調研,徵求廣大羣眾的意見,摸清情況,開展討論,進一步明確深化農村改革的思路目標、路徑舉措、保障措施。同時,要積極主動學習其他鄉鎮的先進經驗,結合我鎮實際,緊緊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制定切合實際的改革方案,推動全鎮農村改革有序發展。

三、堅定信心,深入推進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全縣農村改革工作。我鎮近期將着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紮實推進土地確權工作。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已初步擬定工作方案,各村聯繫村幹部和村支書、主任要積極配合,做好土地確權工作的前期宣傳,重點是改善從前證書登記不明白、時間不清楚、地界位置不明確等問題,力爭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的核實確權頒證工作。

2.建立健全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加強羣眾自治制度建設,不斷建立健全議事制度,論證、聽證制度,健全羣眾評議工作制度,建立民情懇談制度,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不斷規範村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述職述廉制度和問責制度,及時公開整改情況,接受羣眾監督。

3.全力抓好各項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一是加快九絲新區和新民村新村建設建設。二是積極主動向羣眾宣傳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相關政策,按照縣社保局的要求再規定期限內全面完成保險收繳任務。三是全力推進九絲生態河堤建設。四是抓好安全維穩工作。廣泛宣傳《安全生產法》,堅持安全工作“一崗雙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做好安全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

【第8篇】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情況的工作報告

xx職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命名為“四川省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以來,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在各級扶貧開發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堅持貼近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先定單,再培訓,後就業,長短結合精技能”的特色辦學之路,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學校先後被評為巴中市勞動轉移培訓先進單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職業技術先進單位,四川省勞務扶貧先進示範基地,先後被命名為“四川省重點職業高中”,“國家示範專業教學點”、“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校先後開辦了電子裝配、計算機應用、家政服務、車工、鉗工、保安、電動縫紉、飯店服務等十多個專業的強化技能培訓,還為的“三大產業”培訓了“南江黃羊飼養員”、“鄉村獸醫”、“銀花、核桃、銀杏的栽培及加工技術”等人才。幾年來共培訓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亞特蘭斯、步步高、康佳、華維、託普、松下、恩斯邁等電子集團,北京、西安、青島等地的建設公司,正大、希望、大北農等享有盛譽的企業。xx年2月以來,培訓了各類技工2520人,其中農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務工就業,人平月工資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黨政領導重視 組織機構健全

黨政充分發揮小河職業中學“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的龍頭作用,有效地整合師資、設備資源,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農村黨員科技培訓工程,服務就業技能培訓工程和科技扶貧致富工程。

xx年來,委組織部、委宣傳部、扶貧開發辦、小河職業中學叁仟餘名師生等“四板塊”狠抓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的招生工作。組織部xx年培訓兩期308 人,100%的學員獲得“農村黨員適用技術合格證書”,85%的領到了“農民技術員等級證書”,20%的學員達到中、高級技術資格水平。96人外出務工,其中39人競爭到管理人員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傳部到各鄉鎮中國小、衞生院調查研究,與各中國小校長、衞生院院長一同制定規劃,簽訂目標責任書,用三年時間將教師、醫生在農村40歲以下的家屬進行一次種植、養殖、勞務技能等的培訓,並把此項工作列為中國小、醫院的年度工作考核範疇。xx年參訓的家屬98人,其中75人到特區務工,年純收入都在壹萬元以上。縣扶貧辦深入到各企業、機關調查瞭解自願外出務工者及貧困鄉村務工人員的情況,造冊登記、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經費到位、統一組織到小河職中進行培訓。招收265人,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安置到全國四個大中城市15家企業,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職中的3000餘名職高學生來自全縣的各個鄉村,學校印發了10000餘份招生簡章,在電視、報紙進行宣傳:勞務輸出要由數量體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轉變,增強勞動力綜合競爭能力,3000餘師生齊動員,頂烈日、冒嚴寒,走鄉串户招收學員970餘名。學校把招生宣傳列為對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規模從小河職中送走的農民工,縣委書記、縣長都要在歡送會上進行熱情洋溢的講話,預祝他們人人都能抱回一個金娃娃。

學校於 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楊志成為組長的“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常年堅持辦公,制定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培訓規劃,負責招生培訓安置等工作。並在深圳設立了“安置就業指導小組”,對已安置的農民工進行跟蹤服務,確保他們有業可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

學校聘請了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課教師12人為實習指導技能培訓教師,還在建設局、旅遊局、磷肥廠、水泥廠等單位聘請了8人為技工指導教師。

二、設備設施齊全 保證培訓需要

學校在相當緊張的財力中,拿出120萬元來解決硬件設備。1.首先解決培訓場所。在縣政府關懷下,購買了原東榆糧管全部房屋3000餘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裝了生產用電線,修通了學校到糧管所的橋樑、公路,總投資68萬元。2.購置了設備。計算機80台、電動縫紉機二十五台、彩電、vcd、40多種電子原件、機牀全套設備、電焊機十台、電工部分設備等總投資40萬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鋼架牀100架、200架牀鋪設備,投資6萬元。 4.多媒體教室180平方米、投影儀、手提電腦等設備,投資6萬餘元(房屋在外)。

三、遠走高飛闖市場 安置就業鑄輝煌

學校通過培訓90%以上農民工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且收入豐厚。就業務工的同志深有感觸的説:外出務工練了膽子,換了腦子,掙了票子,找了路子。據初步調查:進入廠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幹部126人。

學校培訓後統一輸送到沿海特區的李斌,現任“瑞華皮革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技術總監”,年薪50萬人民幣。在成都從事養殖業的鮮成雄,現任“成都金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引資伍仟萬人民幣,年創利潤800萬元,在自貢、樂山、華陽有其分支公司,受到歷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接見。曾在“松下集團” 打工的曾敏,現任“松下集團”住西北總代理,在蘭州設立市場時,個人投資500萬元,年薪50萬人民幣。還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農集團任一方總代理和銷售部總經理,年薪在20萬人民幣以上有嶽立、馬恩強、馮學禮、趙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從事建築裝璜承包的陳江林、黃菊華等年創純利都有在 20萬以上。通過訂單培養,保證了學員有業可就,有業能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xx年3月,家政服務班26位結業生中的彭俊、殷文豔、蘇小梅被輸送到北京中央首長家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計算機、保安專業的餘慧娟、何秀峯等五人被輸送到“珠海包機有限公司”從事前廳服務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訓的128人,三月底將奔赴上海就業。

學校堅持為“科技扶貧、服務三農”的原則,圍繞“一專多能市場化,務工創業闖天下”的培養目標,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工業化,面向第二、三產業,面向城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培訓,既培養了“遠走高飛找門路,立竿見影掙現錢”的4000多名技能勞動大軍,也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二千多名精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豬狀元”、“羊司令”、“種植大王”。

四、幾點成功經驗

(一)抓好“五個一”

1、更新一個觀念。通過培訓過程中舉辦的講座反覆給農民工灌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牢固樹立“幹技術活,吃技術飯,掙輕省錢”的觀念。

2、掌握一門技術。在開展的十多項崗前培訓中,自選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術,使其一進廠就是一位較為熟練的技工、多面手。

3、辦好一個證書:在培訓結束時,與勞動人事部門一起對學員進行嚴格考核,合格者發給結業證和技能等級證書。

4、就業一個廠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學了實用技術後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地方經濟,使他們成為科技致富帶頭人。

(二)實施五個“三”工程

1、做到“三個結合”:即把職高學生長期的學歷培訓和農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訓相結合,把單項專業技能培訓與多專業多技能轉換培訓相結合,把培養低層次員工和高層次白領管理幹部相結合。

2、實行“三個合作”:即學校、企業、勞務扶貧部門通力合作。

3、搞好“三個設置”:設置好課程,添置實驗實習設備,配備好教師隊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實行定向、定點、定單培訓。二是培訓好後派專人護送。三是保證頭天到,第二天就上崗。

5、實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廠。工資不低於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蹤調查指導兩年。

概括起來,我們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層面、寬領域跑“訂單”;二是按“訂單”需要設置專業,增置設備;三是按訂單要求優化課程結構,配備教師隊伍;四是以技能培訓為重點,強化學員動手能力;五是搞好就業安置,確保培訓人員有業可就,就業穩定,收入豐厚;六是強化服務意識,搞好跟蹤指導。

【第9篇】大力發展農村青年積極入黨的工作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組織部通知要求,大邢莊鄉黨委對鄉21個農村黨支部5年來的黨員發展特別是農村青年培養及入黨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年至2011年每年黨員、新發展黨員、培養黨員積極性分子年齡結構及2011年黨支部書記年齡結構情況。

(一)XX年黨員年齡結構及其它各項基本情況:XX年農村黨員428名,35歲及以下48名,36至59歲244名,60歲及以上136名;新發展黨員7名,25歲及以下3 名,佔43%,36歲至59歲4名,佔57%;入黨積極分子30名,35歲及以下26名,佔86.7%;36至55歲4名,佔13.3%。

(二)XX 年黨員年齡結構及其它各項基本情況:XX年農村黨員462名,35歲及以下68名,36至59歲258名,60歲及以上136名;新發展黨員34 名,25歲及以下3名,佔8.8%,26歲至35歲8名,佔23.5%;36歲至59歲23名,佔68.7%;入黨積極分子30名,35歲及以下26名,佔86.7%;36至55歲4名,佔13.3%。

(三)XX年黨員年齡結構及其它各項基本情況:XX年農村黨員437名,35歲及以下 50名,36至59歲231名,60歲及以上156名;新發展黨員12名,25歲及以下7名,佔58.3%,26歲至35歲1名,佔8.4%;36歲至 59歲4名,佔33.3%;入黨積極分子30名,35歲及以下26名,佔74.3%。

(四)XX年黨員年齡結構及其它各項基本情況。 XX年農村黨員444名,35歲及以下51名,36至59歲283名,60歲及以上156名;新發展黨員25歲及以下1名,佔50%, 36歲至59歲1名,佔50%;入黨積極分子30名,35歲及以下26名,佔86.7%。

(五)2011年黨員年齡結構及其它各項基本情況。 2011年農村黨員485名,35歲及以下82名,36至59歲255名,60歲及以上148名;新發展黨員35歲及以下23名,佔65.7%, 36歲至59歲12名,佔34.3%;入黨積極分子30名,35歲及以下26名,佔86.7%。

(六)2011年農村支部書記年齡結構:21名支部書記,35歲及以下2名,佔9.5%;36至45歲6名,佔28.6%;46至59歲12名,佔57%;60歲及以上1名,佔4.8%。

二、有效做法存在問題及原因

近幾年來,鄉黨委對農村黨員發展問題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養那些品性好、素質高、有知識、擁有一技之長、有致富門路的青年農民入黨,各基層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輕的農村青年入黨,但我鄉的黨員隊伍年齡結構年輕黨員佔比例較少,35歲及以下只佔17%,黨員隊伍存在老齡化問題,黨支部書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老齡比例偏大,35歲及以下只佔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員多,絕大多數青年長年外出,在家的時間非常短,給培養和發展帶來了一定困難;(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學習,對黨的認識不足,入黨積極性不高;(三)個別支部對培養農村青年入黨不夠重視;(四)青年黨員流動較多,務工經商的多,年輕有為思想上進的黨員留家務農的很少,給培養年輕支部書記造成了一定困難。

三、意見與建議

(一)提高黨員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數黨員先富起來,帶領羣眾致富,跟上時代節拍,增強作為一個黨員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二)注重從務工返鄉人員及在家鄉有致富項目的青年人中培養髮展黨員,從中選拔培養年輕支部書記。

(三)在條件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幹部的待遇,從而提高他們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羣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