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多篇)

欄目: 章程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多篇)

章外幣業務 篇一

第一百一十七條、外幣業務,是指以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進行的款項收付、往來結算等業務。

第一百一十八條、企業在核算外幣業務時,應當設置相應的外幣賬户。外幣賬户包括外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以外幣結算的債權(如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和債務(如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長期借款等),應當與非外幣的各該相同賬户分別設置,並分別核算。

第一百一十九條、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摺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賬。除另有規定外,所有與外幣業務有關的賬户,應當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匯率,也可以採用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匯率摺合。

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如無法直接採用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等的基準匯率作為折算匯率時,應當按照下列方法進行折算:

美元、日元、港幣等以外的其他貨幣對人民幣的匯率,根據美元對人民幣的基準匯率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其他主要外幣的匯率進行套算,按照套算後的匯率作為折算匯率。美元對人民幣以外的其他貨幣的匯率,直接採用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

美元、人民幣以外的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按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紐約外匯市場美元對其他主要外幣的匯率進行套算,按套算後的匯率作為折算匯率。

第一百二十條、各種外幣賬户的外幣金額,期末時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賬面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兑損益,計入當期損益;屬於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屬於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產生的匯兑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進行處理。

章財務會計報告 篇二

第一百五十一條、企業應當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規定,編制和對外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一百五十二條、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月度、季度財務會計報告是指月度和季度終了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在每個會計年度的前6個月結束後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年度終了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

本制度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統稱為中期財務會計報告。

第一百五十三條、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説明書組成(不要求編制和提供財務情況説明書的企業除外)。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會計報表種類和格式、會計報表附註的主要內容等,由本制度規定;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會計報表由企業自行規定。

季度、月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通常僅指會計報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的除外。

半年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會計報表附註至少應當披露所有重大的事項,如轉讓子公司等。半年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報出前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或有事項等,除特別重大事項外,可不作調整或披露。

第一百五十四條、企業向外提供的會計報表包括: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四)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五)利潤分配表;

(六)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

(七)分部報表;

(八)其他有關附表。

第一百五十五條、會計報表附註至少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不符合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説明;

(二)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説明;

(三)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説明;

(四)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説明;

(五)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

(六)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的説明;

(七)企業合併、分立的説明;

(八)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

(九)有助於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説明的其他事項。

第一百五十六條、財務情況説明書至少應當對下列情況作出説明:

(一)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

(二)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

(三)資金增減和週轉情況;

(四)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第一百五十七條、月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於月度終了後6天內(節假日順延,下同)對外提供;季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於季度終了後15天內對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於年度中期結束後60天內(相當於兩個連續的月份)對外提供;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於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對外提供。

會計報表的填列,以人民幣“元”為金額單位,“元”以下填至“分”。

第一百五十八條、企業對其他單位投資如佔該單位資本總額50以上(不含50),或雖然佔該單位註冊資本總額不足50但具有實質控制權的,應當編制合併會計報表。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原則和方法,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中有關合並會計報表的規定執行。

企業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應當將合營企業合併在內,並按照比例合併方法對合營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利潤等予以合併。

第一百五十九條、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應當依次編定頁數,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封面上應當註明:企業名稱、企業統一代碼、組織形式、地址、報表所屬年度或者月份、報出日期,並由企業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又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還應當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第一百六十條、本制度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司會計制度 篇三

(一)“財政撥款結轉”和“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餘額

新制度設置了“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在新舊制度轉換時,單位按照新制度規定將原賬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項計入預算支出的,應當對原賬的“財政撥款結轉”科目餘額進行逐項分析,按照減去已經支付財政資金尚未計入預算支出(如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項等)的金額後的差額,登記新賬的“財政撥款結轉”科目及其明細科目貸方;按照原賬的“財政撥款結餘”科目餘額,登記新賬的“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其明細科目貸方。

單位應當按照原賬的“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餘額登記新賬的“資金結存——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借方;按照新賬的“財政撥款結轉”和“財政撥款結餘”科目貸方餘額合計數,減去新賬的“資金結存——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借方餘額後的差額,登記新賬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科目的借方。

(二)“非財政撥款結轉”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餘額

新制度設置了“非財政撥款結轉”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在新舊制度轉換時,單位按照新制度規定將原賬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項計入預算支出的,應當對原賬的“其他資金結轉結餘——項目結轉”科目餘額進行逐項分析,按照減去已經支付非財政撥款專項資金尚未計入預算支出(如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項等)的金額後的差額,登記新賬的“非財政撥款結轉”科目及其明細科目貸方;同時,按照相同的金額登記新賬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科目借方。

(三)“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餘額

1、登記“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餘額

新制度設置了“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對應的“資金結存”科目。在新舊制度轉換時,單位應當按照原賬的“其他資金結轉結餘——非項目結餘”科目餘額,借記新賬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科目,貸記新賬的“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

2、對新賬“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及“資金結存”科目餘額進行調整

單位按照新制度規定將原賬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項計入預算支出的,應當對原賬的“其他應收款”科目餘額進行分析,區分其中預付款項的金額(將來很可能列支)和非預付款項的金額,並對預付款項的金額劃分為財政撥款資金預付的金額、非財政撥款專項資金預付的金額和非財政撥款非專項資金預付的金額,按照非財政撥款非專項資金預付的金額,借記新賬的“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貸記新賬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科目。

(四)預算收入類、預算支出類會計科目

由於預算收入類、預算支出類會計科目年初無餘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單位無需對預算收入類、預算支出類會計科目進行新賬年初餘額登記。

單位應當自20xx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制度設置預算收入類、預算支出類科目並進行賬務處理。

單位存在20xx年12月31日前需要按照新制度預算會計核算基礎調整預算會計科目期初餘額的其他事項的,應當比照本規定調整新賬的相應預算會計科目期初餘額。

單位對預算會計科目的期初餘額登記和調整,應當編制記賬憑證,並將期初餘額登記和調整的依據作為原始憑證。

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的新舊銜接

(一)編制20xx年1月1日資產負債表

單位應當根據20xx年1月1日新賬的財務會計科目餘額,按照新制度編制20xx年1月1日資產負債表(僅要求填列各項目“年初餘額”)。

(二)20xx年度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的編制

單位應當按照新制度規定編制20xx年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在編制20xx年度收入費用表、淨資產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和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餘變動表時,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較數。

單位應當根據20xx年1月1日新賬財務會計科目餘額,填列20xx年淨資產變動表各項目的“上年年末餘額”;根據20xx年1月1日新賬預算會計科目餘額,填列20xx年預算結轉結餘變動表的“年初預算結轉結餘”項目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的“年初財政撥款結轉結餘”項目。

其他事項

(一)截至20xx年12月31日尚未進行基建“並賬”的單位,應當首先參照《新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財庫〔20xx〕219號),將基建賬套相關數據併入20xx年12月31日原賬中的相關科目餘額,再按照本規定將20xx年12月31日原賬相關會計科目餘額轉入新賬相應科目。

評課稿李商隱表揚信 篇四

決心書自薦信申請書:教學計劃剖析材料,文案規範短句政治表現的章程抗疫單詞了演講稿普通話。

企業會計制度 篇五

(一)為了規範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

本制度中所稱“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三)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小企業可以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1、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的小企業。不能在執行本制度的同時,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不能在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同時,選擇執行本制度的有關規定。

2、集團公司內部母子公司分屬不同規模的情況下,為統一會計政策及合併報表等目的,集團內小企業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3、按照本制度進行核算的小企業,如果需要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等,應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如果因經營規模的變化導致連續三年不符合小企業標準的,應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四)小企業可以根據有關會計法律、法規和本制度的規定,在不違反本制度規定的前提下,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於本企業的具體會計核算辦法。

(五)小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六)小企業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管理會計檔案等,應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七)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會計期末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本制度所稱的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會計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八)小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小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小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摺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賬。除另有規定外,所有與外幣業務有關的賬户,應當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匯率或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匯率摺合。

期末,小企業的各種外幣賬户的外幣餘額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

(九)小企業的會計記賬採用借貸記賬法。

(十)小企業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十一)小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僅以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3、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或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説明。

5、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6、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7、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和運用。

8、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凡在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9、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10、小企業的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資產賬面價值的調整,應按照本制度的規定執行。除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11、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週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週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12、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

13、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性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十二)小企業如發生非貨幣性交易,應按以下原則處理:

1、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2、非貨幣性交易中如果發生補價,應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1)支付補價的小企業,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2)收到補價的小企業,應按以下公式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和應確認的損益:

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交的税金及教育費附加+應支付的相關税費

應確認的損益=補價×[1—(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交的税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

3、在非貨幣性交易中,如果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應按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佔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等進行分配,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十三)小企業如發生債務重組事項,應按以下規定處理:

1、以低於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某項債務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債權人應將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與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失。

2、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和相關税費之和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或當期損失;債權人應將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作為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

如果債務人以多項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權人應按取得的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佔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重組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之和進行分配,按分配後的價值作為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

3、以債務轉為資本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債權人應將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作為受讓的股權的入賬價值。

4、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應分別情況處理:

(1)作為債務人,如果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大於將來應付金額,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將來應付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如果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等於或小於將來應付金額,則不作賬務處理。

(2)作為債權人,如果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大於將來應收金額,應將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將來應收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當期損失;如果重組債權的賬面餘額等於或小於將來應收金額,則不作賬務處理。

(十四)本制度中所稱的賬面餘額,是指某科目的賬面實際餘額,不扣除作為該科目的備抵項目(如壞賬準備等);賬面價值,是指某科目的賬面餘額減去相關的備抵項目後的金額。

(十五)小企業應按本制度的規定,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

1、在不影響對外提供統一財務會計報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增設或減少某些會計科目。

2、明細科目的設置,除本制度已有規定外,在不違反本制度統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確定。

3、本制度統一規定會計科目的編號,以便於編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查閲賬目,實行會計電算化。企業不應隨意打亂重編。某些會計科目之間留有空號,供增設會計科目之用。

(十六)小企業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除應當包括本制度規定的基本會計報表外,還應提供會計報表附註的內容。本制度中規定的基本會計報表是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企業也可以根據需要編制現金流量表。

小企業應按照本制度規定,對外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會計報告。企業不得違反規定,隨意改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不得隨意改變本制度規定的財務會計報告有關數據的會計口徑。

(十七)執行本制度的小企業,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時,應按會計政策及其變更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企業會計制度 篇六

一、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一)新《企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了企業必須計提各種資產減值準備(即:壞賬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委託貸款減值準備,又稱“八項準備”)。這些準備的提取,首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的利潤將大幅下降;其次是由於目前除上市公司外,大部分企業僅計提了壞賬準備和商品削價準備,其它各項準備均未提取,企業存在大量的減值資產,八項準備的計提將使企業資產減少,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很大影響,在實施新制度初期,表現特別明顯。

(二)待處理財產損失不許跨年掛賬,開辦費、遞延資產等費用性資產項目的取消,也將直接衝減企業利潤,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三)或有事項在同時滿足: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可能導致企業現金流出、能夠可靠計量時,企業應根據預計可能計提負債,並直接增加企業當期費用。

(四)借款費用資本化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幾種情況以及資本化金額的具體計算公式。此外,還明確規定:在確定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時,與專門借款有關的利息收入不得衝減所購建的固定資產成本,所發生利息收入直接通過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五)《企業會計制度》增加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即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典型的如對收入的確認,新制度則拋開收入取得的形式,從實質上取得收入這一主要原則出發,規定了收入確認的幾個條件,要求企業以這幾個條件為收入確認的判斷標準。如售後回購,本質上不是一種銷售,而是一項融資協議,整個交易不應確認為收入;再比如,融資租賃,從法律形式上看,承租人並不具有所有權,但與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已轉移給了承租人,承租人應作為資產入賬。

(六)嚴格按照資產定義確認和計量各項資產,指出資產是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而不是由未來交易事項形成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如果企業某項財產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則該財產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各項待處理財產損溢,應於期末前查明原因,並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後,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

(七)《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償債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應付債務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不再記入當期損益,而是記入資本公積。這一規定使許多企業原來可以通過債務重組進行操縱利潤的情況,得以嚴格控制。

(八)對非貨幣性交易:一是不再區分同類資產交換和非同類資產交換,一律將非貨幣性交易視為同類資產的交換進行處理;二是與對債務重組賬務處理規範相似,放棄了使用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確定標準的做法,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相關的税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只有在發生補價的情況下,收到補價的企業才根據補價佔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為基礎,確認收益。

(九)在資產負債表中,部分項目以其賬面價值填列,而不是以其賬面餘額填列。如“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項目,都是以其賬面餘額扣除計提的準備後的金額填列。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固定資產”項目,應分別“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淨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淨額”等項目填列;對於超過1年到期的委託貸款,其本金和利息減去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後的淨額,也併入“長期債權投資”項目;對於“長期應付款”項目,應根據“長期應付款”科目的期末餘額,減去“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期末餘額後的金額填列;代銷商品款不單獨作為負債項目列示,而是作為存貨項目的一個減項(抵減項處理)等等。

(十)在資產負債表中,還增加了“預計負債”和“已歸還投資”及“實收資本(或股本)淨額”項目,分別反映企業預計負債的期末餘額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合同規定在合作期間歸還投資者的投資及歸還投資者投資後的實收資本(或股本)淨額。在利潤表中,適當歸併了“折扣與折讓”,“存貨跌價損失”兩個項目,它們的相關內容分別歸併到“主營業務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中反映;在補充資料中適當增加了“會計政策變更增加(減少)利潤總額”、“會計估計變更增加(減少)利潤總額”、“債務重組損失”等項目。

(十一)增加了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方法。即在租賃開始日,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

(十二)按新制度的規定,企業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利息來核算,不再通過“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支出”科目核算,而是按其差額記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出租無形資產的租金收入和出租成本,仍通過“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支出”科目核算)。

二、進一步擴大了會計與税收的分離,加大了企業税收核算工作的難度

在過去,企業的會計核算與税收核算基本一致,隨着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税務制度的不斷調整,會計與税收逐步從統一走向分離。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税收制度在不斷補充和完善,税收制度在某些方面已完全脱離了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而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將更加擴大會計與税收的分離,使企業會計難以服從税收。如提取各項減值準備,3年以上應收賬款全額提取壞賬準備,預提或有支出以及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而調整的會計記錄等都將影響企業納税調整。新會計制度要求企業採用“應付税款法”或“納税影響會計法”進行核算,因此,既要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又要準確計算繳納所得税,對於會計人員來説,又是一項新的挑戰,儘快提高業務素質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進一步規範,有利於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新企業會計制度對各項具體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作出明確的信息披露要求,會計信息披露作為企業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企業應把會計信息披露作為一項制度化、日常化工作來管理和規範,會計信息披露的加強促使企業重視會計信息,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滿足企業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從而不斷擴大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力。

四、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成為當務之急

會計職業判斷主要表現在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兩個方面。新會計制度擴大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範圍,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限、殘值等也只規定了一般性原則,由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加以確定,而不像行業會計制度中對這些方面規定得過死。收入的確認、或有支出的估計等,所有這些都擴大了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的範圍,使企業會計核算的難度增加,從而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而目前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嚴重,企業現有會計人員的素質與上市公司在整體上看,還有一定的差距,努力提高國有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

章資產 篇七

第十二條、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第十三條、企業的資產應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一節、流動資產

第十四條、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存貨等。

本制度所稱的投資,是指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財富,或為謀求其他利益而將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

第十五條、企業應當設置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按照業務發生順序逐日逐筆登記。銀行存款應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名稱和存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有外幣現金和存款的企業,還應當分別按人民幣和外幣進行明細核算。

現金的賬面餘額必須與庫存數相符;銀行存款的賬面餘額應當與銀行對賬單定期核對,並按月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調節相符。

本制度所稱的賬面餘額,是指某科目的賬面實際餘額,不扣除作為該科目備抵的項目(如累計折舊、相關資產的減值準備等)。

第十六條、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並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短期投資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一)短期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投資成本計量。短期投資取得時的投資成本按以下方法確定:

1、以現金購入的短期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税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核算,不構成短期投資成本。

已存入證券公司但尚未進行短期投資的現金,先作為其他貨幣資金處理,待實際投資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作為短期投資的成本。

2、投資者投入的短期投資,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3、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資,或以應收債權換入的短期投資,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資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後的餘額,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短期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本制度所稱的賬面價值,是指某科目的賬面餘額減去相關的備抵項目後的淨額。如短期投資科目的賬面餘額減去相應的跌價準備後的淨額,為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4、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短期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短期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的短期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短期投資成本。

以原材料換入的短期投資,如該項原材料的進項税額不可抵扣的,則換入的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還應當加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以原材料換入的存貨、固定資產等,按同一原則處理。

(二)短期投資的現金股利或利息,應於實際收到時,衝減投資的賬面價值,但已記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的現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三)企業應當在期末時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對市價低於成本的差額,應當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企業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應當單獨核算,在資產負債表中,短期投資項目按照減去其跌價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四)處置短期投資時,應將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企業的委託貸款,應視同短期投資進行核算。但是,委託貸款應按期計提利息,計入損益;企業按期計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應當停止計提利息,並衝回原已計提的利息。期末時,企業的委託貸款應按資產減值的要求,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第十七條、應收及預付款項,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債權,包括:應收款項(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等。

第十八條、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一)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照實際發生額記賬,並按照往來户名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二)帶息的應收款項,應於期末按照本金(或票面價值)與確定的利率計算的金額,增加其賬面餘額,並確認為利息收入,計入當期損益。

(三)到期不能收回的應收票據,應按其賬面餘額轉入應收賬款,並不再計提利息。

(四)企業與債務人進行債務重組的,按以下規定處理:

1、債務人在債務重組時以低於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的,企業實際收到的金額小於應收債權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2、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應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等作為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

如果接受多項非現金資產的,應按接受的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佔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進行分配,並按照分配後的價值作為所接受的各項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

3、以債權轉為股權的,應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等作為受讓的股權的入賬價值。

如果涉及多項股權的,應按各項股權的公允價值佔股權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進行分配,並按照分配後的價值作為所接受的各項股權的入賬價值。

4、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清償債務的,應將未來應收金額小於應收債權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如果修改後的債務條款涉及或有收益的,則或有收益不應當包括在未來應收金額中。待實際收到或有收益時,計入收到當期的營業外收入。

如果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後,未來應收金額等於或大於重組前應收債權賬面餘額的,則在債務重組時不作賬務處理,但應當在備查簿中進行登記。修改債務條件後的應收債權,按本制度規定的一般應收債權進行會計處理。

本制度所稱的債務重組,是指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或有收益,是指依未來某種事項出現而發生的收益,未來事項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五)企業應於期末時對應收款項(不包括應收票據,下同)計提壞賬準備。

壞賬準備應當單獨核算,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款項按照減去已計提的壞賬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第十九條、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當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分攤期在1年以內(含1年)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預付保險費、一次性購買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購買印花税税額較大需分攤的數額等。

待攤費用應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成本、費用。如果某項待攤費用已經不能使企業受益,應當將其攤餘價值一次全部轉入當期成本、費用,不得再留待以後期間攤銷。

待攤費用應按費用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第二十條、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或者仍然處在生產過程,或者在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商品、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存貨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一)存貨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入賬。實際成本按以下方法確定:

1、購入的存貨,按買價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和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費用,作為實際成本。

商品流通企業購入的商品,按照進價和按規定應計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為實際成本,採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自制的存貨,按製造過程中的各項實際支出,作為實際成本。

3、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以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費、運輸費、裝卸費和保險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税金,作為實際成本。

商品流通企業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進貨原價、加工費用和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税金,作為實際成本。

4、投資者投入的存貨,按照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5、接受捐贈的存貨,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實際成本: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如發票、報關單、有關協議)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①同類或類似存貨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存貨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②同類或類似存貨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所接受捐贈的存貨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6、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存貨,或以應收債權換入存貨的。按照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後的差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存貨的實際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和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7、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存貨,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後的差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存貨的實際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後的差額,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實際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後的差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實際成本。

8、盤盈的存貨,按照同類或類似存貨的市場價格,作為實際成本。

(二)按照計劃成本(或售價,下同)進行存貨核算的企業,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應當單獨核算。

(三)須用或發出的存貨,按照實際成本核算的,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後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按照計劃成本核算的,應按期結轉其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低值易耗品和週轉使用的包裝物、週轉材料等應在領用時攤銷,攤銷方法可以採用一次攤銷或者分次攤銷。

(四)存貨應當定期盤點,每年至少盤點一次。盤點結果如果與賬面記錄不符,應於期末前查明原因,並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後,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盤盈的存貨,應衝減當期的管理費用;盤虧的存貨,在減去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和殘料價值之後,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屬於非常損失的,計入營業外支出。

盤盈或盤虧的存貨,如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准的,應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先按上述規定進行處理,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作出説明;如果其後批准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五)企業的存貨應當在期末時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對可變現淨值低於存貨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在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按照減去存貨跌價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第二節、長期投資

第二十一條、長期投資,是指除短期投資以外的投資,包括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不能變現或不準備隨時變現的債券、長期債權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應當單獨進行核算,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

第二十二條、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一)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入賬。初始投資成本按以下方法確定:

1、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後的差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或以應收債權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4、通過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劃出單位的賬面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通常情況下,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佔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或雖投資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佔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以下,或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佔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三)採用成本法核算時,除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當期投資收益。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淨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衝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四)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處理,按一定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期限,合同規定了投資期限的,按投資期限攤銷。合同沒有規定投資期限的,初始投資成本超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超過10年的期限攤銷;初始投資成本低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低於10年的期限攤銷。

採用權益法核算時,企業應當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淨利潤或發生的淨虧損的份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淨利潤除外,如承包經營企業支付的承包利潤、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按照淨利潤的一定比例計提作為負債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等),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作為當期投資損益。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減少投資的賬面價值。企業在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淨虧損時,應以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如果被投資單位以後各期實現淨利潤,投資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企業按被投資單位淨損益計算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和確認投資損益時,應當以取得被投資單位股權後發生的淨損益為基礎。

對被投資單位除淨損益以外的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也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

(五)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從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應當自實際取得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時,按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並按本制度的規定攤銷,計入損益。

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應當中止採用權益法核算,改按成本法核算,並按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新的投資成本。其後,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勝利時,屬於已記入投資賬面價值的部分,作為新的投資成本的收回,衝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六)企業改變投資目的,將短期投資劃轉為長期投資。應按短期投資的成本與市價孰低結轉,並按此確定的價值作為長期投資初始投資成本。擬處置的長期投資不調整至短期投資,待處置時按處置長期投資進行會計處理。

(七)處置股權投資時,應將投資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第二十三條、長期債權投資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

(一)長期債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按以下方法確定:

1、以現金購入的長期債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税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減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權利息,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金額較小,可以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不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2、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長期債權投資,或以應收債權換入長期債權投資的,應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長期債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長期債權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長期債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長期債權投資應當按照票面價值與票面利率按期計算確認利息收入。

長期債券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減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未到期債券利息和計入初始投資成本的相關税費,與債券面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券溢價或折價;債券的溢價或折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於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攤銷。攤銷方法可以採用直線法,也可以採用實際利率法。

(三)持有可轉換公司債券的企業,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購買以及轉換為股份之前,應按一般債券投資進行處理。當企業行使轉換權利,將其持有的債券投資轉換為股份時,應按其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現金後的餘額,作為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四)處置長期債權投資時,按實際取得的價款與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當期投資損益。

第二十四條、企業的長期投資應當在期末時按照其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在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投資項目應當按照減去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第三節、固定資產

第二十五條、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第二十六條、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定義,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於本企業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作為進行固定資產核算的依據。

企業制定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淨殘值、折舊方法等,應當編製成冊,並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同時備置於企業所在地,以供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查閲。企業已經確定並對外報送,或備置於企業所在地的有關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預計淨殘值、預計使用年限、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當按照上述程序,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説明。

未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

第二十七條、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税、運輸和保險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必要的。支出。固定資產取得時的成本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確定:

(一)購置的不需要經過建造過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資產,技實際支付的買價、包裝費、運輸費、安裝成本、交納的有關税金等,作為入賬價值。

外商投資企業因採購國產設備而收到税務機關退還的增值税款,衝減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入賬價值。

(三)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

(四〕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賬價值。

本制度所稱的最低租賃付款額,是指在租賃期內,企業(承租人)應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種款項(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約成本),加上由企業(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餘值。但是,如果企業(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價預計將遠低於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以合理確定企業(承租人)將會行使這種選擇權,則購買價格也應包括在內。其中,資產餘值是指租賃開始日估計的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

企業(承租人)在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時,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應採用出租人的內含利率作為折現率;否則,應採用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作為折現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和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均無法知悉,應當採用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折現率。

如果融資租賃資產佔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於或低於30%的,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五)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由於改建、擴建而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作為入賬價值。

(六)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或以應收債權換入固定資產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

(七)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入賬價值;

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入賬價值。

(八)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入賬價值:

(1)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入賬價值;

(2)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3、如受贈的系舊的固定資產,按照上述方法確認的價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餘額,作為入賬價值。

(九)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餘額,作為入賬價值。

(十)經批准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加上發生的運輸費、安裝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而交納的契税、耕地佔用税、車輛購置税等相關税費。

第二十八條、企業為在建工程準備的各種物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增值税額、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實際成本,並按照各種專項物資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工程完工後剩餘的工程物資,如轉作本企業庫存材料的,按其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轉作企業的庫存材料。如可抵扣增值税進項税額的,應按減去增值税進項税額後的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轉作企業的庫存材料。

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工程物資,減去保險公司、過失人賠償部分後的差額,工程項目尚未完工的,計入或衝減所建工程項目的成本;工程已經完工的,計入當期營業外收支。

第二十九條、企業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準備、正在施工中的建築工程、安裝工程、技術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工程項目較多且工程支出較大的企業,應當按照工程項目的性質分項核算。

在建工程應當按照實際發生的支出確定其工程成本,並單獨核算。

第三十條、企業的自營工程,應當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機械施工費等計量;採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業,按照應支付的工程價款等計量。設備安裝工程,按照所安裝設備的價值、工程安裝費用、工程試運轉等所發生的支出等確定工程成本。

第三十一條、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因進行試運轉所發生的淨支出,計入工程成本。企業的在建工程項目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取得的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對外銷售的產品,其發生的成本,計入在建工程成本,銷售或轉為庫存商品時,按實際銷售收入或按預計售價衝減工程成本。

第三十二條、在建工程發生單項或單位工程報廢或毀損,減去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後的淨損失,計入繼續施工的工程成本;如為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毀損,或在建工程項目全部報廢或毀損,應將其淨損失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第三十三條、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估計的價值轉入固定資產,並按本制度關於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規定,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作調整。

第三十四條、下列固定資產應當計提折舊:

(一)房屋和建築物;

(二)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

(三)季節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資產;

(四)融資租入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在年度內辦理竣工決算手續的,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並調整已計提的折舊額,作為調整當月的成本、費用處理。如果在年度內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同時調整年初留存收益各項目。

第三十五條、下列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一)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三)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四)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第三十六條、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同時,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備置於企業所在地,以供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查閲。企業已經確定並對外報送,或備置於企業所在地的有關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當按照上述程序,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説明。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餘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説明。

企業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調整固定資產價值的,應當根據調整後價值,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和淨殘值,按選用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對於接受捐贈舊的固定資產,企業應當按照確定的固定資產入賬價值、預計尚可使用年限,預計淨殘值,按選用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當採用與自有應計折舊資產相一致的折舊政策。能夠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將會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第三十七條、企業一般應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應提的折舊總額。應提的折舊總額為固定資產原價減去預計殘值加上預計清理費用。

第三十八條、企業應當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大修理,大修理費用可以來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核算。大修理費用採用預提方式的,應當在兩次大修理間隔期內各期均衡地預提預計發生的大修理費用,並計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大修理費用採用待攤方式的,應當將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攤銷,計入有關的成本、費用。

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成本、費用。

第三十九條、由於出售、報廢或者毀損等原因而發生的固定資產清理淨損益,計入當期營業外收支。

第四十條、企業對固定資產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實地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毀損的固定資產,應當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並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後,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盤盈的固定資產,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盤虧或毀損的固定資產,在減去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和殘料價值之後,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如盤盈、盤虧或毀損的固定資產,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准的,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應按上述規定進行處理,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作出説明;如果其後批准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第四十一條、企業對固定資產的購建、出售、清理、報廢和內部轉移等,都應當辦理會計手續,並應當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或者固定資產卡片)進行明細核算。

第四十二條、企業的固定資產應當在期末時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在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淨值的減項反映。

第四節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四十三條、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供長期資產。無形資產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企業自創的商譽,以及未滿足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其他項目,不能作為無形資產。

第四十四條、企業的無形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實際成本計量。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應按以下方法確定:

(一)購入的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

(二)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三)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或以應收債權換入無形資產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2、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四)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無形資產,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

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減去補價後的餘額,作為實際成本;

2、支付補價的,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和補價,作為實際成本。

(五)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實際成本: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1)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實際成本;

(2)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第四十五條、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註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在該項無形資產獲得成功並依法申請取得權利時,不得再將原已計入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資本化。

第四十六條、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按如下原則確定:

(一)合同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

(二)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

(三)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

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第四十七條、企業購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尚未開發或建造自用項目前,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按本制度規定的期限分期攤銷。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商品房時,應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開發成本;企業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項目時,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四十八條、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將所得價款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出租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本制度有關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時,確認出租無形資產的相關費用。

第四十九條、無形資產應當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在資產負債表中,無形資產項目應當按照減去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後的淨額反映。

第五十條、其他資產,是指除上述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如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應當由本期負擔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單獨核算,在費用項目的受益期限內分期平均攤銷。大修理費用採用待攤方式的,應當將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攤銷;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

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佣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餘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消的,或者無溢價的,若金額較小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若金額較大的,可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

如果長期待攤的費用項目不能使以後會計期間受益的,應當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餘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第五節、資產減值

第五十一條、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並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應當合理地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但不得計提祕密準備。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企業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計提祕密準備的,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説明事項的性質、調整金額,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

第五十二條、企業應當在期末對各項短期投資進行全面檢查。短期投資應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市價低於成本的部分,應當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企業在運用短期投資成本與市價孰低時,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採用按投資總體、投資類別或單項投資計提跌價準備,如果某項短期投資比較重大(如佔整個短期投資10%及以上),應按單項投資為基礎計算並確定計提的跌價準備。

企業應當對委託貸款本金進行定期檢查,並按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可收回金額低於委託貸款本金的差額,應當計提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上,委託貸款的本金和應收利息減去計提的減值準備後的淨額,併入短期投資或長期債權投資項目。

本制度所稱的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淨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其中,銷售淨價是指資產的銷售價格減去所發生的資產處置費用後的餘額。對於長期投資而言,可收回金額是指投資的出售淨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有和投資到期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較高者。其中,出售淨價是指出售投資所得價款減去所發生的相關税費後的金額。

第五十三條、企業應當在期末分析各項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並預計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對預計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企業應當制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政策,明確計提壞賬準備的範圍、提取方法、賬齡的劃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有關各方備案,並備置於企業所在地。壞賬準備計提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説明。

在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時,企業應當根據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等相關信息予以合理估計。除有確鑿證據表明該項應收款項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債務單位已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3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下列各種情況不能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一)當年發生的應收款項;

(二)計劃對應收款項進行重組;

(三)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款項;

(四)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表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企業的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望再收到所購貨物的,應當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並按規定計提壞賬準備。

企業持有的未到期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餘額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

第五十四條、企業應當在期末對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如由於存貨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的,應按可變現淨值低於存貨成本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可變現淨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及銷售所必須的估計費用後的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計量,如果某些存貨具有類似用途並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且實際上難以將其與該產品系列的其他項目區別開來進行估價的存貨,可以合併計量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對於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存貨類別計量成本與可變現淨值。當存在以下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將存貨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一)已黴爛變質的存貨;

(二)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三)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並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四)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第五十五條、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一)市價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二)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於產品的銷售價格;

(三)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賬面成本;

(四)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五)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第五十六條、企業應當在期末對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逐項進行檢查,如果由於市價持續下跌、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或技術陳舊、損壞、長期閒置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計提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應按單項項目計提。

第五十七條、對有市價的長期投資可以根據下列跡象判斷是否應當計提減值準備:

(一)市價持續2年低於賬面價值;

(二)該項投資暫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三)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嚴重虧損;

(四)被投資單位持續2年發生虧損;

(五)被投資單位進行清理整頓、清算或出現其他不能持續經營的跡象。

第五十八條、對無市價的長期投資可以根據下列跡象判斷是否應當計提減值準備:

(一)影響被投資單位經營的政治或法律環境的變化,如税收、貿易等法規的頒佈或修訂,可能導致被投資單位出現鉅額虧損;

(二)被投資單位所供應的商品或提供的勞務因產品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被投資單位財務狀況發生嚴重惡化;

(三)被投資單位所在行業的生產技術等發生重大變化,被投資單位已失去競爭能力,從而導致財務狀況發生嚴重惡化,如進行清理整頓、清算等;

(四)有證據表明該項投資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條、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對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固定資產,應當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一)長期閒置不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再使用,且已無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

(二)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

(三)雖然固定資產尚可使用,但使用後產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資產;

(四)已遭毀損,以至於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

(五)其他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

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

第六十條、當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一)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二)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三)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第六十一條、當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計提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

(一)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使其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二)某項無形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下跌,在剩餘攤銷年限內預期不會恢復;

(三)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價值;

(四)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了減值的情形。

第六十二條、企業計算的當期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如果高於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餘額,應按其差額補提減值準備;如果低於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餘額,應按其差額衝回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但衝減的資產減值準備,僅限於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餘額。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衝減已提的減值準備。

已確認並轉銷的資產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應當相應調整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如果企業濫用會計估計,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按照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即企業因濫用會計估計而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轉回的當期,應當遵循原渠道衝回的原則(如原追溯調整的、當期轉回時仍然追溯調整至以前各期;原從上期利潤中計提的,當期轉回時仍然調整上期利潤),不得作為增加當期的利潤處理。

第六十三條、處置已經計提減值準備的各項資產,以及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以應收款項進行交換等,應當同時結轉已計提的減值準備。

第六十四條、企業對於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長期投資等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對有確鑿證據表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長期投資等,如債務單位或被投資單位已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等,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資產損失,沖銷已計提的相關資產減值準備。

第六十五條、企業在建工程預計發生減值時,如長期停建並且預計在3年內不會重新開工的在建工程,也應當根據上述原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章非貨幣性交易 篇八

第一百一十三條、非貨幣性交易,是指交易雙方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包括股權換股權,但不包括企業合併中所涉及的非貨幣性交易)。這種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貨幣性資產,是指持有的現金及將以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以及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在確定涉及補價的交易是否為非傾向性交易時,收到補價的企業,應當按照收到的補價佔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等於或低於25確定;支付補價的企業,應當按照支付的補價佔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之和的比例等於或低於25確定。其計算公式如下:

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第一百一十四條、在進行非貨幣性交易的核算時,無論是一項資產換入一項資產,或者一項資產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或者同時以多項資產換入一項資產,或者以多項資產換入多項資產,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

如果涉及補價,支付補價的企業,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收到補價的企業,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税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換出資產應確認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

應確認的收益=(1—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補價

本制度所稱的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上述換入的資產如為存貨的,按上述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還應減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進項税額。

第一百一十五條、在非貨幣性交易中,如果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進行分配,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第一百一十六條、在資產交換中,如果換入的資產中涉及應收款項的,應當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一)以一項資產換入的應收款項,或多項資產換入的應收款項,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入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如果換入的應收款項的原賬面價值大於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的,應當按照換入應收款項的原賬面價值作為換入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換入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大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壞賬準備。

(二)企業以一項資產同時換入應收款項和其他多項資產,或者以多項資產換入應收款項和其他多項資產的,應當按照換入應收款項的原賬面價值作為換入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換入除應收款項外的各項其他資產的入賬價值,按照各項其他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入的其他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出全部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税費(如果涉及補價,還應當減去補價加上應確認的收益,或者加上補價),減去換入的應收款項入賬價值後的餘額進行分配,並按分配價值作為其換入的各項其他資產的入賬價值。

涉及補價的,如收到的補價小於換出應收款項賬面價值的,應將收到的補價先衝減換出應收款項的賬面價值後,再按上述原則進行處理;如收到的補價大於換出應收款項賬面價值的,應將收到的補價首先衝減換出應收款項的賬面價值,再按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

愛崗敬業對照 篇九

三曹造句了自薦書文言文入黨責任書了慰問信個人介紹規範,物業管理邀請函的演講稿結束語卷首,概述公文典禮調研報告了説説擬人句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