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相和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04K

將相和作文【精品多篇】

將相和作文 篇一

公元前我正坐在燈下看書,書僮為我端來了茶。他似乎欲言有止。我説:“你有話就説吧,不必吞吞吐吐的。”“相爺,不是小的多嘴。您冒着大險要回了和氏壁,皇上封你為左丞相,但我聽説那廉頗將軍對您很不滿,揚言要羞辱您,您可要小心。”我聽後,談談地説:“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我站起身,在房中踱着:“現在秦國強大,對我國虎視眈眈。我千萬不能與廉頗將軍鬥氣。國家安危要緊……”

公元2003我正坐在燈下寫日記,今天好高興,我在校作文競賽中得了一等獎。可是今天小潔悄悄告訴我,他——我們班的“文學才子”對我很不服氣,揚言要給我點厲害瞧瞧。

怎麼辦呢?同學一場,如果與他鬥氣豈不讓別班同學説我們班不團結嗎?好不好。以後還是儘量避着他好了,這樣他就不好怎麼找我麻煩了。”

公元前下朝回來的路上,我的車道恰好與廉將軍的車面對面地碰上了。我連忙叫車伕把馬車駕開,把路讓給了他,我看見他臉上輕蔑的笑。

回到家,一位大臣來拜訪我,問我為什麼對廉頗如此謙讓,我告訴了他原因。

公元2003語文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恰好我曾經看到過,我舉起了手。老師叫了我。我站起來正要回答,卻看見他惱怒的眼神和他那舉起的手。“對不起,老師。我不知道,還是讓他回答吧。”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站了起來。這樣的事後來又發生了幾次,他看我的目光漸漸和善了。

公元前大臣把我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羞愧地來到我門前負荊請罪。我趕忙扶起了他。我們一齊大寫大笑,是一種如釋重負的笑。

公元2003今天,他遞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對不起,謝謝。”我微笑着。

我走向了他,向他伸出了我的手……

歷史與現實有不同,但一個“和”字卻永遠存在人們心中,這是永遠不變的。

將相和作文 篇二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聽説便想用15座城池換這塊璧,趙王知道秦王沒有以城池交換璧玉的意思,但如果不去的話,又怕秦國來攻打。趙王便把藺相如找來,藺相如説他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藺相如來到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秦王絕口不提用十五座城池交換的事情。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意思,藺相如想到了一計,他以這塊碧上有小毛病為由拿到了和氏璧,藺相如把碧拿到手,威脅秦王如果不把城池給他,他就把腦袋和和氏璧撞在一起。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砸碎了,就説好商量,秦王和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的意思,就叫手下化了粧,抄小路回趙國去了,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趙王和秦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到了澠池,秦王讓趙王鼓瑟,藺相如讓秦王擊缶,要不然就跟他拼了,秦王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便讓趙王回去了。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立了大功,當上了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非常生氣,他認為他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藺相如卻只靠一張嘴,讓我要是碰見他,一定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藺相如的耳朵裏。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看見廉頗過來,他趕緊往回走,藺相如的手下不服氣了,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説,如果我倆鬧不和,必定會削弱趙國的力量。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裏,於是,他脱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的府上請罪。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齊心協力保衞趙國。

將相和作文 篇三

前段時間,我的國君趙王得到了楚國的寶玉“和氏璧”,它外表光滑,刻有精緻的花紋,玲瓏剔透,讓人見了後愛不釋手。秦王知道後,派人送信給趙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塊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等大臣商量,一時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把璧給他吧,怕秦王使詐,得不到十五座城;不給他吧,又怕秦王生氣,派兵來攻打。這時,我——趙國大臣藺相如站了出來,願意拿着和氏璧去見秦王,於是,便西行前往秦國。

秦王見到和氏璧後很是歡喜,把璧傳給旁邊大臣觀賞,但遲遲不提給我們城池的事情,我便對秦王説:“不知大王準備用哪十五座城來換呢?”秦王一聽大怒:“可惡,我只是看看罷了,你要是再逼我就別怪我不客氣,甚至拉出去斬首。”我見秦王並沒有要交出城池的意思,就上前説:“這塊璧有點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您看。”秦王將璧給了我,我向後退了幾步,倚着柱子,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我真的把璧撞碎,連忙叫人把地圖拿來,指出哪十五座城要給趙國。我心裏明白,知道秦王肯定不會將城池給我們的,於是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

趙王看我平安帶回了和氏璧,十分高興,就封我為上卿,大將軍廉頗看到後,很不服氣,高聲叫罵:“憑什麼我是大將軍,他是上卿呢?以後,我如果見到他,絕不會給他好臉色。”結果有一天,我在路上駕着馬車欣賞風景,迎面碰見廉頗將軍,我連忙叫人調轉馬頭,眾人見了後百思不得其解,問道:“你為什麼見到廉頗總是躲躲閃閃的呢?”我告訴他,只有我們倆合在一起才能把趙國變得更加強大,眾人都説我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

廉頗聽見了,認識到了自己的嫉妒之心是不對的,於是,他赤裸着身子,背上荊條,來我家裏認罪。我連忙把廉頗扶起來,熱情招待了他。我説:“趙國國力微弱,我們倆是趙國的柱石,如果不齊心對外,國家不就更弱了嗎?”廉頗聽後臉紅了,他説,以後一定會與我齊心協力,保護趙國。

從此,我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趙國在我們的治理下越來越富強。

將相和作文 篇四

趙國藺相如深明大義、智勇雙全,是戰國時期兩大外交經典“完璧歸趙”、“浥池之會”的主角,上全國體下全交,怒叱秦王慷慨談。深得趙王賞識,由宦官繆賢手下門客官拜“上卿”成為一代名相。藺相如位列於身為“大將軍”的廉頗之上,卻顧全大局、寬容大度,有識回車能屈抑,得廉頗“負荊請罪”,成就將相 “刎頸之交”千古美談。他們的愛國情感催人淚下,感人奮發。而廉頗勇於改過,真誠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覺得可親可愛。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廉頗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廉頗這種“為國釋恩怨、請罪敢負荊”的胸襟氣度令人景仰。

廉頗一生,忠於國事,身經百戰,不避斧鉞。過關斬將,歲月染白了他的雙鬢;守土禦敵,硝煙佈滿了髯髯長鬚。對他這樣一位功勞蓋世的三代名將,昏庸的趙悼襄王懼怕他權高震主,妨賢的趙氏貴族猜忌他名傾朝野,在他晚年的時候,硬是削去了他的兵權相位,逼得他奔走魏、楚。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廉頗仍然割捨不斷對祖國的眷戀之情。他夢魂牽繞着被秦、燕攻伐的祖國。他高齡還跪危請纓,希望返回趙國為國效命殺敵。在趙王使臣探望的宴席上,就像當年少年投軍時那樣,“一飯鬥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能國。”

表現出這位“位卑不敢忘憂國,境逆常懷赤子心”的皓首壯心耄耋老將的耿耿忠貞。

難的是廉頗,功高遭妒、流落異邦,在如此不公的逆境中,他眷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國。他既沒有心灰意冷“一樽還酹江月”的閒情,也沒有“採菊東籬下,悠然是南山”的逸緻,他有的是難能可貴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忠報國的精神!正是廉頗的這種忠貞愛國的精神,與江山共存,同日月爭輝,當之無愧地成了我們華夏民族永恆的寶貴財富!

《負荊請罪》 篇五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分別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着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麼能幹。就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麼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拼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説:“我要是碰着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着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着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説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伕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麼讓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説:“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説您,您反而躲着他,讓着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説:“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説:“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着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於是他脱下戰袍,背了一捆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着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着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完璧歸趙》 篇六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説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璧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説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説: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説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