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議論文800字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1W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議論文800字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議論文1200字 篇一

《論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但實際上,己所“甚欲”,也應勿施於人。

莊子講“魯侯養鳥”——魯侯想讓一隻海鳥高興,就用車把海鳥迎進太廟,用酒肉美食招待,奏《九韶》音樂讓它欣賞。最終,“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究其原因——“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主觀地認為別人想要的東西與自己差不多,至少不會差很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我們做一件自己認為有益的事在他人身上時,這件事有可能會使對方產生誤會,對方也有可能因不適應而“殆盡”,正如這隻鳥。

現實生活中,很多養寵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要給它們吃最好的食物,讓它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每天帶它們去溜達,建立起友好的關係。我們總是主觀地認為這就是它們的幸福。但,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對於它們來説,吃飽足矣,並不需要多麼可口的飯菜,多麼可愛的衣服。他們眼中的幸福是自由,是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我們人類所不能給它們的生活。

因此,不要總是拿自己所渴求的東西去揣度他人的想法,不要試圖將他們變成與自己一樣的人。我們所喜歡的,未必是人人追求的,有時候,隨意地揣度,傷人亦傷己。

我們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想一想這是不是他們所追求的,我們是不是真得能幫上忙?

無獨有偶。中央之帝混沌之死也是由於好心辦壞事。

渾沌對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特別友好,倏、忽也對渾沌心存感激,想找一個好的方式來報答他的善待之德。他們覺得人有七竅,而渾沌沒有,為了報恩,花了七天時間給渾沌鑿出了“七竅”。結果,“七竅”即成,渾沌卻死。

倏、忽原本是好意,想要報恩,這於情於理都沒有任何過錯。但他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渾沌是否真的需要,這樣做是否對混沌有利。

有時候,我們會主觀臆斷,好的東西就與別人分享,這沒有錯,但強制他們如自己所想,從中獲得自己所謂的幫助他人的快樂,這便是大錯特錯了。

出於好心,而辦壞事,往往都是過於在意。而莊子的“己所‘甚欲’,勿施於人。”也許能給我們啟迪。

越在意,則越應理性對待,更應考慮周全,好心辦壞事,傷害的不只是別人,還有自己。不要因為在意,就理直氣壯;更不要因為喜歡,就強加灌輸。不要總拿自己的標準揣度別人,因為他們不是你。

都記得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也不應該忘記莊子的“己所‘甚欲’,勿施於人”。千萬不要“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不要讓你愛的人,成為那隻鳥。拼命愛,實則傷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二

據我所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終身奉行的忠恕之道!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有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造成他們沒有辦法走到一起,他們都是好人,都是善良的人,都沒存壞心眼。都特願意為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可就是不巧,你愛了他不愛,他愛了你不愛,怎麼辦呢?別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具體地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當自己要對他人做什麼事時,先想想自己是否願意遇到這事,如果自己不願意,就不能對他人做這件事。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自己所討厭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多簡單的道理。但是千百年來,又有誰能做到?誰敢説,自己從來沒有把自己所不喜歡的施加在別人身上?從老莊到孔孟,各大教派中的人也沒有一個敢這樣保證。縱使大家都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真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美德,可依然無人可及。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是從朋友的QQ上看到這個詞才有感而發,仔細想想,一種好吃的東西也許你愛吃但別人不一定愛吃;一件好看的衣服你喜歡別人不一定喜歡。也許在你眼中的愛情就是上天的緣分+不屑的努力+心靈的碰撞+美麗的火花+同甘共苦時相互的依靠+……=永遠的愛,而在別人的眼中卻是一個眼神+一次牽手+幾句甜言蜜語=……;也許在你眼中朋友就是信任+患難與共+無聊時逗他開心的笑+鬱悶時對他耐心的安慰+。.。.。=永遠的知己,而在別人眼中卻是飯桌上的一次舉杯+偶然見面時一次深深的握手+狂坎後的無語=……!

快樂就像空中飛舞的蒲公英,拼命抓,怎麼也抓不住;停下來,它卻鬼使神差的落在你的手裏,想要握住,卻又飛走了。無論它要飛到那裏,希望它最終落到每個人的心中。這叫“己所欲,施於人”,嘿嘿!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議論文700字 篇三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句世人皆知,淺顯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對於這句話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夠濫施於人了嗎?當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別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別人的觀點和感受。

有人説,普希金説了,“走自我的路,讓別人説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對自我有利即可。我想,這種思想未免有點太自私了,對自我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司接納了員工的意見,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自我聽了朋友的勸告,能夠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彎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別人,別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呢?這樣的人隨後只能是眾叛親離,沽名釣譽!

當初,楚王想攻打宋國,魯班的雲梯都給他造好了,可最終為什麼沒有打成?這要感激兩個人。一是出使楚國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當初是用心研究過墨子的話的,否則他也不會放棄這次攻宋的機會。可見,楚王是一個己所不欲,亦不施於人的人。假若楚王當時不管墨子,現將其除掉,然後再去打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損失慘重,對楚王也是不利的。

還有兩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鵲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為高超的醫術而出名,而後者就因一個以他而來的成語“諱疾忌醫”在民間流名百世。蔡桓公為什麼會*?原因就是他自我想着自我沒病,而不讓醫術高明的扁鵲來給她治療,最終病入骨髓,一命嗚呼了。

過分的獨斷主義帶了樂如此嚴重的後果,以至於把命都丟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雲:“己之所欲,聽於人,關於人,人亦思爾乎!”

關於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議論文900字:富人與哲學家 篇四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説:因為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着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着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説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裏都是窮光蛋,説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為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以上是小編為您講解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議論文800字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作文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議論文 篇五

曾梓軒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有一個壞習慣——吃飯時遇到不喜歡的菜,總是往媽媽碗裏丟。這天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薯片,突然露出了一塊軟骨,我的壞習慣又開始了——我夾起軟骨,像投籃一樣“噔”的一聲落在了媽媽的碗裏,隨後我又繼續吃着碗裏的食物,可媽媽對我皺了皺眉,來了一記傳球,這軟骨又掉回到我碗裏,我有點生氣的問:“幹啥?”媽媽卻心平氣和的説:“孔子曾在《論語》裏説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以前我只是聽過這句話,但自從那以後我便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印象。

七歲的時候,我在四點半課堂晚託有一天我們幾個同學正在寫作業突然一聲:“咦?”傳來,我們好奇地向聲源看去,原來是一個同學在翻書包的時候找到了一塊壓扁的巧克力。那個同學想了想,把他遞給了另一個人問道:“兄弟要不?”只見他接過巧克力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又遞給了我,我看了看傳到我手上的巧克力,這塊巧克力包裝破了,還露出了一角,粘乎乎濕噠噠的我問:“你自己怎麼不吃?”他臉上立刻露出了嫌棄的表情,我把巧克力丟給了他,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要的就扔了唄,別給其他人啊。”他皺了皺眉把巧克力又給了其他人。那人像看到啥似的把巧克力“嗖——”的一聲扔了回去説到:“這是屎呀!”他生氣起來説道:“別給我呀!”

“又不是我的,你自己吃!”

“我才不吃呢,你……”

這時橙老師走了,進來看到他們倆這樣子,於是問:“這是咋回事兒啊,咋吵起來了呢?”老師瞭解事態後,也點了點頭贊同了我的觀點。

我現在已經11歲了,已經不再把不愛吃的菜往爸爸媽媽碗裏放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我做人的道德標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啟示作文 篇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格言是我的左右銘。它時刻提醒着我;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其實,我真正理解這句話時,是在那一次。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班轉來了一位新同學,也是我的同桌,她的名字叫劉加芯。

有一次,在上數學課時候,老師出了一道題目,非常難,我們大家都絞盡腦汁地想,我也在想。時間到了,現在數學老師教我們怎麼做,老師教到了一個加法問題,就是6+7,突然間,傳來一陣劉加芯的名字(外號)6+7的聲音。 哦!我反應過來,小聲的喊道;“劉加芯=6+7,還是筆芯……”當時劉加芯氣得不可開交,誰都不理,差點哭起來,直到老師罵我們,才停下來。

現在,五年級了。漸漸地,6+7這個外號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大家開始關注我了,每次一見到我就説一些類似“大白菜、空心菜、娃娃菜、菜鳥……等多種菜。我一聽到這些就非常的生氣,每次大家説我的外號時,我都會想;那麼我以前對劉加芯那樣叫各種各樣的外號,她也很憤怒,可是,現在我也被大家叫了外號,我很生氣,我終於理解劉加芯的心情了。

儘管以前這樣,劉加芯現在還是和我做朋友,我不應該這麼做。從此,我獲得了一個道理;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格言讓我銘記在心,永不忘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啟示作文 篇七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説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説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説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八

孔子云:“巳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最好的體現。儒家弟子白圭卻向老師孟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遙遠的海邊,為什麼不就近引到鄰國去呢?這樣豈不是更省者”。孟子很堅定地給出了答案:“你錯了,你現在把鄰國作為泄洪的地方,將來鄰國泄洪的水只會倒流。”這就是“以鄰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雖然放蕩不羈愛自由,但這世上不只有你一個人。六十億個人有六十億不同的思想,倘若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樣,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將視野放開,將頭抬起,將別人納入你的胸懷,學會去體貼他人,你所不願做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令你快樂就與他人分享,這個世界便多了一份愛,一份理解,一份關愛,便少了一份爭執,一份悲傷,一份委屈。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於人”的現象並不少,食堂裏,因為不願落到最後一個,便想着法子去插隊,教室裏,同學們都不願上台發方,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讓別人做替罪羔羊——人是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慾望膨脹。然而,我們所排斥的東西別人會喜歡嗎?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但一個人如果僅為自己而脱離集體生存,一個人孤單的生又有何意義?不妨換種角度,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隊?你會作何感受?你想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去,別人卻將問題又轉向你?你又如何?

《菜根潭》上有這樣一段話“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而心之冰炭難去。去得心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且隨地有春風矣!”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狀態,各有各的心路歷程,也各有各的價值觀念,這都是不能強求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説出了做人做事的真實意義,也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缺少的東西。

君子坦蕩蕩,便是用豁達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樂他人之所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得更多人的賞識與認可,一個人的價值是由他人與社會評價得到的,唯有以“仁”服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昇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更應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品質傳承下去,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建設一個和諧校園共同奮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議論文 篇九

王瑞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大家一定都聽説過,但我們不僅應該知道它,也應該理解它,履行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衞靈公》。簡單得意思就是説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求他人去做。這句話是在子貢問他的老師:“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時,孔子的回答。

我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發新書:這些書包裝完好,封面精美,圖案新穎,內容有趣,就連上面的文字都好像一個個快活的小精靈,逗引着我的心,讓我對這些書讚不絕口。

可當我翻開自己的書時,我一下子愣住了,自己的書可能因為放在下面,受了潮,中間的頁面倒還好,就是兩邊的十幾頁,書頁翻起,字跡半花,讓我又是厭棄,又是煩惱。突然,我靈光一閃;嘿,課間大家都去玩了,我不如偷偷換一本,不會被注意到的!

説到了就要做到,我一盼到下課,便裝作若無其事一般在教室裏閒逛,眼睛卻不住的瞟着其他同學桌上那令我愛不釋手的書本,再看上一本後,我試探性的將它拿了起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想要的書,別人能喜歡嗎!你這樣不太好了!”一個聲音從我心中傳來,瞬間,我抽回了我罪惡的雙手,快速的溜走了。

雖然我的書仍沒有換,但我的心情卻輕鬆了不少,多了一絲欣喜,多了一絲慶幸。我欣喜我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名言警句印象的深刻足以讓我清醒過來,我慶幸自己心中的良知讓我收回來罪惡的雙手,此時,我才幡然醒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的很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每處多一點將心比心,就會令自己,他人的心中充滿陽光,世界上多一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善意,世界將更加温暖,讓我們學會這句話,讓世界多一份愛,多一份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