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經典閲讀徵文(新版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27W

國小生經典閲讀徵文(新版多篇)

文章閲讀心得體會 篇一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位風度翩翩的少年,正是閏土,我是在魯迅的《故鄉》中認識他的,當時這健康可愛,頸帶銀項圈的少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給作者同時也給我們訴説了他稀奇的見識,角雞,跳遠貝殼,猹,他與魯迅先生一起開心的交談,一起天真的歡笑,一起肆無忌憚的玩耍……

但三十年過去了,閏土已經不是以前的閏土了,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許多滄桑的痕跡,他以前圓實的手,如今變得又粗又笨而且開裂了,像松樹皮一樣,最讓人驚訝的是,他見魯迅第一聲叫的竟是"老爺"!他們之前以兄弟相稱,但現在卻以主僕分明。

應該是當時的社會吧,是當時的種種壓力,才使得一個天真無邪,自由快樂的少年,變作一個目光呆泄,呆若木雞的農民閏土,正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庸俗,面對生活的重重壓力,他早已經變得麻木了。

當時這本書反映的社會現象令我非常驚訝,這本書的名字雖是"故鄉"二字,但描寫的故鄉的同時,也反映了當代社會非常可怕的現象。

看了魯迅的《故鄉》,讓我想起前幾年跟媽媽回鄉,軒軒是我表妹,我們兩個在田間抓蝴蝶、在月光下捉知了,在院子裏嘻戲,打鬧,那種開心快樂簡直無法形容,如今時隔幾年回到故鄉,我們也會想起彼此,那時候我們玩得多好啊。可是等我們尋得機會再次見面時,原來的快樂早已被時間撕得爛碎,我們彼此都變了好多。像魯迅一樣,滿懷着千言萬語,卻感覺都生硬了,好像很多話説出來都不很合時宜。雖説現在方便溝通,但距離和時間終究還會讓我們曾經熟悉,變得如今的隔閡。

願你我始終保持那份童真,歸來仍是少年!

國小生經典閲讀徵文 篇二

有什麼能比乘一葉輕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讓人心醉神馳,渾然忘俗呢?那滿載思想的小船便是書――名家經典。它帶着我漂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港灣,神祕的小島,未知的遠方。

名家經典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那上面一個個字就像一塊塊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們的眼睛和靈魂。無論何時,只要一手在手,能使你忘卻世俗繁華,融入別樣的人間仙境。

我是從三年級開始認識經典的。那時候,根本不知經典是什麼。通過老師引導,才慢慢認識經典,瞭解經典。我認識經典已有兩年了。老師上的每一堂生動的課堂,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中每一個字的意義、每一句的含義。

經典文學,我的夥伴,我的老師,我的追求!

經典文學,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刻上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印章。

國小生經典閲讀徵文 篇三

“晶,子盈切,……”“子曰:……”,只要你每天在語文課時經過我們班,你一定會聽到類似的語句從班級裏傳出來。每天如此,從不間斷。這就是我們老師的獨特教學方法。

每天一字,每天一句經典,每天一篇文章。

每天一字就是每個人都要從《説文解字》上查自己名字裏的一個字,然後介紹,解釋;每天一句經典就是每天都要吸收一句儒家經典。而每天一篇文章就是每天都會有同學讀一篇文章,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記下故事梗概,抒寫感想。這三件事是我們語文課堂上所必不可少的事情,每當文章讀完後,師生之間還會就這文章展開交流,討論。有時為了一篇文章,老師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教學內容。因為我們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時間關係而遏制住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我們喜歡“牛柳”老師的原因之一。

一開始,帶着好奇和興奮,每一天,這三件事都做得十分認真,仔細。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同學都對這三件事有了新的感覺。如果你認為同學們是把這當成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時間的推移絲毫沒有讓同學們對它們減少興趣,反而更加樂於完成它們。因為同學真正從其中獲得了好處,得到了樂趣,這種事何樂而不為呢?

先説説每日一字吧,每日一字都是從《説文解字》上來的。漫天遍地的古文和繁體字讓同學們看得眼花繚亂,查起字來也非常費勁。但是身為國中生,很快就可以接觸到古文,文言文,提前預習預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當以後你看到別人的名字後可以熟練地運用從《説文解字》上學來的知識去解釋,翻譯別人的名字,不用説,你的內涵就足以顯示出來了。中華民族的氣節,文化,精神便瞬間在你身上得到體現。那一身的氣質足以直接把別人迷倒了。益處多多啊!

還有每日一句的積累,每天一句儒家經典。這也不用説。儒家文化可以流傳幾千年的魅力就在這裏。知道現在,人們想想,孔老爺爺真是偉大,他説過的話知道現在仍然是對的。人迷失的時候想想孔老爺爺的教誨還是很有用的。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肚裏沒有點儒家文化的知識,沒有點中華民族的靈魂風韻還真不行。21 世紀的人才是什麼?是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中國靈魂是放在首位的。中國人怎麼可是失去魂呢?

最後是每天一篇文章,這看似是和古文沒關係了。對啊,接觸麼多的古文,也該放眼一下現在了。不然人總是停留在過去,和國際無法接軌也不可取啊。每天一篇文章,不同事件,不同題材,不同文體,每個人的觀點,感悟也不同。在交流中一樣可以收穫很多啊。轉眼已是七年級,再轉兩下眼就到九年級了。九年級,會考了。會考一定會遇上議論文。議論文,當然要讓自己的觀點獨特並且站得住腳。那怎麼樣讓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呢?當然要引用名言,事例去深化自己的立意了。於是…… 這文章的妙處就在這裏。

現在想想,“牛柳”老師真是和孔老爺爺一樣偉大。三件事就把語文基礎打好了。很強大啊。

這三件事收益終身,經典與我同行,無論如何我也不要把這經典丟掉。

讀書的文章 篇四

讀書,是和頂級的人交流最好的方式。作者安靜地敍述,你安靜地聽。他説得井井有條,你呢,聽得津津有味。你沒辦法插話,遇到不同意的觀點,你也只能記下來,慢慢琢磨。閲讀讓每個人都變成了更好的傾聽者。你可能會走神,但是無妨,沒聽懂的,你完全可以再聽一遍。

每一個寫作者首先都是一個表達者,其次呢,也是一個分享者。有了這麼多慷慨的分享者,世界才變得精彩萬分。

你未必有行萬里路的機會,但讀萬卷書的機會是有的。讀萬卷書,豈不就是行萬里路?

我們可以聽一個人講他自己的一生,他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他的一生,是不是能啟發我們一些什麼?我們也可以聽他講別人的故事,曲折離奇,纏綿悱惻,和主角一起忍辱負重,揚眉吐氣。我們可以聽見多識廣的人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樣子,或者這個人未必見多識廣,但是對他描述的地方非常熟悉,我們多聽幾個人講,就瞭解了世界大概的樣子。我們當然也會聽那些有經驗的人講他們的行業經驗,專業知識。

想了解心理學嗎?聽心理學大師説説這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吧。想理解物理,好多老師已經準備好為你服務了。想知道怎樣管理一家公司,這樣的分享者更多。

帶上你的眼,帶上你的耳,帶上你的腦子,去書海里徜徉,流浪,你想去哪裏,你就能去哪裏。

寫書的人寫得誠懇真摯,都是智慧結晶,經驗之談。你聽得進去,你的世界也會變得波瀾壯闊。

讀書要雜。世界是立體的,閲讀也要立體。一輩子只研究一樣東西,那樣的人生未免太多無趣。功利地講,只讀一樣,反而於事無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這個世界有些書,能夠冠以“經”字,歷經千百年,千千萬萬天才絕學的人都在讀,在歷史的淬鍊中熠熠生輝。藉着讀書,我們能夠跨越時空與古人交流,聆聽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的洗禮、指引。

你愛讀書,你身後站着的,就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智囊團。偉人們會來幫你,智者們會來幫你,專家們會來幫你,你能夠旁徵博引,為你所用。

你是這個世界的主人,你想了解這樣,你就聽這方面的老師介紹,想了解那樣,就聽那方面的老師敍述。把書讀活了,不是“我注六經”,而是“六經注我”,萬物皆備於我,都是我的寶藏。

你守着這樣的寶藏,不用,豈不可惜!

國小生經典閲讀徵文 篇五

説起閲讀經典,首先就會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為經典這個問題。其實,所謂經典並沒有定論。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寫成《經典常談》,他所説的經典,相對於儒學的經而言,是廣義的:包括羣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國小,就是文字學,所以《説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

當代學者龔鵬程在《經學概説》一文中,討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時説:一方面是經典本身的原因,因當它具有真理,足以啟發後人,故為人所尊崇,視為恆經,乃不刊之理論。另一方面,它也形成於聖典祟拜之中。在經典化及其競爭關係裏,某些書雖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經典化;某些書,原亦平常,卻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經典化了。

先賢時哲所言,予人頗多啟迪。

我們常説的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響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其內容或被大眾普遍接受,或在某專業領域具有典範性與權威性。

如果我們不討論專業經典,僅就一般意義而言,那麼經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響力:

影響力體現了作品內容的吸引力。那些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在一定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如《周易》、《孫子兵法》等。當然,影響力分積極的與消極的,也有長期的與短暫的。那些影響一時的作品可稱之為名著。而影響力,應當説並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説絕對自然發生的影響力是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的閲讀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形態、家庭、個人的素質和興趣、老師與同學、環境以及廣告等等。

時間性:

一部作品,或許影響一時,或許在某一特定的時期被人頂禮膜拜,但時過境遷,很快就被人們遺忘或拋棄。經典,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需經久而不衰。也就是説,一切著作,若要成為經典,我想它必須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廣泛性:

我所理解的經典(非專業領域的經典),必須是廣泛的,即它所討論的問題是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詩經》、《論語》、《史記》、《三國演義》等等,它們的內容是廣泛的。《詩經》三四千年以來,它討論的話題我們今天仍然關心,有不少詩在今天還成為流行歌曲,像鄧麗君唱過的《在水一方》等。

我想説,這三點,也就是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大概就是經典所需要具備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