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音樂教學中同樣可以有德育教育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8W
音樂教學中同樣可以有德育教育

音樂教學中同樣可以有德育教育
 很多人都認為,只有語文教學中才會有德育內容,才會相機進行德育教育。其實,在音樂教材中也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並且教育形式更多樣,更靈活,更輕鬆,學生更易接受。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一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我們多麼幸福》《頌祖國》《咱們從小講禮貌》等。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裏去》《金扁擔》《小烏鴉愛媽媽》《看龍船》等歌曲,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了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興奮激動的心情。在事外,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鬍子翹”的深刻含義。
二、寓德育於音樂藝術美之中
《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鑑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學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後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本身的特點,既準確地表現了歌曲,又激起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於情,情理交融。
《放學歌》是一首以教師護送學生放學離校為題,盡情抒發了學生對教師熱愛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時,應注意到三拍子的敍事性及抒情性,引導學生充分投入感情,動情地歌唱。“教師辛苦了,教師再見了……”學生在演唱時情真意切,充滿了對教師滿腔的愛。在生動的感情體驗過程中,受到藝術的感染、薰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於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説教,要見縫插針聯繫實際。
要制定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來訓練學生阱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成一定的規範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要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採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四、寓德育於各種課型之中
國小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學、讀譜知識、欣賞教學和綜合訓練等,教師要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寓德育於各種課型之中。
課本中的唱歌教學所選用的歌曲內容題材豐富,體裁廣泛,演唱風格多樣,歌曲的優美旋律與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愛聽愛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裏去》《生日》等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整個唱歌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歌曲、藝術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過程。
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鑑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淨化。
其實不僅僅這些,通過不同的音樂教學手段,教師的自身的形象對學生感染等等,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音樂教_平牙中有很多德育方面的題材、內容、思想,音樂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此抓好音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