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86K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篇1

我參加了20xx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會,聽了張老師和李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聽完課後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重新翻閲教材,認真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學。現將我這次培訓的收穫與體會總結如下:

打開新教材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56個民族孩子的圖畫,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圖,圖片的類型豐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美感的陶冶。第一板塊我是中國人,第二板塊我是國小生,第三板塊我愛學語文,這一板塊讓學生了解在語文課堂上有哪些教學內容。

新教材的課程調整為先識字再學拼音,這也是幼小銜接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識字的重要,本冊教材中增加了傳統文化的比例,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着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藴含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閲讀納入了課程中,在親子閲讀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把閲讀中的所思所想與大人分享,這是一種趣味式分享,而不是説教式分享,在親子閲讀中應減輕閲讀難度,增加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讓學生真正享受閲讀。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增加教學趣味性。把插圖編成故事,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比如: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比如《雪地裏的小畫家》將每個動物的腳印直觀的呈現出來,有助於孩子們的理解。課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語文有效的教學,更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篇2

7月17日,學校組織老師們參加了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我們學習了國小一年級《道德與法制》教材的整體介紹,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彙報。

1、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敍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温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温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2、新教材中沒有了説教性的內容,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以繪本圖畫為主,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藴、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温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篇3

20xx年x月x日,我參加了部編本國小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了熊寧寧等各位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自己才對一年級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

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閲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剛開始我對教材的認識沒有那麼的精深,不過聽了專家老師的詳細分析,知道了新編教材在內涵上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梯度上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在選文上注意營養與趣味並重;注重教本彈性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有機聯繫。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特點。並且要注意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這一點,讓我在潛意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拉近課本與學生的關係,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內容提示及一些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的國小生,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藉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必要時,我們可以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而是加強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的層次性,將發現的識字方法遷移到學習中,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和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不過要時時對生字進行復習和鞏固。

部編教材增加了趣味性,讓一些耳熟能詳的有趣的兒歌進入了孩子的視線,讓孩子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倡導大量閲讀,把課外閲讀納入教學體系,重視閲讀與表達的關係,培養孩子聽説讀寫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新編教材特別關注言語實踐活動,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去思考、去實踐,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讓孩子感受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這次國小語文教材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閲讀筆記,結合實際,把本學期教學開展得更好。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篇4

這次培訓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就能融會貫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認真鑽研和日積月累而成的。而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然後變成一名名師,就是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從這次的培訓中,我學到了一些同仁們的先進經驗,明白了一些道理,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對我日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義。

教研員張老師帶領我們對國小英語新課程教學要求進行了解讀,進行了詞彙教學的講解。讓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學方向,更好的瞭解了各年段的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促進了我今後的教學,真是受益匪淺啊!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觀看了2節優質課,雖然是最後一天了有點累,但是心裏有的是更多感慨,2節課都非常精彩,讓我不得不覺得自己要學的還有太多太多了。就像開學的時候領導所説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説的一點也不錯,在教學工作中,我一直覺得自己無論是課堂教學技能還是教學理論,都知之甚少。因此,以後要努力學習,特別是要學習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善於發現,善於積累,善於研究國小英語教學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堅持寫好“教後反思”,在教學中反思,在總結中進步。

我有一些建議和意見。我覺得培訓的內容應多涉及兒童心理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活動組織、板書設計與簡筆畫、教唱英文歌曲等內容。這樣我們的培訓才真正的有意義有利於我們的課堂教學。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説的確是受益匪淺,從中不但開闊了我的文化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使我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教學目標,我將結合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鑽研符合自己學生的英語教學法,在以後的英語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充分利用英語資源,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部編教材培訓訓心得體會篇5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説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