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8W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精彩多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一

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讓我是回味無窮,整部電影看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貧窮、落後,教育更落後,第二就是山區也有人才,短短的一個賽跑,講述了山溝裏有多少有用的人才。第三,執着,為了一句承諾十三歲的魏敏芝為了一句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隻身來到城裏尋找輟學的張慧科,受盡了艱辛。

我是含着眼淚把這部電影看完的,在這樣的窮山溝裏,貧窮和落後制約着人們的生活,沒錢讀書,沒錢看病,貧窮使很多國小生很早的輟學,同時,貧窮、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師不願意到這裏教學;當張慧科被找回來時,孩子們看着好心人捐來的粉筆,是多麼的驚喜,多麼的興奮,魏敏芝老師讓孩子們一個人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我看到了這羣孩子有着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和對美好事物追求的興趣;可是,因為貧窮,他們沒有好老師,更沒有教學資源;更可怕的是因為沒錢而可能隨時輟學。

在這樣的窮山溝裏,有多少祖國的花朵,他們都是祖國未來的人才,而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蒙芽之中,電影用兩個簡單的段落來描述這個場景,一是挑選體育尖子,二是魏敏芝不讓那個學生去城裏讀書而追車,表現了山裏的體育人才。表現的越簡單越讓人深思,是有極個別的學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讀書了,可是更多的學生呢,還得留在這個窮山溝繼續接受教育,所以辦好窮山溝裏的教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

山裏的孩子有着不怕苦,不怕累而執着的精神,張慧科輟學去城裏打工了,魏敏芝去城裏尋找他回來,三天三夜,想盡了各種辦法,寫廣告,找電視台台長上廣播,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那麼的艱辛,魏敏芝老師執着感動了廣播員,感動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動了電視台台長,從而找回了張慧科,更感動了所有的觀看電影的人;我們這羣可愛的山裏的孩子們,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我突然感覺身上的擔子好重,我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挑起這山區教育的重擔,不辜負社會賦予我的這份使命,改變山區教育要從我做起。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二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着鏡頭,流着淚説:“張慧科,你跑到哪裏去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小魏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國小六年級。但為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為了多地老師説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為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着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裏,在城裏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説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國小,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為了掙錢,象張巧珍國小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影片最後,水泉國小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隻“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國小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為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我校師生給失去雙親的六年級學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我認為影片主要表達了貧困小村的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 ! 我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人民教師 , 我想我也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 篇三

到底是什麼東西也不能少呢?懷着這樣的疑惑,我去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隨着情節的展開,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住了。

電影敍述了一個相當動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女娃娃,為了信守“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演繹了一個讓我歡笑,讓我動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師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只是為了20元的代課費,然而隨着情節的展開,女教師更多的是為了那句諾言。而在她外出尋找打工的學生的過程中,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電視台為她免費播放尋人啟事,還募集了一卡車的學習用品,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

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確實,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但即使是這些窮鄉僻壤,也還十分重視教育,盡最大的力量來普及教育。

鄉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黨和政府同樣也重視教育問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説上海特殊教育學校喜遷新址,新校舍窗明几淨,設施完善,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智障殘疾兒童的關心。不僅如此,學校得知部分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提出退學時,學校領導果斷地做出了補貼交通費的決定,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學。那位校長説: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讓孩子不失學,更是為了讓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為建設祖國作貢獻。

又是“一個都不能少”,當電影屏幕上出現那些智障殘疾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禮儀、學技能的鏡頭,當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歌舞時,我不禁深深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師愛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實在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實在沒有理由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我一定珍惜學習,努力學習,為燦爛的明天而努力。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四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着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作為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着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遊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着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理想奮鬥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準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讓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我不禁為那個執着的小魏老師而感動,我盯着熒屏的雙眼被淚水模糊了多次。

小魏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國小六年級。但為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為了多地老師説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為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着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裏,在城裏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説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國小,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為了掙錢,象張巧珍國小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影片最後,水泉國小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隻“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國小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為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我校師生給失去雙親的六年級學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我認為影片主要表達了貧困小村的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我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人民教師,我想我也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五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故芝,僅僅13歲,國小剛畢業,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因使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教芝帶來不小的壓力。第一次縣裏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迸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進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動着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13歲了,馬上就要畢業升中學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00字 篇六

第一次看《一個都不能少》是在縣城裏的影劇院,那時候還是大幕布,看電影只要4元,當初看完的感受到現在早已在記憶裏模糊;後來支教的時候,在程家溝村希望國小的辦公室裏自己一個人看了一次,那時候感觸頗深,自己也做到了《一個都不能少》,映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前年暖冬行動見我把煙偷偷藏在袖子裏的曹云云;今天我在抖音上又看了一遍,雖説是快餐影視,依然藏不住電影情節的單純與感人,看到最後還是沒忍住掉了幾滴眼淚!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鄉村基礎教育崗位上堅守過的經歷,讓我在對待學生的時候更加用心,因為我太明白了!在偏遠山區,一個大學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是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所以,我面對的有時候是一個家族,這份壓力從未有人給我,是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還是那句話:一件事兒,要麼別做;要做,那就盡全力做到最好!

所以,我的寒暑假裏並非假期,週末也並非週末,就連生兒子的當天我還是帶着筆記本待在產房陪護室裏!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明明請了假的,可以不用工作的!後來,我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從接手學生到現在,從最初的440人到現在的312人,説好的一個都不能少,終究還是沒能兑現!最初的四年規劃也隨之泡湯,唯一能做的那就是能不少就儘量不少!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如此渺小,許下的承諾終究還是沒能兑現!但是,我真的用心去做教育了!

大家還記得那個欠我一個電話的學生嗎,最後辦理了退學,退學之後他聯繫到了我,跟我講了自己的心理話,講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我很心疼他,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唯有鼓勵他在社會生活中闖出一番天地!我知道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但是我更知道人在脆弱的時候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句鼓勵!

我和學生相處,我從師生到朋友,從朋友到兄弟!我的原則從來只有一個:真誠相待!我不知道自己改變和影響了多少學生,但是我知道自始至終我給學生傳遞的都是正能量!

《一個都不能少》裏面最後的找人環節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教育,光靠努力是不夠的,還得宣傳!這就是媒體的力量!這是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成,但是必須知行合一才能有做成的可能性,因為運氣從來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教育,從來是一個靈魂感動一個靈魂!教育,這是一個精工出細活的職業,求不得快!教育,一定要沉下心,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學生!

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未曾少,江湖再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七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教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資料,而影片的主旨也隨着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為一個教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着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貼合邏輯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我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禮貌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遊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着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頭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夢想奮鬥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準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僅有一個字能夠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