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6W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精品多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一

轉眼間就過了個星期,電影也如約而至,這回等待我們的是部叫《個都不能少》的電影,雖然名字不怎麼樣,但是這可是大導演家張藝謀的鉅作,也是非常值得看的。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中,這所學校叫作水泉國小,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棟棟林立的教學樓,取而代之的是間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幾十個班級,而只有那個班級;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從到六年級層次分明的學生,他們全部集中在個教室上課,沒錯,他們也只有個老師,就連寫字用的粉筆也是格外的珍貴,容不得絲浪費。所以,來到這裏,你只能看到兩個字——貧窮!

這天水泉國小迎來了位代課老師,可是這個代課老師也只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女孩,並不比我們大多少,也是中學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學們都叫她魏老師。可是畢竟是小孩,第次當老師仍然有些膽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講台,卻只是像完成任務樣去教書強迫學生做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師給她的要求是她帶的學生,個也不能少。看來當老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也許是老天不想讓她拿到那代課費,偏偏在她代課的時候“跑了”兩個學生,第個是因為有運動才能被市裏選上了運動員,但是第二個張惠科卻是因為家裏沒錢而偷偷跑到城裏找工作,前個魏老師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這個她不能再丟了,所以她決定自己動身去城裏找。

可是這錢從哪裏來呢,在系列蠻橫的“工作”之後可算是湊到了錢但遠遠不夠買車票,而且想混車也沒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華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車流量大的驚人,初來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辦法來找跑到城裏來的張惠科,包括:廣播找人、貼紙條、寫尋人啟事。可是都沒用,最後還是在電視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電視台長讓她得以從電視這個角度尋找到了張惠科,而且也從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學習文具,這讓他們的貧窮落後的狀態有所改變。

電影落下了帷幕,但是遠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們落後的教育的現狀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從中也悟到了些做人所具備的東西,就是責任,對自己説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擔。還有個就是承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這樣,你才能博得別人的信任與肯定。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二

這個發生在一個很偏僻的小農村中的故事講解了農村人的單純與可愛,也解釋了這個世界的殘酷。

我從魏老師的性格中讀懂了執着與善良。

從張慧科的品性中讀懂了孝順。

從高老師的言行中讀懂了他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

可是我從那一位登記的人的舉動中讀懂了這個世界的殘酷。

但是這是一個公平的世界,有壞人就有好人。最終有許多的人為那個偏僻的農村中捐獻了許許多多文具與錢。這讓我感受了農村的'條件艱苦,我今後一定要好好的學習。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三

近日,全程在甘肅張掖拍攝創作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高台縣紀委監委號召紀檢監察幹部通過電視、網絡等方式認真觀看這一脱貧攻堅題材重點劇目。

“該劇以脱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為背景,生動反映了甘肅推進精準扶貧、決戰脱貧攻堅的實際成效,為我們紀檢監察幹部鼓舞了幹勁。”

“感覺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看電視劇的同時也讓我們壓力倍增,如何通過完善監督制度,推動清廉鎮村建設,助力鞏固提升脱貧成效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紀檢監察幹部觀劇後,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據悉,今年以來,縣紀委監委持續深化扶貧領域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着力糾治扶貧領域問題。目前已公佈4批共30個關於農村項目資金管理不規範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對4起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問題通報曝光,引導黨員幹部在脱貧攻堅工作中履職盡責,全力保障脱貧攻堅決戰決勝。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四

剛開始時,聽到這個電影名字,覺得很新鮮。

個都不少,是什麼東西,個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些景象:個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兒吃草。會不會是這個牧童讓這些羊個都不少呢?

我滿懷好奇的等待電影的播放,原來是個貧瘠落後的小山村。主人公是個從別村來的小女孩兒,來暫當老師,個小女孩能當好老師嗎?村長答應過她給他50塊錢,但前提條件是這兒的學生,個都不能少。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學生都去城裏打工了,在這兒管學生比教學生還難。我們又想:是不是她在這兒教書,給的錢個都不能少?這個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師的魏老師,然而有個男生經常和她作對——張慧科。

突然有天,張慧科被送進城裏打工,他答應過村長學生個都不能少,於是他就想方設法要進城去找張慧科,學生們告訴她進城車費只要幾塊錢,他就帶着學生們去搬磚那麼就有錢進城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車費超乎他們想象,他們還小賺不了那麼多錢,就又想個法子,學生做誘餌幫老師混進車裏去。可還是失敗了。沒辦法就只能徒步走進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城裏,找到了張慧科的住所,但是張慧珂在火車上走丟了,他的第個方法是你用火車站大廣播來找人,失敗了。

看到路邊的尋人啟事,讓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錢買了筆墨紙,她寫了夜的尋人啟示。但因為個人的些話,是他白白浪費了這些錢。聽説登廣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電視台試試。但他既沒錢又沒證件,就在門口“守株待兔”,看到個戴眼鏡的人就問問她是不是台長,天過去了她問了數不勝數的人。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耐心和決心!與此同時張慧科也不知該往何處?當他餓時,老闆會給他些吃的。但魏老師呢?卻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別人的剩菜剩飯,看到這兒,讓我有些愧對現在的生活。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長,台長被他感動了,答應他可以為他做廣告。她對這裏的切感到畏懼,因為他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新鮮玩意兒,做廣告時,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張慧科。這多麼激動人心啊!原來討厭魏老師的張慧科現在感激他,是魏老師不畏艱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經沒有任何形容詞可以形容他當時的心情。

學生個都不能少,也許旁人看了覺得魏老師就是根筋,但她心想找到學生的精神不是般人可以擁有的。我應該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五

《海洋》是一部紀錄片,運用本體表意。海面上波濤洶湧、節奏歡快,海底卻是那麼的靜謐祥和、節奏緩慢,讓人不忍去破壞。海面上鏡頭是開闊式的遠景和全景居多,海底主要是對海底生物的描寫,以特寫居多。除了極少的必須的俯視鏡頭,幾乎都是平視鏡頭,或者是仰視鏡頭,大量採取短焦距鏡頭,拍攝對象與攝像機距離短,這樣就拉近了人與海洋生物的距離。影片音樂與鏡頭感契合的好。海洋裏的生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又息息相關。海洋生物體態優美,漫遊的水母、章魚,翻騰的海豚、鯨魚、海獅,捕食的海鷗,成羣成羣的小魚··它們形態各異。如果説那些生物是舞者,那麼海洋就是一個大舞台,它們在這個大舞台上盡情舞動,特別是鯨魚在海面上翻騰的情景,很是震撼人心。當鯨與人同遊、水母與人同遊、鯊魚與人同遊是,那是那麼的和諧。只有當他們受到威脅時,才會反擊。然而人們在瞭解海洋的同時,卻又在破壞它,捕獵鯊魚、工廠污水、生活垃圾肆意侵害海洋,面對着人類,他們顯得那麼的無助。然而當海洋發怒的時候,面對這大自然,人類又顯得那麼弱小。如果人類善待海洋、善待自然的話,等待着我們的,那又將會是什麼?

《一個都不能少》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傳統,但它紀錄片式的風格統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學,非職業演員、紀實性的拍攝手法、貧困的山村國小,這裏面追求一種真實感,這是實屬不易的。影片開頭

交代了水泉國小的高老師因為母親病危無法上課而請了13歲剛國小畢業的魏敏芝來代課,看到魏敏芝還比較稚嫩的臉,那我們意識到她也還是個孩子。從高老師交代魏敏芝的事,上課學唱歌,先讓魏敏芝唱一遍,有一句錯了,也糾正她;上課抄課本,叮囑魏敏芝要把字寫清楚、寫工整;放學時間,陰天早點放學,下雨千萬不要讓學生走,雨後送溝那邊的幾個同學回家··我們可以看出高老師的不放心,最後特別強調好好看好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上課時同學搗蛋把粉筆給弄掉了,張明獻去撿粉筆,在魏敏芝和張慧科爭執猜到粉筆時,一直在説“不要踩粉筆”,還有她的日記都可以看出她很珍惜現在的學習。而從明行光和張慧科的事,表現了魏敏芝的承諾和對履行承諾的執着。魏敏芝和張慧科體驗了市裏的人間冷暖,在最後女主播問張慧科在市裏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他説“去要飯”,聽了很讓人心酸。雖然後面有很多熱心人士給水泉國小捐了物質,但還有很多像水泉國小的學校得不到資助,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篇六

今日我們一齊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的是一個國小民辦教師的故事。此刻我才想起來,這是我國小語文課本里的一篇課文,我當時還是個孩子,並沒有多少感觸。此刻才發現其中的好多道理。

高教師母親病重,需回家照顧,請了一個名叫魏敏芝的民辦教師照看學生,這位魏教師只會抄黑板,唱歌,還經常忘詞。為了對高教師的承諾“”一個都不能少“”,魏教師把有體育潛力的學生藏起來,不讓縣裏的教師接走。為了這個承諾,他和班裏同學們一齊搬磚湊學費,徒步去幾十公里之外的縣城,尋找要輟學打工的同學張慧科。受盡艱難困苦。為了尋找走失的張慧科,魏教師用僅剩的幾元錢買了紙和筆,登尋人啟事,在電視台門口站了一天一夜,才最終上了電視。

有人説魏教師愚蠢,幹了好多事倍功半的事。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試想一下,這位名辦教師的文化程度和見識。她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十五歲的小姑娘,從小的環境就在農村,去了城裏,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無知並不是愚蠢。如果我們在那樣的環境條件下,應當也不會有多好。相反,魏教師的決不放棄的性格還值得我們學習。她的行動力更是令人敬佩,有什麼想法能夠立即行動。雖然欠缺計劃性。可是不行動,機會是主動不會來找你的。看到他在電視台門口等了一天,真的有很大觸動,如果換了我,肯定會中途放棄。

其實,魏教師思想的轉變也值得我們思考,開始她只是為了村長答應給他50元錢,才來照看學生的。然而,隨着與孩子們的相處,隨着那20根粉筆的斷裂,隨着學習委員的日記,轉變了魏教師,讓她改變了思想,開始和孩子們相處融洽。這就是愛的神奇。開始她對學生不管不顧,只完成高教師交代的任務,任他們胡作非為。之後卻能夠為了一個輟學的孩子,走去縣城。怎能不讓人震撼。

還有就是農村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都對故事開頭的場景印象深刻,簡陋的教師,貧困的農村家庭,惡劣的生活條件,這些都讓我們想要去幫忙他們。我也是來自農村,深深明白環境對人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國家要重視,有政策,我們每個普通老百姓,也得儘自我所能,捐錢捐物。讓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如果你還是學生,請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吧,你可明白這是多麼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