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模仿遊戲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6K

模仿遊戲觀後感

模仿遊戲觀後感 1

好友買了《模仿遊戲》的電影票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早晨還在朋友圈看閨蜜們對這部戲的評論,晚上就心想事成了。 sometimes it 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有時候正是那些最意想不到的人 能做出最超出想象的事電影中這段台詞道出了一個真理!只有這些科學怪人這些不平凡的人才會創造出奇蹟同時他們又要承受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壓力和折磨。記得最早的時候電腦被稱之為圖靈機,當時覺得這個名字怪怪的。後來才知道是以艾倫圖靈的名字命名的。為縮短二戰戰期挽救了至少一千四百萬人的偉大的數學家圖靈竟然由於同性戀而備受迫害,最終走上自殺的不歸路,實在令人唏噓不已!男主角和中學時期的小演員的演出太到位了、生動細膩地刻畫出圖靈對科學的執着。同志特有的表情豐富而細緻,極好地表現出主人公複雜的內心世界。影片回憶和現實的切換點也恰到好處,我想這樣的影片即使多看幾遍也不會厭煩,相信每一次都會發現新亮點。男主角的舉手頭足像極了我身邊的一些同志朋友,內心細膩敏感執着被臉部表情的小小變化表現得淋漓精緻,我想我會再好好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的。

模仿遊戲觀後感 2

“模仿遊戲”又叫做“圖靈測試”是艾倫圖靈提出的用於判斷一部機器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方法。但是電影的主要焦點卻不是被稱為“模仿遊戲”的圖靈測試,而是艾倫圖靈輝煌而悲劇的一生,這部影片似乎叫做“艾倫圖靈傳”更為合適。但片方沒有這樣做,導演沒有這樣做,它依舊以“模仿遊戲”的名號出現在觀眾的面前,不是因為它與影片主題更為貼切。而是它更貼近這部影片所表達的情感主題。

《模仿遊戲》在今年的奧斯卡上一共獲得了七項提名,但卻只抱走了“最佳改編劇本”的小金人,雖然有些可惜,卻也在意料之中。導演採用的多條線交替進行的敍事方式全面回顧了艾倫圖靈的輝煌,讓觀眾們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為艾倫圖靈的成就喝彩,為艾倫圖靈的悲劇唏噓,但是,導演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卻將電影拖入了一個奇怪的節奏。突然的回憶畫面顯得突兀,它與劇情雖然有關聯卻與劇情的銜接並不是這麼密切,我們很難想象突如其來的回憶畫面是為了什麼?突如其來的長跑畫面又是為了什麼?為了艾倫圖靈更加豐滿,更加真實。艾倫圖靈擅長長跑,所以加入長跑鏡頭本無可厚非。但是插入這些鏡頭的時機並不恰當。衝刺的鏡頭穿插在高潮可能更為合適,也會為觀眾提供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但是最後呈現給我們的只是一個片段式的鏡頭和艾倫圖靈自述的話語,電影對這些鏡頭的出現沒有任何的畫面上暗示或台詞上的指向。彷彿這段片段是獨立出去的,並不屬於這部電影,電影的完整性受到了考驗。

該片獲得今年奧斯卡的“最佳改編劇本”也是實至名歸。編劇對很多蒼白的現實做了藝術性的加工。這些修改是符合邏輯且得體的。這雖然對那些不瞭解艾倫圖靈的觀眾不是很公平,但是它使得電影的故事更有嚼頭,更值得回味。但這樣大刀闊斧地改造也收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首先是艾倫圖靈的性格。現實中的艾倫圖靈是很陽光,好相處的.。影片中他變成了一個孤僻的“天才”這一改動更符合我們對“天才”的想象。對艾倫圖靈本人就顯得不這麼公平了。但也正是這一改動,影片的戲劇衝突更加激烈,更能吸引觀眾。

電影中圖靈給他的機器起名“克里斯托弗”但在現實中,圖靈似乎沒這麼浪漫。這一機器的真名是“bombe”這一改動賦予艾倫圖靈的機器的一種別樣的美,也使得圖靈與克里斯托弗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而影片中審問圖靈的警官也不是現實存在的,當時沒有人有這麼強烈的追求真相的渴望。他們的眼中只有表面的“事實”而這一角色的設置也是為當時圖靈所受到的悲慘的待遇鳴不平,創作者在其中賦予的感情很強烈。

再來看“模仿遊戲”似乎也沒這麼突兀了。無論電影較於現實有多大的差距,艾倫圖靈傳奇詩意的人生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影片的一切都帶着對圖靈先生敬意,那句“你能判斷嗎?”的反問不僅是對“模仿遊戲”的先進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圖靈先生自殺的最大的一聲歎息。以“模仿遊戲”作為電影名稱是對艾倫圖靈最高的致敬,即使這一切與“模仿遊戲”無關。

模仿遊戲觀後感 3

作為一名程序員,不看一下這部電影是沒有道理的。

一開始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一部超級英雄的拯救世界的電影,所以也就沒怎麼在意,直到那天在豆瓣高分電影裏看到它的簡介,竟然是關於計算機鼻祖圖靈的故事,那就必須要看一看了。

之前對於圖靈的瞭解僅僅侷限於計算機導論上的那一丟丟介紹。哦當然還知道他是個同性戀,無非是個冰冷、遙遠的身影。看完電影才有了一種肅然起敬的感情,他是真正推動歷史前進的的偉人。圖靈小時候因為性格原因受到同學的欺凌,只有那個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男孩願意與他做朋友,圖靈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對克里斯托弗產生了感情。

想到了《spotlight》裏面幾個受害者就是在小時候被神父猥褻而產生了性取向的改變,所以説一個人在孩童時代所經歷的一些事情會對他產生終身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歷史的進程。破譯小組的每個人都是智商極高的頂尖人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那麼一點自負心理,而讓他們凝聚在一起共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瓊的加入讓圖靈敞開心扉,與其他同事的關係也漸漸親密了起來,這才得以使這幾位全英最優秀的數學家、語言學家、密碼學家精誠合作找到了共同的方向。破譯工作前前後後共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之中所遇到的困難遠遠不是一部電影所能表現出來的,但是圖靈身上的那一股不服輸和那點自負的勁能夠讓他克服重重阻礙,成功地製造出他的初戀克里斯托弗,打敗了恩尼格碼。

正如影片中一直重複的那句話一樣: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圖靈的一生短暫為偉大,同性戀這個在現代社會早已被理解和認同的觀念在當時竟成了殺死計算機科學之父的兇手,而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圖靈竟然在20xx年才由女皇赦免。若不是當時英國的法律不允許同性戀,也許現在計算機的發展還能前進幾十年。

歷史的進程總是讓後人有一絲的遺憾,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模仿遊戲觀後感 4

《模仿遊戲》主要根據“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的傳記改編而成。阿蘭-圖靈(Alan Turing)英國出生,劍橋畢業,普林斯頓博士,二戰期間回到英國,協助軍方破譯了德國著名的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獲得了二戰勝利。圖靈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他是個同性戀者。在上世紀50年代,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疾病”。圖靈的同性戀身份曝光後,英國法庭判他有罪,對他進行了強制性“同性戀治療”。接受治療1年後,1954年,圖靈自殺。60年過去,2013年聖誕節,英國女王最終赦免圖靈無罪。

電影則選取了圖靈二戰期間破譯密碼的經歷進行展開。比較常看英劇的人大概都知道,英國二戰期間有個叫布萊切利的地方,德軍大部分密碼都在這裏破譯,圖靈就是供職於布萊切利的高級專家。神祕的布萊切利已催生不少諜戰片、懸疑片,《模仿遊戲》裏面自然也少不了諜戰橋段。不過間諜元素只是本片點綴,《模仿遊戲》的主要戲劇衝突來自圖靈和他排除萬難一意孤行建造破譯密碼的計算機模型的整個過程。

有趣的是,雖然圖靈是個gay,影片還是給他安排一個女主角凱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真不愧是英國人拍的電影啊!如果是法國人拍這樣的題材至少會來幾段同性場景,可是英國人把這個電影拍成了百分百清水版,連kiss都沒有,更別提脖子以下。關於同性戀的描述,只有少年圖靈的精神戀愛,以及圖靈晚年被警察指控等段落。而大段的正面情感描寫,全都交給了差點和圖靈形婚的凱拉-奈特莉。這種保守和謹慎固然保證了該片絕對符合所有年齡段,但也意味着它在力度和深度上總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

此片也堪稱一場本尼迪克特的個人表演秀。外媒給予了他毫不吝嗇的吹捧,什麼“令人印象深刻”是最客氣的説法,主流評價已經達到了“躋身最佳演員行列”、“將獲奧斯卡提名”的程度。女一號凱拉-奈特莉夠有名了吧,可在新聞裏也就隨便提她一句,因為本尼是本片的絕對主角,其他人都只是或深或淺的佈景板。今年春天奧斯卡,本尼參演的《為奴十二年》和《八月:奧色治郡》都有入圍,以目前《模仿遊戲》的情況來看,本尼出現在明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的可能性極高,甚至,他確實有望憑圖靈一角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所以粉絲們,大家可以提前歡呼下。

作為這兩年風頭最勁的英國男演員,本尼的人氣真不是蓋的,反正,《模仿遊戲》大概是多倫多電影節上座率最高的電影。而且在媒體場的整個放映過程中都沒走幾個人,這真是了不起的成績,要知道,在某中國國產片的媒體放映場電影院走得只剩二十幾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