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戲之王》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馬戲之王》觀後感

《馬戲之王》觀後感1

一開始以音樂劇的形式登場,讓人感受到舞美的震撼!

巴納姆(休.傑克曼)回憶過去,一個男孩穿着破舊的衣服站在櫥窗前幻想着穿着新衣服。他是裁縫的學徒,有次在貴族的豪宅邂逅了一生的摯愛,可身份的懸殊使他們分隔兩地。裁縫死後男孩無依無靠,有次偷食物捱打後遇到位長相“奇特的人”給了他一個蘋果。

男孩長大了,取了他一生的摯愛,生了兩個小公主,生活的幸福而快樂,可惜巴納姆的工作面臨裁員,回到家愛人的鼓勵與支持讓他開始了改變命運的行動。(鏡頭的連接的非常自然,每一次轉換都有驚喜。狼叔和女主角在天台的舞蹈真是美極了!隔着熒幕都能感受到幸福!)

去銀行貸款了人生第一筆1萬美元,開了博物館,無奈顧客卻寥寥無幾,正犯愁的巴納姆看到了蘋果,想起曾經的那個奇人,瞬間點燃了靈感,到處尋找“奇人異士”聚集了各種不被社會認可但獨特的人。由此世界第一家“馬戲團”拉開序幕!小人將軍、大鬍子女歌手、空中美人帶給觀眾從沒有過的歡樂、笑聲。音樂、舞蹈、表演,無一不震撼!但是卻遭到上流社會的抵制,而聰明的巴納姆利用負面消息當成廣告,又擴大了顧客。(到這裏我就不説了,再説下去就成影片介紹了,哈哈~推薦打算創業的朋友看一看,片中的勇氣、創新、鼓勵,一定會給你帶來靈感!)

還有看這部電影最好坐在第二、三排,能感受到非常激情炫美的音樂劇!

PS:我到影院時後面已經滿了只能坐在第二排,一開始這排沒人,電影開播15分鐘第二排全滿了。我回頭一看,嚯!後面能過來的 都跑前面來了

《馬戲之王》觀後感2

直到片尾曲和字幕出來我才發現自己在一邊笑一邊哭,在《愛樂之城》之後我又一次深深意識到我的生活為什麼離不開電影 我最初為什麼痴迷電影。

這部電影是一個非常理想化人性化的世界。每個人都會擁有被人接受的閃閃發光的生命 就算是怪胎也可以走出陰影擁有百分百自信的大笑,所有的美夢都會成真 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並且達成夢想後 依舊不忘初心地堅守最親近的家人。此生對你有致命吸引力的人絕不止一個 但和你走到生命盡頭 共享生活裏酸甜苦辣的 只會有一個人。最好的藝術不是多麼曲高和寡 也根本不侷限於形式,給人們帶來幸福 帶來歡樂 那就是最大的意義所在。

狼叔這次唱的可以説是得心應手 幾年前電影版《悲慘世界》其實難度是實在太大了 現在再看還是能感覺到他很吃力,也的確無法和專業歌劇演員對比。但這一次的曲風和人設都太適合他不過 這個角色非他莫屬。狼叔的魅力在這部劇發揮到了頂點,必須承認他現在在我心中的中了可以和裘德洛一樣了。

過幾天國內上映了大家記得去看!!看的不開心我買單!!

《馬戲之王》觀後感3

最近上映了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影片講述了美國馬戲大王P.T.巴納姆的故事。當年家境貧寒的巴納姆在事業上屢遭不順。另求生路的他決定招募樣貌奇怪的人舉行表演,並以此來賺觀眾的票錢。

在我看來,《馬戲之王》作為一部歌舞劇,它以出色的場景調度,華麗的服裝道具,以及動聽且震撼人心的音樂奪得了觀眾的喜愛。不僅如此,這部影片的內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義。

片中的馬戲團是由一羣奇形怪狀的人組成,長鬍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巨人等角色,他們各自卑微,有着這樣那樣的生理缺陷,是身居社會底層的典型的弱勢羣體。他們不被自己和大眾接受,甚至被罵“低俗”,遭到很多人的抵制與歧視。但天無絕人之路,通過男主角的鼓勵與行動,他們最後都突破了自己。

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能夠得到眾多好評的原因,即影片向大眾傳遞一種積極的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心態。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遭到別人的白眼或非議,當然我們也會因之苦惱。影片教會我們在生活中要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惡語所左右。

我喜歡影片這樣的歌詞:“別人用脣槍舌劍傷害我,我就用洪荒之力撂倒他;我很勇敢,我傷痕累累,但我就是我。”是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在人生的舞台上,以自信的面目綻放着自我,演繹屬於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正如片尾戲劇評論家對巴納姆所説:“你能將不同膚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台,不卑不亢地表演,換個評論家會將其稱為一場人性的狂歡。”要記住:無論你是什麼樣子,都應該被這個世界温柔對待。

不僅如此,影片很精彩的一部分是這個轉折點,即主角變得富有後,他被金錢和世俗迷昏了眼,從而導致妻子離去,進而失去事業。這其實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生活中被金錢被利益蒙昏了眼而忘記自己本心的人數不勝數。

看《馬戲之王》帶給我太多思考,也讓我明白太多道理。在這浮躁的世間,請堅持本心;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勿忘本心。

《馬戲之王》觀後感4

根據馬戲大亨巴納姆經歷的改編,《馬戲之王》卻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人物傳記電影,歌舞劇的華麗驚豔成為了其另闢蹊徑的亮點所在,可遺憾的是電影在劇情上不但同原本的真實南轅北轍,一味的迎合好萊塢主流價值,劇情節奏上更是枯燥乏力。

如果單將《馬戲之王》作為一部歌舞片來看的話,它是尤為出色的,無可挑剔的場景調度、華麗的服裝道具,以及餘音繚繞的音樂,在《馬戲之王》裏處處都可以看到其在歌舞編排上所下的功夫,甚至於不少鏡頭都令電影有着堪為一部好萊塢佳作的氣質,然而電影在眼花繚亂的歌舞外衣之下,所難掩的是其內在的貧瘠,隨着劇情的發展,電影非但未能將愛與夢想賦予何般形態,反而變的虛無縹緲了起來。

《馬戲之王》雖然源於真實,但相比於真實的巴納姆,他貪婪狡詐的生平,電影為了禮讚愛與夢想,給巴納姆的人生粉飾了太多虛假的美好,這令整個故事在伊始其實就儼然失去了真實的奠基,而電影由此用巴納姆幾個事件節點所串聯的起承轉合,也完全忽視了去鋪墊於人物情感,這就造成了其即便有着“狼叔”休·傑克曼的主演,也無法使電影中作為主人公的巴納姆生動起來,甚至於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能打動人心的人物。

在虛假且匱乏人物情感的境況下,用音樂喧賓奪主於劇情的做法,最終令只電影是淪為了一部超長華麗的MV,而導演寄望由此突顯的愛與夢想的主旨,其實也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着力點,電影所構建的夢想只是如同泡沫般的存在,一戳即破,從導演到演員所有人都只是非常生硬的為了做出一個符合奧斯卡價值理念的命題作文而努力,然而這種做法反而使電影迷失了什麼才是其自身的本質,《馬戲之王》既沒有對現實醜惡的抨擊鞭笞,也沒有為一個愛與夢想的虛幻童話注入真摯的情感。

一部電影並不會因其有着美輪美奐的外衣和高尚的標榜便能打動人心,《馬戲之王》就是最好的例證,它有着一部佳作的所有基因,然而最後獻給觀眾的只是一個華麗而又蒼白的童話。

《馬戲之王》觀後感5

《馬戲之王》能擁有不亞於《紅磨坊》《愛樂之城》的經典歌舞,對服化道、燈光、攝影把控都歎為觀止的耀眼,全程營造出猶如《歡樂好聲音》那種燃爆氛圍,對眾生平等呼籲,洋溢着好萊塢勵志片那種改變世界決心。夢幻的巨星陣容都載歌載舞,眾多配角栩栩如生,簡直毫無短板,眾多賞心悦目的歌舞大秀,能在IMAX大銀幕璀璨綻放,堪稱史無前例!

關於“馬戲之王”巴納姆的傳奇人生,還是從無名小卒的底層,到經營博物館,並一手開創世上第一家馬戲團,但重點卻是鍥而不捨的韌勁,以及眾生平等的人權。《美女與野獸》導演比爾·康頓編劇的《馬戲之王》,能夠將歡樂、感動、勇氣與淚水等情感元素全部融進大俗套,並且炫耀各種奇思妙想的雜技,包括《愛樂之城》的奧斯卡金獎搭檔本吉·帕塞克與賈斯廷·保羅譜寫十多首金曲,以及饕鬄盛宴般大型歌舞,這都很震撼人心。

離開“金剛狼”好萊塢全能巨星休·傑克曼,還是向《悲慘世界》那樣歌舞雙全,以及《鐵甲鋼拳》那麼瀟灑大度、有商業頭腦,這個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演得淋漓盡致。米歇爾·威廉姆斯的嬌妻,從衝破家人的反對毅然決定走到一起,再到後面家庭糾紛,都潑辣有範兒,她聲音也甜美抒情。包括兩位大咖屋頂的精彩雙人舞,周圍白布都隨風伴舞,有心有靈犀之感。

《歌舞青春》系列中大放異彩的銀幕情侶贊達亞與扎克·埃夫隆加盟,無疑是《馬戲之王》的明智之舉,兩人畢竟能歌善舞,CP感超足,羣眾基礎硬。雙飛空中吊在繩子上共舞,身姿曼妙的贊達亞,居然像蜘蛛女一樣在空中盤旋,並雙方配合優美的舞姿,如夢如幻地將雜技、歌舞融合,神來之筆。

《碟中諜5》女主角麗貝卡·弗格森,驚豔出演瑞典國寶級歌手珍妮·琳德,從絕世高貴的扮相到氣質,都透出不可方物的魅力,沒想到放聲高唱《Never Enough》,那種寬廣聲域的熟練的花腔女高音,打動到所有人心靈深處。如果她是原聲,必須給跪了!

片中的馬戲團是由一羣奇形怪狀的人組成,但長鬍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肥人、巨人等角色,各個卑微、有生理缺陷,卻活靈活現,濃縮社會底層的弱勢羣體。他們不被自己和大眾接受,甚至被批評家罵為表演“低俗”,遭到很多人抵制與歧視,但通過男主角的鼓勵與行動,都最後突破了自己。

編劇明顯在細節上雕琢過苦功,例如侏儒去騎馬扮將軍找回尊嚴,有鬍子女人衝進上等人聚會咆哮,還有男主角忙於瑞典女歌手的環球巡迴表演,忽視了家人與合作伙伴,到外人襲擊馬戲團的縱火,以及眾人重新團結。包括那個清高苛刻的評論家説表演是“馬戲團”,被男一巧妙用做品牌,後面批評家坦言“我從不喜歡你們的表演.....但外人看來是人性的狂歡”,精闢戳穿主旨。

以正義之心激發出去為成員維護尊嚴,就連女歌唱家暗自道出自己同樣從底層開始奮鬥的身世,人物卻在進入上流社會委曲求全,都是《馬戲之王》折射現實主義的地方。360度全景拍攝歌舞,跳躍性剪輯無懈可擊,在大銀幕上展現百老匯頂級歌舞的流光溢彩,包括平等奮鬥主題都很棒。這是好萊塢工業化標誌的經典力作,因為我在IMAX銀幕上望見一種偉大的璀璨想象力與魔力!

《馬戲之王》觀後感6

還記得去年的2月14日,《愛樂之城》在大陸掀起了歌舞片罕見的觀影熱潮,大街小巷的影迷們傳唱着City of stars,跳着Another day of sun,彷彿整個城市真的變成了大家的舞台,這也就是極致的音樂和極致的電影藝術集合在一起迸發的巨大魔力。

讓我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再次體會到了歌舞電影帶給觀眾的魔力,而魔力的來源正是2月1日上映的這部《馬戲之王》。

其實在《馬戲之王》在北美上映之前,我基本上就沒有關注過這部電影,畢竟自己對於傳記片不是很感冒,而看到爛番茄54%不高不低的新鮮度之後更是不抱什麼期待,但是我恰恰忽視了爛番茄90%的觀眾好評度,IMDB 8.0的評分以及CINEMASCORE A級的觀眾評價,而這部評論界冷眼的歌舞片也憑藉着強大的觀眾口碑在北美不斷逆跌呈現了十足的票房黑馬之勢。

觀看完電影之後,我很理解影評人對於本片的批評是啥,但是誰管他呢,這就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爽的歌舞片!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歌舞片不是改編自歌劇就是改編自名著、童話,很少有傳記片採用歌舞電影的形式呈現。感覺上傳記片相對保守的類型風格和歌舞片的形式並不是特別搭得上,而《馬戲之王》就是這麼一部挑戰不可能的電影,在個人看來,導演完成得相當出色!

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歌舞場面真讓人大開眼界,高空雜耍等高空場面也感染力十足,《愛樂之城》比起來只能説“小打小鬧”了。好萊塢要是辦春晚,《馬戲之王》肯定是壓軸節目。

讓人意外的是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米歇爾·威廉姆斯等豪華班底,而導演邁克爾·格雷西的竟然是第一次拍攝電影,他還將是20xx年美版《火隱忍者》真人版的導演。

休·傑克曼飾演的“馬戲團鼻祖”巴納姆

雖説本片講述的是馬戲團之父P.T.巴納姆的生平故事,但是整部電影的劇本可真是一點傳記片的樣子也沒有。本片的劇本其實也就是引發評論界非議的“罪魁禍首”。一般的傳記片一旦涉及到巨大的時間跨度幾乎都會事無鉅細地展現角色的故事,就算是那些敍事上有所設計的電影也會盡量做到面面俱到,以至於大多數的傳記片的片長都是兩小時起的,上不封頂。

P.T.巴納姆本人

但是《馬戲之王》則完全不同,它105分鐘的片長簡直是輕盈的要命,而編劇僅僅就是找了七八個故事點出來串起了巴納姆從一無所有到成為馬戲大亨的過程,所有的人物奮鬥,所有的戲劇衝突都被打碎融入在了貫穿始終的歌舞情節之中。

就比如影片開場沒多久的這一首A million dreams,短短4分半的這首歌直接講述完了男主角從兒童時期和女主角的青梅竹馬到成年之後結婚來到大都市生育兩個女兒接着失業的情節。

而這一首Come alive也用了極短的時間講述了男主角招募“奇人”到所有人第一次登台震撼全場的過程。

也許,喜歡研究劇本的大神會説影片一言不合就尬歌舞的劇作過於偷懶,人物塑造太過想當然,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巨大的MV。但是大家也可以想想,每一個情節點的情緒,每一個傳統傳記片的核心瞬間,影片真的一個也沒有拉下,而歌舞的形式不但強化的這些感覺,更讓整部電影的觀賞性大大強於傳統的傳記片。

《馬戲之王》用105分鐘的片長串起了大大小小的十場歌舞大秀,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演員們的載歌載舞,與其説劇本被音樂牽着走,不如説本片中唯一表達方式就是音樂,導演想讓所有觀眾注意的不是什麼偉人的生平,不是什麼時代的印記,而是音樂和影像中包含的創造力和詮釋的超越階級的包容與家庭之愛。

所以,用我的話來説,《馬戲之王》就是一部講述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羣來自不同階級的人如何在一個冒險家的帶領下克服種種困難成為彼此的家人、收穫真愛並且最終把快樂傳遞給所有人的故事。

而我們作為觀眾在影片中感受到的也正是《馬戲之王》的核心——“將快樂注入別人的生命就是最高貴的藝術。”

觀看《馬戲之王》的過程是愉悦的、爽快的,拋棄傳統的敍事讓影片的節奏猶如行雲流水,極富激情和生命力,而所有的歌舞表演,我都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

整部電影的觀影過程,我無數次跟着節奏不自覺地律動,而影片的幾段馬戲團大秀更是看得人一身雞皮疙瘩,尤其是首尾呼應的兩段,可謂是暢快淋漓。

除了馬戲表演,導演出色的鏡頭調度和視覺想象力也貢獻了極其複雜的視聽設計與絕妙的轉場方式,讓影片中幾段人數不多的歌舞場面也精彩紛呈。

個人非常喜歡休·傑克曼與扎克·埃夫隆在酒吧的對唱情節和扎克·埃夫隆與贊達亞在馬戲團的雙人高空對唱,前者利用酒杯在吧枱上的傳遞設計出了趣味十足的舞蹈場面,而後者則用高空繩索對於兩個角色的纏繞激發出了角色心底的火熱的愛情,這兩段場面都值得一刷再刷。

休·傑克曼與扎克·埃夫隆作為好萊塢著名的唱跳演俱佳的演員,兩人紮實的舞技和演唱真是沒話講。

《馬戲之王》觀後感7

朋友無意間得到兩張免費的電影票,由於當時的時間問題一級種種原因,我們沒有看當時已經好評如潮的電影,在《南極之戀》和《馬戲之王》中選擇了後者,當時我並不知道男主是休叔拍的,而且搜了一下豆瓣的.評分似乎也不高,所以也沒有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看完了,感覺這部相對小眾的電影,值得一看。整部電影,最為精彩的就是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很貼切劇情,很耐聽。其實已經看完這部電影很久了,現在突然想動筆寫點東西的原因是,想看看自己過了一段時間,一想起這部電影是什麼樣的情節,果然還是當時那個很帶感的片段,是男主和男二在酒吧談判,真的超讚!

羅裏八嗦的説了一長段,現在就講講我的感想吧。感覺整部電影都在圍繞着階級愛情、勇氣與夢想開展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其實我對裏面女主的父親的一句話特別有感想。當男主來迎娶女主的時候,那時候男主還只是有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並不能給予女主所擁有過的生活,但是女主的父親並沒有像國產劇的父親一樣落入俗套,什麼百般阻攔,他任由女兒跟着那個窮小子,和那個窮小子女婿説了一句,“總有一天,她會自己回來的。”其實父親早已認為階級的問題確實能阻撓這對有情人,女兒遲早忍受不了劣質的生活質量而重新的回到自己身邊。但是女主恰恰就是看淡物質的生活,甘願在愛情裏沉淪的女人,即使面對着丈夫的失業,生活的困窘,她許下的願望依然是希望這樣的時光一直都在。另外一段愛情故事,同樣是圍繞着階級的,就是男二和一個雜技女的愛情,感覺故事都大同小異,就是都最後男二奮身去救雜技女時打動了她,於是兩人便不顧世俗眼光在一起了。接下來我想講的是關於勇氣和夢想。此時就要推出一首歌“This is me",説到勇氣就是電影中一羣怪咖吧,他們是自身有着各種各樣不同於常人的特點,因此常被人排斥歧視,冷嘲熱諷,終日只能隱藏自己,獨自舔着傷口,直到那一天,男主找到了他們,給了這羣人一個家——巴納姆博物館之馬戲團,他們終於重新站到了陽光下,在男主的組織下,他們表演着,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重拾了自信。同樣圍繞着這個主題的當然也有男主,他憑藉着自身的努力和天才的構想,成功跨越了階級,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説到這裏就引申出了電影的後半段的主題,男主憑藉着馬戲團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依然不被上流社會的富家子弟認同,於是他慢慢的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他去發掘高品位的表演的人才,比如男二和一位女音樂家。在此期間,他漸漸成功了,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認可,但是得到的同時,也總會失去什麼的道理從不缺席。他忽視最初和他並肩作戰的朋友和背後默默等待他的家人,他被虛榮和浮華矇蔽了雙眼,漸漸的迷失在成功的海市蜃樓中。好在最後的破產的轉折中,及時找回了自己。差點忘了提,還有一個片段也很驚豔的,是女主在家等待男主的時候i,在窗前跳起了舞,想象着男主一起跳,但突然一陣風,男主幻化成了窗簾一動,真的很是驚豔啊。歌曲是”tightrope”。

總的來説,故事情節不得不説還是有點俗套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細節確實做的出色。音樂和演員的出色的台詞功底和出彩的舞蹈表演,還有一個是看完電影后我才知道的背景,當時男主剛完成鼻子上基底細胞瘤的摘除手術,他的手術醫生告訴他千萬不要開嗓,鼻子上可是有80針,傷口真的會崩,甚至會受感染,原本是有人替阿休唱的,但一到《from now on》,他也忍不住唱了起來,導致最後傷口開裂出血。演員的敬業的精神着實令我動容。不得不説,這裏面的歌曲真的每一首都值得歲月的考驗。這些歌曲最終也得到了音樂領域的認可,獲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要是不看電影,至少還是去聽聽這些歌曲吧。

《馬戲之王》觀後感8

這可能是20xx年最五光十色、最奇思妙想的歌舞片。

最喜歡的是“千百個夢想”的主題曲:這個世界總有一天會成為我想象的樣子,只要心存夢想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未來有千萬個可能。”旋律優美、流行興強,歌詞也特別的勵志。

瑞典夜鶯演唱的《永無止境》高亢嘹亮,那氣勢震撼全場;還有榮獲金球獎、被奧斯卡提名的《Th is my這就是我》也特別有力量,催人振奮。尤其是當大鬍子胖女人、連體人、巨人、侏孺、狗孩、紋身男等一羣“怪胎”集合在一起且歌且舞,高唱“這就是我,生來不凡,沒有什麼是我配不上的!”真的會令觀眾從內心湧起一股熱流。

也就是因為巴納姆這些與眾不同的人,展現自己、真實做自己的機會,這些人才會把馬戲團當作自己的家,並由衷感激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片更像是《歡樂好聲音》的真人版本:老闆最開始都是想掙錢,於是招集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人,之後表演場地被毀,眾人把這裏當成家,然後一起重建。老闆,在經歷了一系列磨難之後也明白了追名逐利是無止境的,家人的愛與幸福才是初衷,而最崇高的藝術是帶給人快樂的!

《馬戲之王》觀後感9

①巴納姆真是不折不扣的營銷奇才,勇於試錯,會抓市場痛點,懂得製造噱頭,花錢魄力雄厚,挖人嘴皮一流,會搞公共關係,精力旺盛,樂天達觀,臉皮奇厚,擅長員工激勵,顏值高身材好嗓門贊,能親自唱跳,還由衷熱愛自己的事業。集頂級商業家和娛樂明星於一體,他不成功誰成功?

②最重要的是,他的藝術定位超前且精準:不必迎合權威,只需讓觀眾開懷。(我就很討厭那些不好看卻喜歡拿深度説事的電影)換一個年代,他也可以成為電影大亨,網遊大亨,唱片大亨,遊樂場大亨……馬戲表演一直飽受爭議,也許終有一天會消失,但只要人們還需要娛樂,巴納姆精神就將不朽。

③巴納姆創業是為了追求內心有趣和價值實現,但童年的創傷讓他漸漸變成了一個追名逐利、努力向上流社會自證的庸俗商人,最終現實讓他看清了自己,重新做回一個有趣的草根娛樂家。這段經歷點出了現實真諦:任何藝術創作者,無論高雅還是通俗,假如他無法擁抱真實的自我,也就不可能觸動他的受眾。

④在講藝術家的電影裏,評論人通常被黑得很慘(比如《鳥人》),但本片的評論家卻罕見地露出可愛的一面。他幾次出場充滿冷喜感,最後跟巴納姆把酒交心,對後者安慰和激勵甚大,更道出評論與觀眾的共生存在。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憎惡評論的,他的作品完美延伸自他的內心,實現本身就已抵達無憾。

⑤《馬戲之王》淡化了傳記屬性,它用王子公主般的戀愛橋段、邊緣人尋找認同和庇護的温情色彩、以及堪稱年度最佳的豪華舞美,展現了一個讓人神往的世界:那裏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什麼困難是唱一首歌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跳一支舞吧。

《馬戲之王》觀後感10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叫做《馬戲之王》的電影。

電影裏有一個小男孩,他非常貧困,但他想讓所有人都快樂。他長大後,找到了工作。可是好景不長,他被解僱了。於是,他租了一個博物館,可是每天只能賣出三張票,去得人並不多。他的女兒告訴他,活的動物才能讓博物館廣受歡迎。於是他到處追尋奇人異士:他找到了體重750磅的人、愛爾蘭巨人、長鬍子的女人和只有四個手掌那麼大的22歲男人……接下來他們聲名大噪,英國女王接見了他們。他又在團隊里加入了瑞典夜鶯、著名歌劇演員……可是,他只想讓自己躋身上流社會,卻忘卻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最後,劇場因為失火燒光了。

但是他沒有灰心,他在另一片空地上搭了一頂帳篷,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馬戲團。

故事中的小男孩失敗了那麼多次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他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輕言放棄,而是堅持、努力、把困難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