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7W

第一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中的一本,該叢書以宣傳當代教育家事蹟,反映教育家成長和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為宗旨。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教育家?本系列叢書將會讓讀者體會到,教育家並不神祕,他們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他們也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甚至可能因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某些缺點和不足更容易表現出來。但是,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們為教育改革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記錄了作者李希貴幼年教育思想的啟蒙發育——鄉村中學的教學歲月——穿越“雷區”的校長生涯——教育的改革實踐——建設教育強市的追求歷程等各個時期的探索過程和理性思索。

讀此書,我不僅可以瞭解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而且可以從中窺探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風雲變幻、崎嶇坎坷的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從書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穎而又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真知灼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憶中,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在探索歷程的評價中,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在體驗感悟的歸納中,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第二篇:《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讀書筆記

好書推薦:《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

江陰市輔延中心國小程黎君

拿到李希貴的《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當代教育家叢書之一,是在今年暑假去上海蔘加“新經典大講壇”活動的材料袋裏。聽同行城中國小的老師説,這本書他們學校老師人手一本。我那一定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好書吧。

也曾看過一些教育家的專著,如蘇霍姆林斯基的,陶行知的,看過一些教育界特級教師出的好書,如魏書生的、於永正的書。然而它們都未能有這本書這樣吸引着我——在拿到書的上海學習期間,白天聽講座時,雖然講座很精彩,可我忍不住還想看帶在身邊的這本書《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講座一有休息時間,我立刻拿出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看。幾乎是一口氣我把這本書讀完了,它讓我如此心動,如此感慨。讀着這樣的一本書,你會感覺作者的那麼多經歷和思考也正是你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着的,他曾經面對的困惑也正是你一直困惑着而且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讀着這樣的一本書,你會感覺你面對的似乎不是一個教育家,而是一位同事,一位朋友,聽他拉家常似的,娓娓地敍説他的教育故事,敍説他的工作經歷,讓你不知不覺地和他一起經歷,一起感歎,一起思考,卻絲毫不覺疲倦。

上海回來後,我又再次閲讀這本書,透過作者平實樸素的語言,我看到一個求實求真的心靈,看到一個勇於改革勇於實踐的思想家,教育家,我沐浴着他思想的光芒,接受他先進的教育理念,以致我的心仍然時時被震撼着,時時有感動的淚溢與眼眶。我感覺,這本書它一定會受到老師、領導的歡迎。因為它可供我們學習的教育教學經驗太多太多了。 ??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章節題目吧:

《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輔導不了的語文》,《沒有老師的語文課》,《?act語文教改實驗?》

《管理應當從提倡什麼切入》——《?你到底還允許我們幹什麼》《?我們真的是鬧着玩的? 》

《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

《矛盾消化在機制之中》——《?面子?也沒那麼湊效了》、《製造一杆公平秤》、《讓聘任制軟着陸》

《經營學校文化》——《永不屈服》、 《讓苦累文化上市》、《領導幹部日日思》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從熱愛水井到熱愛學校》、《校長的責任:‘經銷’希望》

《借水行舟: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把能夠拿來的全部拿來》《向社會購買智力》《?親子共成長?》《百萬人家競讀書》

??

看這着這些題目,你是否覺得有些內容是我們的困惑,有些內容我們也曾這樣想? 再隨便看一些具體的做法吧:

?尋找語文教育原生態? ?語文實驗室計劃?——每週只用兩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四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讀書。

?用比值衡量成績?。每次考試後,把本年級前五名學生的平均成績確定為1,其餘的學生則以自己的成績除以前五名的平均成績,所得的商即為自己的比值。——一項小小的改革,把學生的目光從橫向比較引向轉移到自我關注。

?點名達標活動?,同時開展老師給每位學生找三條優點,每天表演三名學生或表揚三次學生等活動。開學第四周進行第一輪達標,要求老師能面對學生叫出全班同學的姓名;第八週則面對學生後腦勺點名方能達標,到學期結束,則能説出所教學生的家庭,個性,愛好等情況。活動,以遊戲方式開展。……

校訓:?為四十歲做準備!?給校訓釋文,給校訓找一百條理由。

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大家已見怪不怪了:國小搞得轟轟烈烈,中學勉勉強強,高中則冷冷清清。在高中段這樣一個公認的實施素質計較於的“雷區”裏,進行這樣關注師生生命生存狀態的探索,讓處在高壓狀態下的老師和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難怪有人把李希貴稱之為“雷區”裏的舞蹈者。

再看這樣的一些話,是否説到我們的心坎上了?——

(一)?原來問題出在學校管理者身上。我們的確和班主任太計較了。班級的每一項檢查評比,都要週週通報、月彙總,張貼得人人皆知,大事小事都要和本來微不足道的班主任補貼掛鈎。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給老師的壓力太大了。於是一他們只要把這壓力再轉嫁到學生身上。斤斤計較,代替了寬容、和諧與健康向上的班級生活,只看眼前、不問長遠的班級建設的短期行為,只重治標、不彙總治本的顧此失彼的工作方式,都在班級管理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二)?一位青年語文教師所人班級的成績,已經在開學後的三次考試中名落孫山,按學校末位淘汰制的考核辦法,這位教師應該在期會考試後落聘待崗。

同學們不幹了,他們太喜歡自己的語文老師了,他們找到校長室説:?不信到時候看!? 到什麼時候?誰能知道你十年後的語文水平!?

?如果把考試僅僅定位在平定優劣上,考試就必然成為一個教育的怪胎。那位青年老師的語文教改是在為孩子們的終生奠基,但眼前的考試就是一道過不了的門檻。

可是,我們偏偏沒有這樣的本事,一項面向未來的教改,一項着眼孩子們終生髮展的實驗,就必然要用一定的時間來檢驗;如果連眼前的考試也全能應付,它就不會有太多的精力關注明天!?

…………

這樣的內容太多太多了,李希貴,一個一線教師,一線校長,他始終在思考,教育的弊

端,思考教改的道路。還是讓我們再來看看李希貴的一些教育金言吧:

在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如果你討厭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在什麼樣的年齡段讀什麼樣的書,這應當成為指導學生閲讀的重要原則。

寫你想寫的,讓文章從心裏流出來。

權利是把傳家寶刀,最好不要拔刀出鞘。

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

李希貴,無論是課程及學科教學的改革,無論是一所學校的綜合改革,也無論是一個縣範圍內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都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省政府領導、教育專家學者、普通教師等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讚譽,那麼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從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中學教師到擔任高密一中的校長,到擔任高密市教委主任,到擔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他書中結語中的人生感言吧。

?教育學其實是‘人學’,而‘人學’應該是最大的學問,也應是人人首先應該認知的學問。從教20多年,我自認為,我的成功不在於我從一個普通教師當了校長(市重點中學高密一中校長),當了局長(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而在於我從讀教育這本大書的過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命形態,找到了一條屬於我自己的道路。——

讓閲讀滋養心靈

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有所不為有所為

不要混到划船的隊伍中去

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起點上的終點思考

把成功設計成一種危機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讀完李希貴《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這本書,情不自禁這樣想:要是我也有這樣一個校長多好,要是我們的教育局長也像他那樣多好。可反過來,我又這樣想:有了這樣的教育局長,有了這樣的校長,我能做高密一中那用勇於改革的語文教師,能堅持把簡單的事做好嗎?呵呵,自勉吧。

第三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

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 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

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

第四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實踐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講到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經常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圍牆外,從失修的磚牆縫裏向學校女廁所裏偷窺。按照常規,這樣的行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是彌天大罪。但時任高密一中校長的李希貴,沒有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沒有盲目“上綱上線”,而是從調查入手,關注學生心靈,實施了“保密、充實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秀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趟過了危險的河流。在這個成功教育案例中,作者沒有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判斷學生,沒有用道德的標尺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真的沒有壞學生,鍛造了學生的成功。每當讀到這個情節,我都非常佩服作者科學的學生觀,驚歎作者高超的教育技巧,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我們要非常關注心裏有問題的孩子,對症下藥,樹立並真正落實“沒有壞孩子,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的理念,讓學生從暫時的失敗走向成功。

書中還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雙休日,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評價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後,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

我們的評價問題。這一年,在作者的堅持下,高密一中破格錄取了一個叫賀明的學習成績很落後的學生,錄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國畫畫得特別好。進入一中以後,老師們發現,賀明是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但作者並沒有放棄,而是主動找賀明拉家常,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並讓賀明選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次,他加強了自我約束,發奮學習,進步很快,被評為“百優中學生”。後來,他考取了一所美術學校。這樣,增加了評價的尺子,就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了成功,從而,滿足了這些學生做一個好學生的心理需求,使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反思我們的評價辦法,要堅持用多把尺子量學生,善於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長處,幫助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尋找失去的信心,走進學生心靈,鼓勵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

對於這本書,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思自己,勇於實踐。

第五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隨筆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隨筆

最近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觸頗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想法:

一、傳統與現代

“管教”式的教育,學生處在被動的狀態,學到了知識,但失去了自我。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的確,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也可以充斥於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什麼樣的空間。傳統的教育模式,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主體地位,堅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是消化教師提供各種“營養品”的“胃”。這與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共同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理念截然不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人文精神缺失,學生全面持續發展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只有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堅持學生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讓他們真正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教育才真正實現它的真諦,教育才能天高海闊,任鳥飛魚躍。”

二、真知來自體驗

我們一直強調教育學生要做到“言傳身教”,“言傳”能使學生明理,“身教”能使學生看到榜樣示範。但這些教育之中都缺乏學生的自我體驗,缺乏直接的感性認識就無法產生震撼心靈的體驗。“體驗,只有體驗,才能有刻骨銘心的體會,才能有屬於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

在對兩個偷窺女廁所的學生處理上,更是體現了李西貴的仁愛思想。他並沒有採用常規處理的辦法,僅僅簡單的從行為上定性為“流氓”,而是懷着一顆愛心,本着對學生負責的人文思想,通過縝密細緻的調查,通過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把兩個滯留在不良習慣環境中的學生,引領出黑暗,成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最終走向成功的人生。從這件事的處理上,我們可以得出:“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就已經結束了。”

四、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性格迥異,千姿百態。因此,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也必然充滿個性,不盡相同。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不應該是流水線式的簡單生產,也不應該是“模具”的創造者,教育應該尊重個體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注重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學生才能自由呼吸成長,教育的產品才能千姿百態,社會才能豐富多彩。李希貴先生就是這樣做事,他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善於從學生的特長入手,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贏得自尊,體驗到成功,在成功中創造成功,努力實現哪裏有閃光就打造到哪裏。因此,在打造閃光點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克服缺點完善自我的過程,就是在創造成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