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89K

第一篇:《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精選多篇)

[讀書筆記摘抄]讀書筆記摘抄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在這本書裏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

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説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裏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裏,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薰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第二篇: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人之特殊就“特”在,人雖來自於物,卻能超越於一切物之上,人是生命存在,卻又超越了生命的侷限,教育讀書筆記摘抄。人就是這樣一種彷彿來自兩個世界、生活在兩個天地,既近於禽獸而又類於天使,身上充滿了“二律背反”式矛盾,既“是其所是”而同時又“是其所不是”的那種存在。——高清海(第1頁)

長期以來,我們把教育視為為一中社會現象,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需要和要求,作為教育發生的原點,不知不覺偏離了教育的本真。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會的教育。教育固然對社會發生作用,但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培養的人蔘與社會實踐而實現。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關乎人的教育。對人的認識,成為教育活動和教育學的前提。(第2頁)

我們對人的認識,要轉變物的認識方式為人的認識方式,確立人是由雙重生命構成的一種具有複雜性的統一體。(第10頁)

人把生命的適應性活動變成了創造性活動,這就不僅賦予人的生命以獨立的“自我”,還使生命活動變成自我支配的“目的性活動”,在自身活動範圍獲得了發展的自由。(第23頁)

人是文化的生產者,文化也是(請繼續關注:)人的生產者,人與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人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文化是人詩意存在的棲居地。這樣在文化的世界裏,人才是人。離開了文化世界,人就可能成為一種“動物”。所以,人永遠是文化的子孫,是文化的載體,生命是文化核心。(第26頁)

人作為一個文化的存在,作為“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他的超越不只是滿足物質需要,它是一種更好的、新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追求。如同普列斯納所言,人永遠意欲着和盼望着,思考着和想象着,感覺着和信仰着,為自己的生命擔憂着。(第29頁)

教育對生命來説,是最基本的原點,它源於生命發展的需要,同時,生命發展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生命的發展不是自然的肉體生長,也不是憑空進行的,它藉助於文化,是人與文化之間的矛盾統一。教育在人與文化之間“製造”矛盾、解決“矛盾”,又不斷地“生成”新的矛盾。所以,生命、文化成為教育的原點,文化源於生命的存在,故此,教育最根本的原點只在於生命本身。(第39頁)

教育的職業性和社會性誠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則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可能長時間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種不知不覺加重的病患一樣。一個國家會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認識到病情的嚴重。——理查德·利問斯通(第43頁)

沒有人文教育不行,只有灌輸式的壓抑人性的人文教育也不行,讀書筆記大全《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那種以工具價值為主體的知識教育與以人格培養為目的的人文教育不是平等的,人文教育要高於知識教育,從根本上制約着知識教育。而且不僅要制約着人文知識的教育,要以人文的方式進行文科教育,把文科教育變成欣賞的過程,變成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的過程;還要用人文教育觀照科學教育,使科學教育成為具有人文教化意藴的、全面的科學教育。(第47頁)

生活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是生命存在狀態的一種體驗。陶行知説,“什麼叫生活?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裏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生就是要‘活’——要‘生活’。” (第47頁)

現代教育把學校當作一個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些習慣的場所。這些東西的價值被認為多半要取決於遙遠的未來;兒童所必須做的這些事情,是為了他將來要做某些別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是預備而已。結果是,他們並不成為兒童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而並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第48頁)

兒童的生活是“兒童”的。是充滿童心、童趣、童稚的。一旦我們在教學中以理性的尺度,以唯一的尺度,或以某種崇高的尺度,來剪裁兒童的世界的時候,兒童就不在生活之中了。(第50頁)

生活不僅在於它的意義,更在於它是生命的衝動,充滿着生機活力。充滿活力的生命是創造的,一定意義上是“野性”的。幼小的生命應該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他們應該在東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感受自然,親歷生命,體驗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樂趣。(第51頁)

課程設計如果憑藉某中政治權利,充滿一種權利的話語,用政治的標準來塑造青少年兒童的言論、行為和生活,那不是人的教育所需要的。(第56——57頁)

我們的教師,如果像工程師一樣,把學生人為塑造得一個模樣,那麼我們的教室就談不上育人,而只能是“制器”。 (第58頁)

我們需要的不是規訓,而是人性化的紀律。課堂需要紀律,但紀律不是為了安靜的秩序,不是為了維護教師的利益,更不能由此壓抑學生的生命需要。“最高的規範就是自由”,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告戒我們,紀律必須為生命的自由發展服務。一旦紀律成為摧殘生命的“兇器”。就成為必須廢除的規訓。(第62頁)

教師常犯的25種錯誤,包括不當的教育策略、體罰、有意疏遠、公開嘲諷、偏袒、生理歧視、人身攻擊、不當的師生關係、故意虐-待、種族文化歧視、侮辱、錯誤的指責、性騷擾等。(第64頁)

教師的“有些語言和行為能給人脆弱的心靈帶來創傷,且這種創傷會伴隨人的一生。(第65頁)

第三篇:《愛是承擔》讀書筆記摘抄

有人説,愛是分享,我覺得分享之後就是承擔;有人説,愛是力量,我覺得力量是用來承擔的;還有人説,愛是榮耀,可是我覺得沒有承擔一切,怎麼會得到贊同,榮耀?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開學第一課。我不斷地在問,愛是什麼?

愛是承擔!小男孩鵬飛與奶奶相依為命,家裏並不富裕,僅僅住這一間破舊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動不便,小鵬飛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給奶奶做飯,寒來暑往,沒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擔壓在了一個年僅十幾歲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鵬飛用愛的力量,大聲的告訴全世界:“我會堅強!”

《開學第一課》教會了我人要會自理,自理才能會承擔,承擔一切。

想到這我突然臉紅了,小鵬飛六歲懂事,這時我們還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樂,可他那麼小就承擔起照顧奶奶的重任,我們呢?悶心自問,有哪一刻想過替父母承擔一些?

電視中的掌聲想起打斷了我,我轉頭繼續看電視,主持人報着馬鵬飛的一日安排。22:30—5:30僅僅只是他睡覺的時間,才五個小時。

才五個小時,説來也慚愧,我從來都睡十一個小時,爸爸媽媽老師都説我像個小嬰兒,一天睡眠時間太足了。我也想過,可是畢竟沒事做,我受到的鍛鍊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沒承擔什麼,只會給別人增加壓力,嗨!真應該向他好好學習,讓父母輕鬆點。

想着,想着,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承擔起自己能承擔的,那每個人將都輕鬆快樂,這樣又讓每個人有默默給予的精神,讓國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愛是承擔不僅意味着承擔身邊的親情之愛、友情之愛,更意味着恪盡職守盡心盡責,全心全意履行社會責任。愛國,就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愛,讓中國更美麗。

第四篇:《老天會愛笨小孩》讀書筆記摘抄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名叫《老天會愛笨小孩》這本書,這本書是由盛欣怡和黃金鑫在生活中一個個搞笑幽默的趣事組成的,這本書是陽光姐姐寫的,她寫這本書是因為讓大家保護眼睛,少看電視多讀書。總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是由兩個內容組成的,一個是《老天會愛笨小孩》,另一個是《我是便利貼女生》,我最喜歡《我是便利貼女生》中的小姨和妹妹。

《老天會愛笨小孩》這一個內容的主人公是十二歲的黃金鑫,外號金字塔,黃金鑫的學校到處都是“聰明孩子”的學校。剛轉來的黃金鑫還真有點不習慣呢!剛開始,他只認識自己的同桌華汪德,黃金鑫反應慢,動作也慢,在所有的功課裏,他只有死記硬背的英語還算能過得去,他的爸爸媽媽還有他的同桌華汪德都説他是一個笨小孩,但是,這個故事會告訴你,笨小孩也可以成為天才,被老天喜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是便利貼女生》這一個內容是主人公是十二歲的小女生盛欣怡,他最討厭的是她的妹妹和小姨,他最苦惱的事情是得不到好朋友的尊重。盛欣怡是一個處處為別人着想的人,可是,她這樣做,卻讓同班同學稱她為“便利貼”女生,她的爸爸有同樣的性格,結果把全家搞得不得安寧,是全家深受困擾,到底是什麼是讓全家受害了呢?

想從中獲得樂趣嗎?想知道題的答案嗎?那就看看一看《老天會愛笨小孩》這本書吧!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吧!

第五篇: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愛的教育》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日記體小説,這部小説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以充滿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記錄了孩子們在整整一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動人畫面,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10本小説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有一次母親帶着安利柯去幫助一對貧窮母子,沒想到他們正是安利柯的同學克洛西和他的母親。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為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這個祕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為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樣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為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並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於明白兒子為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醒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願兵不幸犧牲後,校長常常帶着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

畢業時,安利柯好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正如其書名所暗示的,《愛的教育》宣揚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學年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起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全書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無不包含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提醒人們學會用一種温暖的眼光看世界。這本書也寄託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友愛。

《愛的教育》藴含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質教育的根基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在全書中我們看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堅持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個性上允許孩子自由發展。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亞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體現在這個小小的細節中。

本書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兒童的所思所感並不同於成年人,本書的情節能夠使人真正地瞭解到孩子們對世界和環境的看法,讓我們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從而也讓我們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