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摘錄《教育的使命與責任》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7W

第一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摘錄《教育的使命與責任》

《教師的責任與使命》

職業道德包涵的範圍很廣,就教師職業道德而言,包括內在品質修養和外在行為修養兩方面。內在品質修養,如公正、愛生、以身作則、獻身教育事業、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等;外部行為修養,如待人處事的態度與涵養,包括穩重、沉着、外表端莊、語言規範、衣着整潔大方等。在我看來,無論哪種職業,有一種共通的基本職業道德,即責任心;教師職業又有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即教師的使命。所以,今天我只談責任與使命兩個方面。先談責任。

責任心是師德的基礎。只有意識到自己肩負的教育重任,才會在各方面對自己做出更高要求,比如注意外表與言行、處處以身作則、熱愛學生、願意獻身、勤奮好學、追求上進。強烈的責任心,使教師對待工作更用心。具有強烈責任心的教師才能堅持冒着酷暑嚴寒每天早起監督學生跑步,才能細心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煩惱,才能耐心地處理數不清的班級瑣事,才能花費三四個小時來備僅僅40分鐘的課,才願意花時間認真地批改堆成山的作業??我們學校有些教師就具有這樣強烈的責任心,他們也是我尊重的對象和學習的榜樣。再看使命

教師這個職業,有很多的光環。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自古以來教師就是非常重要的職業。教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説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教師,平凡而偉大。多少年季節輪迴,多少個春秋寒暑,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燈火長明,青絲之間添華髮,三尺講台蕩笑聲,奉獻幾多血與汗,不求青史留英名,這就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人們尊敬教師,愛戴教師,正是因為教師承擔着重要的責任和偉大的使命,一個合格的教師,就應該以身作則,不負自己的使命,回首自己的教學生涯,點點滴滴,雖不偉大,但卻無愧於心,因為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為學生付出了真心,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不辱為人師的使命!

演講人:高凌霄

2014年4月11日

第二篇:教師責任與使命

教師責任與使命

曾經有人説過: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風景最為迷人,那就是師魂;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

自從做了老師之後,我的心裏就多了兩個沉甸甸的詞語,責任感,使命感。

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使命?

“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

當做好的工作。它是伴隨着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

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由此可知,責任就是一種規定、一種義務。每一個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肩負着責任。“使命”的意思是“派人做事的命令或決定;或指重大的

任務或責任”,可見,“使命”的內涵比責任更豐富、層次更高。一説到“使命” 我便馬上

會聯想到國家利益、民族大義、社會責任、前程與未來等等。

教師這一職業的責任與使命是什麼呢?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而在

新時期,教師的責任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愛”與“責任”,二

者其實是分不開的,“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

任也辦不好教育。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愛心,在做好傳道授業解惑這三點上“要以德為

先”,把責任感時刻緊記心中,才能做到“敬業奉獻”。

俗話説得好,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是無形的力量,愛是師德的核心,

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合格的教

師,愛只是一個最淺層次的要求,而德則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沒有公德,社會就會淪落,

沒有師德,教育就會沒落——師德是愛,更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就

不會明確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那就辦不好教育,育不好學生。

教師的愛不等於遷就,嚴愛結合寬容不等於一味遷就,缺失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

在教育手段的實施中一定要“嚴”。我們應當學會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中取信於學生,俗話説

得好:“嚴是愛,縱是害,不管不問要變壞”。要讓學生對老師真心愛戴,老師對學生首先要

嚴慈相濟,嚴而不厲,愛而不縱。嚴要以愛為基礎,從愛的角度去嚴格要求,他們會樂意接

受,讓他們感受到批評原來也是甜的。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

力創條件,使他們去改正以獲得成功的喜悦,並且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

有恆。當學生犯錯的時候, 我要求他們自己想明白這是錯的,既然做錯了事就應該去主動的

承擔責任。 例如當同學之間因為小事鬧矛盾時,他們會主動向對方道歉;當他們遲到時,

他們會自己站5分鐘,當他們因説話扣分時,他們會主動打掃衞生,當他們做錯題時,會主

動拿起改錯本把題錯的原因,改正的過程寫上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在無形之中養成的好的習

慣。

教師責任大於天,使命重於山,一個好的老師可以成就一個人才,一個工作馬虎、缺乏

愛心與責任心的老師也會毀掉一個孩子的前途。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老師的社會責任感的強

弱、愛心的多少不僅直接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也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老師的一言

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

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

總而言之,教師這份職業,説大了,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説小了,是為了對得住自己的良心,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才願望,為

了每一位家長的期待目光。

願我們的教師生涯永遠:勇擔責任,不辱使命!

第三篇:管理使命、責任、實務(責任篇)讀書筆記

《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讀後感

———責任篇的感想

通過一個月的學習,我終於把《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責任篇讀完了,雖然只是瀏覽一遍,不過沒有白讀,還是瞭解了一些管理責任方面的知識。受益的同時更多的是看到了作者背後的功力,此書充分的表達了作者的智慧、知識、藝術、和經驗,有很強的理論知識。

讀完本書可以確信一下兩件事實:一是書中所囊括的全部內容都來源於管理實踐,而且有效性已經得到了時間的證明和肯定,是管理實踐中最核心的管理;二是書中的所有內容都經過管理專業學員的測試,並被認為既具有深遠意義又易於領會把握。

———彼得.德魯克我覺得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主要就是利用了人的洞察力、理性思維、知識與技能來武裝管理者,讓他們每一個明天都能比今天做得更好。

西門子把他的看法概括為這樣的警句:“沒有有效的高層管理團隊的銀行,只不過是一堆應予拍賣的辦公室傢俱而已。”沒錯,就像賣物品一樣,要有一個好的銷售員,才可以把東西賣出去,要不然這些也只是擺設而已。

1973年出版了這本《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書之後,從書名中,我們便可以看出德魯克教授以以貫之思想:管理是一種使命、責任和實務。他在《責任篇》中討論高層管理及其任務、結構及戰略。德魯克先生是在這本書中率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所倡導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學和管理工具。並且也建立了一門學科,一門管理學科,一門“經世濟民”的學科。

很快一股管理熱潮席捲了全球,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個事件意味着“管理”正成為現代組織機構不可或缺的“功能”,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意識而伴隨我們左右。德魯克的管理責任觀點對中國市場化改革有着重要積極地意義。他論述了多元化社會中公民責任是確保公民個性自由的有效保障,責任管理是代替專制的惟一選擇和保護我們免受專制的惟一途徑。

一、管理的責任

德魯克從管理角度理解的責任有自己獨到之處。第一,責任是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即“作一個管理人員就意味着需要分擔企業成就的責任,一個沒有被期望承擔這種責任的人,就不是一個管理人員。第二,承擔責任需要起碼的職權限度,任何人要求職權就要承擔責任,而任何人承擔責任也就是要求職權。因此,責任與職權是讓管理者承擔的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管理者如何正確行使他的職權呢?德魯克主張應該在職權基礎上建立一定的權威,通過工作過程中獲得的權威來進行管理,而不是靠“權力”進行管理。所以他建議“為了建立可達成的組織,你必須用責任取代權力”。同時,權威是管理者在進行工作時才具有權威,離開工作環境就不存在權威的問題。第三,責任是管理者的目標與整個團體目標一致的保證。責任對於管理者來説是對自己他人關係的一種規範。如果只對別人提出要求而不對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沒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負責的。如果員工不能肯定自己對公司是認真的、負責的、有能力的,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的工作、團隊和所在單位的事務承擔起責任來。要使員工承擔起責任和有所成就感,就必須使追求工作目標的人員與他們的上級共同為每一項工作制度目標。

二、管理責任的基礎

明確了管理者的責任之後,還需要理解如何對管理者責任進行有效管理—這才是管理理論所關注的。對此,德魯克專門研究了管理責任的基礎問題,即對企業進行責任管理所需要的條件。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德魯克列舉了管理責任的五大基礎:

1、設定責任目標。主要包括,決定管理責任的目標應該是什麼,決定實現責任目標的過程和階段應該是什麼,決定要實現責任目標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2、管理團隊。為了有效管理團隊的責任問題,德魯克分析了活動、決策和相關的需求。德魯克對工作進行了分類,他把工作分為易於管理的活動和難於管理的活動,並進一步對各種活動的管理任務進行分類。他還闡述瞭如何把單位與任務進行有組織的結構安排,這些都給管理者有效管理團隊明確了任務。

3、激勵和交流。為了使管理責任能夠具體落實到每一位管理者身上,還需要通過薪酬激勵、工作安排和提升等“人力資源槓桿”來進行責任激勵。

4、有效的責任考評。德魯克在強調自我管理同時,還強調製度化考評對於管理的積極作用,他認為,考評是管理者工作中的基本要素。通過考評,為管理者建立責任評判標準,規定最低的責任要求,為責任問題提供一個賞罰的依據。

5、開發和培養人才。責任是管理者人才的基本要素,因此,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責任管理,這是有些責任管理的一個條件。而且,人才開發培養不僅僅是對下屬,還要包括開發管理者本人。德魯克寫到,只有管理者才被人們要求幫助其他人獲得遠見和能力,使這些人的表現能達到高水平。

三、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要負擔起實現企業使命的責任,除了對內實施有效的責任管理之外,對外同樣要承擔管理的責任——這就是當今極為盛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它是德魯克管理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技術與革新改善生活的質量。”沃爾瑪公司:“我們存在的目的是為顧客提供價值。”衡量我們一切行動的價值標準是我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並把它當做一項重要的管理任務: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它們只是一種工具,每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對於組織而言,光是求生存還不夠,這點與生物體有很大的不同。組織的目標,應該是對個人和社會作某種貢獻。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企業本身之外,所以必須努力認識組織以外的情況和問題。

事實上,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社會之中,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適當的定義:創造顧客。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而只是一種工具:每一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對於組織而言,光是求生存是不夠的,這點與生物體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為了承擔它對社會的責任,提供商品和勞務,就必須對社會有所影響。一方面,為所在社區提供就業機會和税收來源,另一方面又生產出廢物、廢水、廢氣,污染環境。在當今這個多機構的社會中,企業必須日益關心它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關心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環境等。

四、基於責任的組織

一個組織光是求生存並不夠,它與生物體有很多的不同,它的目標是對個人和社會做某種貢獻。因此,對其功能的考驗,都是來自外部。在眾多的管理任務中,他認為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組織既是管理的目標和對象,又是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即每一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圍繞組織的管理目標,組織必須使這些目標相互平衡、結合、互相競爭,需要平衡目前的需要和未來的需要,它必須把各項目標變成具體的戰略並把資源集中在一起。

早在1954年《管理的實踐》中,德魯克就提出了組織結構適應經營戰略的觀點。到了70年代,德魯克進一步強調了組織在整個管理目標達成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構建組織的結構體系首先應該考慮這個組織結構所必須達到的要求,同時明確這個結構所要承擔的任務和壓力,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應該如何獲得績效。錯誤的結構則會嚴重地損害商業運作,甚至會毀掉一個公司。針對組織的管理目標提出,組織結構要達到保障管理目標的作用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原則:(1)必須是為實現企業的績效設置。(2)組織結構應該儘可能減少中間管理層次,形成儘可能短的指揮鏈。(3)組織形式要有利於培訓和考察未來的高層管理人員。

真正進步的人決不以“孤獨”、“進步”為己足,必須負起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周圍的人都進步。通過讀德魯克的《管理:使命、責任、實務》這本書,認識到:“管理是一種實踐,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管理中要付有管理的責任,管理的責任是為了實現管理目標而實施的管理活動。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特定組織的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成效,員工具有成就感,使企業提高對社會的影響與承擔社會責任。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溝通、決策、培訓、管理開發等等,從管理者的定義開始——到管理活動——然後到分權——最後到管理者和預算,回憶起來總會有種想再翻一翻的衝動,此書是管理大師經過很多年積累的結晶,理論知識很強,如果想用得很好是需要從其它相關書籍吸收營養的,它增加了我對管理知識的興趣,我要吸收更多的管理知識,來結合與檢驗我學到的雖然有一定年齡但仍然充滿智慧的書《管理使命、責任、實務》責任篇。

衷心的感謝公司的用心良苦,感謝德魯克先生!最後我用作者的話來勉勵自已“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

第四篇:教育的使命與責任

《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是肖川教授的一本教育隨筆集。沒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沒有責任擔當的教育是輕薄的。“我們不停地跑,爭取領先,但總是有一刻需要停下來想一想:這條路是通向夢想還是通向深淵?”真正的教育不僅應該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靈魂,具有堅定而明確的價值追求。使命與責任賦予教育以高度和靈魂。作者在凝練、舒展的言説中表達了細密之思的風格,不禁讓人在

輕鬆愉快的閲讀中觸摸到教育的時代主題。讀肖川的教育隨筆,你會感歎道:有一種美,叫教育! 人是萬物之靈,人不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對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對人的成全。教育使一個生而軟弱無助的個體逐漸成長為自立,自強,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個體,因此,教育為任何社會中健

全的個體所必須。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於:捍衞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則構成生命教育的目標。

學校的教育應該是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教育的真正內涵,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構機建的統一。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説,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激發、內心的敞亮、主體性的弘揚和個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説,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和靈魂的感召。教育源於生活,並從生活中獲得向前發

展的動力。

生命教育應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為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個層次應當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個層次是指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實踐領域,應當涵蓋着多重主題的教育實踐。

一個真正的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深刻的,不只關注其今天,更要關注其明天,不只關注其智力,更

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關注其創造。

教學是學校教育服務於學生成長的主要的途徑和最中心的工作。教育必須服務於完整的人的成全。教師必須創造豐富的課堂,帶給學生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並且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教學必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以問題引導教學的進程,通過問題

的解決而進行學習。

我想應讓我們的孩子能夠主動地、快樂地生活。讓他們在我們教育中,受到的關注,得到是關懷,哪怕是我們班中的任何一名暫困生,都應當成為我們教師心中關注着的所有。所有的學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永不言棄。讓他們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學習。沒有強制、沒有苛嚴,也沒有功利,更沒有壓抑。

崇尚興趣,熱衷讀書,關注生活,思考當下。

我們的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還應該讓學生理智的生活。正如肖教授所言,兒童激情有餘,而理智不足。我想通過我們教育,要讓孩子能夠正確面對生活,面對挫折,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在

現實與幻想的衝突中,思考生活,思想學習。

“讓課堂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湧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應該成為所有教學的自覺追求。生命教育強調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這是我在讀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與責任》這書中,認為他對生命教育解讀時最精彩的話語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學校領導反覆強調要提高課堂效益。那麼什麼樣的課堂才可以提高課堂效益呢?其中的一個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課堂。在課堂上把“感悟親情”、“善待生命”作為最重要的話題和學生討論,努力讓學生學會感動,讓學生學出意義,讓學生有思想,讓學生學得快樂。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為一名有追求的教師,我們該如何用生命的角度來看待教育,來看待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再思考:教育不僅僅是人與人之

間的對話,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動,靈魂的對話,當然也是對人生的詮釋。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的學生不再是盲從,也不再是遵從,他們更多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生存。

作為學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是一羣鮮活的生命體,是一個個對世界充滿新奇感的心靈世界。我們有責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純真的東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在漸漸成長的過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尤其是在當今的社會教育背景下,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成為“作業訓練”、“成績提高”等應試東西的代名詞。這正如肖教授在書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於:捍衞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應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為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個層次應當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個層次是指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實踐領域,應當涵蓋着多重主題的教育實踐。

讀了肖教授對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讀,我思忖着,如何在我們的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中、在校園中激昂起生命的歡歌呢?

首先我想應讓我們的孩子能夠主動地、快樂地生活。讓他們在我們教育中,受到關注,得到關懷,哪怕是我們班中的任何一名暫困生,都應當成為我們教師心中關注的對象。所有的學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永不言棄。讓他們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學習。沒有強制、沒有苛嚴,也沒有功利,更沒有壓抑,但要有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崇尚興趣,熱衷讀書,關注生活,思考教育現狀。

其次在我們的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還應該教會學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兒童激情有餘,而理智不足。我想通過我們的教育,要讓孩子能夠正確面對生活,面對挫折,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在現實與幻想的衝突中,思考生活和學習。

再次,在我們的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更應該讓學生創造性地生活,讓我們的學生富有靈氣。我們要為孩子們創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體驗場所,讓孩子們不斷地去改變、去嘗試、去思考。要讓他們有一種不滿足於現狀的感想,力爭上游,積極進取,作為教師要努力地去創造新的環境,創設新的機遇,從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質量。

通過學習,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內心世界迸射出了無窮熱情。我期待着,通過對生命教育的實踐,讓學生變得越來越可愛,我自己也越來越受學生的喜愛;讓我的教育變得更富魅力,讓學生變得更具活力。

人是萬物之靈,人不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對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對人的成全。”教育能使一個生而軟弱無助的個體逐漸成長的自立、自強、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個體,因此,教育為任何社會中健全的個體所必須。每個人都需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説,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激發、內心的敞亮、主體性的弘揚和個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説,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和靈魂的感召。”我覺得還有思維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教育源於生活,並從生活中獲得向前發展的動力。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都來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這樣的教育才有根可溯,才會蓬勃發展,有個燦爛的明天。

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只關注其今天,更要關注其明天;不只關注其智力,更要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要關注其創造。學生的幸福才是教育的目的。

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中受到的是關注,得到的是關懷,哪怕是我們班的任何一名暫困生。所有的學生,老師都要一視同仁,永不放棄。讓每一個孩子平等、自由地生活、學習。沒有強制、沒有苛嚴、沒有壓抑,沒有被鄙視的目光,沒有被嘲笑的話語。看到他們的進步,表揚他們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相信他們明天一定會進步,就算明天不能後天一定能。其實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好只是評價學生的某一個方便,我們更可以讓他們熱愛生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讓每一個學生崇尚興趣,熱衷讀書,關注生活。

“兒童激情有餘,而理智不足。”我們要通過我們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生活、面對挫折,在磨練中成長,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快樂生活,快樂學習。

第五篇:《與幼兒教師對話》讀書筆記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為“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為“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係、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反饋中才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反映着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着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