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少兒讀物《神祕島》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5.26K

第一篇:神祕島 讀書筆記

少兒讀物《神祕島》讀書筆記

《神祕島》讀書筆記

凡爾納先生可算是19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説家了,也被稱為“科幻小説之父”。以前也讀過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地心遊記》等書,在閲讀時讀者往往能被他那奇妙的構想,曲折的情節,豐富的內涵所打動。在沉寂於他給讀者勾畫的夢幻歷程之中時,讀者總會在某一個時刻或者某一個地點能突然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其説凡爾納是一位偉大的科幻小説家倒不如説他是一位未來夢想的構造師,一位天才的預言家。因為在他小説中許多被構想的東西在過後的幾十年之中被製造了出來,那時人們不禁驚訝他的偉大和神奇。可見一位小説家要想有所成就,要想寫出能被世人認可的作品,那他光有豐富的幻想還是不夠的,他還需要掌握大量的天文,物理,地理,生物等方面的信息。只有這樣他的思路才是無邊的,他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不朽的。在回頭看看現在的網上所充斥的一些科幻、穿越、網遊等小説,情節單一,內容拉雜,語言庸俗,思想、價值觀歪曲等早已偏離了一部小説應有的東西。這也正是現在我們都以習慣了的快餐文化,一部小説作者一天就可以完成,而讀者半天就可以看完。所以在讀完那些快餐的東西后,當我們再讀起經典作品時才發現我們的現在的那些快餐文學真的需要回歸了。

今年暑期的時候我讀了《神祕島》,故事內容大概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時,北方軍隊的五個戰俘祕密地乘坐熱氣球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逃離南方軍隊的包圍,最後五名逃難者流落到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後來,他們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克服種種困難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他們利用島上的各種礦產資源製作了鐵製工具,火藥。利用水能製造了水磨,升降機,打鐵房。利用生物資源建設起了蔬菜園,養殖場等。總之他們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克服了一切自然和人為的困擾,當然在此期間他們一直被一位神祕人物暗中支持着。這位神祕人物就是尼摩船長,他由始至終地隱藏在故事之中,他總是在五位遇難者走投無路的時候為他們提供關鍵時刻的幫助。在故事結尾的時候這位被落難者們稱為英雄的人物終於出現,但他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後來五位遇難者居住的小島由於火山爆發而沉沒,幸而在他們幾乎絕望的時候被一艘遊艇所救,最後他們都如願以償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在小説中有很多奇妙的經歷和感人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能從虛構的小説之中領悟到人性的真善美及愛和友誼的偉大。

“愛的無價”從小説中的很多情節之中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無時無刻不充斥在夥伴們之間的愛。從一開始當工程師和大夥失散時,夥伴們不顧飢餓和睏乏的威脅沒日沒夜的尋找他,到後來大家互相鼓勵共同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艱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對埃爾頓的寬恕。埃爾頓以前是位海盜,後來被抓流放到另外一個荒島上,由於長期的一個人生活,他逐漸的喪失了人類的理性。以至於在逃難者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地喪失了人類的理性,成為了一位野人。逃難者們在救回埃爾頓後,每天都會給他無微不至的照料雖然埃爾頓曾經差點殺死赫伯特(逃難者之一)。在埃爾頓理性恢復之後也不願向他們説出自己的來歷,但夥伴們還是細心的等待,直到之後幾個月過去了,埃爾頓終於將自己以前海盜的身份給説了出來。面對這樣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結果,逃難者們並沒有因為埃爾頓的海盜身份而拋棄他、戒備他。正相反,大家一致決定竭盡所能來幫助埃爾頓從以前罪惡的陰影中擺脱出來,重新做人。最後埃爾

頓終於被夥伴們所打動徹底的忘掉過去,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並在後來海盜們攻打小島的時候,捨命為夥伴們蒐集情報。可見一旦愛在一個人身上發揮作用,那麼它的力量將會是無窮盡的。

“對祖國始終如一的愛”讀完小説後,不難發現它另外一條鮮明的主旨,那就是逃難者們對祖國始終如一的愛。他們之所以會流落到荒島就是因為他們不甘於被南方叛亂者所挾制,想盡快地回到北方軍那裏。在他們出發時也曾想過自己的生命安全問題,但最後他們還是一致決定,即使落入大海也要冒險一搏。絕不甘於做俘虜。在流落到距離祖國幾萬公里的荒島後,他們依然時時牽掛着他們的祖國。他們將島上的一些地標以祖國的一些偉人的名字來命名如林肯島、富蘭克林山等。除此之外,這些忠誠的愛國者們還會經常為祖國戰亂的平息向上帝祈禱。甚至在大批海盜進攻小島的時候,這些人以捍衞祖國領土的名義來誓死保衞小島,其中一位成員還差點喪生。

“團隊合作的力量”在荒島上一個人生活是很難的。像埃爾頓,他就曾經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很久後而喪失了人類的理性。然而一羣人生活就不同了,大家可以相互幫助和合作。最難得可貴的是島上的這些居民都是有分工的,他們之中哈丁工程師擅長決斷,就做日常生活的規劃和製造工作,少年赫伯特生物知識很好,就經常打獵和採集動植物樣本來豐富家畜廠和蔬菜園,記者則負責記錄日常事務和幫助赫伯特打獵,水手則負責造船和養殖工作,他們還有一位飯菜做的很可口的奈伯來作為他們的專門廚師,總之他們通過合理有效的分工將生活打理的有條不紊 。

仔細讀過凡爾納小説的人會收穫很多。你不但可以見識到一些奇異的人文地理景觀,還可以品位到人類身上細膩的真善美與假惡醜。

《道德經》讀書筆記

《道德經》一書現今全球發行量第二,僅次於《聖經》。作為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道家思想為什麼在經歷時代的滄桑鉅變後還會有這麼大的魅力?《道德經》所傳輸的一些價值理念怎樣才能和這個時代的潮流向結合?這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仔細看來,你會發現先秦諸子百家之中的學術能在修身,入仕,處事,治國這四個方面都做到全面經典論述的除了《道德經》以外恐怕很少再有先秦著作所能企及了。例如《論語》,它雖然經典,但它所論述的基本上都是些修身,治國之道。再如《孫子兵法》,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一些政治手段和軍事兵法。他們都不能像《道德經》那樣全面的論述修身,入仕,處世,治國這人生必修的四大課程。

暑假當開始讀《道德經》時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雖然書中有譯文,但有些大的道理是僅靠一兩句話解釋不通的。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説“大音希聲,大理無言,大道無邊”,我想就是這個樣子的,有些話是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仔細研讀。 雖然對於《道德經》我只讀了三成熟,但是還是或多或少的領悟了一些道理。我認為《道德經》之所以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備受推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理論的廣泛性。讀完道德經你不免發現無論你是在什麼職位《道德經》中總會有你用得到的道理。以下為我從《道德經》之中所獲得的啟示。

“辯證的思想”,《道德經》之中很多地方都體現了辯證的思想。“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在這些話語之中把事物兩個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的矛盾的觀點很好的闡釋了出來。還有經文説“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些話又體現了事物之間的聯繫性和發展的觀點。它的解釋就是萬物的產生是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它是由世界的本質“道”所不斷的演化而來的。萬事萬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由因至果,相互制約發展的。

“樸素的唯物觀”,在《道德經》之中一直在強調世界的本質是“道”,“道”不是物質、精神、規律,它是造就萬事萬物的原始材料。然而一般人由於受到脱離本性外的東西所牽制,未能從萬物中超脱出來,他們從各個側面來理解“道”,曲解了老子的本意。雖然老子將“道”描述的令人很難理解,但是其中體現的唯物觀還是可以看到的。可見我國的唯物哲學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長足的發展。“無慾的修身之道”,《道德經》中説“天長地久,天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天地之所以那麼的長久存在下去是因為它們從不自己生出私情和雜念。由此推彼,人要想長久下去就應該摒棄那些私情雜念。《道德經》解釋説,人生下來本是沒有這些雜念的,但是後來受外界的事物的影響,人逐漸脱離了本有的先天體性而沉溺於外物。所以才得出“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結論。

“無為的治國之道”,《道德經》中提出了“無為則無不治矣”的治國思想。它主張不對事物的運行妄加治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意思既是天地沒有偏愛之心而對待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也沒有偏愛之心,所以對待百姓也一視同仁。它還提出了治國的三種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畏之,誨之。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所以治國的大道源於自然的常德,上順天理,下順民情。

“柔和的處世之道”,經文中説“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意思是説水滋潤萬物而不爭強好勝,處於眾人鄙棄的位置,所以最接近道了。同樣人也要如此,“夫為不爭,故天下末能與之爭”如果説一個人萬事都不爭競那麼他已經處於萬物都不能拿他怎麼樣的境界了。“持而盈之,不知其己。揣而鋭之不可深測”,滿招損,謙受益,在你的功名成就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一定要仔細的反省一下自己。功成名遂而身退才是真正的天道,這就是我們應當學習的處世哲學。

“擅養浩然正氣”,經文中指出“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不為物牽,猶如皓月當空,無處不照,無處不明”它的意思是説要保持內心的先天的純潔體性而不為外物所拖累,真實的身體為末,虛的本性為本,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實為體,虛為用,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這裏是説做人不能把自己的名利看的太重,如果把名利看的太重的話就等於把自身委託給了天下的人,而迷失自我。如果不把名利看的太重的話,那麼萬事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親近於道而日減”,《道德經》之中説“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裏是説修“道”不像做學問,做學問時每天知識都有增長。而修“道”則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的遞減,以至於消失不見達到無為的境界。“道”本身就是虛無廣泛的東西,越是接近他,人們就會越是感到一種空靈的境界。

從本書整篇內容來看,書裏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着“道”。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確具有他的獨特性,其中很多關於為人處世,治國修身的思想值得我們好好的去學習。很榮幸能讀此書,真是受益匪淺。

第二篇:寒假讀書筆記--《神祕島》

讀書筆記

看了《神祕島》雖然還是和以前所讀的作品內容差不多,但是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就獨具匠心,生動形象的將人物的神情動作內心思想給表現出來了,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一直引領着讀者前進探索書中最深處,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也是被作者所寫之物所吸引,偶爾看到上癮了,現在先做做大概的説明。

賽勒斯·史密斯:工程師。他學識淵博,經驗豐富,堅毅果敢,富有創造精神,是五位殖民中的領袖和靈魂。他帶領大家戰勝種種困難,修建住房,種植莊稼,開墾飼養場,製造衣服和工具,在島上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彭克洛夫:水手。他體魄健壯,敢想敢幹,足智多謀,是五位殖民中的參謀。 傑丁·斯皮萊:《紐約先驅報》記者。他性格剛毅,精明能幹,幽默健談,是五位殖民中的書記員和攝影師。他還是一位優秀的弓箭手,經常外出打獵,使大家的生活得以改善。納布:黑人,塞勒斯·史密斯的僕人。他善良熱情,心靈手巧,機智敏捷,是五位殖民中的廚師。他對主人忠心耿耿,做事不知疲倦、任勞任怨,盡心盡職。

哈伯特:船長的後代,孤兒。他大約十五歲,是五位殖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機靈聰慧,勤奮好學。他精通植物學,能辨識藥材、油料植物、煙草植物等,還善於打獵。這些都是主要人物,從人物的安排上就可體現出作者思考到位。

《神祕島》是凡爾納著名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和《神祕島》)中的最後一部。在這部中,作者把前兩部情節的線索都連結了起來,使得其著三部曲演繹的活靈活現、融會貫通。整部小説情節跌宕起伏,充滿了對奇異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寫,並且把各種知識融會到驚心動魄的故事之中,因此出版至今雖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推崇和喜愛,甚至成為現今中學生語文新課標名著必讀叢書。

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有五個被困在南軍中的北方人,其中一個還是孩子,趁着一個偶然的機會用氣球脱逃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渺無人煙的荒島上,但是當時他們並沒有灰心失望,而是團結互助,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途中的重重困難,一起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們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他們還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個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即《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中被流放的罪犯艾爾通),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忠實的夥伴。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裏,不斷髮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蹟。每當他們在危急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神祕的人在援助他們。原來,這人就是《海底兩萬裏》一書中的主人公、潛水艇諾第留斯號的發明者、反抗壓迫的戰士——尼摩船長。只看《海底兩萬裏》並不能真正瞭解尼摩船長,或許如他所説只能看到一個有時發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祕島》的完結,才終於完善了這個人物,橫跨兩部小説,凡爾納成功的塑造了這個酷得無與倫比的達卡王子(dakkar)。這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着而又機智。他不是關在書齋之中和温室裏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在反抗殖民主義鬥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民族誌士。他蒐集海底金銀財寶,支援被壓迫民族的正義鬥爭。當祖國淪為殖民地後,他帶領少數志同道合的人潛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動和不滿的言論,支持和喚醒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譴責了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次大陸的野蠻的擴張行為。表面看來,尼摩船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着世界政治風雲的科學戰士。尼摩船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船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為了自由他對骯髒的大陸連“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遊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於大海,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

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船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着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着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説結尾,尼摩船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在臨死前,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大家。又把林肯島即將毀滅的消息説了出來。最後和鸚鵡螺號一起長眠。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在不久的一天,他們終於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環抱。而這一段荒島上的生活經歷,也讓他們一生受益無窮。

凡爾納的作品都以科學為依據,把現實和幻想巧妙的結合起來,使得其著在眾多作品中獨秀一枝,同時也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些重大社會歷史事件,顯示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奴隸制的進步傾向。從其著可看出他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大膽地設想和預言未來,當然所做的許多科學設想,已為後世的實踐證明為基本正確。

在《神祕島》這部作品裏,作者所寫的故事情節,在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技術上的創新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都可以説深深吸引着眾多愛好讀者。作品中充滿了對科學、人性、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肯定與推崇,洋溢着一種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科學社會。

小説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栩栩如生,在驚心動魄的故事中融合着廣博的科學知識,同時熱情謳歌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無謂強暴的品質,洋溢着強烈的追求自由和愛國主義精神。《神祕島》繼承了凡爾納科幻小説的一貫特點:虛幻但不過分脱離現實。他的幻想,都是基於科學知識,因此並不讓人產生高不可攀的感覺。他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科普知識的薰陶,其中藴含的冶金學、爆破學、工程學、水利學、動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讓這部作品既引人入勝,又極富教育意義。書中的許多情節,如林肯島經緯度的測量、花崗巖宮高度的確定、富蘭克林火山的爆發等等,今天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科普教科書中的經典實例,在一代又一代科學愛好者們中間廣泛流傳。可以説,凡爾納的想象和推理,是建立在對科學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的,他的預見不是某種機率上的巧合,而是在科學基礎上的大膽推測,凡爾納因而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他的科幻作品給予後代的科學家們無限的啟迪。此外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興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融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科學精神與民主和人文思想的緊密結合,是凡爾納作品的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神祕島》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情節的波瀾起伏、人物的逼真刻畫、幻想和科學的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貫穿於全書中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

在這部作品裏,作者使他所寫的故事情節,在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技術上的創新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都深深吸引着讀者。作品洋溢着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

讀完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們之中,有工程師、水手、廚師。雖然職業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股熱愛生活、勇於冒險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有了荒島上活下去的勇氣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也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這些人用雙手去改變這片土地,讓林肯島變成了一座樂園。

第三篇: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1980年,正是電影的熾熱期,科普讀物讀書筆記。“文-革”之後,中國的電影事業正如日中天。電影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當時人民的精神食糧。電影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愛。我當時正是少年,和大家一樣對於電影知識的瞭解有着渴望。為了普及電影知識,在電影製片廠工作的葉永烈先生受約先後寫過三本有關電影的讀物。《電影》是第三本,側重於電影的發展史。該書1979年成稿,1980年修改,1981年由黑龍江省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印數44200冊,定價只有五角八分。此書列入國家出版局大型綜合性從書“國小生文庫”,出版後受到廣大小讀者的喜愛。

葉永烈先生的《電影》是一本電影的小史。薄薄101頁的小冊子,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電影的發展史。講述了電影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負雜,從單一到多品種,乃至電影的製作、電影的分類、電影的未來發展,都一一涉獵。尤其是第三部分“電影的將來”寫得更是美好。作者當時預測;全息電影、有味電影、汽車電影、電視電影、家庭電影,甚至“用新技術時代武裝電影”,在三十年前提出這樣的展望都是不簡單的。“在將來,電子計算機還將幫助人們拍出更為奇特多變的特技鏡頭,讀書筆記大全《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他還説,“電影是誘人的、動人的,將來的電影一定更誘人、更動人!”

站在三十年後的今天讀這本兒童讀物,在緬懷童年和心焦如渴看露天電影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歎電影事業和經濟建設一樣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改革的洗禮,新技術新工藝已經實現了葉永烈先生的《電影》裏預言的那些電影種類,而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電影更加豐富多彩,誕生出更多的作品,設計出更多的效果。可以説,新技術推動着電影蓬勃發展,立體電影、3d電影、電腦合成的種種鏡頭和影像給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葉永烈先生如果再添加些新的內容,會使這本小書更加完善、豐滿。

筆者得到的這冊小書扉頁上蓋有紅色印章,為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子弟學校圖書館。該校正是我國著名射擊名將趙穎慧的母校,她在這裏讀國小時開始學習氣步-槍射擊。16歲獲得全國八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冠軍,獲得“八運新星”榮譽稱號。當年她也許看過這本小書?書保存得非常好,三十年中不知道多少學生看過,沒有皺摺,平展如新。今年暑假,這所有過輝煌歷史的學校就和周邊三所廠辦學校合併成一所新的國小。這本書,正是在兼併中被圖書館賣出的吧?

三十年啊,國內國際發生了多少事?包括電影事業在內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世事人非,不朽的是人文和知識。這本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的小書依然煥發光彩,有着開卷有益的力量,讓人更加珍愛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四篇:經濟學讀物讀書筆記

大蕭條時期的“救世主”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讀書筆記

提起在西方經濟學界曾引起巨大轟動甚至可以稱為“革命性”的經濟學著作,人們很容易想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於物理學的貢獻;而與之相對的,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愛因斯坦”,,他就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大蕭條時期的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與斯密的《國富論》及馬克思的《資本論》並列為經濟學説史三本同樣偉大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1936年出版的英國凱恩斯的代表作。凱恩斯在經濟學、科學和公共政策等領域的一系列偉大思想都體現在這本最矚目的著作之中,標誌着凱恩斯主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揭示了“凱恩斯時代”的開始。有人把他的理論譽為一場像“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的革命”。 1929年-1933年,西方國家發生了經濟大蕭條,這是一場強烈的震撼西方世界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全面倒退。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工資總額在大蕭條的頭4年中減少了50%以上,農民收入下降了57%。這是一次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蕭條,《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就是由於力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為對傳統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從全新的角度對自由資本主義的缺陷給予瞭解釋,並從宏觀的視角對大量的宏觀概念進行歸納與整合,使得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跳出價格分析的限制。

此書出版之後,凱恩斯理論逐漸取代了傳統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理論,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也紛紛採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並將凱恩斯的理論及建議作為制訂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為了擺脱經濟大蕭條,“看得見的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看不見的手”。就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開始推行對國家經濟全面干預的“羅斯福新政”,各國重新起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經濟干預和調節政策,通過財政、金融和其它手段全面干預國家經濟。

《通論》整本書的語言比較晦澀,但是在有一定經濟學基礎並瞭解了當時的1

歷史背景之後,對這本書的主要觀點還是可以有清晰地把握。《通論》在均衡原理、分析方法上、利息論和政策上分別提出了觀點、理論與方法;從倫理學、法律學與經濟學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着形勢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論述。書中的主要觀點由三部分組成:有效需求原理、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和乘數原理。

凱恩斯不同意傳統的西方經濟理論認為大量的失業僅僅是經濟中的“摩擦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的想法,在他看來,充分就業並不排除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但是大蕭條使他意識到:經濟現實中還往往存在着第三種失業——非自願失業。這是指失業者願意接受等於或低於現行真實工資率的工資,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時的失業。當社會存在非自願失業時,凱恩斯認為經濟就沒有實現充分就業;當經濟中只有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時,社會才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對於這種特殊形式的失業的思考形成了有效需求原理:凱恩斯認為,導致失業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國的就業水平是由有效需求決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而總供給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動,因而就業水平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或有效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家僱傭更多的工人來擴大生產;當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必然供過於求,企業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貨或是降價促銷,這就導致利潤下降和減少工人以縮減成本。因此,就業量由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來決定,又因為短期內的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所以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社會有效需求的大小。

凱恩斯認為,失業源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傾向、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靈活偏好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總需求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之總和,總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不足的結果。心理上的消費傾向使得消費的增長趕不上收入的增長,因而引起消費需求不足。心理上的靈活偏好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使預期的利潤率有偏低的趨勢,從而與利息率不相適應,這就導致了投資需求的不足。凱恩斯還認為,心理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在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中尤為重要,危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心理預期的突然崩潰。

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不存在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因而主張政府

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投資,以實現充分就業。消費傾向在短期內是相對穩定的,因而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從增加投資需求着手。凱恩斯指出,投資的變動會使收入和產出的變動產生一種乘數效應,因而他更主張政府投資,以促使國民收入成倍地增長。

凱恩斯對於古典經濟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派對節儉和儲蓄的觀點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節約下來的錢未必都用於消費和儲蓄,儲蓄的錢也未必都能轉化為資本。收入不能全部用於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還有第三個原因,即持幣偏好——人們傾向於以貨幣形式持有收入或資本。凱恩斯認為人們的持幣偏好基於三種動機:交易動機,即為了應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現金;謹慎動機:為了防止意外,或可能出現的有利進會進行交易的動機;投機動機:持有貨幣,並試圖從中獲利的動機。

對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來説,所需貨幣數量一般取決於經濟活動水平和貨幣收入水平,對利率變動不是很敏感;對投機動機來説,貨幣需求則常隨利率的改變而改變。由此凱恩斯提出了貨幣利率決定貨幣數量的觀點,認為利率決定於人們對貨幣流動偏好和貨幣數量兩者。當貨幣數量一定時,利率水平取決於流動性偏好的強弱。流動偏好強,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就多,從而會抬高利率;流動偏好弱,則會使利率降低。只有當流動偏好不變時,利率水平才取決於貨幣數量的多少。

總結凱恩斯看法,即出現經濟蕭條是因為消費不足和生產需求不足導致的週期性生產過剩,因此,消費的越多,生產力增長就越快,就業就越充分;節約和儲蓄越多,投入生產力的資本就越少,就業就越不充分。由此可見,增加消費是凱恩斯主義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那麼怎樣增加消費呢?凱恩斯主張要儘可能的增加,能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且不用考慮怎樣消費,即使有些消費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好處,其實也很有必要,從這個角度上講,引導個人消費就成了理論的核心。現實中,引導個人增加消費是很困難的,原因是我們上述的持幣偏好,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人們越是不願意消費。因此,凱恩斯提出由國家來增加消費。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運行,需要大量的支出,這就是所謂的財政支出。國家財政支出是一種集體消費,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足以對市場產生質的影響。因此,凱恩斯發現了國家財政支出的

另一個作用:它不僅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手段,而且還可以當作調節經濟的工具。當人們不願意消費或消費不足時,可以通過國家財政支出來彌補,繼而帶動個人消費。

凱恩斯認為傳統的財政政策是盈餘財政政策,把貨幣滯留在國庫裏,就減少了當前消費。所以,他得出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很驚人的結論,即好的財政政策是赤字政策,國家負債消費不是壞事,而是大好事。國家增加消費開支,不僅增加社會的消費需求,而且會帶動社會個人的消費傾向提高。所以,舉債消費雖然看起來浪費,但結果反而會使社會的整體財富增加。凱恩斯認為,如果政治家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可以支出的地方,即使是建造金字塔這樣毫無用處的建築物,甚至是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也可以增加財富。只要國家舉債消費,不管怎樣消費,都是對的。他寫道:

“財政部可以把鈔票裝到舊瓶子裏,埋到廢棄的煤礦中,再用垃圾把煤礦填滿。然後把這個產鈔區的開採權租給個人,讓私人企業把這些鈔票挖出來。這樣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社會財富要增加很多。當然大興土木更合理一些,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實施,那上面的對策也聊勝於無。”

如果説《國富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聖經的話,那麼,《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便是國家干預主義的寶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意義在於為國家干預提出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從而突出了國家干預的必要性。

凱恩斯提出的干預手段與之前的經濟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預的手段不同:凱恩斯倡導以財政政策為主,而不是貨幣政策為主,提出在蕭條時期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開支、減少税收和發行公債。同時,凱恩斯認為國家干預要控制投資,以消除投資對經濟造成的波動性;要推進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費需求。國家干預的手段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這才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政策主張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這一轉變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對整個經濟理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雖然凱恩斯主義的思想影響了很長時期的政府決策,在應對大蕭條時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刺激經濟的方法卻並不適用於任何時期的任何國家,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區別對待。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一直以來以龐大的軍費開支刺激國內的有效需求。就此而言,凱恩斯主義有一定的積

極意義。對於落後的國家,在短時間內解決經濟問題和人民生活問題,刺激經濟的方法也是可取的。一旦達到這個目標,凱恩斯主義政策就會失去其效力。政府需要尋找優化產業機構,提高經濟質量的新途徑。就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凱恩斯主義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第五篇:少兒讀物

關於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問題的報告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特點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而重中之重是要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在新的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才能肩負起領導責任,做好工作。

本文對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問題談點膚淺認識。

一、法律素質是新時期對領導幹部的客觀要求江澤民同志指出: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努力提高各級領導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管理社會的本領,這是新時期黨對各級領導幹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保證深化改革,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要求。這一精闢論述,對我們理解新時

期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的重要性、緊迫性具有深刻的意義。

首先是深入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五大確定了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而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是鄧小平理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就指引我們國家逐步走上法治之路,它也是我們依法治國的理論基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學習鄧小平法制理論。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一方面,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是領導幹部法律素質的理論支柱,對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深切領會,有利於確立民主理念和法治觀念;另一方面,依法治理工作的推進,又有賴於以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為思想武器。其次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法規的規範、實施、引導、制約和保障。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擴大

對外貿易,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開拓多種形式的合作和交流,處理涉外關係,無一離不開國際法律、規定、原則和慣例。因此,不具備一定法律素質和理論的領導幹部,是難以擔負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的。第三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的內在要求。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變成地方的法規規章,使其成為廣大人民的行為規範;以依法治理為龍頭,協調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普法、監督和法律服務等各個工作環節;黨組織自覺地在憲法及法律法規的範圍內活動;領導工作中的決策方式、議事規則、工作方法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等等,都體現了黨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國家事務,這也相應對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提出

了新要求。

第四是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質要求。要求領導幹部善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工青婦等組織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擴大基層民主;推進居民自治等,做好這些工作都需要法律素質為保障。同時,隨著法制建設進程的深入,領導物件的狀況也發生了變化。一是越來越多非公經濟實體出現,作為行政管理的相對人,靠行政命令已難奏效,只有靠法律引導和規範。二是公民對權力的崇尚已轉變為對法律的遵守。三是生產關係的表述已相當程度上顯示為法律關係,法律在人際關係中的協調規範作用越來越大。試想,領導幹部法律素質若不能棋高一著,何以實踐三個代表中的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呢?第五是改變目前少數領導幹部法律素質不盡人意狀況的現實要求。經過三個五年的普法,廣大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有較大的提高,但又不能估計過高。當前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少數幹部對學法用法的認識尚待提高;有的同志缺乏基本法制理論和法律知識,學習自覺性不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化、規範化有待完善;由於歷史原因,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的法律功底

並不深厚,很難説大部分同志已掌握法律知識並能熟練運用法律的手段了。

二、領導幹部應具有怎樣的法律素質 對公民來説,法律素質的構成是瞭解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必需的法律意識、掌握必要的用法途徑。而對領導幹部而言,就是應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可這樣表述: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識、確立崇高的法

律意識、通曉必要的用法途徑。領導幹部必須掌握履行領導職責需要的法律知識。對領導幹部來説,學習法律知識,一是法律知識面要廣,除憲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的基本知識外,還要著重掌握上述法律部門中有關指導思想、立法依據、基本原則以及行政、組織、管理方面的規定;二是更深入。對法律精神的理解更深刻,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學習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法學基本理論、立法理論等內容;三是要專業。熟知與領導工作密切相關和本系統的專業法律法規;四是要務實。結合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學習和思考國企改革、中國入世、科學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維護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法制建設

課題。

領導幹部必須牢固確立崇高的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領導幹部樹立法律意識,首先在於認清法的本質和作用,特別要注意防止把黨的政策與法律對立起來,充分發揮法在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其次要善於處理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的變和制定法律法規工作中的定的關係,使現行法律體系的長期效應與短期效應更好地結合起來。同時,逐步改變法律滯後於改革、發展、穩定的狀況,促使改革、發展、穩定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再次是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方面,要善於歷史地、客觀地、辯證地觀察和思考,以做出正確的決斷,使法律手段的運用與

其它手段的運用更為科學合理;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是法治觀唸的增強。法律意識中最核心的是弘揚法治精神,使依法治國的意識成為領導幹部的根本理念、追求和信仰之一。領導幹部要樹立如下法治觀念:憲法和法律有極大權威的觀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法大於權的觀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權力必須受到制約的觀念和程式法並重的觀念等等。在此基礎上,把遇到問題學法、重大決策依法、開展工作合法、處理問題

靠法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習慣。

領導幹部必須善於通過法律途徑實施領導。在宏觀上,要善於把領導意圖通過法定程式變成法律、法規、規章乃至政府的規範性檔,通過加強對依法治理的領導,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路貫串於法律、法規、規章的實施中;在工作手段上,要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過程中,更多地引導廣大羣眾步入法律途徑和運用法律手段;在工作要求上,應明確各級組織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黨員要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在具體操作中,可以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可以強化內部法制工作機構,可以在決策前聽取法學專家、學者和司法工

作者的論證意見等等。

三、怎樣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法律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意識。領導幹部要把著眼點和切入點放在增強法律意識上,把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識作為前提,把增強法律能力,自如地運用法律手段作為衡量學法成果的標準。首先是提高認識。江澤民同志在談及領導幹部學法用法時,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幹部和羣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這一論述給

我們有三點啟示:一是領導幹部是推進依法治國的能動因素,把眾多的法律法規內化成為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才能推進法治的進程。不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就有可能失去領導資格;二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在領導物件、領導內容、領導原則、領導手段、領導目標、領導方法等面臨著諸多變化,歸根結底是民主法制建設方面的人治向法治的轉變。三是領導幹部還須以自己的率先垂範、身先士卒去帶

領、引導、指導廣大羣眾去認真實施法律法規,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其次要落實措施。首先確定任務。領導幹部學習的重點應該是: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江澤民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論述及法學基本理論;新頒佈法律法規中與領導工作相關的內容要及時補充更新;憲法和基本法律中與領導工作相關的知識;探索研究與改革、發展、穩定相關的法制保障課題。其次鞏固陣地。傳統的學習中心組、舉辦法制講座、黨校幹校開設法制課三大陣地要不斷鞏固,並加強黨校作為法制培訓主陣地建設。再次豐富形式。部分單位已探索了不少領導幹部學習法律知識、考核鞏固學習成果的做法,如:舉辦法制培訓專題班;進行法律知識測驗或考核;列入述學內容;撰寫法制論文;對任命的領導幹部進行任前法律知識考試;7、對政府組成人員屆中法律知識測試;舉辦以領導幹部為主體的法律專業專科、本科、研究生班;規定自學內容並輔以必要的考查等等,都可視情推廣。最後健全制度。如學習制度、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制度、評比制度,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再次堅持學用結合。要著重為領導幹部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準的提高上下功夫、花氣力。就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部門而言,衡量和檢驗領導幹部學法成效的標準是法制宣傳教育同法治實踐結合的狀況,在樹典型、評先進方面,依法治理的好壞應具有一票否決制的作用;就領導幹部而言,要認清學法同用法是一個辯證的過

程,只有在法治實踐中才能真正學好法律,也只有認真學習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推進法律法規的實施。所以,要把帶著問題學法與通過學法解決問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用並舉,學以致用。就學習形式而言,要發揮法治實踐本身的教育效應,有利於法律意識的強化,可組織領導幹部旁聽法院庭審、召開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經驗交流會、領導幹部帶頭宣講法律、通報領導幹部依法和違法的正反面典

型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