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少兒讀物《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73K

第一篇:《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少兒讀物《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祕密花園》是弗蘭西斯·霍奇森·伯內特於1909年出版的作品,也可以稱得上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書中的小主人公瑪麗出生在印度,是個相貌平庸、脾氣倔強、人見人厭的姑娘,對一切都看不順眼。一次瘟疫奪去了她爸爸媽媽的生命,她成了孤兒,被送回英國,來到米塞爾斯威特莊園,由姑夫克拉文先生收養。十年前,年輕美麗的姑媽生下兒子後不久,在一個花園裏意外身亡,克拉文悲痛欲絕,從此鎖閉了花園,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兒子柯林長着和媽媽一樣的漂亮的面容,每次見到他,都會引起克拉文先生更大的悲傷,於是他不願意再見到兒子,而選擇終年在外浪遊。而兒子也以為自己會很快面臨死亡,終日處於消極中。然而最終,原野的風帶來了生機,一個祕密的花園賦予了兩個孩子新的天地。

本身作為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祕密花園》卻在成年人的文學世界裏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比之對於兒童更加富有吸引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説,這也許是一個美妙而引人激動的故事;而對於一個成人,其中所展現的對生命、自然的強烈渴望則構成了最致命的魅力。

主人公瑪麗,一個瘦弱、僵硬、乏味、沉默的孩子,在小説的開始,她幾乎要讓人失去對整部小説的信心。她看起來那麼糟糕,簡直乏善可陳,但當她在瘟疫中,在空無一人的房子裏站起來的時候又讓人不知不覺中開始期待這個孩子未來的命運。幸運的是,照顧她的女僕有一個懂得孩子的好母親。主人公開始被鼓勵在原野上奔跑,在風中玩耍。就如她自己所説的,她覺得自己在風裏開始變得健康,開始長胖。這一切動人的歷程會讓人不自覺地傾慕自然的偉力,是自然讓一切充滿生機。

你可以認為,作者構造了這樣一派欣欣向榮,萬物重現生機的圖景是引誘出了讀者對一切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事物的渴慕,讓人忍不住對生活重燃熱情;抑或是覺得作者還有更為深入的思想,比如,對自然的崇敬之心,對人性的扭曲與對自然天性的順應之間的關係。也許,你已經開始思索我們的一些社交規範、人們的傳統認識是否有違天性,但無論是否願意深入思考下去,我們都已經不由自主的跟隨作者的思路期待着故事的發展了不是麼?

因為迪肯這樣一個在原野上生長的孩子的加入,我們的主人公有了更好的接觸自然的條件,她被教會如何去照顧花草,她可以從男孩那裏看到小狐狸,可以明白知更鳥的意思。這一切新奇而令人興奮的東西與另一個情況更加糟糕的小少爺的加入強烈地衝突着,這個男孩深信自己命不久矣,他甚至無法自行站立起來,但他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那個祕密的誘惑,也受着花園、風和一切自然的、有生氣的事物的吸引,這大概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無法拒絕自然的誘惑,無法拒絕解除了所有羈絆後自由奔跑的快樂。顯然,這個從出生起就飽受病痛折磨的脾氣惡劣的男孩也是一樣。

從那以後,我們不由的一種無限欣喜的眼光看着這個孩子在恢復健康,在自己決定着我要活下去的意志。他開始有屬於自己的信念和夢想,他會在花園的樹下像個真正的牧師一樣佈道,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同,他完全不再是那樣一個躺在病牀上只知道等待死亡的孩子了。

這時,你實在是要感歎,生命的力量是頑強不屈,沒有哪個生命生來就是為了消亡而存在的。儘管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那一刻,但生命的過程中總是要追求自己期待的美麗的。

誠然,人生如夢,是非成敗轉頭即空,但當你放下這本書的時候,你還能夠否認這所有的激情、勇氣與夢想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妙部分麼?我想,大概這樣一種近乎本真的、又充滿童趣的熱情美好感受才是這部作品最為歷久彌新的價值所在。

第二篇:祕密花園讀書筆記600字

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周永妍

《祕密花園》的主人公叫瑪麗,她出生在印度,父母死於瘟疫,成了孤兒的瑪麗被送往英國,由姑父收養。瑪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一切都看不順眼,是個相貌平平、脾氣倔強、人見人厭的姑娘。女僕瑪莎的弟弟迪肯,改變了她。迪肯教瑪麗拔草鬆土、澆水施肥、幫助她救活了被關閉十年的祕密花園,讓她在春天來臨前感到了生命的力量。於是,她不僅變得漂亮起來了,而且性格也開朗起來了。接着他們又改變了多病的柯林和姑父,讓整個樓房煥然一新;讓整個花園生氣勃勃,充滿了温暖。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1.我們應該學習瑪麗和迪肯的友誼。因為友誼可以改變一切,當你困難的時候,朋友可以給予你幫助;當你快樂的時候,朋友也可以和你一起分享。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貴。

2.我們要和瑪麗、迪肯一樣,熱愛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可以讓你熱愛生活、充滿激情,她還可以改變你的性格。我們更要保護大自然,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超出能承受的範圍了。比如:汽車排放的尾氣、一次性餐具、江河時投放的垃圾、以及人類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等等。大自然不僅僅是動物、植物和昆蟲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要保護她。

3.我們要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每件事情,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樂,而且快樂還可以相互傳遞的。書中的瑪麗和迪肯,把快樂傳遞給了柯林和姑父,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希望,他們也變得健康快樂了。由此可見:快樂可以讓人開朗活潑,可以給予人信心和力量,可以給予人戰勝困難的勇氣。

所以,讓我們共同健康快樂的成長吧,用充滿愛心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第三篇:祕密花園讀書心得

讀《祕密花園》心得

今天下午閒來無事,忍住了出去逛逛的想法,沉下心來,拿出那本已被擱淺已久的書《祕密花園》。那是去年暑假在廣州市場買來的。作者是美國的伯內特,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伯內特(1849-1924),美國著名女作家。出生於美國曼徹斯特。1877年因長篇小説《勞裏的情人》出版獲得成功。她一生寫作40部作品,最著名的當數《小爵士》、《小公主》和《祕密花園》三部小説。這些作品至始至終都縈繞着一種美好,善良的氛圍,散發着人性的光芒。

書的開始便渲染一種冷寂,灰暗,死亡的氛圍。小主人公瑪麗的父母不幸在一場瘟疫中去世,於是瑪麗成了孤兒。她長相平庸,脾氣倔強,不討人喜歡。被送到了英格蘭約克郡米賽爾斯威特莊園,由姑父克拉文收養。年輕貌美的姑媽在十年前在花園裏意外去世,深受打擊的克拉文先生悲痛欲絕,封鎖了那曾經美麗的花園,埋下了開啟花園的鑰匙,並不讓人靠近那個花園。原來高大的身子也逐漸不那麼挺拔,甚至變成了駝背。對自己的孩子柯林也心生怨恨,甚至不願多看一眼。缺少父愛的科林就像被遺棄在巢穴的鳥兒,來不及長滿羽翼,來不及飛翔,甚至不知道天空的色彩,陽光的味道。無疑,而瑪麗呢,則像被寵壞了的孩子,不會穿衣,甚至吃飯。無疑,這些人物在讀者看來都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但當瑪麗在鳥的指引下找到了那把埋藏的鑰匙,隨着狄肯的出場,故事就開始峯迴路轉。狄肯是個能幹的男孩,他會和動物説話。他先是幫助瑪麗救活了那枯寂死亡的花園,之後又幫助狄肯站立起來學會奔跑。而在迪肯媽媽的勸説下使克拉文結束了在外遊蕩,回到莊園,當然,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健康的活潑的柯林。故事在讀者的微笑裏得以圓滿結局。

作品無疑是感人的,色彩由灰暗漸變為彩色,暖度由冰冷死變得温暖動人。其中狄肯的出現是這一切發生轉變的重要因素,狄肯的媽媽索爾比的出現也使全文朝着圓滿的方向發展。從狄肯,索爾比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是作者筆下理想化的人物。而看到僵硬冰冷的瑪麗第一次學會了穿衣,第一次學會了跳繩並瘋狂的跳着遊蕩在花園,我們的心在微笑。看到柯林在瑪麗和狄肯的幫助

下學會了站立甚至奔跑,我們由衷的欣慰。而隨着那死寂蕭索的花園在他們的照料下漸漸的復甦,也象徵着瑪麗心靈的復甦。

其實芸芸眾生,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座花園,也許疏於管理,它已漸漸蕭索頹敗,甚至於枯寂死亡。但是它一直在那裏,等待着你去悉心經營。如若對此棄之不顧呢,那麼無疑是悲哀可怕的。適時給與心靈的花園陽光和雨露,那麼它定會報之以滿園芬芳。也許會有風雨來襲,也許會有波瀾坎坷,但是逃避不會更安全,要學着面對,並善於發現那埋藏的希望,相信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定會有花開燦爛。同時這本書也給與讀者更多關於人性美好的渲染,告訴人們要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別人,這個過程也是美好而有意義的。相信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才會真正的擁有幸福,人生也是最富有光彩的。

第四篇: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1980年,正是電影的熾熱期,科普讀物讀書筆記。“文-革”之後,中國的電影事業正如日中天。電影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當時人民的精神食糧。電影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愛。我當時正是少年,和大家一樣對於電影知識的瞭解有着渴望。為了普及電影知識,在電影製片廠工作的葉永烈先生受約先後寫過三本有關電影的讀物。《電影》是第三本,側重於電影的發展史。該書1979年成稿,1980年修改,1981年由黑龍江省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印數44200冊,定價只有五角八分。此書列入國家出版局大型綜合性從書“國小生文庫”,出版後受到廣大小讀者的喜愛。

葉永烈先生的《電影》是一本電影的小史。薄薄101頁的小冊子,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電影的發展史。講述了電影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負雜,從單一到多品種,乃至電影的製作、電影的分類、電影的未來發展,都一一涉獵。尤其是第三部分“電影的將來”寫得更是美好。作者當時預測;全息電影、有味電影、汽車電影、電視電影、家庭電影,甚至“用新技術時代武裝電影”,在三十年前提出這樣的展望都是不簡單的。“在將來,電子計算機還將幫助人們拍出更為奇特多變的特技鏡頭,讀書筆記大全《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他還説,“電影是誘人的、動人的,將來的電影一定更誘人、更動人!”

站在三十年後的今天讀這本兒童讀物,在緬懷童年和心焦如渴看露天電影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歎電影事業和經濟建設一樣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改革的洗禮,新技術新工藝已經實現了葉永烈先生的《電影》裏預言的那些電影種類,而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電影更加豐富多彩,誕生出更多的作品,設計出更多的效果。可以説,新技術推動着電影蓬勃發展,立體電影、3d電影、電腦合成的種種鏡頭和影像給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葉永烈先生如果再添加些新的內容,會使這本小書更加完善、豐滿。

筆者得到的這冊小書扉頁上蓋有紅色印章,為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子弟學校圖書館。該校正是我國著名射擊名將趙穎慧的母校,她在這裏讀國小時開始學習氣步-槍射擊。16歲獲得全國八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冠軍,獲得“八運新星”榮譽稱號。當年她也許看過這本小書?書保存得非常好,三十年中不知道多少學生看過,沒有皺摺,平展如新。今年暑假,這所有過輝煌歷史的學校就和周邊三所廠辦學校合併成一所新的國小。這本書,正是在兼併中被圖書館賣出的吧?

三十年啊,國內國際發生了多少事?包括電影事業在內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世事人非,不朽的是人文和知識。這本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的小書依然煥發光彩,有着開卷有益的力量,讓人更加珍愛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五篇:經濟學讀物讀書筆記

大蕭條時期的“救世主”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讀書筆記

提起在西方經濟學界曾引起巨大轟動甚至可以稱為“革命性”的經濟學著作,人們很容易想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於物理學的貢獻;而與之相對的,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愛因斯坦”,,他就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大蕭條時期的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與斯密的《國富論》及馬克思的《資本論》並列為經濟學説史三本同樣偉大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1936年出版的英國凱恩斯的代表作。凱恩斯在經濟學、科學和公共政策等領域的一系列偉大思想都體現在這本最矚目的著作之中,標誌着凱恩斯主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揭示了“凱恩斯時代”的開始。有人把他的理論譽為一場像“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的革命”。 1929年-1933年,西方國家發生了經濟大蕭條,這是一場強烈的震撼西方世界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全面倒退。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工資總額在大蕭條的頭4年中減少了50%以上,農民收入下降了57%。這是一次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蕭條,《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就是由於力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為對傳統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從全新的角度對自由資本主義的缺陷給予瞭解釋,並從宏觀的視角對大量的宏觀概念進行歸納與整合,使得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跳出價格分析的限制。

此書出版之後,凱恩斯理論逐漸取代了傳統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理論,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也紛紛採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並將凱恩斯的理論及建議作為制訂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為了擺脱經濟大蕭條,“看得見的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看不見的手”。就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開始推行對國家經濟全面干預的“羅斯福新政”,各國重新起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經濟干預和調節政策,通過財政、金融和其它手段全面干預國家經濟。

《通論》整本書的語言比較晦澀,但是在有一定經濟學基礎並瞭解了當時的1

歷史背景之後,對這本書的主要觀點還是可以有清晰地把握。《通論》在均衡原理、分析方法上、利息論和政策上分別提出了觀點、理論與方法;從倫理學、法律學與經濟學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着形勢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論述。書中的主要觀點由三部分組成:有效需求原理、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和乘數原理。

凱恩斯不同意傳統的西方經濟理論認為大量的失業僅僅是經濟中的“摩擦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的想法,在他看來,充分就業並不排除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但是大蕭條使他意識到:經濟現實中還往往存在着第三種失業——非自願失業。這是指失業者願意接受等於或低於現行真實工資率的工資,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時的失業。當社會存在非自願失業時,凱恩斯認為經濟就沒有實現充分就業;當經濟中只有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時,社會才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對於這種特殊形式的失業的思考形成了有效需求原理:凱恩斯認為,導致失業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國的就業水平是由有效需求決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而總供給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動,因而就業水平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或有效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家僱傭更多的工人來擴大生產;當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商品必然供過於求,企業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貨或是降價促銷,這就導致利潤下降和減少工人以縮減成本。因此,就業量由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來決定,又因為短期內的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所以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社會有效需求的大小。

凱恩斯認為,失業源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傾向、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靈活偏好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總需求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之總和,總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不足的結果。心理上的消費傾向使得消費的增長趕不上收入的增長,因而引起消費需求不足。心理上的靈活偏好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使預期的利潤率有偏低的趨勢,從而與利息率不相適應,這就導致了投資需求的不足。凱恩斯還認為,心理上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在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中尤為重要,危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心理預期的突然崩潰。

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不存在自動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因而主張政府

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投資,以實現充分就業。消費傾向在短期內是相對穩定的,因而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從增加投資需求着手。凱恩斯指出,投資的變動會使收入和產出的變動產生一種乘數效應,因而他更主張政府投資,以促使國民收入成倍地增長。

凱恩斯對於古典經濟學派和新古典經濟學派對節儉和儲蓄的觀點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節約下來的錢未必都用於消費和儲蓄,儲蓄的錢也未必都能轉化為資本。收入不能全部用於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還有第三個原因,即持幣偏好——人們傾向於以貨幣形式持有收入或資本。凱恩斯認為人們的持幣偏好基於三種動機:交易動機,即為了應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現金;謹慎動機:為了防止意外,或可能出現的有利進會進行交易的動機;投機動機:持有貨幣,並試圖從中獲利的動機。

對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來説,所需貨幣數量一般取決於經濟活動水平和貨幣收入水平,對利率變動不是很敏感;對投機動機來説,貨幣需求則常隨利率的改變而改變。由此凱恩斯提出了貨幣利率決定貨幣數量的觀點,認為利率決定於人們對貨幣流動偏好和貨幣數量兩者。當貨幣數量一定時,利率水平取決於流動性偏好的強弱。流動偏好強,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就多,從而會抬高利率;流動偏好弱,則會使利率降低。只有當流動偏好不變時,利率水平才取決於貨幣數量的多少。

總結凱恩斯看法,即出現經濟蕭條是因為消費不足和生產需求不足導致的週期性生產過剩,因此,消費的越多,生產力增長就越快,就業就越充分;節約和儲蓄越多,投入生產力的資本就越少,就業就越不充分。由此可見,增加消費是凱恩斯主義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那麼怎樣增加消費呢?凱恩斯主張要儘可能的增加,能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且不用考慮怎樣消費,即使有些消費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好處,其實也很有必要,從這個角度上講,引導個人消費就成了理論的核心。現實中,引導個人增加消費是很困難的,原因是我們上述的持幣偏好,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人們越是不願意消費。因此,凱恩斯提出由國家來增加消費。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運行,需要大量的支出,這就是所謂的財政支出。國家財政支出是一種集體消費,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足以對市場產生質的影響。因此,凱恩斯發現了國家財政支出的

另一個作用:它不僅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手段,而且還可以當作調節經濟的工具。當人們不願意消費或消費不足時,可以通過國家財政支出來彌補,繼而帶動個人消費。

凱恩斯認為傳統的財政政策是盈餘財政政策,把貨幣滯留在國庫裏,就減少了當前消費。所以,他得出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很驚人的結論,即好的財政政策是赤字政策,國家負債消費不是壞事,而是大好事。國家增加消費開支,不僅增加社會的消費需求,而且會帶動社會個人的消費傾向提高。所以,舉債消費雖然看起來浪費,但結果反而會使社會的整體財富增加。凱恩斯認為,如果政治家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可以支出的地方,即使是建造金字塔這樣毫無用處的建築物,甚至是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也可以增加財富。只要國家舉債消費,不管怎樣消費,都是對的。他寫道:

“財政部可以把鈔票裝到舊瓶子裏,埋到廢棄的煤礦中,再用垃圾把煤礦填滿。然後把這個產鈔區的開採權租給個人,讓私人企業把這些鈔票挖出來。這樣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社會財富要增加很多。當然大興土木更合理一些,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實施,那上面的對策也聊勝於無。”

如果説《國富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聖經的話,那麼,《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便是國家干預主義的寶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意義在於為國家干預提出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從而突出了國家干預的必要性。

凱恩斯提出的干預手段與之前的經濟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預的手段不同:凱恩斯倡導以財政政策為主,而不是貨幣政策為主,提出在蕭條時期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開支、減少税收和發行公債。同時,凱恩斯認為國家干預要控制投資,以消除投資對經濟造成的波動性;要推進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費需求。國家干預的手段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這才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政策主張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這一轉變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對整個經濟理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雖然凱恩斯主義的思想影響了很長時期的政府決策,在應對大蕭條時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刺激經濟的方法卻並不適用於任何時期的任何國家,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區別對待。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一直以來以龐大的軍費開支刺激國內的有效需求。就此而言,凱恩斯主義有一定的積

極意義。對於落後的國家,在短時間內解決經濟問題和人民生活問題,刺激經濟的方法也是可取的。一旦達到這個目標,凱恩斯主義政策就會失去其效力。政府需要尋找優化產業機構,提高經濟質量的新途徑。就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凱恩斯主義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