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懂幼兒的思維》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84W

第一篇:《讀懂幼兒的思維》讀書筆記

《讀懂幼兒的思維》讀書筆記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願望,真希望自己能重新回到童年,因為那樣我就會知道我的孩子們喜歡什麼,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翻開《讀懂幼兒的思維》這本書,似乎把我的這些疑問都解開了,嬰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掌握環境和征服世界使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區裏,從出生起,他們就在積極地適應環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世界,他們總是想努力地弄懂他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運用他們已有的經驗來理解它們,建構自己關於周圍世界的理論,幼兒自有它們自己的思維,唯有讀懂他們的思維,我們才能擴展他們的思維。

這本書和我們討論瞭如何和幼兒一起工作的問題,如何促進3—5歲幼兒的高水平的思維和行為等問題,書中除了運用了一些理論的知識,還用了一些生動的事例,能加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反思,並理解幼兒的思維。在第七章中提出了用故事豐富幼兒的思維,書中提到了“兒童早期接觸的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擴展思維,增長見識,並促進其情緒情感的健康發展。幼兒可以從故事中學到很多的東西,家長、老師和其他早期教育者常常尋找有希望幫助幼兒克服生活中困難和麪對時代挑戰的書”。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成了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在故事教學中嘗試讓幼兒擁有質疑的意識、敢於質疑、學會質疑,能有效地啟發幼兒思維的創造性,更能體現教學的多元性、個體針對性和發展的多樣性。如故事《猴子和水牛》,先給孩子設置一個焦點問題:河對岸有棵桃樹,猴子和水牛誰能吃到桃子,為什麼?請幼兒分組討論,教師每組認真傾聽,從中瞭解每位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果只説猴子或水牛能吃到桃子的幼兒,説明其幼兒思維方式表現為“客體中心化”,不能同時從兩個角度思考問題。思維過程是“單維掃描”,而未形成“雙維掃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獲得正確答案,猴子和水牛必須互相幫助才能吃到桃子,幼兒學會了從兩個角度思考問題,形成“雙維掃描”。再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次語言活動中,當我利用課件,帶領幼兒欣賞完一遍故事後,請幼兒針對故事進行提問時,幼兒們爭先恐後,紛紛舉手提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小女孩出來賣火柴,卻沒有人買呢?”“為什麼她奶奶死了還會出現呢?”“為什麼她死了臉上還露出微笑呢?”“她的爸爸為什麼要打她呢?”……一個個精彩的提問,引着大家共同討論探索,讓幼兒們深深地感到小姑娘是那麼的可憐、可悲,幼兒們多想伸出自己温暖的小手去幫幫她呀!

有人説得好,“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孩子的思維充滿想象,他們的生活充滿神奇,質疑使故事教學魅力無窮。在故事教學中幫孩子播一顆質疑的種子,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帶着閃亮跳動的思維火花,和兒童故事真情相約。

第二篇:《我們如何思維》讀書筆記

《我們如何思維》閲讀筆記

甘棠中學

付雨辰

我們如何思維

第一部分:思維訓練的問題

第一章:什麼是思維

第一節:這一名詞的幾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廣泛的,甚至可以説是不嚴謹的用法:凡是腦子裏想到的,都可以説是思維。

第二種:是指我們對於自己並未直觀見到、聽到、嗅到、接觸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種是指人們根據某種徵象或某種象徵或某種證據而得出自己的信念

第二節:思維的中心因素

先舉例説明一種介(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於用心思考和隨便想想的思維活動。得出他們的共同因素就是都是由此及彼地聯想到並未見到的事情。還分析得出思考的中心功能:想到一件事物預示或者顯示出另一個事物,從而考慮一件事物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視為另一個事物的信念的根據。點明本書所指的思維就是這種思想活動

第三節:思考過程中的要素

通過對第二節舉例的解釋,談到思考過程中的一些次級過程:

(1)產生問題,信念受到挑戰,變得捉摸不定,出現推測

(2)回答第一步的問題,經過調查研究/查明情況,證實/否定了第一步的推測。掌握和感知新的事實。

第四節:總結

總結前文的論述,總結了思維緣由和激發,聯想與以往經驗的關係。

第二章:思維訓練的必要性

第一節:思維的價值

1、思維是避免單純衝動或單純慣動的唯一方法(即人類區別於動物之處。低級)

2、通過思維,人們還想出和安排出各種人為的標誌來提醒大家預見到各種後果,以及獲取或避免這些後果的方式(即文明人區別於野人的特徵)(屬於行為層面,高於前層)(數學符號算不算這些標誌?)

3、思維會給自然的事件和物體賦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價值,遠遠不同於那些無思維力者對他們的感受(詩歌散文等美的緣由,取決於個人的閲歷、經歷,是高等文明人的特點)(屬於心理層面,遠高於前兩層)

第二節:需要引導以實現價值

通過引約翰,洛克的話,思維也會走偏,所以需要引導思維

第三節:需要經常加以調節的傾向

正確的思維對人類是有益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認識會走偏,只有系統區分自己進行觀察的條件和嚴格調節自己進行聯想的習慣才能掌握自己信念的對錯。

樹立信念犯錯的原因

培根的觀點:主要有四點1部族2市場3巢穴4劇院。也就是人的錯誤想法、交

往、特性、某一時期的時尚習俗。

洛克的觀點:(兩種表述)1不愛動腦筋學別人2以愛好代替理智3思路不開闊,見識不廣想的不周全

1 信條的作用2思想閉塞3利我4盲從權威

兩者都説了錯誤思維的社會原因,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讓人們不但要克服個人的一些毛病還要扭轉和糾正社會上千百年積存流傳的各種偏見幫助人們端正自己的思維習慣和信

念。

第四節:通過調節使推理成為證明

需要調節(調節好完成聯想功能的條件,調節好隊聯想到的事物賦予信任的條件)。調節充分即可得證明。

第三章:思維訓練中的自然資源

只有有自然資源(一定的經歷和實施以引起聯想、有迅速,靈活,豐富的聯想力、聯想要有條理性,連貫性和恰當性)才能接受訓練。我們要學的是如何思維而不是思維。

第一節:好奇心

即希望得到充分的體會。我們的身體不論何處都在感受,而不管我們是願意還是不願意

(1)好奇心最先表現為一種生命力的外流,一種豐富的有機體能的表露(即身體接觸)

(2)在社會次級因素的影響下,好奇心會發展到一個較高的階段(即社會接觸)

(3)好奇心上升到體能層面和社會層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層面,此時是在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基礎上發現了問題而加以探索。(智力探索是建立在前兩項接觸之上的)

第二節:聯想

不論題材重要與否,寬窄與否,人們都會從現在經歷的事物產生聯想,對尚未見聞的相關事物產生一些想法或信念(不可造就,但無法消滅)

聯想有三個方面:

(1)聯想的快慢,是人們通常區分聰敏不聰敏的依據(但是不聰敏的人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很好,對所有事情都反應遲鈍和傻里傻氣的人還是比較少見的)

(2)聯想的範圍有寬窄,但這一差別與上述的反應快慢並無關係

(3)深度。表現出他們的反應的實質。

作者是想説反應的越快,聯想越寬,就越聰敏嗎?我認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聰敏,在深度相同的情況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認為,第一項應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寬窄

第三節:條理性:它的本質

思維應該連續而有序,在青少年的正確思維習慣訓練中要考慮到他們和成人的區別

第四章:學校狀況與思維訓練

第一節:導言:方法與環境

要注意學校除了有意識地設計和運用智力訓練方法還要注意非有意識

地因素,即學校氛圍和校務之中能對學生好奇心,反應力及有條理活動產生影響的因素。學校環境的影響可以分三類:接觸的人的態度習慣、學校所授科目、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第二節:旁人習慣的影響

學生會對環境有反應,教師的習慣歲學生也有影響,所以教師本人的思維習慣需要嚴格注意,防止其負面作用,否則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只研究教師的特點而放鬆對科目的研究

第三節:學業性質的影響

(1) 在側重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科目中,存在一種風險,就是使智力活

動孤立於日常生活之外。如數學和規範語法

(2) 在主要側重技能的科目中,存在的危險傾向則正好相反,即人們企圖

儘可能的走捷徑以達到所要求的目的,舅舅會讓這些科目變成機械性

的,而不利於智力的培育。如閲讀、作文、圖畫、音樂

(3) 在側重知識,注重信息量和信息準確度的科目中,也存在着差不多同

樣的問題。如地理和歷史

三類學業特別容易產生偏差,教師要注意避免

此處為何與前處舉例順序不同?不大符合作者的思維方式啊。

第四節:顯示目標和理想的影響

1、在教學中,以外在成果為標準的做法表現在人們只重視“答案正確”

2、在學生的操性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響

第五章:智力訓練的手段和目的:心理與邏輯

第一節:引言:邏輯的意義

人們通常所説的邏輯(就是從教學課程角度所説的邏輯),實際上是指成年人的受過訓練的思維邏輯。實際上,一個人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它自己的邏輯。有人以為字的的思維傾向無邏輯可言,是錯誤的,沒有看到即便是在一個國小生的生活中,好奇、推理、實驗和檢測就已經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節:紀律與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培養律己的精神。紀律是正面的和建設性的。

第三部分:思維的訓練

第十二章:活動和思維訓練

第一節:活動的早期階段

寶寶的問題決定了他的思考的內容,兒童很少是通過有意識的模仿來學習的,

就是説,他的模仿是無意識的。成人的活動在兒童心智的發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控制身體為思維提供真正的訓練。社會活動可生成刺激,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較高層次。模仿能引起思維的進步,但模仿不能引起思維。

第二節:遊戲,工作及類似的活動形式

在某種情況下,興趣所在的活動或多或少是偶然的,由於環境中的偶然事件和一時而起的念頭,或受別人的偶然的指使,在另一種情況下,活動因有所趨向,有所成就而意義更加豐富起來。

第三節:創造性作業

當前教育上最為緊迫的問題是如何組織和聯繫這些學科,使它們成為養成活躍、持續、富有成效的理智習慣的工具。

第十三章:語言和思維工具

第一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關於思維和語言的關係一直存在着三種典型的觀點:第一,認為二者是等同的;第二,

認為文字是思維的外表和衣服,思維本身並不需要語言,只有當傳遞思維時,語言才是必需的;第三(這是我們這裏所要堅持的觀點),認為儘管語言並不是思維,但他對於交流思想,以及對於思維本身來講卻是必要的。

第二節:語言方法在教育方法上的誤用

首先,只有具備了和意義有實際聯繫的某些情境情景的經驗才能掌握符號的意

義。其次,沒有新事物的計入,文字也能提供新思想,但可能有侷限。再次,代表觀念的文字,會變成一種單純的號碼,失去本身含義的意義。

第三節:語言在教育上的應用

語言的首要動機是去影響(通過渴望,情緒和思想的表現)別人的行動;語言的第二個用途在於用語言形式與別人更親密的社交關係;語言用來作為思想和知識的有意識的運載工具,這個用途居於第三位。如何把處理日常事務的習慣轉化成為表達精確概念的習慣。要順利地完成這一轉變,需要:(1)擴充學生的詞彙量;(2)更準確的表達詞彙的意義;(3)養成連貫的口語表達的習慣。

第十四章:觀察和思維訓練知識

第一節:觀察的性質和價值

傑文斯闡述的原則,即科學工作者從來不把積累觀察本身作為目的,而是經常把觀察作為取得理智結論的手段,這一原則是絕對正確的。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對這一原則的力量沒有足夠的認識,那麼所謂的觀察就將大體上成為乏味呆板的作業,或者是獲取技能的形式,而沒有理智的價值。

第二節:學校中的觀察方法和材料

觀察應具有科學的性質,這種觀察要遵循着廣博和細緻之間的有節奏的變化。科學的觀察,並不能簡單的代替以享樂本身為目的的觀察,後者的觀察可以磨鍊才智,對於書寫、繪畫、唱歌等藝術用途大有裨益,而能變成真正藝術的觀察,喜歡看喜歡聽的人就是最好的觀察者。

第三節:知識的傳授

1、學校根據合理的假設,即觀察使一種主動的過程。

2、適當的觀察材料,引起對觀察的渴望,能使觀察更精密。

3、最初的觀察是為了實際目的,或僅僅為了愛看愛聽。

總之,觀察遵循廣播和細緻之間有節奏的變化。

第十五章:講課和思維訓練

第一節:指導的階段

赫爾巴特教學法分析

第二節:講課中涉及的幾個因素

(1) 從學生這一方面説,講課的第一需要是準備。最好的,實際上是唯一的準

備,是引起一種對那些需要解釋的,意外的,費解的,特殊的事物的直覺

作用。

(2) 理性分析的反思階段的顯著特點。

(3) 運用和總結密不可分。

第十六章:一般性的結論

第一節: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

“理解”作為無意識的假定,“詢問”作為有意識的構想。不能通過獲得平衡來賦予規則,要避免過度分析。對錯誤的觀察和對真理的掌握,需要有意識的陳述。

第二節:過程和結果

再次闡述玩耍和工作的關係。強調不可做苦差事,也不可以糊弄“玩耍”。要平衡玩耍和嚴肅這種智力上的想法。

第三節:遠和近

學生對於過於熟悉的事情不感興趣。熟悉的和詳盡的教材,本身並不能引起思維或使思維做出反應。只有用他們來理解陌生的和襄垣的教材時,才是有用處的。

這一點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見。比如我們北京版數學的教材講有理數的乘法一節時,用到了水庫蓄水的問題。這個例子離生活較遠,但是同學們都不感興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蝸牛的例子,同學們反倒很感興趣。還有北師版有一個舞台燈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學們興趣。有的時候,説一些身邊的事情反倒會引起同學們的興趣。這是為什麼?

問題,就是紅色標誌的地方。

1、 第二章,第二節,數學符號算不算這些標誌?

2、 第三章,第二節,第三小條目下,作者是想説反應的越快,聯想越寬,就越聰敏嗎?

我認為只有深度可以表明人是否聰敏,在深度相同的情況下,在看速度。所以我認為,第一項應是深度,再是快慢,三是寬窄

3、 第四章,第二節,作者此處的説明與之前的綜述順序不同。作者是邏輯非常清晰的

人,此處順序的顛倒是否有什麼意味?

4、 第十六章,第三節。對於熟悉與陌生,這一點我部分同意,但有意見。比如我們北

京版數學的教材講有理數的乘法一節時,用到了水庫蓄水的問題。這個例子離生活較遠,但是同學們都不感興趣。相反,人教版引入了蝸牛的例子,同學們反倒很感興趣。還有北師版有一個舞台燈光的例子,也能引起同學們興趣。有的時候,説一些身邊的事情反倒會引起同學們的興趣。這是為什麼?

收穫太多了。我知道了

1、 什麼是思維,

2、 為什麼會有思維

3、 我為我經常胡思亂想找到了藉口:人是不能控制的

4、 對於利用思維對學生的影響,安排課程,有了些初步的認識

5、 對於思維對於學生的不利影響,如何規避,有了一些想法。

6、 。。。。。。我以後會多讀幾遍,這本書真是我看過的學術界的書中最好的了,不枯燥,

還有用。希望以後有多多收穫。

讀書時間:不固定。一般是每天下午很安靜的時候。我之前在百度文庫中看過一部分這本書。之後百度文庫被告了,因為他們侵犯了版權,所以我也沒有讀完。這次終於有機會讀完了。我2~3天就讀完了,剛剛又重温了一遍,並寫了這篇。

第三篇:《思維的樂趣》讀書筆記

《思維的樂趣》讀書筆記

作為一個自由人文主義者,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着並快樂着,他以自身對“文化大革命”的記憶為重要礦藏,用雜文獨有的調侃的筆調完成了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與書寫。這本由李銀河編選的王小波雜文集《思維的樂趣》展示給我們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於戲謔的笑容和令人會心而戰慄的幽默之後的智性的迷宮,並讓我們在真切地體會到思維人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快樂的同時,從他那裏 學會如何去獨立而自由地思考。

恩格斯説過,思維之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正印證了關乎思維具體而清晰的美——新奇、有趣、自由、平等。在這個年代有人用感情寫作,有人用政治寫作,到後來還有人用身體寫作,但在王小波看來,能夠用思維來寫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思維的樂趣》自有它的耐讀之處。因為講的不是樂趣,而更多是時代與政治環境帶來的思維的恐慌與孤獨。插隊年代裏“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裏沒有書看、 沒有合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面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這種反思的境界,正是王小波的力度所在。在那個年代裏,思考是件充滿恐慌與致命孤獨的事。要麼是不能跳出桎梏思考,要麼是走出來,卻看不到可以對話的偉大心靈,空蕩蕩的,被孤獨淹沒。

有趣在王小波的寫作裏,是一件頂重要的事。他從來不把道理説得太清楚,但你仔細一琢磨,也能明白他在説什麼。似乎説清是他給你的,不説清是你想明白的,而這琢磨的過程,也就成了一種思考的趣味。寫作和閲讀一樣,都需要有趣味,都需要把一切莊重和崇高拉下台來,戲語一番,落下滿紙荒唐言。説俏皮話、講黑幽默、諷刺而不怒罵、談笑而不猖狂。王小波對於有趣的定義,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可見王小波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他講的道理不很大,但足夠他被稱作異端;也可見王小波是一個重獨行的人,他走的路不很長,但到今天,卻少有人能夠重行。王小波説過,趣味是感覺這個世界美好的前提。這種美好之中,也就糅合着冷靜嚴謹的思索和奔湧而出的熱情。如果需要打個比方,那我們 可以説:這世界上有趣的思想就正如王小波蓬亂的頭髮,永遠交錯雜亂,但是自由生長。而在王小波看來,最不幸的,就是被扼殺掉這種有趣了。也就是説,當有一天沒有辦法講道理了,在他看來比屍橫遍野更遭;又或者,別人的思維被強加在你頭上,人喪失了自己作出判斷的能力和掌握話語的權力,這也是極其痛苦的一件事。然而王小波恰恰目睹和經歷了這樣的痛苦,在他父親的身上,在他自己的身上,在文革躍進的口號中,在上山下鄉的山路上。於是,王小波彷彿很痛苦地看到,亂糟糟的頭髮被一根根地拔去,又被別人植上了假頭髮。這頭髮不是他的,終究水土不服,估計後來都掉光了。於是,王小波自喻為一個時代的倖存者之一。王小波説過:“作為一個有過幸福和痛苦兩種經歷的人,我期望下一代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而且這種空間比給我的大得多。”如今,不知道王小波的這個願 望實現了多少。倘若看到很多人還在爭取這樣的空間或者不自知有這樣的空間存在,我想他會不耐煩——我們進步也太緩慢了一些;倘若看到我們還把他掛在嘴邊, 我想他也是會不樂意的——説自己的話才更有趣一些。但是我想,記掛他,總比記掛別人要好一些。

《思維的樂趣》從關注現實、正視歷史、剖析人性諸 方面闡述了思維的重要,沒有積極的思維,人類就會故步自封,安於現狀,何談新奇與樂趣,就更不用説得到自由與平等

了。《思維的樂趣》除了給人思想,給人精神,給人趣味外,它語言上略帶調侃的輕鬆的聊天式風格,也往往讓人忍俊不禁。讀《思維的樂趣》,不僅有思想上的犒勞,同時還有語言上的爽而不膩的享受。

第四篇:《我終於讀懂了您》教師讀書筆記

一首《遊子吟》道出了世間多少母愛,又有多少人能像詩人那樣感受到母愛的如此之深?今天讀了《我終於讀懂了您》一文,讓我想起遠在他鄉的母親。

在我們五兄妹年幼的時候她也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做着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這些小事,當農民的媽媽用她的言傳身教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她每天起早貪黑的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回到家還要忙家務事,餵雞餵豬,煮豬食,清潔被雞呀豬呀弄得亂糟糟、髒兮兮的庭院,清洗七個人用過的碗筷和一大盆髒衣服,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了。記得很小的時候,一個夏天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鑲着鑽石一般閃閃發亮的星星,多美啊!哥哥早溜到樓上去了,爸爸外出了,膽小怕事的我老是纏着媽媽要她陪我睡。媽媽就讓我把椅子搬出來排成一字當牀。我躺着看着滿天的星星,聽着媽媽講故事,多麼温馨多麼美好的夜晚啊!我至今難忘,難忘夏夜的美,難忘母親的辛勤勞累,難忘那好聽的故事,更難忘母親那慈祥的目光,温柔的聲音,難忘……當時我沒有讀懂這一切,上國小、國中我還是沒有讀懂,到讀師範離開家裏獨自一人在學校寄宿,我讀懂了您面對生活的壓力,為一家七口人的衣食穿着的操勞。到了出來工作,我讀懂了您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別人的做人準則。生了小孩,我才讀懂了您為了我們五兄妹所付出的一切一切。

當我讀懂了這些,我懂得珍惜。珍惜每次您回家鄉的團聚,珍惜每星期的通話。雖然您現在老了,又與我們遠隔千里,可您還是時時把我們當小孩,每年新年照樣給我們兄妹壓歲錢,在電話裏照樣提點我們小心身體,別晚睡了,當心這幾天會下雨,彆着涼生病……

母愛就是這麼簡單,它不需要什麼豪言壯語來表達,也不需要多少金錢物質來衡量。它不介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在意別人的理解。它就是這樣無私的奉獻,就是這樣不求回報,只要我們能感受就已經足夠。

第五篇:《學會正面思維》讀書筆記

看完《學會正面思維》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務實的勵志類書籍,書中各章節主題也都是用現實生活中的例證來加以證明的,鮮活可見,觸手可及,有着較強的説服力。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要想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這良好的自身素質包括很多內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識,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等。(當然還應包括身體素質,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倘若病怏怏的,喘氣都嫌累,那還能幹別的事沒嗎?恐怕不行!)第二位的重要因素就是處世態度了。面對你的人生,你是積極應世呢還是玩世不恭?是開朗上進呢還是悲觀厭世?其實,你生活得好與不好,成就的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處世態度所決定的。這種態度就取決於你的思維方式。你用積極的正面的思維方式來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你一輩子都默默無聞,無所建樹,那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你已經享受到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其實就是付出、是奮鬥的過程、是到了老大而無所憾。相反,如果你用負面思維去面對一切,那麼生活所能回饋給你的也只會是負面的。你的人生會很灰暗,你也只能在鬱鬱寡歡中等待生命盡頭的到來。對你來説人生只不過是一段毫無意義的非常令人不愉快的旅程,有的人甚至會提前回到上帝那裏去。

《學會正面思維》一書所想達到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學會用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用成熟老練的處世之道使讀者能有所作為。當處在順境的時候,我們需要用正面思維來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不要被眼前的一切所迷惑。要知道任何勝利都是暫時的、容易失去的,如果你不去好好經營和維護、這種勝利就得不到鞏固和發展。

當處於逆境的時候,我們就更需要用正面思維來鼓勵和引導自己。遇事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多看看多想想,不斷地在反思和總結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始終都保持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