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遺傳的奧祕》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5.73K

第一篇:遺傳的奧祕

《遺傳的奧祕》讀書筆記

《遺傳的奧祕》讀後感

確實,科學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來的,必需要付出汗水與努力,而對於我們這樣一羣學生,顯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研究科學,去了解科學,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接近科學瞭解科學呢?我把汗水撒給了《遺傳的奧祕》,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作者給我們介紹了敢於探索的人,他們勇於探索未來,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好處。

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基因科技”,主要講的是“綠色的環保衞士”:1986年,為於烏克蘭北部的一座核電站發生爆炸,向北半球地區泄漏的大量的放射微粒。即使大火撲滅了,放射顆粒還是給周邊地區的人們帶來的巨大的傷害。科學家竟然放許許多多的向日葵到附近的池塘,一個個放滿向日葵的木排在靜靜地漂浮在池塘裏,讓向日葵的根部吸取水裏的放射性毒素。過了幾個月,池塘裏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水已經恢復了正常水平。“大樹中的兔子基因”:遺傳科學家希望利用植物來加快淨化環境的速度。莎朗·多娣和她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法了。他們用兔子內臟的基因提取出來,再把基因放到白楊樹裏,這種樹的淨化土地的速度是普通樹的100倍!“轉基因食物”:在美國,將轉基因玉米普遍被用於日常的食物中,如薄餅、麪包、穀類產品或雪糕;科學家擔心殺蟲基因的植物會殺死蝴蝶,又會導致人類的過敏!不管轉基因食物是個問題還是解決方案,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一本知識讀物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益處,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多學習一些有關科學的知識的話,我們肯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漸漸的遺忘,我們只會一點一點的落後。基因科技讓我驚歎,從寵物店的“電子狗”到我們超市購買的轉基因食物,新科技的探索影響着我們所有人。基因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在未來的歲月中,它會一如既往得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改頭換面的鉅變!選擇一本好的科普類讀物,相信它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總之,科學是艱鉅的、誠實的勞動,它啟迪人們的智慧,培養人們的艱苦奮鬥精神和求實精神;科學是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它培養人們宏偉的胸襟,寬闊的眼界,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境,還有非 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三個孩子探北極》讀後感(怡然自得)

作文/日記 2014-10-20 22:13:03 閲讀216 評論0字號:大中小 訂閲

“壯壯,你別跑啊! 等等我… …”正做着夢的我被媽媽一陣猛搖,迷迷糊糊的

睜開了雙眼,努力回想起夢裏的情節來… …

大家一定猜到了吧!我是看《三個孩子探北極》

看得過投入了!我非常羨慕姣姣,她是土生土長的愛斯基摩人,經常吃我們沒吃過的鯨魚肉,整天和和小夥伴們一起快樂的探索大自然無窮的奧祕,他們之間充

滿了純潔的友情,他們是羣充滿童真的好朋友… …

記得有位作家曾經説過: “書是知識的源泉。”

是啊,一本好書會使人受益匪淺,而<<三個孩子探北極>>正是一本好書,它向我們展示了愛斯基摩人的獨特生活方式和濃厚的民族文化還有那裏優美的風景和獨一無二的物種。讓我看到了一個與我們與眾不同的世界。我大開眼界,

感到十分新奇。我多麼希望我也能體會一下在北極探險的奇妙滋味。

讀《三個孩子探北極》有感

我看過一本書,名叫《三個孩子探北極》,故事內容引人入勝,記得當時我看得津津有味。

這本書描述了3個好朋友為了解開自己對北極的重重謎團,鼓着勇氣,一齊前往北極去探索奧祕,大膽創新。他們知道了北極的植物可以治病,知道了北極人是怎麼經歷千辛萬苦地捕鯨。。。。。。他們目睹了北極熊的生活,解開了羣鯨戈灘的祕密。

是啊,人類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它們往往驅使我們去解開心結。可是解開心結的前提是務必擁有巨大的勇氣和大膽創新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難。探北極的三個孩子就是憑着堅毅的勇氣克服北極寒冷的天氣和兇猛的北極熊,他們就是靠着大膽創新的精神解開羣鯨戈灘的謎。

每個人必須要大膽創新和擁有勇氣,那麼,我也不例外。

記得一個炎熱的夏天,看着朋友們在游泳池中快樂地戲水,我卻只能在池邊欣賞,實在無聊。漸漸地,我產生了學游泳的念頭。我急忙換好泳衣,拉着媽媽奔到水池邊。可是當我看到2米深的水池,貪生怕死的我只能望而卻步。我想:如果就這樣跳下去還不被活生生地淹死?!媽媽見我滴水不沾,生氣地説:“你不是要學游泳的嗎?”媽媽喝道,“連游泳池都不敢下還怎麼學游泳!”聽我這番話,我猛然悟起《三個孩子探北極》一書裏的經典名言:大膽創新、要有勇氣。我想:我寧願淹着也不做縮頭烏龜。於是我二話不説,猛地扎入水中。雖然喝了不少水,雖然失敗了許多次,倡我從未放棄過,最終我學會了游泳,終於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在水中玩耍了。至今水那股涼爽的感覺我還銘記在心。

人如果失去了勇氣和大膽創新的精神,什麼事都做不成。反過來説,如果人擁有勇氣和大膽創新的精神,任何事都能成功。所以大家都要像探北極的三個孩子一樣,有勇氣,大膽創新,去解開自己心中的謎團吧。

第二篇:《世界上最神奇的奧祕》讀書筆記

你想知道大自然的奧祕嗎?那就來讀一讀《世界上最神奇的奧祕》吧!它會帶着你去揭開大自然那神祕的面紗,看到大自然奇妙一面,瞭解它那神奇的奧祕,現在就隨我去看一看吧!

地球上竟然長有這麼多神奇的樹,在亞馬孫河流域一帶生長着一種世上稀有的“牛奶樹”,只要劃破它的樹皮,就能得到和牛奶相似的液汁,它的成分也和牛奶相似,含有糖,脂肪和蛋白質。希臘的森林裏生長着一種能產羊奶的樹,當地的牧人也喜歡把小羊羔放在樹旁讓羊羔從“樹媽媽”的苞中吸可口的奶汁,這種汁液的營養成分幾乎和羊奶相似,是名副其實的羊奶樹。愛喝酒的朋友請着邊看:在非洲坦桑尼亞的蒙古拉大森林中生長着一種奇特的小青竹子----酒竹,它能隨時流出醇厚芳香的‘美酒’。人們想要喝竹酒時,只要把竹尖削了,放一瓶子,第二天就能收穫乳白色的竹酒 ,這鐘酒含酒精30度左右,味道純正,清香可口,有解暑清心,消煩止渴和強身健胃的功效。這可是純天然,絕無害的佳釀啊!能產酒的樹還有幾種,像非洲的休洛樹能產烈性酒’。墨西哥的一種樹能產葡萄酒。日本也有一種會產酒的樹。這麼多酒樹,真讓人驚羨不已!還有很多神奇的樹,像能長麪包樹啊,晚上能發光的樹啊,會催人入眠的樹,會哈哈大笑的樹啊,我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去親自去看一看。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是植物養活了地球上的動物和人類!是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別的有害氣體釋放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當今社會,由於現代工業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城市化,大量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排放到大氣中,大氣污染是日趨嚴重,環境在不斷惡化,能綠化大地,淨化空氣的植物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

為了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請大家一起來保護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最嚴峻的問題是減少温室氣體的排放,温室氣體能讓地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那是一場浩劫,一場災難。

第三篇:《易經的奧祕》學習筆記

《易經的奧祕》學習筆記

(心茗)

易:羣經之始。

人更三聖,世立三古。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陰陽是相對的;陰陽會變動;陰陽合一。

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太極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是宇宙萬物萬象共同的基因。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沒有任何東西是主宰。

道法自然——老子。

人生做任何事情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奢求。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乾、坤、坎、離、震、巽、艮、兑。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自然做為評(本站:)判的標準。——曾仕強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第一個,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第二個,你怎麼樣守位。那個位要守得住,守位就是守分。第三個,不斷的改善,越做越好。目標和方向的正確,遠遠比速度更重要。——曾仕強

一方向,二定位,三行動。天時、地利、人和。

天有陰陽,地有剛柔,人有仁義。

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

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象,以不變應萬變。

現在是過去和未來的交接點,過去的一切,已經無法改變,但未來的一切,還都在千變萬化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能享有相對的平等和自由。

要用理智來指導你的感情,不要讓情緒來左右你的理智。

動機比結果重要,過程也比結果重要。

物極必反。

十五歲,確定學習的志向;三十歲,確定一生的原則;四十歲,對人生的目標不再動搖;五十歲,明白命運是自己造成的。

五十歲以前,盡人事;五十歲以後,聽天命。

樂以忘憂,是把所有的憂愁,都當作樂趣來看。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要做出不同的調整。

無咎:即使有過錯,也沒有關係。

不勉強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盡力。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與時俱進。

公道自在人心。

該當主角的時候,不要推辭;該當配角的時候,心安理得。

任何事情,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苛求,這永遠是自然的真理。

道理永遠是現象背後的東西。

要把所有的磨練當作自己成長的過程。

命是你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但不要勉強,不要過分。做你喜歡做的正當的事情。

人生只求四個字:問心無愧。

家和萬事興。

家教會影響人的一生。

循環往復;物極必反;陰陽變化;動態均衡;超越吉凶。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人生應該是享受過程,而不是計較結果。

善補過,即無咎。

第四篇:痛苦的奧祕 讀書報告

《痛苦的奧祕》讀書報告

? 前言

這是本來自上個世紀學者cs路易斯的聲音,這個聲音穿越的時空的束縛,與我們思想進行了一次了親密的接觸。作者大膽的從別樣的角度分享和認識這位偉大而奇妙的神。“痛苦”,這個次是作者整本書的線索,藉着探討痛苦一詞,和我們來分享着上帝的全能,他的良善,又陳述着人內心藴藏的邪惡,無可奈何的墮落,以致理所當然的痛苦,繪畫着地獄悽苦和天堂的尊榮。當然,作者要告訴世界的,絕不止要陳述痛苦帶給人們多少的悲慘和絕望,更重要的是讓世界知道,痛苦其實並不是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痛苦給人真正帶來了什麼?或許這就是cs路易斯所説的“痛苦的奧祕”吧!

? 內容分享

本文開篇,作者以“幾年前,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信仰上帝?”這樣的神學邏輯的問題進行開題。作者緊接着進行後續的闡述,如果擱在幾年前,作者會以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奇妙來論證這位偉大的神。這樣必然引出,這個痛苦的世界,真是出自那位良善、仁慈的上帝之手麼?世界是受造與這位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痛苦卻自有它的奧祕。

神的全能。托馬斯.阿奎那説:“任何矛盾的事物都不在上帝的全能範圍之內。”作者還是以問題作為引言,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上帝是良善的,他一定希望讓他所造的人類快樂,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一定能夠完成的願望。然而,人類並不快樂,因此,上帝

要麼缺乏良善,要麼缺乏能力,要麼兩者都缺乏。

乍聽一下,這個邏輯推理很有道理。看看作者怎麼迴應的。首先講神的全能。摘錄作者兩句説,做簡單説明作者的觀點。1、他的全能是指成就內在可能的一切事。2、“凡事”並不包括哪些毫無意義的、內在不可能的事。神並不比軟弱的人類更有可能成就兩件相互牴觸的事情;這並非因為神的能力會受阻,而是因為沒有意義的事終歸沒有意義,我們的神不會去成就這類事。

神創造了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人,又創造了一個相對獨立“無情的”大自然。神也允許了痛苦的存在。

神的全能是人所不能去懷疑的。

作者陳述神的良善之時,表述道,神的良善觀並非人的良善觀。神的良善也並非人所理解的良善。這位仁慈的神,並非人所理解那位和藹,包容罪的神。因為神對他百姓的愛,會接着管教來實現,而管教又帶來痛苦。這又是一項痛苦的奧祕。

當然人的邪惡必然會帶來痛苦,然而痛苦同樣在磨練着墮落的人。墮落的人會將很多本是中性或者好的東西,作為作惡的工具,進而產生痛苦。例如:刀本是用來方便生活的,人卻會用來殺人。在痛苦中認識人的邪惡,敗壞,以及犯罪所當有的代價和悽苦。當神告訴人,要放棄自我,私慾,將主權教給神的時候,人所表現的必然恐懼,和逃避。當然,醫治必然又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地獄本是人的墮落的最終歸宿,痛苦本應給引發悔改,但在

地獄痛苦將是失去悔改的效益,有的也將是永遠的痛苦。人持續的墮落,也將痛苦一併降在了動物身上,世界導出瀰漫這痛苦氣息。天堂不斷激勵這那些渴望進入永生之中卻有深陷痛苦熬煉中的人們。這是盼望,是痛苦傷口的良藥,是鼓動勇士奮勇前進的號角。

痛苦本初來自人的自由意志,也獲得神的許可。今天的痛苦,並非沒有任何意義。它吹響人們悔改號角,熬煉人們融在骨髓中的誤會。可説,痛苦也是我們成聖旅途中的良師益友。

? 結語

痛苦的奧祕,此書其中的所用語言,不可謂不深奧。熱切期盼,能夠有更為通俗易懂的翻譯。cs路易斯藉着自己人生對痛苦的感受和認識,結合聖經的教導和相關神學知識,總結出對痛苦別有一番特殊的見解。同時也鼓勵這更對的人,以更淡然,更喜樂、更有信心的方式看待自己所經歷的痛苦。最後,要提的是,本人對於作者對人的全然墮落的觀點不太贊同表示異議。

第五篇:讀書,心靈成長的奧祕

讀書,心靈成長的奧祕

——清華附小竇桂梅專題報告略記

2014-04-21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迪金森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身為教師的我們,自己先讀起書,再自然而然地帶着我們學生們讀書,將人類文明珍貴的“貨物”經由書本,運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更是一種無以言説的幸福和美麗的事情。

一、讀書,最高級的精神美容

無論何時,我都要説,讀書,是自己的事。作為教師,讓人逼迫或督促是很沒有尊嚴的事情。説白了,讀書是為了自己的提高,不是為了應付學校或完成領導的任務。教師,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從內部發生徹底的改變。也只有如此,教師才能由改變自己的心態而改變自己的狀態,從而改變一個人的容顏。曾國藩説,有的人天生氣質高貴,有的人,需要後天的讀書來改善。甚至可以説,書,是最高檔的美容品,最有效的營養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的容顏一樣,讀書修繕了我們的靈魂,使心靈面貌日益變得健康陽光。的確,人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葱蘢、氣象萬千。那些歷經時間沉澱,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們的心靈中留下繽紛的映像,讓我們內心的氣象漫卷雲舒。

比如讀到一本好書,就如同邂逅一位偉大的老師。你可以和書中的各種人物一起歡笑與流淚,你可以在不同的書的世界裏,體驗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旦和一本本書在一起“活上了一回回”,你就會成為“心靈的鉅富”。你那收穫,如果用物質的現金比喻的話,就好像擁幾家銀行存款,需要多少都能隨時支取。此刻,你的臉上不洋溢着從容、淡定的自我滿足才怪呢。

但令人十分遺憾的是,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和教師卻很少抽時間去讀,哪怕是課內涉及的書,就更不要説課外書了。當然,這裏不全是教師的責任,據調查,92.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負擔太重,整日被“正統”的作業、教科書或工作學習

的壓力所包圍。據學校圖書館的調查,除了學校要搞什麼比賽,老師才去找資料外,平時是沒有功夫到圖書館的。這不能不説是教育的悲哀。比如國小老師,基本是包班。一個人教好幾科,大量時間泡在課堂上。課後還要參加各種培訓,要寫教案,批改作業,更要管理學生的“吃喝拉撒”。再有,國小女教師又特別多,晚上回家做飯,照料孩子,幹大量家務??這些客觀因素的確擠佔了教師的讀書時間。

我們承認這些客觀因素,但實際上主觀上的逃避更加可怕。還拿數字説話,據統計85%的中國人每天晚上的最寶貴的兩個小時的黃金時段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相當一部分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我們再清楚不過的事實了,但我們憑藉的基礎是什麼呢?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師資培養過程,姑且也算上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累積的經驗,但配以我們這一代人精神成長的貧血,如果沒有源頭的活水不斷注入滋潤,我想我們很快就會面臨“黔驢技窮”的窘境。

無論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當讀書沒有形成興趣的時候,當讀書沒有養成習慣的時候,“沒有時間”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懶惰的最好藉口,讀書自然成了教師的負擔。而打着這樣旗號的藉口與搪塞,如今卻正漸漸養成習慣,這怎能不説是個絕大的諷刺。可見,推動和引領教師讀書,我們還處於搖籃時期,任重道遠。

所以,另一種聲音我們必須要明確——“有書就有時間”。我們必須“擠”、“搶”,甚至“掙”時間讀書。就拿我來説,我時常把書放在揹包裏,隨時隨地展卷,隨時隨地記錄。參加一些會議、活動,會前會後、點滴閒暇,都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在外出時的汽車或者火車上,我們依然可以進行閲讀。有時哪怕只讀一會兒,餘下的時光裏,就算閉目養神,口中仍留有餘香。

如果説前面我説的,讀有字之書是光合作用,那麼,讀無字之書,就是一種化學反應。作為一名教師,我也要關注周圍的世界。例如,適當關注2014年的奧運會、中日關係、台海局勢等這些“公共事件”。作為教師,還要儘量包攬影視精品,看“百家講壇”“鳳凰衞視”等幾個專題節目。如此,也就成了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們的教育就會由空中樓閣變成腳踏實地。讀無字的書,還要悉心結交那些愛讀書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經常

在生活中、網絡裏,在書信裏、電話中,和朋友交流讀書、工作的體會。交流完畢,每每心情舒暢,彷彿從空氣清新的田野剛剛休整歸來。百憂勞心的日子裏,能有這樣的朋友們一起經營人生的時光,實在是一種幸運。

一句話,讀書,讓你的骨子裏有了“鈣中鈣”,精神容顏,注入了最鮮活的、抗衰老的生命元素。作為教師,具備了讀書和學習的自覺意識——你的“面容”就會總處於變化的狀態。眼睛浸泡在美麗的文字裏,耳朵浸泡在美麗的語言裏,嘴巴浸泡在美麗的詞彙裏,我們的面容也就不由自主地隨之平和安詳,不是嗎?

二、讀書,最長遠的備課

現在,學校的規模總的來説比以前更大,但這更容易使人失去個性,整齊劃一的執行學校的統一意志。各個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在教學和教師培養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但我們卻常常感到這些指導沒有涉及教師發展的“瓶頸”,或者説“癥結”——文學底藴。即便我,一名教學副校長,也難免經常糾正一些相對於一個語文教師的素養來説,微不足道的錯誤,什麼板書啦,某個環節的過渡啦,作業的佈置啦。這些問題也存在,但如果長期僅限於這樣的糾偏,我為此感到慚愧。所以,從自己做起,不僅自己讓讀書成為習慣,我也必須花時間研究,怎樣從更高的層次,給教師提供來自“根部”的滋養。

我告訴自己也告訴教師,不讀書的教師,是一種工作的瀆職。不帶領老師讀書的教學領導,也是一種失職。比如對語文教師來説,在我們學校,我在努力地、盡力地對語文教師的閲讀水平要有明確的要求,並給予適當的機制進行考核,比如:每個月的“五個一工程”,即一個月一本書,一篇隨筆,一節好課,一次面批作文,思考一個問題。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五個一”,我採取每月自查,定期檢查,適機抽查的辦法。同時,制定年度讀書規劃,要求自己,也建議教師每一年的閲讀量不少於200萬字。採取背誦、演講、寫作、檢查讀書隨筆,建立個人博克等形式,促進個人專業修養的提升。

除特殊情況外,我每天都努力花時間個人獨處,靜靜讀書。一些經典藏書佈滿家裏、辦公室整個牆頭不説,以及新近流行的哲學以及人文叢書,及時買來閲讀外,《書屋》《文景》《萬象》《名作欣賞》《隨筆》《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南方週末》等雜誌,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侶。但這或許又將引起新的質疑——教師的負擔已經很重了,這不是又雪上加霜嗎?讓老師們拿什麼時間備課

呢?

其實,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更不是對付某一天的課。讀書,應當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讀書,才能一頭抓着教學,一頭抓着學養,然後從中間串聯起學生。這樣,你才有底氣站在講台上。

所以,作為某一學科的教師,先從你所教的那個學科領域開始讀起,累土成丘,積微成大,你會發現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學科基礎知識,不過是一些入門的常識。學生課上所需的,與教師本身所擁有的相比,只相當於滄海一粟。然後,籍此出發,廣泛涉獵人文社科,深讀教育理論、專業著述,使自己的教學能夠高屋建瓴,具備理論基礎和經驗智慧。並且,漸漸培養出一雙慧眼,所到之處,處處留心,對自己專業的所需能夠敏鋭識別,廣泛吸納。有了這樣的儲備,備課時就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

我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生,深感自己缺少厚重文化積澱所帶來的底氣與靈氣,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束縛着我專業成長的道路。但幸運的是,我找到了書本這最好的老師。將這書本給予我的驚喜與力量呈現在課堂上,於是以教促讀,就有了一節又一節的精彩教學。讀《病隙碎筆》《我與地壇》《務虛筆記》再講《秋天的懷念》一課,就能帶領學生穿越史鐵生的人生軌跡,悟出“好好活兒”的人生真諦。看了《中國青年報》上“留美幼童”系列報道,驚喜地發現報上刊錄的當年詹天佑寫給在美國讀書時的“家長”——諾索布夫人的三封信,這三封信正好是詹天佑分別在修京張鐵路前,中,後的心情以及工作進程彙報。我馬上剪貼收集起來。再講《詹天佑》時,我就把這三封信分別插入課文的故事情節中。於是,課堂變得鮮活起來,詹天佑變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詹天佑的印象就不再僅僅是技術高超,他的傑出偉大,更增添了親切真實、平凡與善良。不久前,我校開展年度主題教學活動,共備《牛郎織女》一課。我驚喜地發現,不光是我自己,我們學校的部分老師也正在漸漸依靠書的力量,使自己的教學邁向研究與生長的高度。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們讀了民間文學的基本理論,讀了牛郎織女的不同版本以及相關評析,讀了各種類型的神話、傳説、民間故事,請來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格非給我們作專題報告。通過這一系列有字和無字之書的積澱,我們不僅研究出了一節引起廣泛反響的好課,更是踏出了一

條既簡明樸素,又直指本質的反躬內省的讀書道路。可以説,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總之,以教促讀成了我備課的重要成長路徑。

至此,我要説,教師必須成為一本書,工資再低也要買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為此,你才會成為一本永遠站着的厚重的大書。

讀書,“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的人,正是以教材為港灣,把孩子帶入教材的深處,然後走出教材以外遼闊的大海。眼界越來越開闊,你和學生的目光,必定略過骯髒、堅硬、暗淡、醜陋的東西,從而投向乾淨、柔軟、明亮、美好的所在。

既然我從迪金森的話開頭,也從迪金森的話結束——“跳着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