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着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着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兒子,生活富足。奈何福貴年輕時是個浪蕩公子,經常出入妓院和賭場,揮霍無度。結果,好景不長,福貴中了別人圈套,把家裏的田產、房產都輸光,於是一家人一夜間從大地主淪落為底層農民,命運從此徹底改變。福貴父親鬱鬱而終,母親、妻子病死,兒子輸血過量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女婿工地慘死,外孫吃豆子撐死,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其中,讓我感觸頗深是福貴的“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事。”的人生觀。福貴的活着的本身就是活着的人生觀在抑鬱症盛行、疫情籠罩的社會下顯得尤為重要。

人生觀是人們對待人生的目的、人生價值、做人的標準等人生問題比較穩定的根本觀點和態度。通俗地來説,它回答了人到底為什麼活着以及應該度過自己餘生的問題,就像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指引着人生髮展的方向,讓人不再彷徨。人生觀會受到一定經濟、政治和環境的制約,但不同階級的人,又可以主動地、自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觀。有人選擇活着就是為了活着的人生態度,有人選擇除了生存還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前者體現了“無為”的人生觀,後者體現了“有為”的人生觀。這兩種人生觀本身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然而有人卻認為“無為”的人生觀不符合新時代“主旋律”,應當摒棄,倡導“有為”人生觀。

福貴的人生觀是“動盪年代下”的人生觀。《活着》是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敍述的:從國共內戰、土地改革、再到“大躍進”,自然災害時期。在這些磨練人、考驗人的大“煉爐”中,主人公福貴一生都掙扎在這些“煉爐”中,他遭遇家道中落,親人相繼離世,將“活着是為了活着”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為了這個追求,他可以忍受上天給他的一系列考驗。然而在有人看來,福貴所追求的“只為生存”的人生觀是消極的、落後的,是“佛系”。

“和平年代下”的人生觀。如果説福貴所處的社會是一個“煉爐”,導致他必須形成“活着只為活着”的人生觀,那麼,如今的社會環境就是一個“温室”,它為新時代的青年形成更高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人生觀提供了天然的場所。陳延年先生曾説:“青少年的肩上不僅有清風明月,還有國家擔當,挑起時代的脊樑。”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活着不應該只是為了活着,還應當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挑起國家、民族的未來。

在我看來,“有為”的人生觀與“無為”的人生觀是共存的,我們不應該將他們對立起來,而應該尊重他們的存在。俗話説的好“不要求你認同他,但要尊重他。”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或者有能力樹立更高的人生追求。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事。”這是福貴的一生的寫照。福貴面對重重困難、生離死別後依然樂觀地繼續生活,與老牛相伴。一人、一牛,足矣。看似沒有追求的人生觀,又有多少人做到了。由於父母拒絕買i-phone,於是選擇縱深一躍,結束自己的生命;由於情感問題,於是選擇割腕瞭解自己一生;由於與父母爭吵,選擇縱深一跳,放棄生命。他們經歷的困難遠少於福貴,但他們沒有和福貴一樣,選擇繼續活着,而是選擇死亡。

在抑鬱症盛行、疫情籠罩下,活着就是為了活着顯得更為重要。2020年疫情爆發,原本以為疫情會很快結束了,但直到現在疫情還在席捲我們的生活。近日,有個段子在網上很火:“我原本以為疫情很快過去,那年我剛畢業,現在我已經工作來了3年;我原本以為疫情很快過去,那年我還單身,現在我的孩子已經兩歲了。”疫情的不退場,導致我們的生活一直被測核酸、健康碼、封控限制着,每個人的身心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傷害,一旦調節不好,將會做出過激行為,危害自己生命甚至他人的生命。面對疫情的捲土重來和反反覆覆,我們更應該堅持活着就是為了活着的人生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有追求更高人生價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