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天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5.28K

第一篇: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春天讀書筆記

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夏天來得這麼早,春天和秋天永遠是短暫的,夏天和冬天也永遠是人們最難熬的季節,春天讀書筆記大全。兩個極端,誰也不喜歡。好比赤道和南北極,誰願意去呢?要你站在太陽下暴曬或是站在寒風中受凍之間做一個選擇,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果斷地選擇。

是啊,這種極端的環境,當我們身處其境的時候,我們會痛苦難忍,可是當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又恨不得趕緊走進自己需要的環境中,至少我們有這樣的感受,大冬天的時候,穿多少衣服都不夠暖和,冷風無情地鑽入我們的骨頭中,整個人彷彿要被凍住在風中。下雨的時候就更慘了,一邊凍得要命,一邊還得防滑、打散穿雨披。這時候,我們恨不得馬上跑進屋子裏,用棉被把自己包裹起來,嚮往夏天的太陽,温暖明媚,當時是怎麼也想不出夏天會怎麼那麼難受的。

然而,天一熱起來,就像現在,已有夏天炎熱的感覺了,中午走在去食堂的路上,酷熱難當,當時要是有一間開着涼快空調的房間,哪怕只是一片樹蔭,我都會非常滿足的。可是迎接我們的只是刺眼的陽光,身邊籠罩着燙燙的空氣。當時非常希望能有個魔法讓我一下子回到冬天,啊,那才舒服呢!

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這樣,需要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好處、它的價值,才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它,讀書筆記大全《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2.

在我家門前有一棵冬青,去年冬天,它變得焦黃乾枯,我們差點把它除掉。而到了今年夏天,它又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樣子,我們都慶幸,沒有除掉這位在堅忍中等待春天的勇士。

這位勇士的精神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偉大的母親—祖國。

中國,一個多麼堅強的母親。它用堅強,忍耐,保護着他的兒女。

同樣,中國母親也是“體弱多脖的,在汶川大地震中,在湖南發生雪災……的時候,中國沒有倒下,而是拼力的保護着它的孩子。

在奧運會的時候,祖國母親向全世界展現了它最美麗的一面。

我很自豪我是炎黃子孫,我很自豪我生活在華夏土地上。我也相信,中國一定會在困難中挺起腰來,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夏天來得這麼早,春天和秋天永遠是短暫哋,夏天和冬天也永遠是人門最難熬哋季節。兩個極端,誰也不喜歡。好比赤道和南北極,誰願意去呢?要您站在太陽下暴曬或是站在寒風中受凍之間做①個選擇,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果斷地選擇。

是啊,這種極端哋環境,當我門身處其境哋時候,我門會痛苦難忍,可是當我門需要牠門哋時候,又恨不得趕緊走進自己需要哋環境中,至少我門有這樣哋感受,大冬天哋時候,穿多少衣服都不夠暖和,冷風無情地鑽入我門哋骨頭中,整個人彷彿要被凍住在風中。下雨哋時候就更慘了,①邊凍得要命,①邊還得防滑、打散穿雨披。這時候,我門恨不得立刻跑進屋子裏,用棉被把自己包裹起來,嚮往夏天哋太陽,温暖明媚,當時是怎麼也想不出夏天會怎麼那麼難受哋。

然而,天①熱起來,就像現在,已有夏天炎熱哋感覺了,中午走在去食堂哋路上,酷熱難當,當時要是有①間開着涼快空調哋房間,哪怕只是①片樹蔭,我都會非常滿足哋。可是迎接我門哋只是刺眼哋陽光,身邊籠罩着燙燙哋空氣。當時非常希望能有個魔法讓我①下子回到冬天,啊,那才舒服呢!

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這樣,需要哋時候才知道牠哋好處、牠哋價值,才會用正確哋眼光去看待牠。

第二篇:《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人類拒絕謙卑,傲慢地妄圖控制自然,而人類也認為自己很好地控制了自然。我們把自己與自然剝離,我們認為是世間生靈的主宰,我們研發各類化學藥物企圖消滅阻礙人類生產生活的“害蟲”,卻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土壤、植物,殺害了被我們稱為朋友的飛禽走獸、我們精心養殖的家禽,甚至最終波及到了自身卻因人性的傲慢而不知。

蕾切爾·卡森在人類為自己的偉大沾沾自喜時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因人類的傲慢而造就的春天,一個籠罩着死亡的春天,那裏疾病替代了生機,灰暗替代了多彩,寂靜替代了熱鬧。卡森小姐在開篇就將帶我們領略了明天的寓言,不禁讓人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今天的美好消逝,又是什麼讓無數城鎮的春天之聲沉寂?慢慢地,作者以事實與統計數據向告我們,我們所做的一切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與我們自己的強大的破壞力。但是作者並未停留於指責與不認同,她還進一步告訴我們另一條道路,即生物控制。其中包括在當時頗有成就的“雄性絕育”技術、化學不育劑,也包括利用昆蟲本身的生活特徵來創造消滅昆蟲的武器,如吸引劑、超聲波,甚至提及利用僅對某些昆蟲起反應的微生物以及我們現今最為熟悉也最常用的引進生物天敵的做法。

本書給我巨大震撼原因之一在於其作者——蕾切爾卡森,一位兼具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女性,她感傷于飛舞在我們四周的鳥兒的消失,同時又嚴謹地尋求原因,用一系列的數據打動人心;一位短暫而又永恆的女性,她因乳腺癌早早喪失了生命,卻用短暫的生命給予了人類長久的警醒;一位柔弱而又堅強的女性,病痛是她卧牀,利益集團的惡意抨擊卻不會讓她退縮。人們將她與託斯夫人相比,一位讓我們驚醒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褪去對大自然的無理與貪婪,謙卑地從控制自然逐漸學會尊重自然,一位讓我們驚覺種族的平等,褪去部分高等民族的輕蔑,謙卑地從奴役逐漸學會共處。

正如上文所説,作者每一章節中提供的強大的數據也讓我折服。不同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戲劇性與衝突性,卡森將當時為人們難以察覺的危險以細緻精準的數據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以垂釣而聞名的加利福尼亞清水湖在施用殺蟲劑的十年內鸊鸊從一千多對減少到三十多對;在使用了七氯的土壤中四年後仍依然保留可以殺死藤蔓的毒素;在消滅日本甲蟲的密歇根州為了省錢使用艾氏劑,一個小時內就收到了民眾近八百個質問;為了控制荷蘭榆樹病噴灑的大量滴滴涕使密歇根州立大學一百八十五英畝大的校園裏知更鳥的數量由往常的三百七十下降到二三十隻,而本該有幾百只的幼鳥也僅被發現一隻;沿弗羅裏達西部從坦帕到梅耶堡海岸線上築巢的鷹在一九四七年開始數量下降,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七年間,近乎百分之八十的窩已經沒有小鳥孵出,一九五八年研究人員長途跋涉至發現了一隻小鷹,並且只有十個巢裏有大鷹的存在;在被僅噴灑一次滴滴涕的米拉米奇江口的採集樣品處,一九五九念得幼鮭數量進相當於從前的四分之一,而整個米拉米奇流域的產量比前三年的產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印第安河沿岸的海濱上本該有十萬只提琴手蟹羣居,然而能夠看到的只是不足一百隻或是死的或是病的提琴手蟹;因撲滅火蟻的計劃,亞拉巴馬州的一片開闊地帶有一半的鳥類被殺死,生活在地面上或者多年生低植被中的鳥類百分百死亡,亞拉巴馬州維爾克斯郡的一個地區,在施藥後的夏天除了一堆堆未孵出的蛋和一隻死去的幼禽外,完全不見火雞的影子;從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六零年,死於所有類型的的血液和淋巴噁心腫瘤的人數由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人猛增到二萬五千四百人,死亡率由十萬分之十一點一增長到十萬分之十四點

一。所有這些數據在書本的每一章節隨處可見,作者並未誇誇其談式地讓人感覺其觀點是杞人憂天,而是在每一個新的觀點後都附上國內國外、普通百姓或是專家學者的實際反饋情況。而也是作者的這一番用心,雖然在本書出版後遭受與農藥相關企業等各大利益集團的猛烈抨擊與輿論嘲弄,也始終阻止不了公眾的環保意識,最終掀起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環保潮流。

所有的數據與事實都只是對作者觀點的有力證詞,而本書最為震撼我的是在當時的環境中作者長遠的目光與獨特的觀點。作者在美國欣欣向榮的年代,勾畫出一幅獨特的“明天”的景象,大自然不在忍耐人類的貪婪與傲慢,我們向自然索取的一切最終被收回。在人心急劇膨脹的年代,在人企圖控制自然的年代,卡森小姐一句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促使公眾乃至政府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不同的理解——以一顆謙卑的心敬畏自然。正如作者在第八章中所説:“控制自然的努力有時候像澳洲原住民的回飛鏢一樣,投出去後又飛還原地”,殺蟲劑在對付蟲害的鬥爭中取得的勝利是如此短命,以致於有時在一份慶賀某些化學藥物對一種昆蟲控制成功的報告墨跡未乾的時候,又不得不再發出另外一個修正報告了。“大自然不是這樣容易被塑造的,而且昆蟲也能找到竅門竅門避開人類用化學藥物對他們的打擊”,在蟲害的不斷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化學藥物的使用一再失敗,失敗的時間間隔不斷縮小,然而這些化學對於壽命更長、輩代更替更慢的動物與人類來説,很多時候還是致命的毒藥。我們企圖控制自然,消滅自然中存在的某種生物,唯一的結果便是此類生物即將捲土重來,而其他生物慘遭厄運。“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儘管他很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加拿大昆蟲學家g?c?尤里特指出:“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哲學觀點,放棄我們認為人類優越的態度,我們應當承認我們能夠在大自然實際情況的啟發下發現一些限制生物種羣的設想和方法,這些設想和方法要比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更為經濟合理。”因此,我們不應該繼續自傲地認為人類創造的新物質可以解決一切,如前文所説,作者也在最後一章道出我們以順應自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我們在為消滅某種蟲害沾沾自喜時,還忽略了我們親手製造的對敵化學物質最終會成為自己的毒藥。“失去榆樹是可悲的,但是假若在搶救榆樹的徒勞努力中我們把絕大多數的鳥兒扔進了覆滅的黑暗中,那將是加倍的悲慘。而這正是威脅我們的東西。”空中播撒、農民漫灌、生活生產用具的添加劑,這一切行為都使我們的毒藥不僅僅面向我們深惡痛絕的蟲害,同時也面向我們所要拯救的樹木鳥魚甚至我們自己。假如一萬隻知更鳥在痙攣中慘死的情狀也打動不了使用者的冷酷心腸的話,我們不妨通過卡遜的視野看看妄自尊大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歷史上從來不曾出現這種情況:數以億計的人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被迫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在這裏,我們日常接觸的化學物質將在你的脂肪中悄然累積,直到致病的臨界線。我們也許能用蚊帳隔絕蚊子,卻沒有一種裝置來隔絕小規模的毒物暴露,而人們一貫輕視那些看來可能給我們未來帶來危害的食物,我們立刻就看到一幅觸目驚心的圖景——美國癌症協會預計美國人口中有四千五百萬人終將罹患癌症。在兒童中間,不同形式的癌症也成為重要的致死原因。然而我們所做的並不僅僅影響到當前,“即使不發生進一步的污染,要改變這條河裏魚類的數量也許要花多年時間。一些在它們天然區域中僅存的品種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恢復了”,不可恢復的不知是死去的魚類,“比個體生命更加寶貴的財富是我們先天所具有的遺傳物質,這是聯繫我們過去與未來的紐帶”,然後各類化學物質已悄然無聲地潛入我們的細胞進而改變我們的某些基因,我們今天從大自然所獲取的利益,都將在我們的後代身上被債權人——大自然連本帶利的取回。那麼到底是誰有權做出這樣的決定,使得這些致毒的連鎖反應產生作用,使得我們現今的短暫勝利成為明天苦難的源泉。正如作者所説“任何文明是否能夠對生物發動一場無情的戰爭而不毀掉自己,同時也不失卻文明因有的尊嚴。”

第三篇:寂靜的春天 讀書筆記

聆聽自然的呼喚

——<<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作者簡介:

雷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國海洋生物學家,但她是以她的小説《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發了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正文:

《寂靜的春天》一書在高中時就有耳聞,大概知道些內容,而自己本身是個不太愛看名著的人,遲遲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把它踏踏實實看完。而毛概課上,從老師給的閲讀書單中,《寂靜的春天》從名字看來最富有詩意,也最能激起我的閲讀興趣,所以才選擇本書。

初次見到這本書的時候,素淡的封面,給人一種淡淡的哀涼。《寂靜的春天》以一則明天的寓言開始。寓言裏如桃花源般虛構的城鎮,在人類定居之後發生了可怕的變化,各種動物和孩子不斷地死亡,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蕾切爾〃卡遜通過大量充分的科學論證,表明這種由殺蟲劑所引發的情況正在美國的全國各地發生。它們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壞了從植物、浮游生物到魚類、鳥類、獸類直至人類的生物鏈,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種癌症。卡遜説:“它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為殺生劑”。

許多這類化學殺蟲劑都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們的降解速度緩慢,危害持久。還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學品,比如ddt,能夠在

動物的脂肪組織中進行富集,即使每次攝入的量很低,時間長了也能累積到很高的濃度。而且,這些藥劑在噴灑時在空氣、風的作用下,使受影響的範圍不斷地擴大;在雨水的作用下,會使藥劑溶於水中,隨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滲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徑流使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殺蟲劑的使用不僅對動物、植物等產生傷害,對人類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書中大量的事實進行了論證。在佛羅里達州,兩個小孩發現了一隻空袋子,就用它來修補了一下鞦韆,其後不久兩個孩子都死去了,她們的3個小夥伴都患病,因為這個袋子曾用來裝過一種農藥,叫做對硫磷的有機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兩個小孩(從兄弟倆),1個是在院落裏頑耍,此時他的爸爸正在給山藥蛋薯噴射對硫磷藥劑,藥霧從連接的地裏飄來;另1個隨着他爸爸遊玩跑進穀倉,又把手在噴霧器的噴嘴兒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當天晚上,兩個孩子死了。像這樣的事件很多,對人類帶來的傷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殺蟲劑也並不一定能把害蟲殺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蟲的猖獗。大量使用殺蟲劑使有些害蟲產生了抗藥性,人們不得不又研製新的化學藥劑來殺蟲,這樣不斷地研製、不斷的殺蟲,最終產生的化學藥劑成分越來越複雜,帶來的傷害也會越來越嚴重,人蟲之戰永遠無休止。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維澤所説:“人們恰恰很難辨認自己創造出的魔鬼。”而發明和運用它們的生物學家們,不可能不明白這些化學物質在食物鏈中的傳遞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也不可能不明白它們對人類的未來會

產生怎樣的影響。究竟是人類的未來重要,還是一時的功利重要?然而,我們從不靜下心來思考,因為急功近利已經是主流的文化了,因為創新已經沒有了文化和思想的束縛了,因為我們的觀念裏面,只有利益,沒有責任了。這是文明的悲哀,也是我們自己的悲哀。

我們想要消滅昆蟲,卻不去想能消滅昆蟲的東西,總有一天也會消滅我們。眾所周知,我們用動物來做新藥物的實驗,然後再去看它在人類身上的療效。我們不難由此推出動物和人類在作為生物的屬性上是相通的,最簡單的是,我們有一天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遲早罷了,有些動物比我們的生命短,有些比我們的長,人類作為生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而對於那些能消滅一種動物的東西,我們怎麼就能夠熟視無睹呢。因為工業化嗎?因為對利益的追求早已讓我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嗎?

1948年美國“多謊拉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愛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驚世界的環境污染事件?一場海灣戰爭,將碧波萬里的地中海幾乎變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蓋着人類生命的搖籃,扼斷了海鳥們的生存之路。一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泄漏給人類留下難以醫治的後遺症,震驚世界的日本“水俁病”正是由於人們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這樣的教訓舉不勝舉。環境污染以每週一種的速度在滅絕着生物!人類自鑽木取火發明熟食即開始有文明,經過一萬年演化至十九世紀末,也還保持能與自然相處和諧狀態;自蒸汽機發明後,進入科技時代以至今日,已進步到全球資源逐漸耗竭,把地球遺留給我們裏珍貴

遺產無知的浪費了。雖有一部分有知有覺的學者人士已經提出呼籲,可是效果並沒與想象中的那麼好。問題只見日益嚴重。這樣人類將會禍延子孫,咎由自取!故我們領悟到科技日益發達,只為滿足人類一時的私慾,但會製造更多負面永久不良的後果;而最後終將走入絕路。

古人説:"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所謂天,是天道也;自然也。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滅亡了,這個惡果應歸功於人性自私、貪、欲,只圖生活上物質享受,想得到更好的,更多的,而只為本身利益,不顧他人及一切。我們明知殺蟲劑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態平衡,但卻還在大量使用殺蟲劑;我們明知空調、冰箱等電器對臭氧層的破壞十分嚴重,卻還在大量使用;我們知道汽車尾氣破壞臭氧層,卻還在不停的購買私家車;有些企業明知許多廢棄物不經處理會對河流土壤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還是在隨意排放這些廢棄物,因為這樣處理的成本低……

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人們真的不怕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是人的貪慾和僥倖心理在作祟。一方面,眼前帶來的經濟利益比起長遠的環境效益更能刺激人們,對於人的貪念更具有吸引力。在以環境為代價得到的經濟利益面前,人們妥協了,選擇了接受物質享受。人性中的自私使他們只為本身利益,不顧他人甚至是後代。另一方面,大多數人的僥倖心理安慰自己説,並沒有那麼可怕。而當一次次的環境災難發生在眼前的時候,他們又安慰自己説,那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使用化學物品的緣故,並不是環境的污染導致的,並不是我們的錯。所以,人類在僥倖心理下仍安心地做着破壞着環境的事。除此

以外,人們對於生命的錯誤對待也是原因之一。人們認為植物不及人類重要,動物不及人類重要,我們喊出“以人為本”的口號,但是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也是其他動物的家園。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們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不是主宰者。我們沒有足夠認真地審視與我們相同的生命個體。

“現在,我們正站在兩條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這兩條道路完全不一樣,更與人們所熟悉的羅伯特〃福歲斯特的詩歌中的道路迥然不同。我們長期來一直行駛的這條道路使人很容易認為是一條舒適的、平坦的、超級公路,我們能在上面高速前進。實際上,在這條路的終點卻有災難在等待着。這條路的另一個叉路——一條“很少有人走過的”叉路——為我們提供了最後唯一的機會讓我們保住我們的地球。”《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我想象着卡遜寫作《寂靜的春天》時的情景,強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時還接受着放射治療……在書出版兩年後,她逝世於乳腺癌。從某種意義上説,卡遜是在用她的生命來寫作,也是為世間的所有生靈而寫作。她驚醒的不但是她的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化學藥品之戰永遠也不會取勝,而所有的生命在這場強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寂靜的春天》將我們帶回當下在現代文明中喪失到了令人震驚地步的基本觀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畢竟,我們是地球的一員,我們還必須生活在地球上,美麗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環境需要用雙手去呵護。

從《寂靜的春天》開始我的讀書筆記,有些偶然,不過又覺得十分恰當,因為這本書吹響了環境保護的號角,於是也想讓它成為今後讀書筆記的開端和激勵。看完這本書,沉思之餘,心情是很沉重的。抬頭看着天空中滑過的飛鳥,低頭聆聽悦耳的鳥鳴,覺得好珍貴,現在改變,也許還來得及,再晚,也許就真的是一切無法挽回了。我希望我們在除了汽笛聲,機器運轉的聲音之外,還能聽到些別的,活着的生命的聲音。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每個人都應成為環境保護運動的主角。望着不再藍的天,不再清的河,呼吸着灰濛濛的空氣,你做了些什麼?節能減排,做個低碳人,你行動起來了麼?

第四篇:《諦聽教育的春天》讀書筆記

隨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相關的教育專著也成為大家案頭的必備品。《諦聽教育的春天》是郭思樂的教育思想隨筆集,書中用樸實的語言闡述了生本的理念,傳播着先進的教育思想。閲讀全書,既有從文化層面上對生本教育的詮釋,也有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更有對當今教育問題及走向的沉入反思

“毛估估的智慧”、“杯子邊上的智慧”等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形象的比喻、生動的例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本的核心是高度尊重學生,充分地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天性學習。教學的核心是感悟,因為學生的心靈和大腦是感悟和情感奔躍洶湧的海洋,生命如同小草,你可以幫助它,比如給它找到一塊土地,但決不能代替它長大。

“毛估估”故事充分展示着生本教育理念,詮釋着一種教育智慧,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狀態。“毛估估”在解決生本的自由發展和終端評價矛盾時,郭教授進行這樣的類比:學習的階段就必須學習,睡覺的時間就要睡覺。不要把整個學習階段變成備考,如同農民不在小豬生長期間,為了放心天天稱重驚擾它。我們不必質疑孩子自己學習的效果,學生本能地生長,自由地發展,到了結果的季節,就會各種各樣的果實掛滿枝頭,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做的是保護生命的活躍,激揚生命的本質,讓學生自由地發展,如同小豬自然地生活。多麼簡單的道理!尊重生命、激揚生命的觀點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流入我的心田。我的思想開始與生本產生了共鳴。那就是學校要從依靠教的教育教學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尊重生命,尊重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舞台,也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在教育實踐中,它能真正內化為我們的自覺行為嗎?對於我來説,還遠遠不夠。在高年級的英語課堂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學生缺少自主性,學得十分被動,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們提供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因此,我每課時都設計好前置性作業,使每個學生通過先學都有收穫或疑問,便於教師實現課時學習的三維目標,同時收穫很多無法預料的驚喜。在欣喜這些驚喜的同時,我們要學會機智地處理這些驚喜,以免扼殺一個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實踐證明:只有放手讓學生儘可能自主地去悟、去學,才能形成更高級的智慧品質。

第五篇:《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卡遜)

<<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1948年美國“多謊拉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愛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驚世界的環境污染事件?一場海灣戰爭,將碧波萬里的地中海幾乎變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蓋着人類生命的搖籃,扼斷了海鳥們的生存之路。一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泄漏給人類留下難以醫治的後遺症,震驚世界的日本“水俁病”正是由於人們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國的本溪市曾為濃煙所籠罩,被世人稱為“從衞星上觀察不到的城市”。這樣的教訓舉不勝舉。環境污染以每週一種的速度在滅絕着生物!

可是翻閲一下本世紀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你將會發現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這就是説,環境保護在那時並不是一個存在於社會意識和科學討論中的概念。確實,回想一下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但是蕾切爾·卡遜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學者第一次對這一人類意識的絕對正確性提出了質疑。可是在那時卡遜的理念遭到了劇烈的抨擊,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讓我們提前瞭解了環境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與恐懼。

《寂靜的春天》講訴了化學制劑,特別是殺蟲劑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作者稱殺蟲劑為殺生劑,因為在它殺死害蟲的同時,也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動植物的生長、周圍的環境。書中主要介紹了化學藥劑包括狄式殺蟲劑、對硫磷、七氯和馬拉息昂等等。許多這類化學殺蟲劑都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們的降解速度緩慢,危害持久。還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學品,比如ddt,能夠在動物的

脂肪組織中進行富集,即使每次攝入的量很低,時間長了也能累積到很高的濃度。而且,這些藥劑在噴灑時在空氣、風的作用下,使受影響的範圍不斷地擴大;在雨水的作用下,會使藥劑溶於水中,隨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滲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徑流使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書中大量例舉了在魚、鳥、蚯蚓等許多的昆蟲、動物體內檢測到化學藥劑的成分,且檢測出的含量呈現出放射性的擴大倍數,很難想象長此以往我們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情景?

殺蟲劑的使用不僅對動物、植物等產生傷害,對人類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書中大量的事實進行了論證。在佛羅里達州,兩個小孩發現了一隻空袋子,就用它來修補了一下鞦韆,其後不久兩個孩子都死去了,她們的3個小夥伴都患病,因為這個袋子曾用來裝過一種農藥,叫做對硫磷的有機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兩個小孩(從兄弟倆),1個是在院落裏頑耍,此時他的爸爸正在給山藥蛋薯噴射對硫磷藥劑,藥霧從連接的地裏飄來;另1個隨着他爸爸遊玩跑進穀倉,又把手在噴霧器的噴嘴兒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當天晚上,兩個孩子死了。像這樣的事件很多,對人類帶來的傷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殺蟲劑也並不一定能把害蟲殺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蟲的猖獗。大量使用殺蟲劑使有些害蟲產生了抗藥性,人們不得不又研製新的化學藥劑來殺蟲,這樣不斷地研製、不斷的殺蟲,最終產生的化學藥劑成分越來越複雜,帶來的傷害也會越來越嚴重,人蟲之戰永遠無休止。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維澤所説:“人們恰恰很難辨認自己創造出的魔鬼。”

這個惡果應歸功於人性自私、貪、欲,只圖生活上物質享受,想得到更好的,更多的,而只為本身利益,不顧他人及一切。人類自鑽木取火發明熟食即開始有文明,經過一萬年演化至十九世紀末,也還保持能與自然相處和諧狀態;自蒸汽機發明後,進入科技時代以至今日,已進步到全球資源逐漸耗竭,把地球遺留給我們裏珍貴遺產無知的浪費了。雖有一部分有知有覺的學者人士已經提出呼籲,可是效果並沒與想象中的那麼好。問題只見日益嚴重。這樣人類將

會禍延子孫,咎由自取不説,其他生物及地球何辜?故我們領悟到科技日益發達,只為滿足人類一時的私慾,但會製造更多負面永久不良的後果;而最後終將走入絕路。古人説:"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所謂天,是天道也;自然也。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滅亡了,這也是因果的報應!

《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1964年春天,蕾切爾·卡遜逝世後,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聲音永遠不會寂靜。她驚醒的不但是她的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化學藥品之戰永遠也不會取勝,而所有的生命在這場強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寂靜的春天》將我們帶回當下在現代文明中喪失到了令人震驚地步的基本觀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畢竟,我們是地球的一員,我們還必須生活在地球上,美麗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環境需要用雙手去呵護。

看完了全書,我感歎於卡遜的勇氣,和全書書充實的信息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是我跟想説的是環境保護已經刻不容緩了,我們必須自覺的投入到保護環境的這個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