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黑前的夏天》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5W

第一篇:《天黑前的夏天》讀後感

《天黑前的夏天》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天黑前的夏天》是萊辛的作品,我擠着空兒讀完,説實在的,沒有完全讀懂。讀得淺點看到的就是家庭婦女的中年危機和對人生的迷惑、妥協,想得多點覺得這也沒啥特別的,難以想出更深處的含義。難以跨越年齡的障礙和經歷去讀這部作品,更不用説是從這本書來考慮女性的複雜心理了。

我難以理解為他人所需要的那種感覺,主要是自己幾乎從來沒有過類似的想法。相對應的,我更理解那種想要變成隱形人的感覺,想跳出生活的圈子來看生活的感覺,有些許心理疲勞,但無從跳出原本的生活圈子或者説對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心理慣性,還是要回到原來的生活。但此次此刻更希望自己能旁觀自己的生活,希望通過這種旁觀能解決自己的[本文來自]問題,就像女主人公是觀察瑪麗的生活和自己生活的區別,不斷的思考。即使生病了也要回到倫敦去,即使不希望和丈夫一起旅行也想要在病的時候受到慰問,那也是為什麼凱特發現瑪麗沒有認出自己非常開心。

凱特最後帶着蓬亂的頭髮回到原本的生活,象徵的一種改變,但這是真正的改變嗎?很難説,這更像是一種宣告,向她逐漸不滿意的生活的一種宣告,只不過是個開始,不是結束。

怎麼看這部作品呢,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説到對女性複雜心理的描述,我更喜歡勞倫斯的《虹》,更為直接的風格。

第二篇:《天黑前的夏天》讀後感

衣着背後

——讀《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有感

夜深人靜,一杯咖啡,一盞枱燈,一本書,一個人。

《天黑前的夏天》,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不作品被譽為繼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後的第二部不容錯過的好書。

中年婦女,旅行,思考,人生。

本書以女性的視角出發,用生動形象的筆觸描述了一位家資殷實的中產階級中年婦女在某個夏日突然間打破常規,走出規範生活的感情變化和內心體驗,細緻地描摹了這位女性內心關於人生、愛情、婚姻、自我的困惑。

凱特·布朗太太是一位四十五歲的中產階級婦女,丈夫是一位醫院工作的神經科專家,育有四個孩子,大的二十五,小的十九歲,家資殷實,她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從小凱特就是一位被無數的光環圍繞着的女孩子,周圍總是圍滿了愛慕、嫉妒的目光,有地位的家庭背景,姣好的容貌,良好的教育,她——有很強的優越感。遇上他現在的先生邁克爾時,深深墜入愛河,很快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到四個。她逐漸接受自己角色的改變,從姑娘變成婦人,持家的行家裏手,把家中事務安排的井井有條,為孩子打理着一切。但是隨着孩子的逐漸成年,她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形象與她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孩子們總是用挑剔、帶刺的語氣跟她説話,令凱特最為不解的是她的老幺覺得生活在媽媽的重重重壓之下,想急迫地擺脱這種束縛。

就在那個夏日的午後,停電,篝火燒水,客人來訪。她的思緒一點點開始發生變化,慢慢走出了常規的生活。關於國際食品組織會議、翻譯。

在爺爺和爸爸的影響之下,她有着很強的語言天賦,可以在五國語言之間自由地轉換,尤其精通鮮有人知的葡萄牙語。於是,她在丈夫的鼓勵與允諾之下,心懷忐忑地接受了國際食品組織會議的翻譯工作。她很自信,滿滿的自信,只要幹一件事情,她一定會做的很棒!勝任工作,洞察這些飛來飛往的關係潛在的與會代表們的各種表現。凱特是一位優雅的女士,從她的衣着打扮及散發出來的優雅從容氣息上無法辨出她的真實年齡。很受男士的青睞,總能夠吸引無數西裝革履的紳士的目光。是的,她享受慣了這種備受關注的目光,她覺得自己不能離開這些目光的追隨。就像在國際視頻會議散去的時候,由心生出的落寞之感。

她恪守婦道,對丈夫忠貞不二。雖然丈夫曾經背叛過她,與其他年輕女子有過令她不能接受的交往,他們的婚姻備受羨慕,她們的家庭是別人的楷模。

但是她與一位小她十幾歲的青年在土耳其的邂逅,他們一起的旅行,他是她的情人,她是他的情人。他們走到了遙遠的西班牙,七月的西班牙海邊人羣熙攘。身着名牌的凱特高貴優雅,傑弗裏年輕帥氣,酒店住宿時別人猜忌的眼神,彷彿望穿一切,直指內心,內心赤條條地被那些猜忌的眼神審視。他們的旅行,漫長、無奈、痛苦。傑弗裏一直生病,後來乘坐巴士到了一個偏僻的小鎮,他不能再動,就將他

放在了修道院,凱特拖着微恙的身體,懷着對丈夫無限的思念回到坐落於倫敦南部的家。但是她也生病了,他們的大房子出租給了被人,租期未到,她不得不獨自住在倫敦中部市區的豪華賓館。疾病侵蝕着她的身體,皺紋爬滿她的臉頰,衰老很快與她結結為好友。往日那頭燙過的漂亮波浪紅髮生出一綹白髮,失去了往昔的色澤,乾枯蓬亂。鏡中的凱特,憔悴、消瘦,可怖。她穿着蓬鬆的華貴衣服,帶着用來遮掩亂糟糟的頭髮的帽子回到自己家的小區時,別人都沒有認出她來,除了鄰居家的小狗,她往日的好朋友瑪麗無視她的存在。起初,她傷心,她失落,她想大聲哭泣,為什麼沒有人認出昔日容光煥發、笑眯眯的布朗太太?難道這些人的眼神出毛病了?

拖着沉重的身體,她回到了賓館。這裏有漂亮的女孩子照顧她,她懶散、憔悴,身上的衣服完全不配她的身形面貌。她的出現總是引來別人異樣的眼神——衣服包裹着的骷髏。

結清賬單,離開賓館,漫遊在街上,她只是想找一個落腳的地方。租了莫琳的公寓,與這個跟她女兒年紀相仿、天天會有男孩子來訪、懶散愛哭、愛吃兒童食品的怪女子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她過起了往日看來不可思議的“貧苦人”的生活,拎包排隊買以前不正眼瞧的食品,被別人忽略地走在街上。她覺得穿着怪異、衣衫不整、頭髮蓬亂的自己是個隱形人,在這個陌生的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不用刻意打扮什麼,不用滿臉堆笑地成為布朗太太,她只是個無人理睬的老婦人,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蜷在被窩像個孩子一樣哭泣,沒有人理會她,她是個隱形人。在

莫琳的打理下,凱特穿上了貼身的漂亮衣服,走在大街上,吸引了很多男士的目光,口哨聲、邀請聲,不絕於耳。返回去穿上原來寬鬆膨大的衣服,走在大街上,無人問津搭理。她憤怒,她想大聲喊叫,她想哭。她想,人的眼神就是這麼淺薄。

自從離家那天,一直以來纏繞心頭不能退去的關於受傷的海豹、冰冷的礁石、飄落的雪花的夢。莫琳説,等那個關於海豹的夢做完,凱特就該回家了。凱特延遲了歸家的時間,把家務教給女兒打理,自己晚點回家。莫琳説,她不知道自己該嫁給誰,追求者眾多。她哭泣,她憤怒,她想逃離那個貴族身份羣族。

她倆一起吃飯、聊天、哭泣、大笑。凱特給莫琳講了好多好多故事,都是關於自己的孩子、朋友,卻繞開了夫妻感情。莫琳生氣,哭泣,猶豫。

莫琳不想像凱特一樣,婚後圍着家人轉,彷彿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適應別人,彷彿自己是一部功能齊全的家庭運轉機器,沒了她家裏的什麼事兒都不行。就這麼過自己的一生,莫琳覺得,她不想,一點兒也不想。

聚會,莫琳選擇了她的同類,貴族。

凱特的夢做完了,她提起行李箱,走向了公交車站。

整個故事就這麼娓娓道來,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沒有愛憎分明的人物立場,有的只是細膩、悠長的感情變化。那些畫面彷彿在遙遠的夢中,照得發白的日光,濕熱的空氣,黏糊的皮膚,現實的壓抑中懷念記憶中的清新畫面。作者細

致地揣摩人物內心的波動與變化,將一位中年婦女的內心世界刻畫的如此真實、細膩,彷彿筆下的這個人就是作者自己。當然,這部作品的優點不勝枚舉,不然不會贏得諸多殊榮。

但是透過作品,關於人的本我、真我,我們可以去思考一下。女人,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掩藏着多少的寂寞與無奈?大多數女人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資源匱乏。活在別人眼中,卻不知道自己最想幹什麼,只要自己的存在能為家人提供便利,就心滿意足?一身漂亮的衣服,引來的是嘖嘖的稱讚聲,來自男人的複雜的目光,來自女人的複雜的目光,靠衣着點亮的光芒,照耀着自己,飄乎乎走在羨煞目光鋪成的大道上。某一天,當所有的鎂光燈消失,你能在黑暗中安之若素嗎?

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為每個人披上了不同的外衣。內心疲憊與否,大腦困頓與否,精神空虛與否,自己知道。尋找自己的獨立人格,過有豐富的精神享受的充實人生,追求自己能獲得的安然與恬淡。

有自己追求的獨立經濟能力、有自己事業的女人,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依舊會被家庭所累嗎?

第三篇:《這個夏天》讀書筆記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名字叫做《這個夏天》。

這本書裏有好幾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花園國的公主》。這個故事的主人名字是“香草”,哈哈!看了這個名字,你可能就想到甜甜的香草冰激凌,沒錯香草就是這樣甜美的人。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香草的花園裏有“會跳舞”的向日葵,可大家到了花園裏,香草讓向日葵跳舞,它們卻一動不動,大家都哈哈大笑,大家都走了,香草很傷心,但爸爸告訴她,你是花園裏的公主,所以你能看到向日葵能跳舞。

讀完這個故事,我認為這個可愛甜美的香草是個誠實的孩子,但是他們都認為香草同學是個愛説假話、不誠實的壞孩子,但我不是這樣認為的,我認為香草很無辜,因為向日葵本來真的可以跳舞,只是同學們都沒有看見。同時我認為香草的爸爸是個好爸爸,在女兒迷茫的時候,他給予了有力的鼓勵。

説起無辜,我也發生過一回,去年,我和姥姥一起打羽毛球,因為我打的沒姥姥好,所以總是接不住姥姥打回的球,終於,我接住了姥姥打過來的球。正好媽媽買東西回來,看見我們在打球。於是我對媽媽説我可以接住姥姥打過來的球了。媽媽説不可能。於是新的“比賽”開始了,球過來了,我沒能接住,媽媽哈哈大笑,我不服又打了一回,還沒接住,媽媽走了,可媽媽一走,我又接住了一次,可是媽媽沒看見。

我悟出一個道理,有時候你努力去做,得到一些成果,可能別人並沒有看見,所以,你不要氣餒,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第四篇:《夏天穿棉襖的男孩》讀書筆記

同學們,你們有聽説過夏天有正常人穿棉襖的嗎?夏天穿棉襖,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是誰在夏天裏穿棉襖呢?今天,我讀了一篇《夏天穿棉襖的男孩》的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泰奧。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為什麼要穿棉襖?泰奧為什麼不穿別的衣服,而要穿棉襖去上學呢?這些答案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文中講有一天,一個男孩穿着棉襖走進了他的教室,引起了全班人鬨堂大笑,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這是夏天,所有人都穿着一件短袖,而他……。面對大家的取笑,我很佩服泰奧,因為他能在被同學們取笑中保持冷靜,而且他覺得穿棉襖來學校上學並不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泰奧冷靜、沉着的優點讓我很驚訝。就在這時,班主任來到了教室,只見教室裏一片混亂,大家七嘴八舌地有的在罵神經病、有的在説是不是他生病了、還有的在説……,這時老師也注意到了那個學生。他沒有對那個男孩講什麼?只是叫同學們肅靜,教室裏這時候才安靜下來,老師開始上課了,她讓同學們今天在課上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寫完之後再上台演講,同學們很快就寫完了,但就是沒有一個人敢上台演講的。而就在這時那個穿棉襖的男孩上台了。同學們都睜大眼睛看着那個男孩。那個男孩昂着頭,娓娓動聽地講起了他們家的遭遇,男孩説他今天穿棉襖是因為:他家裏遭小偷了,家裏所有的東西全被偷走了,就連他們家所穿的衣服也被盜走了。整個事情也告訴了警察。所以沒辦法,便和媽媽到地下室去找衣服,只找到了這件衣服,所以就穿這件衣服到學校了。剛講完,突然,校長走近了教室。他親切地用手摸了摸的頭對泰奧説: “我剛剛在辦公室接待了你那穿睡衣的爸爸。還有,警察已經抓住了那個可惡的小偷,你真是個勇敢的孩子。”泰奧笑了,臉紅得像個蘋果,泰奧覺得穿棉襖來學校真好。 然後校長對同學們説:“我覺得這位同學才是最勇敢的”。 同學們一個個都很難為情的低下了頭,都誤解那個男孩了,同時投來敬佩的精神。

所以今天我讀了《夏天穿棉襖的男孩》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別人怎麼樣,我們也不能嘲笑他。

第五篇:讀書筆記1:五四運動前的外交

《1919:一個人和他的國家》馬小軍

讀《2014年度隨筆》

一、顧維鈞其人

顧維鈞,江蘇嘉定人,1888出生,1904年入紐約庫克學院,一年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法與外交學,獲法學碩士的哲學博士學位。1912,駐美公使張蔭棠向他轉達了袁世凱力邀其回國擔任祕書的電報,此事是首任民國總理唐紹儀力薦的。回國後,擔任外交部參事。唐紹儀將其女許之。1915年任美國公使。

當日本向袁世凱政府面交“二十一條”後,中日祕密交涉時,日方堅持排除中方代表顧維鈞參加,因其有英美背景。

巴黎和會上,

顧維鈞此後曾任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財政部長、駐法俄英美大使,近代所有外交交涉均參與。1956出任海牙國際法院大法官並曾任副院長。1967退休後定居紐約,1985年去世。

二、中日“二十一條”問題提出

1、1914一戰爆發,袁世凱政府宣佈中立。日本以為抓住了一個擴大在華權益的天賜良機。

2、8月,日本對德宣戰,佯攻德國在遠東和山東的軍事目標。德國無暇東顧,有意將膠州灣權益無條件交還中國。但北京政府不敢理會,並照會各國,劃出膠州灣地區供德日交戰。

3、11月,日本攻陷青島,德國在山東權益悉入日本人之手。袁世凱正加快帝制步伐,需要列強支持。日本便向袁世凱面交了意欲一口吞下中國的“二十一條”。

三、一戰中中國的參戰問題

1、中國——中國袁世凱政府本是中立的。中國國內南北政權對立;北京府院相爭。中國是否宣佈參戰成了列強爭奪在華利益的口實,一時間竟成為外交內政諸多矛盾的焦點。 此時,中國北京政權內部大總統黎元洪與內閣總理段祺瑞之間府院之爭如火如荼。黎反對參戰,段則成為美日以參戰貸款為餌爭相控制的對象。

2、美國——1917,美國姍姍來遲地宣佈對德絕交併參戰,同時要求中國參加協約國作戰,希望以此制約日本在華擴張。

政府援華兩億美元戰費案已提交國會。須經國會辯論,期限不知,且須中國以出兵為條件,專款專用。

3、日本——日本認為中國參戰將危及它在山東的權益而反對中國參戰。此時它與英法俄意四國交涉,以戰後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為條件支持中國參戰。

允許段氏以此貸款編練參戰軍,藉此武力先清內亂。中國只要增援歐洲物資及派出民工,無須真的派遣部隊。

因此,日本意見正中段氏下懷。宣佈參戰,黎、段攤牌。黎電召“辮帥”張勛晉京調停,反被張挾持,演出一幕引狼入室,復辟醜劇。

結果——段氏終於得以宣戰,此時歐戰已近尾聲。戰爭中,中國除增援物資之外,共派出十

七萬勞工充當挖掘工事的苦力,最終回國者甚少。

此後,日本利用段急於武力統一中國之機,多次以借款為餌,與北京政府簽訂條約,擴大了其在山東的權益。段氏鑽入了日本設置的外交陷阱,為而後的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埋下毒種。

四、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討論中國山東問題

1、中國:一戰中國突然成為戰勝國實在是天大的誤會,舉國歡慶。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的《十四點和平宣言》勾勒了一幅戰後各國平等的世界和平藍圖,為中國人所歡迎。北京大(來自好範 文網)學學生遊行到美國使館高呼“威爾遜大總統萬歲”。

中國積極備戰和會,而日本卻以中國參戰不力為同,妄圖取消中國與會資格。顧維鈞多方遊説,終於獲得資格。

2、會議席位:此前美日等在拉攏中國參戰時曾許諾,戰後和會將視中國為平等大國,中國希望派出與大國同等數量的代表。但是,參戰國與會席位分為三等:一等英法美意日,每國五席;二等巴西等國,每國三席;中國為三等,兩席。當代表團名單公佈時中國代表團抵達巴黎時,和會已經開幕了十天。

中國代表團:外交總長陸徵祥;外交次長王正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還有其他公使、專家、外籍顧問共52人。陣容豪華。

3、會議中討論中國山東問題:1919年1月27日,日本代表提出討論山東問題並主張不讓中國參加。美國堅持邀請中國代表申訴。中國派出顧維鈞和王正廷與會,指定顧氏發言。但中國沒做任何準備,顧提請中國研究後討論。1月28日,顧在會上即席做了30分鐘的慷慨論辯。顧的發言是中國外交史上空前成功的外交演講,當場置日方於尷尬境地。發言完畢,法國總理會議主席克雷孟梭立即大聲道賀。其他國代表也紛紛上前祝賀。中國代表團離場時受到多國道賀,場面之熱烈與日本代表牧野離場時的冷落成鮮明對照。

4、列強態度曖昧,美國闡明立場:但顧的演説只是暫時扭轉了被動局面。日本政府即轉向北京施壓。後來,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態度曖昧。美國總統威爾遜最後闡明瞭對山東問題的立場:1、中國政府徹底衰弱腐敗,使美國維護亞洲風險太大;2、日本應有生存空間。3、如果談判破裂,美國不會為山東對日作戰。

5、最後裁決:對德和約中將山東問題從中國問題中單獨列出,即《凡爾塞和約》。至此,中國在山東問題上的外交完全失敗,顧的努力付之東流。

五、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迅速誘發了改寫中國現代史的五四運動

1、會議消息傳到中國:時任外交委員長的王大燮不滿北京政府態度憤而辭職後,打電話給好友蔡元培。蔡當即召開學生代表會議宣佈外交失敗的消息,導致次日北京學生大遊行。

2、是否簽字:在和約是否簽字問題上,代表團內部產生分歧,最後除顧以外,都藉口退縮。最後的交涉工作全都交給顧一人,北京指示是“自酌辦理”。顧在簽字之時拒簽字,並發表拒籤宣言。拒籤也是他們深受五四運動愛國精神感召的結果。並不是史書所説“被迫拒籤”。 拒籤反獲國際社會同情,收到哀兵之效。

3、中國因簽署了《對奧和約》得以加入國聯。由於顧的外交才幹,出席國聯全權代表,後

又當選為國聯理事會主席,中國國際地位有所提高。

4、巴黎和會期間,北京徐世昌政府推行“無約國外交”,中國掀起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熱潮。

5、中國政府雖拒簽了《對德和約》,但北京政府後來推進了對德關係正常化。1921《中德協約》簽訂,德國宣佈放棄此前所有在華不平等特權,這是近代中國與西方大國簽署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六、和會後,山東問題成為了中日懸案。後來的華盛頓會議解決

1、1921年美國邀請八國參加華盛頓會議,討論戰後軍備控制和遠東——太平洋問題,以兑現美國的對華“門户開放”政策的實施,遏制日本。

此時中國內戰不斷,希望藉此會收回權利。組成130多人代表團赴會。但政府竟無經費,電請各省攤派幫助。

2、會議就此磋商多次,1922中日雙方簽署《關於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日本將膠州租借地還給中國,中國贖回膠濟鐵路,日本放棄德國在山東特權,日軍撤出山東。

中國山東問題自一戰起歷時八年,終獲解決,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如開放原膠州租借地、支付高額贖金。

3、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外交,是中國政府第一次被平等的邀請參與國際論壇,第一次收回喪失的部分國權。

小結:由“21條”祕密簽訂,中經巴黎和會,終至華盛頓會議,圍繞山東問題展開的曠日持久的奪回國權的外交干涉,竟成為中國近代外交史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