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孫瑞雪作品愛和自由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孫瑞雪作品愛和自由讀後感精彩多篇

孫瑞雪作品愛和自由讀後感 篇一

繼閲讀《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後,在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下,我拜讀了孫瑞雪的又一力作——《愛和自由》。在閲讀這本書時,我感覺書中所講,既與《捕捉兒童敏感期》一脈相承,又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得更加系統。

我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意義是什麼?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保障孩子身體上的成長自是不必説的。但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些還只能算是人的低級需求。孩子長大後,她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她是否有能力執着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因此感到快樂?讓她覺得她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那父母的意義應該是幫助和見證一個人完整地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之前讀過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介紹了“兒童成長敏感期”這一概念,教父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快樂成長。《愛和自由》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整成長”的概念,也就是讓孩子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情緒的主人、感覺的主人、心理的主人、認知的主人及精神的主人,在兒童成為這些主人的過程中完成“完整成長”。書中介紹兒童因抽象思維未形成,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是通過自己的身體的各種感觀來實現的,在兒童不斷掌控自己身體的過程中,完成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的成長過程。要完成兒童各方面的“完整成長”,就必須給予兒童自由,並進行適當的正面引導,讓兒童完整地成長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有個性的人。

當今社會“內卷”十分嚴重,在育兒方面,各種“雞娃”方法也層出不窮,許多兒童往往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了,這是父母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所表現出的焦慮。作為孩子的父親,我也一度迷茫,到底是給孩子報班,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還是保護好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過早苛責她的學習?在看過這本書後,我也得到了我的答案。書中舉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即我們在聽講座時,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自己有所體會的那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必定是我們的感覺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我們的經歷和心理狀態相契合。兒童的成長也是一樣,不需要成人那種“灌輸”(這種“灌輸”還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心觀察,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讓孩子的感觀與概念相契合,調動兒童的興趣,給予充分的愛和自由,引導兒童自主探索、學習。

最後,非常感謝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這本書必定會幫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孫瑞雪作品愛和自由讀後感 篇二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

每個家長都愛自我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麼?“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定義“愛”的。受此啟迪,我感覺:愛是尊重,愛是珍視尊嚴。

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並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取。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能夠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着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

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捨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儘可能地瞭解自我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儘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麼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係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着,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麼樣的愛,給什麼樣的自由。給什麼,怎樣給,取決於成人認為怎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這種施捨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並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下。孩子得到的是被動的愛,缺少的尊重。

在此我想來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創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觀點:

1、遵循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

3、重視自發性活動的自然法則

4、支持兒童的發展要在適宜的環境下,透過自身活動獲得

那裏有幾個關鍵詞:遵循、注重、重視、支持,在這幾個詞中,彙總一個詞:“尊嚴和獨立”:,其實,生命的尊嚴和個體的獨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張這種尊嚴和獨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極力想説明,如果你認識不到,不尊重這種天賦人權,你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愛、自由不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權利,是從“尊嚴和獨立”生髮出來的。如果不認識到這點,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偽善的,也是善變的。

僅僅“愛和自由”,並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嚴和獨立”地發展,他需要職責,需要平等。不揹負職責,很難談到尊嚴;沒有平等,獨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嚴和獨立,孩子在被施捨的環境中成長,很難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當然需要愛和自由,但不是施捨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擔負各自的職責。這樣,人格才能健康發展,並走向成熟。

書中談到了神遊一詞,讓我深受啟發。其實,兒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麼的,當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碼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卻備受阻礙的時候,兒童智能透過幻想來實現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離,神遊就此構成。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開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裏憑藉老師講述的植樹過程來構思一篇植樹的作文時,神遊就此開始。

您能夠嘗試去看一下<愛和自由>這本書。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視,養育一個正常的孩子,需要我們成人反思自我,成長自我。

“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休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嘗試,並且相信會越做越好!

“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禮貌之父”!如果我們珍視孩子的尊嚴,那我們就該成為維護尊嚴的榜樣。從我開始,從你開始,從此刻開始!

孫瑞雪作品愛和自由讀後感 篇三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每個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那這份愛到底是什麼?“愛是忍耐,愛是慈祥,對他們不動怒,只是喜歡,凡事包容,凡事相信,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愛是尊重,是給他們一個良好的教育和獨立的發展下去。

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一種感覺,我們做父母的都是愛孩子的,就是打他、罵他,都説是為他們好,其實不是這樣的,你把自己的遺憾和夢想寄託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們揹着父母沉重的寄託,在生活和學習中是很累的,父母要為孩子想一想,要和他們溝通和理解,才知道他們的想法和理想,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權威自居,我説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你好,你那麼小你什麼都做不了,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成人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沒辦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觀察孩子,更沒辦法觀察到孩子的內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要的環境!然後成人就開始抱怨這孩子真不乖,帶孩子真是折磨人啊。這也許就是我前面説到的所謂的“問題”。如果不能瞭解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的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這一規律,那麼這些問題就會一直困擾着我們。

書中説到的發展和潛力,他們要掌握技能和智力,孩子們的感覺來於內部,因為大人給他什麼,他就接受什麼,這樣的孩子有發展前景嗎?在他們的生命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與挑戰,從而才會成熟和優秀,所以家長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保證心態正常,孩子就不會那麼恐慌,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這樣才能給孩子的潛力得到發展。

愛和自由並重把愛帶給孩子的時候,同時也要適當的給他們自由,多加指導和相信,在這些環境下才能自由的成長,一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偉大的創造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