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W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多篇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1

醍醐灌頂,耳目一新,是我閲讀《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最真實的感受。大概在20xx年初關注了一些投資理財類的公眾號,閒暇時刷刷推送的軟文,旨在獲取些財務知識,恰在今年春節前有關於節假期間書本推薦的文章,想着節假期間翻翻紙質書,遂立即上某寶搜索,購買了《聰明的投資者》和《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前者在節前很快到貨,匆匆翻看了幾頁,後者在節後才到貨,節後上班第一天便去傳達室取貨,下班就迫不及待的閲讀起來。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是富爸爸系列書籍中的一本,全書共分現金流象限、做最好的自己及如何成為成功的B和I三部分。在閲讀本書之前,我未曾知有現金流象現,更從沒區分過何為E、S、B、I,也不知自己屬哪個象限,文中所述“富爸爸現金流”遊戲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

隨後又買了《富爸爸》系列書籍,作者在各書中反覆列出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強調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使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多麼的糟糕。作為工薪階層的普通一員,我所有的收入來自工資,典型的窮人。正如書中所述,我越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工資在增加,但所有的收入全依賴工資所得,而隨之而來的是各項開支越來越大,掙的多花的更多,不知不覺便一步一步陷入了財務危機中。

所幸的是我從來不適用信用卡,沒有養成透支消費的壞習慣。書中強調資產與負債的區別,作者強調能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才能稱之為資產,反之則為負債。作者甚至舉例論證,房產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認真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按之前的思維而定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房子每月需要付出一定金額還貸,沒有產生正向現金流,車子更只能算是消耗品,每天都在消耗資金。這不得不使我產生了緊迫感,在這老鼠賽跑的遊戲裏如何才能快速逃出賽道?百思而不得其解。

當然,我也下載了富爸爸現金流遊戲,最開始總是無法逃離老鼠賽道,按慣性思維有錢才買,不敢借款,等待的結局永遠是失敗。通多多次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慢慢的“101”就能輕鬆過關了,此時在遊戲中我對錢的處理方式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接着慢慢玩“202”,儘管成功逃出賽道有難度,讀後感.但成功率明顯逐漸提高了。通過遊戲,我認識最深刻是,錢不能死在手裏,不流動就失去了價值,但也不能有賭徒心態,一旦一次賭輸想再翻盤基本不可能,這恰好與現實生活也是吻合的。

儘管到今天我依舊還未找到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但通過閲讀書籍拓展了知識面,對比反思發現了自己存在諸多問題,進而引起了自己對財務方面的思考,併產生了對財務知識求知若渴的想法,也不算是一無所獲。今天,儘管離開校園已七年時間,但正如大家所説,離開學校,學習才真正開始。恰值此時,提醒自己,保持對學習的敬畏之心。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2

最近有幸拜讀了暢銷書作家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不同於《小狗錢錢》理財知識與童話故事相結合的形式,《財務自由之路》中自我分析的測試更有助於我們剖析自己的財務狀況,從而更好地應用作者給予我們的建議。這本書邏輯清晰,娓娓道來,讓我學習到了不少關於理財的知識。

全書共14章。前三章列舉了變得富有必不可少的條件;第四章説明了為什麼沒有更多人變得富有;第五章闡述創造財富和幸福的概念;第六、七章介紹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債務和如何快速提高收入;而第八章以如何留存金錢展開;第九、十、十一章講述瞭如何“飼養”金錢;十二章和十三章告訴我們如何詳細規劃財務目標以及找到合適的教練;十四章介紹瞭如何享用你的金錢。

接下來我將從如何應對債務、增加收入和儲蓄三個方面總結自己學到的經驗

1.如何應對債務

作者認為債務一般產生於某個人想要避免眼下買不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放棄產生的痛苦從而購買了太多不重要也無法負擔的東西。簡而言之就是為了一時的快樂購買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範圍的商品。這種情況導致許多人債台高築。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債務呢?

(1)改變自己的信仰,也就是改變自己從狂熱購物獲取快樂的想法。購買商品時先考慮是否是生活必需品或者它是否是目前自己必須用到的物品,只有理智地消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開支。

(2)將自己的支出分類羅列出來。這可以使我們直觀地瞭解自己的支出,從而做出合適的預算規劃。

(3)為自己限定每月支出的最高限額和收入的最低限額

2.如何增加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做到節流,還要做到開源。因而增加收入對我們來説也是重要的事情。

(1)展示自己的強項。公司僱傭員工是因為看中了你本身的能力和價值。因此展示自己的強項,告訴領導者你能創造的價值以及附加價值才能爭取到更好的報酬。

(2)對自己進行深造。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學習是我們生存必不可少的技能,一旦我們放棄學習,放棄深造就有可能被時代拋下。而如果我們多一項技能,就能多一份競爭力,多增加一份收入的可能。

(3)尋找其他收入來源。多收入來源的情況逐漸普遍。迫於許多壓力,大家逐漸尋找副業以增加收入來源,比如當一個網絡寫手或者做一個視頻博主。

3.養成儲蓄的習慣

許多人認為現在要享受生活,儲蓄意味着將受到限制。但是我認為儲蓄是在保護自己,為自己增加抵禦風險的能力。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未來的生活中會出現哪些意外,因而未雨綢繆,增加儲蓄是在保護自己。所以我們應該養成儲蓄的習慣,做好儲蓄計劃。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3

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中,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形成是很難更改的.,或者説不能做出大的改變,如果更改可能會給人帶來非常大的痛苦。

在《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作者博多舍費爾提到:根據你的目標來調整你的價值觀非常重要。作者也給出了他自身的一個例子,來説明有時候一個人的價值觀在不同情況下會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想變富,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工作過度而死。他一方面想獲得福報,就會想貧窮是福;另一方面他又想變得富有,因為他憎恨貧窮,貧窮使人生活不幸。

這讓我也想到了自身的一個例子:百天約讀之前從不做課程,都是社羣模式督促讀書和打卡。我覺得應該做一個課程,讓大家以課程為中心展開閲讀,然而一直沒有去做。我一直認為是自己懶癌晚期的原因。看到這裏我才明白,原來我跟博多舍費爾一樣,價值觀是衝突的。

因為我自己的成長模式是這樣的: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蒐羅資料,自己尋找答案,然後解決掉它。我認為這樣的自由學習方式雖然剛開始慢一些,但一旦掌握了這個底層的規律,學習的樂趣、效率和質量都會上升一個台階,讓你站到不同的高度裏去。我還認為閲讀也好,學習也好,其過程中的迷茫、孤獨和彎路是任何人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只不過時間長短不同而已。而唯有在經歷這些時,不停探索、不停思考,才可以找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些答案別人是無法給你的,只有你自己通過不斷地思考才能找到,書籍的閲讀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

而一個課程,是把書中知識掰開了揉碎了加上自己的見解呈現到你面前的,這感覺就像別人把一個美味的饅頭嚼碎了吐給你吃,想想就很噁心啊。一個課程因為經歷過加工再呈現到你面前,它代替了你的思考,而奪去了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也就奪去了他成長的可能性。

而隨着思考的不斷深入,我漸漸意識到,一個人的閲讀體系和他的思考體系是分離的,或者説並不是完全融合的,是兩個不一樣的系統。

也就是説,閲讀書籍只是一個思考的載體,一個工具。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讀了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一個人讀了很多書,卻依然不知道()如何思考,他可能只會複述作者的原話,遇到問題時依然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一個思想深邃者,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思索出來的答案不一定是通過閲讀,他可能只是靜靜地去想。

那麼同樣的道理,寫作也只是一個思考的載體,他並不會阻礙一個人的思考,相反,凝結着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團隊思考的結晶,會更高效地傳遞給他人,讓他們主動思考,引發更深入地思考。

經過這樣的一番思緒整理之後,維基筆語正式列入了日程。

我想通過這樣自身的一個例子,告訴大家或許我們都該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覺得該去做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真的僅僅是因為懶惰或是拖延癌晚期嗎?還是這個該做的事情和你內心真正的想法有衝突?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4

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糾正讀者的觀點:正確認識金錢對於我們生活的意義;喜歡錢、想要獲得更多收入並不是一個不對的觀點……

對我來説最重要的啟示是對於自己的自信與責任的承擔:把責任推給了別人,同時也會把權力給了別人。

如果我們總是説這不是我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會永遠期待別人做改變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那麼我們就會自己行動來實現目標。改變自己和改變別人,哪個比較容易呢?

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恐懼,踏出舒適圈,勇敢地去做嘗試。應該追求卓越,不是追求完美。因為害怕失敗、追求完美不去做就會停滯不前;不要害怕犯錯,在一次次的行動中追求卓越。

成功之終極祕密:刻不容緩地去做。

在儲蓄上,作者提出了一個先儲蓄後消費的觀點:我們首先應該給自己發一份工資,至少拿出收入的10%儲蓄,實際上我們的錢少了10%用起來可能完全感受不到差別。

如果我們加薪了,為了避免支出跟着水漲船高,可以將收入增加的部分拿出50%儲蓄,這樣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能稍稍提升,同時儲蓄水平也增加了。

文章中對“投資”和“投機”兩個概念作了區分:投資是投入之後馬上會開始產生收益,而投機只有在賣出時才能獲得收益。不過這不代表不能投機,只是要把握好度的問題。

第二部介紹了與就業、工作有關的話題,儘量找到自己熱愛且擅長的領域,如果沒有辦法實現,那麼也要熱愛工作,投入工作。最終的目標是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樣才能賺得更多,這個領域如果是我熱愛的,那當然最好了。

在不久以前,我還是渾渾噩噩的,我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寄託,工作在我眼中就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可是當我開始決定運營這個公眾號時,我發現我終於找到了我熱愛的東西,我喜歡寫作、喜歡看書,運營這個公眾號是做我喜歡的事情。

當然我還是會去工作,在我沒有能力靠我熱愛的東西養活我之前,我依然會努力工作。但是不一樣的是,我現在有了一片可以仰望的星空,未來可期。

第三部講述了一些投資工具以及該如何分配自己的資金在這些上面。

作者鼓勵讀者購買基金分散風險,並且倡導一個長期投資的觀念:長期來看經濟是發展的,資產也會是升值的。很重要的一個提示是:千萬不要碰自己不懂的東西。

在投資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們的工作,如果我們在食品公司工作,那麼自然會對自己的公司、對這個行業有一些見解,那麼就可以選擇這些我們瞭解的行業來進行投資。

在進行高風險投資時,可以通過觀察歷史走勢,在低價時買入,制定一個收益率目標(50%或者更多),目標達到時,可以至少把本金收回,至於到了什麼時候要收回全部資金我並沒有看懂,以及如何做到靠收益生活的同時使資產繼續增值我也沒有看懂(恐怕我有生之年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書還需要多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