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新版【多篇】2021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2W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新版【多篇】2021

《戰爭與和平》是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寫的讓我們對其充滿了敬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最新【五篇】2021,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1

茶餘飯後、空閒之餘,我讀了一本《戰爭與和平》的壓縮版。它是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一部偉大作品,更是世界文學罕見的長篇小説。

本書以十九世紀初俄羅斯人民的歷史大事件為舞台,以拿破崙入侵和敗退作背景,將亞歷山大一世、拿破崙、俄羅斯主要貴族生活的種種情景等人物數百人,描寫得栩栩如生。

書中人物眾多,龐而不雜、紛而不亂、巧奪天工,如法軍的暴行、俄軍的游擊戰等。同時,對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與精神面貌;男女青年在_中的緣於愛、戰鬥裏的情與戀,以及洛斯托夫伯爵家族從盛到衰,由衰轉盛的變化等都進行了深刻地描述。

女主人翁娜塔莎無微不至、持之以恆照顧在反法戰爭中負傷的安德烈公爵。他們原是一對戀人,但愛情早已破裂。為了照料受傷的戰士,娜塔莎激發起了愛國熱情,改過自新,精心照顧,十分難得,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

安德烈公爵在許多次戰鬥中,處處都表現出了俄羅斯人民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就連貴族大資本家皮埃爾,因刺殺拿破崙未果,作了俘虜,依然鎮定自若。

正義是永恆的。俄羅斯人民的抵抗是正義。他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艱苦卓絕、敢於捐軀的精神是值得宣揚的。俗話説: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拿破崙的克羅米亞戰爭因非正義而宣告失敗,最終被趕出了俄國,俄羅斯人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和平。

正由於這樣,羅斯托夫家族最後才又如此地興旺起來,皮埃爾和娜塔莎、瑪麗亞和安德烈最後成了幸福的兩對。

今天,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仍然有戰爭,如伊拉克、阿富汗、加沙等地區。那裏的國家和人民渴望和平,需要生存,盼望發展;每個人都需要尊嚴,每個孩子都需要和我們一樣上學,每個家庭都期望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反對戰爭,反對恐怖主義,反對以任何藉口或形式的國家恐怖行為;熱愛和平,保障人們的基本生存權利,這正是我從《戰爭與和平》中所想到的。

《戰爭與和平》真不愧為是一部偉大的、不朽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2

《戰爭與和平》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説以史詩式的規模,反映了1805——1820年俄羅斯整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氣勢磅礴地展示了“無與倫比的俄羅斯生活的圖畫”,多方面地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勇敢鬥爭的精神。整部作品以庫拉金、羅斯托夫、鮑爾康斯基、別祖霍夫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為情節主線展開敍述,人物心理、動作、表情分析描寫透徹,生動具體。

拿破崙率領着法國一百萬人的兵馬,轟開了俄國的大門,這引起了俄國人民的恐慌,人們對拿破崙這位軍事天才嗤之以鼻,俄國軍隊邊打邊退,以少於對方一半的兵馬和對方周旋,最後,竟然失掉了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之後,拿破崙開始漸漸衰敗,在莫斯科,指揮軍隊毫無紀律地搜刮居民財產,落得的下場便是抱作一團然後落荒而逃。

在俄國軍隊與法國軍隊周旋的過程中,曾打過幾次的戰役,是拿破崙的士兵丟盔棄甲,損失慘重,為什麼一個原本不足以抗拒聲勢浩大法軍的俄羅斯軍隊,如今卻遠遠佔了上風,那是因為俄國人民所擁有的那些法國軍人所沒有的品質——樸實、真誠、愛國、無私、捨己為國,他們看見了皇帝能夠感動得熱淚盈眶,在莫斯科即將被攻破的那段時間裏,人們拋棄了自己的財產,遠遠地逃離了這裏,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了俄國人民從來沒有想過在外國人的統治下生活,説明了他們有一顆愛國心。

是的,失敗從不源自於條件的好壞,而真正導致失敗的原因,則是對事物所持有的態度,俄國人民沒有絕望過,他們相信,並且認定他們終將把法國人趕出自己的領土,有一種“力”叫做“信仰之力”,正是這種力真正讓法軍感到恐懼,俄軍衝鋒陷陣,毫無怨言,把死視為在前線馬革裹屍,鞠躬盡瘁,把祖國視為心中尚、最聖潔的地方,愛國之心人皆有,但是,法軍卻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在金錢面前,他們喪失了理智,拋棄了祖國的利益,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愛國其實需要堅定的意志力,在危難面前,不退縮,與祖國同生死,共存亡。就如文天祥在被捕時所説的那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死,才值得世人銘刻在心。

近幾天家裏來了客人,丁丁跟他們玩的不亦説乎!一直堅持的閲讀也放棄了,最後還是在我的提醒下閲讀完了《戰爭與和平》,還主動寫下了以上的讀後感。人都有惰性,何況是孩子,但是,“失敗從不源自於條件的好壞,而真正導致失敗的原因,則是對事物所持有的態度”,對於生活也是如此,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每一天的生活,過得充實而精彩。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3

手捧《戰爭與和平》,彷彿就置身在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這是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的鉅著,他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闊、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在書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同時認識了很多鮮明的人物,給予了我很多的啟發。

書中安德烈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厭惡上流社會的虛偽,積極參軍作戰,看到妻子難產死去,一系列的打擊使他心灰意冷。但隨後他漸漸振作起來,娜塔莎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上了戰場。他經歷了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應該怎麼樣生活?最終,他為了嚮往的和平生活付出了自己生命。

而他的好友皮埃爾寬厚善良、樂於施捨、不修邊幅,他和安德烈一樣不安於自己的生活,卻認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把解決農民的痛苦、祖國的前途當作自己的最終目標。我覺得皮埃爾是英雄,他傾盡家產組織民團,親赴戰場與士兵生死與共......為了國家的和平,他放棄了個人的利益,冒着生命危險去刺殺拿破崙,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戰火最終停止了,和平終於來到。而書中的這些人物在十幾年的戰爭中慢慢成長,為祖國和平挺身而出,這是另我最為感動的。

我們身處在和平年代,卻在這個寒假迎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很多人在這場疫情中不顧自己的安危,衝在一線,正是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迎來了這場疫情的勝利。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年代,英雄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好好學習,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4

文學是一把通往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文學是一種富有神奇力量的精神食糧,文學是一雙可翱翔於碧藍天波的隱形的翅膀,文學是一座比彩虹還美的七色彩橋……

我常泛舟在浩瀚的書的海洋裏,領略到了書的無窮魅力。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富有自己的思考、感情。他的《戰爭與和平》這一部名著,共分上下兩冊,主要記敍了拿破崙與亞歷山大之間為爭國土、輸贏的持久戰爭。在這部書中,托爾斯泰是有愛有恨的,他並不單單表示自己對哪一路人馬的支持,他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記敍並議論着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也適時地做了一些批評,稱讚,或只是一些簡單的個人感受,但這所表現出來的令人振奮的感覺是極其巨大的。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不僅描寫了一個時代的轉化過程,更添加了那個時代中人物的觀念,拿破倫作

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所到之處無不受人們的熱烈歡迎和愛戴,但與之相同的是,亞歷山大也受到了他的國民的支持,這些足以證明,一個時代的成功或是滅亡,取決於這個時代的統治者的影響力。

記得托爾斯泰這樣説過:“認為蘋果之所以落下是因為細胞組織衰退分解的植物學家和那個認為蘋果落下是因為他想吃而祈禱結果的樹下小孩一樣都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段極富寓意的話,如果將它與戰爭聯繫在一起,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它:説拿破倫去莫斯科是他願意去,他的毀滅是因為亞歷山大希望他毀滅,這二者同樣無法判定誰對誰錯。

其實,這歷的每一個有名的人物,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的魅力而讓人們記住的,而是由於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一件或幾件讓世人為之振奮或震撼的事件,所以人們才記住他們的。從歷史角度來看,他們都是不能自已的,因為他們的所有行為都與歷史的進程緊密聯繫在一起,是早就註定的了,他們的自以為是通過世人允許而表現出來的。

《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給我們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敵對或友好的關係,展示了人性,它是本值得賞讀的書!

《戰爭與和平》讀者讀後感5

列夫·托爾斯泰是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他的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戰爭與和平》這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無疑是我們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這部卷帙浩繁的鉅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羅斯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四大貴族在戰爭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寧靜的生活,他們希望在戰爭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戰功,獲得榮耀,而底層的俄羅斯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光是俄羅斯,即便是發動了戰爭的法國,受害的也是底層老百姓,托爾斯泰用戰爭與和平的不同生活狀態來表達在戰爭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崙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華和軍事才能,但他發動的戰爭也對人類帶來了災難,總之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身上,會體現出才華與罪惡。1805年,拿破崙發動了戰爭,俄羅斯也引燃了戰火,當戰爭來臨時,俄羅斯的貴族與底層人民都奮起反抗,只不過大多數貴族是為了榮譽和戰功,老百姓則是為了保家衞國。戰後不管勝負如何,上層人士仍然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樂的舞步。但是在這場衞國戰爭中,俄羅斯貴族的青年們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觀念,他們接觸了歐洲文明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發生改變。

在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背景中,俄羅斯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當西方文明的資本主義滲透進來時,他們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一個大國仍然要被強大的小國衝擊和壓迫,當然這也給俄羅斯的社會進步帶來了契機。

全書通讀完畢,如內心中火星迸起而燃燒整片心靈,不光小説的流暢性與場景性充滿魅力,對於真善美的描寫,關於愛的波瀾,關於人們的愛國之情等等,生活、戰爭中的種種場景無不滲透每一篇節,其對歷史觀的表達,歷史中人類的作用與歷史推力之間的關係藴含着多層次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