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傷逝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傷逝讀後感(精品多篇)

《傷逝》讀後感 篇一

傷逝,傷的是又一股反抗力量的逝去,傷的是反抗最後走向了消逝。

子君與涓生是一對在五四時期幸運地自由戀愛了的青年,他們曾勇敢、曾幸福,修成正果後卻又離散了。和整場運動一樣,兩個青年有滿腔熱血,卻不成熟,都未能完全對他們的生活負責,都未為做好去應對各種磨難,只是熱烈而單純地追求未知而神祕的自由,卻沒料到生活是艱難的,他們沒有爭取完全自由的能力。這樣的反抗,最終只能走向妥協,走向失敗。

子君的反抗,自然是受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誘惑,才有勇氣追隨了爭取自由解放的隊伍,才敢於説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英勇的話。子君是受了誘惑的,被未知的、也許美好的東西的吸引。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正如涓生所説:“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因而婚後,子君與《倪煥之》中的金佩璋一樣,自覺地沉淪在繁瑣而無趣的日常生活上,滿足於個人小天地裏的幸福,喪失了人生理想,不再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與歡愉。也許到死,子君自己也都還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爭取什麼。

相比子君,作為領路人的涓生,卻讓我感到更大的失望。當與子君同時上街散步,只有看見子君高興而自豪的走着時,才敢也抬頭挺胸起來。當丟失了本來就不高薪的工作時,涓生不敢面對自己失業的恐懼,就將自己的這份恐懼轉嫁給子君,認為是子君在恐懼。也許程度再深下去,就如《神經病》中的方正英一樣,對生活的擔憂使自己神經衰弱,卻對別人説是自己的妻子發了神經。

涓生是虛偽的,高調追求自由,卻在上街時縮在子君後頭;涓生是無能的,面對失業的壓力,家庭的責任,只是選擇躲在通俗圖書館裏;涓生是可笑的,不讓子君打擾吃飯的他,卻計較自己吃飯介於油雞與趴兒狗之間的地位;涓生是邪惡的,在艱苦黑暗時期,竟認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捨去”,甚至想到子君的死。

同《玩偶之家》中的諾拉一樣,子君與涓生都是因一時衝動而做出反抗現實壓迫,都是不成熟的、沒有根基的,似玻璃般易碎。終有一天,只拎了件小包就出走的諾拉會回家繼續當她的“小鳥兒”、“小松鼠”抑或走向墮落,沒有任何資本的子君和涓生,不可避免地也只能是走向離別和失敗。反抗,就這樣行走在消逝中。

傷逝讀後感 篇二

讀完《傷逝》之後,感觸頗多,有一種悲涼的感覺。標題。“傷逝”——為逝去的東西而傷心,讓人聯想到遺憾、悔恨,給人一種悲哀、淒涼的感覺。作者以“涓生手記”的方式敍述了在“五四”這個黑暗的社會時期,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為了愛情而不顧一切,走到一起,最終因社會的壓力與生活的殘酷而走向分離的愛情故事。而傷勢整個文章讀下來,讓人覺得氣氛是悲涼無奈的,兩個打破世俗而結合在一起的戀人,最終因為現實的生存問題而走向分離。我覺得文中的子君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勇敢的女子,在封建社會影響的舊思想的社會背景下,她衝破封建家庭牢籠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決態度,勇敢地和家庭抗爭,堅決地説出“我是我自己的”的話來,無視社會的嘲諷和流言蜚語義,無反顧的和涓生這個又窮又酸的書生在一起,毅然地投奔這份沒有“麪包”的愛情。當子君跟涓生之後,就放棄了以前的許多生活,放棄了她的驕傲,放棄了她的優雅,為生活的瑣碎而操持,洗碗、做飯、養油雞,為小事而與鄰居官太太爭吵……子君的重心都轉移到這個家了,在愛情當中不斷的付出,而這個時候,涓生認為他變了,她不再看書了,從以前思想解放的新女性慢慢變成一個世俗的女子,他認為以前愛的那個優雅的子君不見了,現在這個越來越沒有神采沒有內涵的子君,他再也不愛了。

而在我看來,子君作為一位時代女性,能夠衝破封建,觀念的束縛,掙脱封建家庭的牢籠,毅然追求自己的愛情,在當時是很但從本質上説,他依然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表現出守舊與懦弱。尤其是和子君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的自私、虛偽、卑怯的心裏慢慢的滋生起來。當他與子君出去的時候,他害怕別人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而子君卻“大無畏”。到最後,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慘淡,面對生活的壓力,他把生活的重擔推給了子君,而自己卻不敢面對。最殘忍的是他離開了子君,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我認為,涓生的新思想只是表面上的,是經不起時間和現實考驗的。叛逆的,是很困難的,是與時代不相容的。但她對愛情堅決,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喊出了數千年來女性不敢喊出的“我是我自己,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響亮的個性解放的呼聲。她不顧世俗的眼光,義無反顧的和涓生在一起,即使是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當她與涓生在一起生活的時候,由於生活所迫,她成了一位典型的家庭婦女,為家庭瑣事而忙碌,為小事而爭吵。慢慢的,她由一個思想解放的新女性轉變為一個世俗的女子,而這時她與涓生的感情也慢慢變淡,慢慢變質,最終走向毀滅。而子君最終被拋棄而走向了死亡。

而涓生,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雖然也有着新思想,但卻是不徹底的。剛開始他勇敢,對愛是執着的,而對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但從本質上説,他依然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表現出守舊與懦弱。尤其是和子君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的自私、虛偽、卑怯的心裏慢慢的滋生起來。當他與子君出去的時候,他害怕別人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而子君卻“大無畏”。到最後,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慘淡,面對生活的壓力,他把生活的重擔推給了子君,而自己卻不敢面對。最殘忍的是他離開了子君,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我認為,涓生的新思想只是表面上的,是經不起時間和現實考驗的。

這使我感受到一段愛情的美好是要靠勇氣,堅持,還有信心,除此之外,還不能逃避,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也因此涓生剩餘的時光只能一直“傷逝”下去。二人悲慘的結局,讓人不免傷懷。

傷逝讀後感 篇三

讀完魯迅的《傷逝》心中充滿了惋惜、悲涼與憤怒。小説以涓生與子君從戀愛、結合到最終的離異,這不到一年時間中,兩人之間感情的微妙變化為資料。向我們展現主人翁追求感情的歷程,而最終的結局無疑是可悲的。

涓生與子君的感情或許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結果。涓生從一開始對感情充滿活力,到之後的淡漠與殘酷,直至親手將子君推向死亡。子君為感情堅定、奮不顧身,而最終也為感情將其埋葬。子君與涓生敢於向封建傳統挑戰,他們是勇敢的、無畏的。尤其是子君。他們一同構築夢想中的家園,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應對窘迫的生活,涓生的抱怨油然而生。而這背後,正是由於子君經濟上的不獨立。沒有經濟基礎,在感情中便沒有了發言權,即使有也微乎極微。子君由一個勇敢獨立的女性,在生活的蹂躪下,變為一個怯弱的、傳統的家庭主婦。涓生喜歡的則是與之有共同夢想、共同追求的子君,而非結合後這樣的子君。這樣的子君是涓生無法容忍的,當然這也是二者分裂的原因之一。同時涓生強調“感情必須實時更新、創造”,的確,感情也有保鮮期。涓生與子君結合後的生活,平淡而枯燥,沒有戀愛時的活力與新鮮感。涓生感到厭倦,加之生活上的拮据,加速兩人感情走向滅亡。

涓生與子君的感情,或多或少是對現代感情的反映。涓生是男性的代表,追求感情是的熱情,得到感情後的滿足,拋棄感情是的無情。而子君則是女性的代表,為感情而盲目,而堅定,而奮不顧身,最終也因感情而死。其實這種感情杯具的產生,並不完全歸咎於涓生,當然子君也無可責備。只能説現實太殘酷,他們未能經受住殘酷的考驗……

涓生與子君的感情杯具,讓我們感悟到現實的殘酷,人生的無奈,與人性的怯弱。女人對於感情往往比男人更加堅決,堅決到盲目。願為感情捨棄一切,而最終的結局大多是可悲的。在感情中,女人往往是情感大於理智,而男人則相反。尤其是結婚後的女人,拋棄自我的夢想、追求,投身於家庭瑣事,相夫教子。經濟上不獨立,在生活中大多沒有發言權和自主權。對於男人,事業抱負往往比感情更重要。一旦發現感情成為自我的累贅,可理智的選擇拋棄。

人需要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童話,我們也不會成為王子或是公主。不可為感情而捨棄一切,尤其是親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將感情轉化為親情,讓愛人成為親人,這樣感情才能永恆。

魯迅《傷逝》讀後感 篇四

大學裏黃老師講的魯迅的《傷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重新看了一遍,算是對大學現當代文學老師的的一次想念。

主人公子君和娟生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很讓人感動,同時也留給人很多的思考!

很久以前就有人在呼籲女性解放,女性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讓這樣的一個弱勢羣體獨立,可是尋覓了這麼多年,世界的女性主義者也在為此奮鬥了很多年,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性真的就獨立起來了嘛?到了這樣一個發達發展迅速的經濟時代女性也許是有錢了從經濟上獨立了,可是他們真的就從人格上和男性有了平等的。地位了嘛?

也許這樣講很多男性是反對的,男性會説女人已經怎麼樣怎麼樣了?可是這樣的爭論是沒有輸贏的,自古皆是!

愛情裏沒有對與錯,但是愛情裏受傷害的永遠都是女性!

這的從男女不同的性別差異來分析,男性永遠都是向前看的,他們不會總是回頭看過往的一切,他們相信世界在他們的腳下,一切都要往前看;女性則永遠都是懷舊的,她們在愛情裏永遠都是傷痕累累的,但是她們最好的良藥——回憶曾經的美好,回憶曾經的甜蜜!在愛情裏,男人不愛了就是不愛了,而女人即使已經不愛了,她們都會想着曾經別人的好,想着去維持這份“遺失的美好”。

其實已經成了一個人的戰爭,總是要有傷害的,只在於什麼樣的方式結束這份曾經的愛,男人選擇不愛了就大聲的説出來。

娟生選擇了這種男人的方式來結束這份“殘缺的愛”,他告訴子君“他已經不愛她了”。子君離開了,後來死了。她的死給人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問號“她怎麼死了呢?”,子君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他不愛她了”,也許在子君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刻腦海仍然呈現娟生單腿跪地向子君求愛的場景!!!

在這場愛情的戰役裏,沒有勝利者。娟生一個人的戰爭使他獲得了自由,卻奪取了子君的生命,但是他沒有錯,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死了的人“帶着鐐銬”解脱了,活着的人仍然要一個人戰爭着!!

魯迅《傷逝》讀後感 篇五

孤身枯坐,會議往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哦意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生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實際上上並非沒有為了奮鬥而開的活路;我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頹唐的多。

——題記

魯迅主張:“為了真理要敢愛、敢恨、敢説、敢做、敢追求!”

涓生和子君,雖然生在民國,但依然被封建禮教所壓迫和束縛着,他們為了真理,勇敢的去反抗了。

涓生愛子君,仗着她逃出寂靜和空虛,他們作為熱血青年,不顧胞叔和鮎魚須為代表的反對,毅然的真愛,子君就是涓生的繆斯女神,涓生就是子君的真命天子,他們期望着感情的美輪美奐,共同去打造感情的豐碑,他們相信彼此的堅守,他們堅信着感情的無堅不摧。

“我是我自我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子君願意經過感情把自我的心靈和ròutǐ,不自我的一切一切獻給涓生。她只明白,花瓣的美麗,也許蜜蜂蝴蝶干涉不了。但它總要有花萼的承託。夢想是偉大的,然歲月也是無情的,精神的充實和靈魂的嚮往總須有物質的供給,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

涓生對感情的大無畏,陸續和幾個自以為忠告,其實是膽怯或是嫉妒的朋友絕了交。沒有瓜藤,瓜怎樣可能長大,在感情面前,涓生做的那麼激進。明心地明白,感情必須時時的更新,生長,創造,然他們卻想努力地凝固那一段安寧和幸福。

如果用花朵和果實來比喻感情和婚姻。花朵是很完美的,玲瓏,美麗,燦爛與喜悦,讓人視覺、味覺上如痴如醉,那夢想般的美麗,成為人生中一道光環般的風景。花而實,感情誕生出婚姻,果實沒有花朵那種絢麗,它承載着實實在在的職責,他已不僅僅是精神上的無無限追求,更有了職責的承擔。

涓生和子君的杯具,留給我們的是遺憾和心寒,那樣的時代,不管是誰的生活,都是一場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