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23K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多篇】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一

《悲傷逆流成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充滿悲傷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讓人沉浸在悲傷中的作品!唯一於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寫作風格轉型了。從以前那些華麗而憂傷的文字轉變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但卻更加觸動人心。那些字字見血的簡單平和的語句和字裏行間浸透着的悲傷,讓讀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 編者在序言中寫道!“在年前會立刻在文壇掀起波瀾。

在十年前也會在文壇引發騷動。”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對白將單親家庭的血與淚,將暴富家庭的虛偽和抓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少年少女心中的壓抑與疼痛描寫的入目三分。尤其描寫兩個女主人公死的時候,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像蝴蝶一樣輕盈柔美,而正是這樣的輕盈柔美才讓我們感到更痛。

本書的主人公齊銘有一顆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塑造了易遙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顯得懦弱無助。他想把易遙從無盡的黑暗深淵拯救出來,但卻無能為力。反而一次次讓她陷得更深。到最後只得選擇遠離她而去,因為他認為這女孩丟掉了原本乾淨純潔的東西。殊不知這只是她對這個“骯髒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遙從三次忍耐一次反擊到後來的一次忍耐三次反擊、包括她所偽裝出來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惡毒都只是她對周遭虛偽的世界和人們的反抗。她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齊銘的關心、信任和支持,所以當齊銘也不信任她時,她選擇了死在他面前來換取她的信任和表明自己的清白。用生命來做賭博的籌碼,這就是一個必輸的賭局,然而輸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生命。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悲傷黑暗浮出水面,偶爾送來一陣温暖來迷惑讀者的心。

結果卻是揭開真相後更切膚的疼痛。顧森湘和顧森西這對姐弟的出場,就像是清新干淨的百合,讓人以為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結果他們卻成了悲傷哀痛的陪襯者!讓悲傷更刺痛人心。既然書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就表明我們戰勝不了悲傷。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二

"窗外的日光像是不那麼蒼白了,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稍微有了一些暖色調。把天空暈染開來。

有鴿子呼啦一羣飛過弄堂頂上狹窄的一小條天空。

遠處似乎傳來汽笛聲。"

當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湧的河水,滾滾的泛黃的河水不是向東流去,而是流進你小小的身體裏去的時候,你,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是感覺不能承受,就快要崩潰,離自己的期望很遠很遠。還是沒有感覺,就像是天空劃過的飛鳥,雖然不是一樣的鳥兒,但是每一天都會有一隻。又或者是,感覺到無比得輕鬆,好像是逃離了那個一直就想離開的世界,來到了一片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污穢的淨土。

悲傷是一種情緒,是一個人絕望的時候,體內分泌出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在外表和內心改變的現有的身體情況。有一些人悲傷時,體外不會產生效果,有一些人悲傷的時候,體內不會產生效果。如果你是體外效果,恭喜你,你是上帝眷顧的孩子。體外效果,會讓你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一場海嘯,那場海嘯捲走了你所有的快樂,你就像是一個迷了路的孩子,你是那麼的可憐,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抱抱你,對你説,不要傷心,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事實上,你卻什麼事情都沒有,不是嗎。

那些體內效果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憐人。悲傷的時候,激素會和體內的血液混在一起,然後潰散。引起你意識到的悲傷。當整個世界安靜下來之後,心臟會在每次跳動的時候悄悄的漏掉半拍,那是因為,他需要時間,他需要時間讓那些悲傷www.的細胞分裂,分裂,分裂成很多很多,流到身體個各處,知道將你的血管每一處都擠得滿滿的,就快要爆炸的時候,他會慢慢變涼,變涼,直到,你死去。

這個時間有時很長,有時又很短,誰都不知道當悲傷來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麼。

悲傷逆流成河。我不知道這是幾個人的故事。有可能這是一個人的故事,那個可憐的女孩易瑤的故事,有可能這是兩個人的故事,是那個為了易瑤什麼都願意做的齊銘的故事和很愛自己的姐姐的顧森西的故事,還有可能,這是幾個媽媽的故事,以為他們的孩子都為了同一個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有可能,這是唐小米的故事,她想要得到的一切,雖然沒有得到,但是,沒有任何人得到了,不是嗎,有可能,這是那個學校的故事,在學校裏的所有人,你們都知道這些人,對吧,有可能,這是所有人的故事,因為,我們也曾想他們一樣,像他們一樣可以毅然的放棄所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嗎,只是因為後來,我們害怕的死亡,把我們擋在了門外而已。

那些讓我們悲傷的東西就像拆毀一件毛衣需要找到最開始的那根線頭,然後一點一點地拉扯,就會把一件温暖的衣服,拉扯成為一堆糾纏不清的亂線。

書裏説"也不太記得他們説過人的夢是沒有顏色還是沒有聲音。

如果是沒有顏色的話--

自己的夢裏明明就經常出現深夜所有電視節目結束時出現的那個七彩條的球形符號。也就是説,經常會夢見自己一個人看電視看到深夜,一直看到全世界都休眠了,連電視機也打出這樣的符號來,告訴你,我要休息了。

而如果是沒有聲音的話--

自己的夢裏又經常出現教室裏課本被無數雙手翻動時的嘩啦嘩啦的聲響,窗外的蟬鳴被頭頂的電扇轉破敲碎,稀疏地砸到眼皮上,斷斷續續,無休無止。空氣裏是夏天不斷蒸發出的暑氣。悶得人發慌。連黑板也像是在這樣潮濕悶熱的天氣里長出了一層灰白色的斑點來。下課後的值日生總是抱怨。然後更用力地揮舞黑板擦。那種刷,刷,刷的聲音。

還有那些來路不明的哭泣的聲音。有的時候是哽咽。有的時候是嗚咽。有的時候是啜泣。有的時候是飲泣。然後一天一天地,慢慢變成了吶喊。

是這樣嗎?

真的是這樣嗎?

夢裏什麼都有嗎?"

是吧,夢裏,什麼都有,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想要永遠生活在夢裏呢。

建議朋友們都去看看郭敬明寫的那本《悲傷逆流成河》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使我,很震撼!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三

當我懷着期待的心情攤開《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心中想的是,小四,這次千萬不要讓我失望。當我看到了那精闢的端點理論,我知道,小四這次又成功了。

擁有兩個端點的是線段。擁有一個端點的是射線。直線沒有端點。

齊銘和易遙就像是同一個端點放出去的線,卻朝向了不同的方向,於是越來越遠……

當我合上這本我已經妄加評論為成功的書後,我笑了,笑的很瀟灑,笑的卻又很無奈。又是古龍式的結局,這算是我對這本書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吧!無論從劇情,從人物心理上,老郭都做到了無懈可擊,但是隻有結局,我真的不喜歡,我不會象所有人一樣,去想知道唐小米或者其他誰誰誰的結局是怎麼樣的,會不會為自己的行動而付出代價,我只想知道,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痛苦,他和易遙最後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到底他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對易遙有猜忌,還是每次靜下心來就為自己的這種莫名其妙的猜疑而狠狠的給自己一耳光呢?他會不會和我一樣,為失去了而感到撕心裂肺,對於易遙的離去,到底會是心痛,還是會痛心…

一切罪過都是悲痛的,本來就不是喜劇,從顧森湘的死就徹底過度為悲劇了,沒有《幻城》的。華麗,沒有《夢裏花落知多少》的詼諧,相同的是都以悲傷的結局匆匆收場,不管是“在冷漠的城市裏死亡,在潮濕的荒野裏繁盛。”還是“記憶裏你神色緊張地把耳朵貼向我胸口聽我的心跳聲,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又或者是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甚至是粉紅色的世界。為什麼惟獨你生活在黑色的世界裏?”都不曾讓我感到落淚的悲傷,只有那句“易遙,你去自首吧!”讓我真切的體會到了易遙的絕望,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可以相信,可以傾訴的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曾經,有一個會在黑暗中,和我一起靠在牀頭,傾聽我訴説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的最真實的自己的人,可惜,亦已離開,義無返顧的離開,我想,此生,恐難遇如此知己。易遙對齊銘不是知己,甚至連愛都不是,多的,或許只是一種期盼吧!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裏熟悉的霧,你温熱的胸口,緩慢流動着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

全文的最後三句話,是給我觸動最深的三句話,當看到這裏的時候,你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批駁齊銘,怪他為什麼不能理解,不能相信易遙了,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犯下的錯誤,寫下了一個黑色的句號。當齊銘躺在牀上,在煤氣的黑暗中漸漸失去意識,只能沉重的呼吸,感受着胸口的温度正在一絲絲的離開自己,他是否看到了易遙的靈魂就在自己身邊望向自己離開的軀體呢?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易遙,終於不再孤單一人了!

或許很多人會説,齊銘對不起的是易遙,他愛的卻是顧森湘,我卻覺得,他對不起顧森湘,愛的是易遙,他沒有對不起易遙,是因為他對易遙的愧疚已經用生命去填補了,在他逝去的靈魂裏,陪伴的,永遠只會是易遙,如果是隻是愧疚,我想他不會用生命去做彌補,就像在顧森湘死後,他還可以義正嚴詞的告訴易遙,你應該去自首,而不是選擇陪因為把自己定義為他的女朋友而深受打擊,離開人世的顧森湘離去。

寫到這裏,我已經提不起恨任何一個人的心了,就連最應該恨的唐小米,都是因為喜歡齊銘而產生的嫉妒心理,現實的人生中如此黑暗,如此齷齪的場景數不勝數,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吧!

悲傷,不管逆流還是直流,總是一條無邊無際的思想之河!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四

近期,《少年派》《小歡喜》這類反應高三生活的電視劇在各大衞視熱播,受到廣大學生及家長的追捧,可見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追劇時,突然想到我最早讀過的這類題材的作品——《悲傷逆流成河》,就又翻找出來重新回味一遍,感慨良多。

感慨一:原生家庭在孩子成長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易遙,17歲,卻不幸的成長在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媽媽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做着被人瞧不起的工作,易遙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卻會面不紅心不跳的講出很多污穢、骯髒的話語,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更是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作者塑造的這個形象,在絕大數成人眼裏是個地地道道的壞小孩,但當你走進小説,用心感受易遙的世界,你會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層防禦的盔甲。

作為一名教師,每年總會遇到那麼幾個“硌牙的壞小孩”,而這些孩子的身後非常相似的揹着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的家庭。當我試圖走近他們時,他們就像一隻只受到驚嚇的小刺蝟,用“玩世不恭的刺”包裹住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希望能堅守住自己最後的尊嚴。

偽裝的時間越長,脱下偽裝時就會越痛,而這種傷痛註定只能用時間治療。給這些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相信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

感慨二:信任在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

易遙的悲劇源於別人的不理解和對她殘酷無情的摧毀,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顧森西和齊銘的冷漠和不信任。

讀到這個結局,我就在想,如果易遙有一個值得信任的朋友願意聽她訴説,是不是就不會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如果周圍有一束信任的目光或一個鼓勵的微笑,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種悲劇;如果有一位懂得交流的家長或者洞悉一切的老師,是不是能夠挽救這個年輕的生命;如果……

幸好這是小説,一切的如果還都來得及。

感慨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從事教育行業,天天與孩子打交道,我們卻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

就拿最常見的不交作業現象來説,當老師問原因時,幾乎沒有孩子會説我沒寫,原因是……,而最常見的回答是“落家裏了”。因為在學生看來,不寫作業在老師眼裏是罪不可赦的,是沒有原因可以被諒解的,他寧願選擇撒謊以逃避懲罰,也不願意跟老師真誠的交流,換言之就是教師的威嚴在逼迫着孩子們撒謊。還記得我第一次跟他們説“沒關係,今天補上”時,他們眼中泛出的是驚訝的光。

試着跟孩子説:相信你,今天能完成;相信你,這不是你的錯;相信你,你能做到;相信你……被信任的孩子一定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小説是一部徹底的悲劇,悲傷逆流都已成河,如果不加控制的任其奔流,淹沒的可能不只是小説中的這些。

悲傷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家庭的爭吵、社會的`摧殘、同學的冷漠、老師的忽略。小説中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老師在主人公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作為教育者,承擔着教書的責任,更承擔着育人的使命。當我含着眼淚讀完這本書時,頓時感覺到教師這份工作所承載的生命的重量,自己的工作再用心一點、再細緻一點,可能會挽救一個迷茫的生命。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五

我又讀起了小四的藝術上還算成功,而思想上一直不夠有深度的'小説。學生迷上了小四,我也順便借讀一下,延續高中時代的郭敬明帶來的明媚的憂傷。

《悲傷逆流成河》比他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説更接近現實,或者説,更接近我自己。

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時常一個人遠行,我看天,看路的盡頭,看某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只有這個時候,我是完全屬於我自己的。我需要遠離,需要安靜的句型,需要逃避。

易遙,一個孤單的女孩,我深深同情着她,只因自己的命運與她極其相似。

我曾經也有大把的幸福年華,我在十幾歲的日誌中寫過,我的幸福早已終止在十歲那年的盛夏。想念中,記憶中,夢中,不斷深切的,仍舊是那些不復再有的清晨——爺爺隔着鐵門提醒我路上小心,奶奶每天為我精心準備的早餐;或者那些不復再有的傍晚——和煦的晚風,穿着單衣的我挽着爸爸媽媽的手在河邊遊蕩;或者是那些不復再有的子夜——奶奶為我準備的夜宵。“爸爸”這個詞於我已遙不可及,下一次的呼喊應該又是某個葬禮。

那個乾淨的少年,齊銘,曾有那麼多個沉默等待的午後,曾有那麼多次奮不顧身的拯救,無限漫長時光裏的温柔,無限温柔裏的漫長時光,只是最後的最後,世界放棄易遙的時候,他也鬆開了手,一場青春也散場了。

顧森湘,割腕自殺了。

易遙,墜樓自殺身亡。

齊銘,在黑暗中自盡。

只有顧森西,孤單而堅強地活着。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因為慘烈與痛苦本就是世界的原貌,錯的只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着靈魂的病。我不想輕易地去批判他們如何脆弱如何沒有擔當,當悲傷的巨大河流漫過任何一個十幾歲少年的頭頂,都會去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有人選擇離開,我佩服其灑脱;有人選擇留下,我亦欣賞其魄力。

我希望,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那一顆顆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生命,可以在黑暗的悲傷逆流中,靜默着,重生。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六

深秋的風,帶着初冬的凜冽,直刺人類脆弱的部分;深秋的風,帶着初冬的寒冷,卷席在深灰色的海岸。前一秒的湛藍在下一秒轉而灰濛,沉重的雲積壓在遠處的地平線上,要下雨了,那該是一場怎樣的雨?我們大部分人生活在陽光下,偶爾的黑暗也會被燦爛掩去,我們看見的雨天不過冷了一點,但雨滴依然是白色,依然可以看到水墨般的天空。但在世界的邊緣,世界陰暗的角落裏,那些我們也許一生都不會涉足的地方,那些我們只是聽説便會毛骨聳立的地方,他們的雨又該是怎樣的?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無論面對任何事,任何人,我們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這是人的本能,但有時卻會毀掉一個人,不經過思考,和其他人一樣聽信關於一個人的謠言,將它無限誇大,從未想過事實是怎樣的,只是隨大眾的看法。或許在未來我們已經忘記我們曾經如何對待別人,但對於那個人來説傷害卻是一輩子,甚至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不是別人,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別人所有情感 ,無法體會他人的無奈、心酸。因此請保持善良,保持理性。不管過去多久,當再次聽到易遙的那句話我依然會心痛,她説的那些話,會讓我們記住許久: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裏負擔,你們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太噁心了,實在太噁心了。如果我忘不了怎麼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裏是什麼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麼滋味,被你們一口個殺人兇手什麼滋味,如果我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着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真的很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你們沒有殺過人吧今天在場的這些都是殺人犯。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殺死顧森湘的人,我不知道是誰,但是殺死我的人,你們知道是誰。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七

小四的文字之於我是有些遙遠的東西了,高中時看了那時候還有的小四他們編輯的《Island島》,也算第一次讀這種青春小説吧。只買過這一本,閒來無事的,就又翻出來看看了。

郭敬明的小説只看過兩部,不是那些紅遍大江南北的作品,一部是《夏至未至》,還有一部就是這個了。時間太久,情節已經忘記了,如今再讀,就是一個新的認知,不帶絲毫的先入為主。

開篇是大段大段對上海弄堂的描寫,吵鬧的市儈的,有些擁擠嘈雜,魚龍混雜,天空霧濛濛的,好像是唯一太陽無法照進的地方。壓抑。從頭到尾都無法擺脱的壓抑。我喜歡小四的文字,因為那些看不見摸不着的心理和感官全都被很具象地描畫出來,很有畫面感,感同身受。而壓抑,自始至終貫穿了全篇。

我很討厭齊銘。可是,仔細想來,大學時候第一次讀這部的時候,竟覺得齊銘是那麼美好,如同帶了天使光環,他是易遙生命裏唯一的一束光,至少有那麼一段時間,易遙在他身上得到了温暖和依靠。但是現在的我,卻如此得討厭他,他自以為是的關懷,不負責任的照顧,讓易遙有了錯覺,以為他是個希望是個依靠,讓她相信了可能全世界都可能拋棄她齊銘不會,但其實他骨子裏卻是瞧不起的。就像他對顧森湘的傾訴中説的那樣,他心疼易遙,他忍不住想去拯救她,可這是怎樣的感情他不知道,當他找到了更好的,比如顧森湘的`時候,他迷失了,想逃開了。在我看來,他只是滿足了自己的自尊心罷了。既然你付不起責任就別去招惹,齊銘永遠不知道,易遙因為他收到過多少傷害。

顧森西的出現原本是讓我覺得欣喜的,至少在易遙最不堪的時候還有一個人站在她身邊,可是,最後,顧森西也和齊銘沒有什麼分別,在給了温情給了希望之後再狠狠把易遙扔進地獄,他看輕了易遙,他給生命畫出了三六九等。

唐小米是那種人人都會喜歡的女孩,美麗,會裝可憐,男生會護着,女生會簇擁,其實卻是蛇蠍心腸,而易遙則正好相反,正直真誠的本性卻沒人看得見。

顧森湘應該是最無辜的一個,錯就錯在她是齊銘的女朋友,錯就錯在她太過完美也太把自己當回事。她犯了最大的錯誤就是死了,在這一點上她輸給了易遙,易遙面對這麼不堪的人生還活着,她卻那麼輕易的死了。

易遙死了,其實換做是我,可能早就死了,對於這樣的人生,死了才是幸福吧。可是易遙選擇活着,即使恨即使痛也要活着。是齊銘是顧森西用他們所謂的愛殺死的。齊銘永遠不會知道他對着顧森湘温柔微笑着的時候,遠遠看着他們的易遙是什麼心情,他親手將易遙生命力的火光一點一點澆滅。顧森西擊碎了易遙最後一點底線,在失去了又恨又愛的母親和唯一的火光齊銘之後,顧森西默無聲息的關懷讓易遙又一次覺得好像還有希望,他卻親手用惡毒的言語擊碎了最後的希望。愛她為什麼不相信她?為什麼不完全承受她的一切?憑什麼易遙的生命就比顧森湘的賤?是誰評判了易遙就是該死的那個而顧森湘就是枉死的?這不公平。所以易遙想抓住顧森西抓住齊銘,她不想絕望,她不想失去他們,她拼盡一切只是想抓住他們而已。

顧森湘死了,齊銘和顧森西那麼痛苦。易遙死了,他們可曾有過一點點的痛苦?原來人真的有三六九等,生命真的有貴賤之分。齊銘用着名為關懷的利器一刀一刀給易遙留下傷口,而顧森西則是直接在易遙的心臟上插上一把利刃。

易遙可憐,卻活得堅強正直自我不屈,易遙也可悲,那種無助無奈委屈統統只能自己承受。可她最大的悲劇,是對情感錯誤的認知,母親整日的打罵讓她生恨卻不知母親對她巨大的愛,齊銘和顧森西對她的照顧關懷讓她生愛卻不知最後他們對她巨大的傷害。

人性本就不是露在表面的東西,這部小説裏的情感有了巨大的扭曲,就如文裏説的,像一個黑色旋渦,你永遠不知道,漩渦裏面是什麼。讀罷,心口堵得厲害,太壓抑太憋屈,果然是悲傷逆流成河啊~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 篇八

《悲傷逆流成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充滿悲傷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讓人沉浸在悲傷中的作品!唯一於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寫作風格型了。從以前那些華麗而憂傷的文字變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但卻更加觸動人心。那些字字見血的簡單平和的語句和字裏行間浸透着的悲傷,讓讀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編者在序言中寫道!“這本書如果發表在年前會立刻在文壇掀起波瀾。

如果發表在十年前也會在文壇引發騷動。”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對白將單親家庭的血與淚,將暴富家庭的虛偽和抓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少年少女心中的壓抑與疼痛描寫的入目三分。尤其描寫兩個女主人公死的時候,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像蝴蝶一樣輕盈柔美,而正是這樣的輕盈柔美才讓我們感到更痛。

本書的主人公齊銘有一顆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塑造了易遙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顯得懦弱無助。他想把易遙從無盡的黑暗深淵拯救出來,但卻無能為力。反而一次次讓她陷得更深。到最後只得選擇遠離她而去,因為他認為這女孩丟掉了原本乾淨純潔的東西。殊不知這只是她對這個“骯髒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遙從三次忍耐一次反擊到後來的一次忍耐三次反擊、包括她所偽裝出來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惡毒都只是她對周遭虛偽的世界和人們的反抗。她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齊銘的關心、信任和支持,所以當齊銘也不信任她時,她選擇了死在他面前來換取她的信任和表明自己的'清白。用生命來做下注,這就是一個必輸的賭局,然而輸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生命。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悲傷黑暗浮出水面,偶爾送來一陣温暖來迷惑讀者的心。

結果卻是揭開真相後更切膚的疼痛。顧森湘和顧森西這對姐弟的出場,就像是清新干淨的百合,讓人以為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結果他們卻成了悲傷哀痛的陪襯者!讓悲傷更刺痛人心。既然書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就表明我們戰勝不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