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鴻門宴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34K

鴻門宴讀後感精品多篇

鴻門宴讀後感 篇一

比武招親才結束,小王爺就派人下貼相請,看來是迫不及待要動手了。

他這樣膽大妄為,哪裏有楊鐵心的俠義之風,分明就是完顏烈的翻版。

完顏烈當初就是如此,對包惜弱見色起意,然後滅了人家滿門。

是狼子野心,也是狼性作風。沒想到楊康倒是學了個十足十,這個兒子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親兒子也不外如是。

原文是——玉陽子王處一收下完顏康送來的果點,問明穆易所住的店房,走了進去,只見穆易臉如白紙,躺在牀上,他女兒坐在牀沿上不住垂淚。兩人見王處一和郭靖入來,同時叫了一聲,一個站起,一個在牀上坐起身來。

王處一看穆易雙手的傷痕時,只見每隻手背五個指孔,深可見骨,猶如被兵刃所傷,兩隻手腫得高高的,上面已搽了金創藥,只怕腐爛,卻是不敢包紮。王處一大惑不解,心想:“看這完顏康武術招數,必是丘師哥所傳,但我全真派中,那有這種陰毒狠辣的傷人手法,其中必有蹊蹺。”轉頭問那姑娘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那姑娘低聲道:“我叫穆念慈。”王處一道:“令尊的傷勢不輕,須得好好調治。”從懷中取出兩錠銀子,放在桌上,説道:“明日我再來瞧你們。”不待穆易和穆念慈相謝,拉了郭靖走出客店,只見四名錦衣親隨又迎了上來,請了安後説道:“小主在府中專誠相候,請道爺和郭爺這就過去。”王處一點了點頭。郭靖道:“道長,你等我一忽兒。”奔入店房,揭開完顏康送來的果盒蓋子,揀了四塊點心,用手帕包好了放在懷內,又再奔出,隨著四名親隨,和王處一逕到王府。

來到府前,郭靖抬頭一望,只見大門前兩根旗杆高聳入雲,兩頭威武猙獰玉石獅子,盤坐在硃紅的大門兩旁,一排白玉階石,直通到前廳,派勢豪雄之極。大門正中寫著「趙王府”三個金字。

郭靖知道趙王就是大金國的六太子完顏烈,不由得心頭一震:“難道那小王爺就是完顏烈的兒子?完顏烈認得我的相貌,在這裏相見,大事要糟。”正自猶疑,忽然鼓樂聲喧,小王爺完顏康頭戴束髮金冠,身披紅袍,腰圍玉帶,已搶步出來相迎。

王處一見了他這副富貴打扮,眉頭微微一皺,也不言語,隨著他走進廳堂。完顏康請王處一在上首坐了,説道:“道長和郭兄光降,真是三生有幸。”王處一見他既不跪下磕拜,又不叫他師叔,更是心頭有氣,問道:“你跟你師父學了幾年武藝?”完顏康笑道:“晚輩懂什麼武藝?只跟師父練了兩年,三腳貓的玩意真叫道長和郭兄笑話。”王處一哼了一聲,道:“全真派的功夫雖然不高,可還不是三腳貓。你師父日內就到,你知道麼?”

完顏康道:“我師父就在這裏,道長可要見麼?”王處一大出意外,忙道:“在那裏?”完顏康手掌輕輕拍兩下,對親隨道:“擺席!”眾親隨傳呼出去。完顏康陪著王郭兩人向花廳走去。

一路穿回廊,繞畫樓,走了好長一程子路。郭靖那裏見過王府中這種豪貴的氣派,只看得眼花繚亂,又記掛著若是見到完顏烈如何應付,頗有點心神不定,來到花廳只見廳中高高矮矮,有六七個人候在那裏,其中一人頭上有三瘤墳起,正是三頭蛟侯通海,向著郭靖怒目而視。

郭靖微微一驚,但想有王處一伴在身邊,諒他不敢對自己怎樣。

完顏康滿面堆歡,向王處一道:“道長,這幾位久慕您的威名,都想見見。”他指著彭連虎道:“這位彭寨主,兩位已經見過啦。”兩人互相行了一禮。完顏康伸手向一個紅顏白髮的老頭一張,道:“這位是長白山參仙樑子翁樑老前輩。”王處一一凜:“怎麼這老怪竟在這裏?”樑子翁拱拱手道:“能見到鐵腳仙王真人,老夫這次進關來可説不虛此行了。這位是西藏密宗的大手印靈智上人,咱們一個來自東北,一個來自西南,萬里迢迢的,真可説是前生有緣了。”這個參仙老怪樑子翁竟是十分的健談。王處一向靈智上人稽首為禮,那藏僧雙手合什相答。忽聽一人嘶啞著嗓子説道:“原來江南七怪有全真派撐腰,所以才這樣橫行無忌。”

王處一打量那人,只見他一個油光光的禿頭,頂上沒半根頭髮,雙目佈滿紅絲眼珠突出,看了這副異相,心中斗然想起,説道:“閣下可是鬼門龍王沙老前輩麼?”那人怒道:“正是,原來你還知道我。”王處一心想:“咱們河水不犯井水,不知那裏得罪他了?”當下温顏答道:“沙老前輩的大名,貧道向來仰慕得緊。”

那鬼門龍王名叫沙通天,武功可比師弟侯通海高得很多,只因他性子暴燥,傳授武藝時動不動就大發脾氣,所以一身深湛的武功,四個弟子竟是學不到他之十之二三。黃河四鬼在蒙古一戰,折在郭靖手裏,沙通天得知訊息後暴跳如雷,拳打足踢,將四人狠狠的責罰了一頓,命師弟三頭蛟侯通海去將郭靖擒來,那知又遭了黃蓉的戲弄。他越想越氣,顧不得在眾人之間失禮,突然伸手就往郭靖胸口抓來。郭靖倒退一步,王處一舉起袍袖,擋在他的身前。

王處一與郭靖才見了穆易父女,小王爺這邊就又來催邀,擺明了是有詭計。

真的有誠意,親下聘禮不就行了。

真要應允這個門親事,何必打了半天呢?

看來是要換一個場地繼續打架,如果到了趙王府,豈不是他們的主場?

那是有理也説不清。

看來哪裏是熱情相邀,分明是鴻門宴。

沙通天率先發難,打架就對了,本來請他們來,就是甕中捉鼈。

彭連虎、樑子翁、靈智上人、沙通天、侯通海,這五個人一起上的話,王處一不一定吃得消。

又是凶多吉少的節奏,郭靖這時候武功不高,麻煩倒是挺多的。好,明天繼續!

鴻門宴讀後感 篇二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説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説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

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説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説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

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着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倖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

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説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

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

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面,助其逃脱,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麼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於它的本真和純樸。

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這裏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於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迴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

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已經~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對暴秦的憤怒。

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着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陶醉在鄉親們讚美的旋渦裏。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遊戲,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脱。

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

項羽,一個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澤被後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時!

他的優秀品質,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

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

這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如同一個職業拳擊手面對一個不守規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里無賴麼?

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於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

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

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矇昧時期!

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説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