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象人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象人讀後感精彩多篇

《象人》讀後感 篇一

人生的意義為何?我相信每個人在漫漫人生中都將發出這句“聖問”。作者從外部(人生目的`為何)及內部(人生本身的目的)展開對答案的搜尋,隨後聚焦內部,從愛與工作、全心投入、跨層次一致性、羣體選擇、超越自我的意義感進行深度探索。

作者認為追求人生的意義是一個高貴的行為,我欣然同意。青少年期若能發出這一哲學思索,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從積極層面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長與蜕變。聯想近期的學生波動現象,結合作者的觀點,我想以下三個因素可能是部分影響源:

1.特殊社會背景,疫情下延遲開學,到復學復課,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2.受國情影響,宗教信仰的傳播有所限制和淡化,缺乏儀式感將降低意義感。

3.青春期的自我意識劇增,加之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導致學生的激情行為較為凸顯。

我自己在會考後的假期,也若有若無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期間,都在聽音樂,大把消遣時間,想吃吃,想睡睡。回想起來,即便思索無果,但自由發呆對於孩子而言是必需品,在精神世界或幻想世界遨遊,身體學會如何與一團亂麻的腦子相處是極其重要的。從這個層面而言,思索已有果。

我個人以為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目的在於找尋意義。而人生的過程便是建構意義的過程。那些缺乏安全與愛的嬰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更難建構意義。與主要撫養者間的聯結不足或中斷將容易引發其人生危機。當然,並非在安全與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會受困於危機與迷失,而是他們擁有更多的能量、資源及所建構的意義等支撐他們走出迷失。

《象人》讀後感 篇二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

這本書的讀後感,醖釀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再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解決了我什麼問題?最近幾個月我上班都提前半小時,喜歡繞辦公區後門走連廊到前門,跟隨上班的人流,從廣播中聽喜歡的音律,有時會觀察人流中的人,有時會反思自己,有時也會練習正念。也就是走在連廊的某一瞬間,我明白了我為什麼喜歡書的內容,那是因為我一直思考的很多問題和書介紹的內容剛好匹配起來了,而且還在書中找到了令自己一直費解的很多答案。

最近兩年自己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越思考越知道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特別經歷了年初父親的過世和朋友的突然病世,自己更想明白如何去生活。自己有努力的學習西方人的高效,但是又嚮往東方佛學的無常;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又總是疲憊的應付現實生活的蹂躪。

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實困難的勇氣。最後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實,經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通過生活體現,那生活也就有了意義,這應證了《活出意義來》的一段話: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於使人有機會了解創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閒而退隱的生活,則是人有機會體驗美,藝術,或大自然,並引為一種成就。至於缺乏創意、又不悠閒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並在備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選擇其生活態度。

讀《象人》有感 篇三

即使是在充滿奇思妙想的少兒類圖書中,《趕象人》也顯得過於特殊,由於罕見的豐富性和多重性,以至於很難用慣常的題材分類對它進行概括。少兒書,最常見的失誤就是低估讀者的智力、知識與能力。我們不得不感慨如今的孩子見多識廣――他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論想象,他們是看星球大戰長大的一代;論激烈,電子遊戲中令人目不暇接的對抗賽也是小菜一碟;論離奇,有什麼能比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更讓人着迷?離奇故事、緊張情節、驚悚場景都已經很難抓住他們。但堅信《趕象人》的豐富內涵以及與青少年心理的和諧共振足以征服絕大多數讀者。

首先,最吸引人的應該還是故事本身。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對手是一對貪婪、陰險、惡毒的成年人。四人由於對一頭名叫庫什的大象的爭奪而結緣,陰差陽錯地開始了奇妙的冒險之旅。裏面有陰謀、暗算、欺詐、追殺、逃生,每每生死懸於一線。這裏的孩子人小鬼大,這裏的壞蛋也不是笨賊,雙方的執着、高智商、超級頑強使得衝突較量白熱化,你來我往中把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渾水摸魚、調虎離山、金蟬脱殼等全都精彩地演繹了一遍,環環相扣,動人心魄,真懷疑作者那個英國洋鬼子偷讀了中國的三十六計。

人物呢,很立體,生動、真實、獨具個性。男孩塔德羞澀老實,甚至有些木訥笨拙,女孩茜茜見多識廣,頑強、獨立、自信。這樣的性格對比,倒是像極了如今中國城市校園裏的少男少女們。歷險的經歷,是磨難的過程,更是成長的加速器。經過歷練,男孩在被讚賞、被信賴中變得有主見、能擔當,成為勇敢、頑強、自信的小男子漢。而女孩呢,在被幫助、被關懷中,任性自私的性格逐漸消融,少年的善良、坦蕩、無私使得她對他從開始時的利用、鄙視,逐漸發展演變成欣賞、信賴、依靠和難以割捨的真摯感情,一種特殊的情愫在朦朧中悄然而生。相信,聰慧的讀者們一定會從中領悟到與朋友包括與異性朋友的相處之道,並在相處中逐漸完成自我性別性格的塑造。

如若僅僅是以上這些,那麼我們只能説《趕象人》的作者是一個極會講故事的人。但我要告訴你,他是一個思想崇高有追求的人,他試圖幫助我們瞭解更多的人生道理。告訴人們應該善良誠信,撒謊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告訴我們人類潛能極大,敢想敢做,許多不可能最後都會變為可能。告訴我們,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對失去財富的恐懼,對權勢和力量的恐懼。先要戰勝恐懼,才有擁抱世界的力量和勇氣。還告訴我們,實現理想的征程縱然千難萬險,但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不言放棄,最後往往在堅持中就能達到目的。對這些道理,作者並不是以人生導師的面目進行高高在上的教條式説教,而是隨着人物交集、故事推展在情節中自然顯現出來,一切都由讀者自己去領悟、總結。能歸納出多少,能體會到什麼深度,全靠讀者自己的素養、閲歷和體驗。這是作者對讀者的最大信任,也是最大考驗。因為他為讀者設置了一個綜合度極高、層次沒有界限、開放性強、答案多重的試卷,並且這個考試,不同人,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肯定會給出不同答案。這場考試永遠沒有最高分,但有更高分。因為提升自己沒有邊界,積極向上的人生永遠都會有新發現、新答案。

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讀不懂這些人生道理怎麼辦?其實,這裏面也有小一些孩子所喜歡的內容。比如,曲折的故事,新奇的風土人情,旖旎的自然風光,野外生存技能,美國曆史和地理等等,簡直有點像百科全書。正像亞馬遜讀者所評論的那樣:這是“一個讓人讀了還想再讀的故事,充滿了新奇的主意和意想不到的轉折”。書的另外一個看點是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動物界與人類關係最親密的是狗、馬和大象。狗狗不用説,在許多家庭它甚至就是其中一員。馬,自古是神勇、相知、義氣的代名詞,更因為有《馬語者》而備受關注。其實大象也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庫什就是這樣一個與人關係友好的印度大象。他智商很高,懂得感恩,能夠聽懂人們的簡單指令,可以領悟人的意圖,可以感受人的情緒。對動物朋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呢?書中告訴我們:愛它,就要尊重它,用它需要的方式。這其實是莊子“以鳥養鳥”的道理。

《趕象人》是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吉蓮克羅斯創作,吉蓮克羅斯1990年曾獲得英國文學最重要的卡內基大獎,後又憑藉《趕象人》一書獲得了惠特布萊德少兒圖書獎。該書原著由素以嚴謹、學術著稱的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則由國內同樣享有盛譽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以這世界著名兩大出版社的信譽,這本書的質量、品質是絕對值得信賴的。

象人讀後感 篇四

初看《象人》的時候,一是自己慣來對黑白色的偏愛,二是衝着導演大衞·林奇(DavidLynch)的名字,這次的《象人》,大衞·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讓我哭了。

象人不是象,象人不是動物,象人是人。這是影片的主題,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進絕望的夾角時最後的呼喊,卻尋求不到解救。就像影片緩慢拉開的序幕:一個相框中的美麗女生,一個接下來絕望的可人兒的母親,一羣喧囂的大象。伴隨着背景聒噪的喇叭聲,一個女生的身體被象羣踩過,踐踏。這個女生,一位母親,這熱帶雨林中荒誕的經歷,故事的起源就用這樣的蒙太奇給抽象帶過。然後是宂長的兩個小時。黑白畫面。伴隨讓人產生自然的生理嫌惡的哮喘聲,變形的身體,醜陋的皮膚,碩大的頭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隻還是本來面目的左手,醜陋面貌下的美麗聖潔的心靈,夜夜禱告神經的羔羊,被屠殺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無辜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膽戰心驚,他害怕人們對他的鞭打,對他嘲笑,他害怕窗户外突然出現的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臉,他害怕哪怕只是一個突然的關門聲,他害怕的不敢説話。他隨身帶着他母親的照片,一位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女生,然後他又悲哀的説:如果我的母親還在,她必須不會想見我,她……會以我為恥,我,我讓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態般的接近他,他卻受寵若驚,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會説:那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的嗎?他不敢堅信,他以為他一生會真的像一個動物般的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度過,伴隨着衰弱的身體,和沉重的哮喘聲。他對窗外教堂的期望,來自於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但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遠的地方,那麼近,他看不見,他只能在心裏畫出它的輪廓,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打造他的理想,一個對於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傷感個性簽名女生冷淡

我以為這只是大衞·林奇編造出來的借畸形人來嘲諷這個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聖母院》的延續和再造,用殘酷的軀體面容來歌頌內心的聖潔。當我開始搜尋更多關於象人的資料的時候,我搜尋到了JosephMerrick的故事。《象人》就是根據JosephMerrick的真實經歷改變而成。這是讓人震驚並且讓人悲哀的一個事實。一百多年前,象人以前真實存在過。事實上,現實遠比影片所表現的要殘酷,Merrick在死後,其身體一向被倫敦皇家醫院保留,用做實驗,他罕見的病理成為困擾醫學界100多年的難題。而影片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醫生最後的良心發現來證明完美的一面,只是依舊無法挽救象人的死亡。JosephMerrick曾親手用紙板做了一座教堂,華美易碎。

JosephMerrick説:“如果不是這樣,或許我能更好的取悦你,取悦這個世界……。如果我能……如果你能用一個人的靈魂來衡量他的價值……影片最後是重回開頭的抽象和虛幻,正因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並不能得到解答。一個聲音説,那是象人死去的母親,她説:nothingwilldie。

《象人》讀書心得 篇五

悲觀地低着頭,你將看見冰冷的土地;自信地昂着頭,你將望見悠遠的天空。這就是這篇小説給我的啟發。

本書講述了一百年前的一個生活在陰冷、潮濕貧民窟裏的容貌醜陋的人故事。起初沒有人喜歡他,大家都嘲笑他,甚至還有人把他放在籠子裏當動物展覽。在一個醫生的幫忙下,他出名了,從此備受矚目。這都歸功於他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從而變得慈祥、平易近人。

這個世上,總有些人認為自我長得不好看,還有很多缺點,從此失去信心以及對生活中美的感受,迎來的卻是充滿抱怨的可厭的生活。然而他們卻不明白還有那些像象人一樣,比他們醜得多,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沒有因為自我的這些缺點或遺憾而從此墮落,反而是鼓起信心,就算年至花甲仍保留着一顆熱血少年般火熱上進的心。霍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全身殘廢,僅有一根拇指能移動,然而他卻沒有所以放下自我的作家夢,他用盡幾年的辛苦汗水,寫出了世界鉅著,從而獲得了輝煌人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超級作家。

總有些人覺得自我的運氣不好,從而放下了對夢的追求,生活中的願望與夢都不見了,留下的僅有抱怨。空空的、苦苦的、可厭的抱怨。其實運氣並不是很重要,一些成功人士總結自我的人生經驗説“成功路上運氣佔1%,天賦佔5%,而努力佔94%”。從前有一位農場主,花了10萬美元買了一個金礦後,立刻開工挖了起來,一年後,他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抱怨那裏的金子太少,他只賺了8萬美元,於是他就把這個金礦賣給了一位青年。然而這位青年只是輕輕地摸去了一層薄土就發現了藏在下頭的大金礦脈。這就如同象人一樣,為了成功而不停地奮鬥着,絕不會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或因為一點點的逆境而放下,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不要因為自我長得不好看有缺點,或碰到點挫折亦或認為自我運氣不好就失去信心,放下夢想與追求。成功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充滿活力、進取進取、不斷努力的人是不失敗的。

俗話説得好“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立者也”。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期末考試過去十幾天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期望愁的人要重振信心,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勇敢應對新一年的挑戰;歡喜的人也不能驕傲,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為新的挑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