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85K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1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説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裏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裏,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絝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説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説)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説,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2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後,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恆”。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麼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鍊,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後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樑,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佈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説:“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麼是曾國藩所説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國小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於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國小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係,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兄與弟的關係,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麼義務,應該行什麼禮節,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就在規範孩子們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有修養、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着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係,6個大人圍繞着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3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藴藏着真知灼見,極具説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説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為此,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對《曾國藩家書》進行了研讀,讀後感觸頗深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説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藴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説)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説,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複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裏,必定會培養出更多創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4

曾國藩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也影響深遠。其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一部《曾國藩家書》讓我仰望到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族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層積澱。

開篇指出“立志”,人貴有志。什麼是曾國藩所説的“志”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立志當致力報效於國家,貢獻於社會,在其間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有識有恆” 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談到有識,他説:“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少年當“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少年不可怕醜,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後此彌不肯為矣”。然“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為師當嚴而有恆,為人父母當嚴而有恆。曾國藩就是這樣的有志有恆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讀書學習日不間斷,堅持用小楷寫日課(即日記),一有什麼想法就記下來,以使自己隨時克服過失。他不僅自己這麼做,而且告誡自己的弟弟們:“餘自十月七年級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業貴於精”,他信中反覆告誡弟子們“兼營並鶩,一無所得”,他指出藝多不養身,掘井多而無泉飲,不專之咎也。而他自己就是“窮經比專一經,不可泛鶩”。“日積月累,如愚公移山,終久心有豁然貫通之侯,愈欲速則愈錮蔽矣”如此高標準要求,曾家英才輩出的奧祕可知一二。

“安分修己”,他信中反覆教導“恃才傲人,萎靡不振,潦草輕薄”實乃人生大忌,講究“言語容止,規模氣象”,推崇“篤實剛毅”, 一個有作為的人,無不是高度自律的人。 一生中強調靜字,他平日裏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並強調説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記得以前看蔣介石傳時,蔣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給自己定了一個功德格,記錄下每天所做所想的點滴,並從中反省,幾十年如此從不間斷。勤於勞動,生活自理,禮讓謙恭,明白人與人的關係,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麼義務。“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含剛強於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但幾千年來能發揮地淋漓盡致,曾國藩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否則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一個人超脱於周身環境太難了,古人云“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當世很多人身陷囹圄了,卻抱怨是周遭的朋友推他走上了這條路,悔之晚矣。曾國藩在識人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他的很多門徒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人物,這與曾老先生這個伯樂是分不開的。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曾國藩送給他兄弟幾句話,道出了識人的要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寥寥數語,放在現在來看也只可意會,很難言傳。

“持盈保泰”“鬥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餘謂天之概無形,仍假手於人以概之?待他人來概而後悔之,則已晚矣。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莫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 ( 概:《韓非子。外儲説左下:》“概者,平量者也。”引申為削平或刮平。)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還再三叮囑家人要力行節儉以不致虧空,這在一般達官貴人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廉”字,作為封建士大夫的曾國藩是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職權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鄭筱萸、文強等社會主義的“蛀蟲“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打開此書,喧鬧中求得一份寧靜,紛繁中和心靈作出一次對話。感觸最深的就是立志守恆,道德修養、為人處事這幾方面。作文以梳理學習的感受。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00字5

一直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的“仁”、“禮”、“慎”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在來看也十分具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德。曾國藩説修身養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恆。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裏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於安靜放鬆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恆,指的有恆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德。“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敬畏規矩、修身養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該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閒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見地,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鬥,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的精神修煉心態,端正心態。

曾國藩説:“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並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並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閲,徒循外為人。”正是這種讀書持之以恆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主席都説,“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穫很多快樂。

一直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的“仁”、“禮”、“慎”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在來看也十分具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德。曾國藩説修身養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恆。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裏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於安靜放鬆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恆,指的有恆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德。“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敬畏規矩、修身養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該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閒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見地,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鬥,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的精神修煉心態,端正心態。

曾國藩説:“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並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並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閲,徒循外為人。”正是這種讀書持之以恆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主席都説,“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穫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