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曾國藩個人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曾國藩個人心得多篇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1

相信我們都聽説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並沒有留下什麼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讓讓我們收穫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着“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説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為人要做到誠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業之後,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的品德,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於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鬥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略戰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尋求變化,從戰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後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後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藴含着真知良言。儘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於當天的日記裏,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並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但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用心地應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裏,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只有對自己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出較高的潛力和素養,應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願意做一個失敗者。對於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就應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望,奠定了成就事業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為人表裏一致,內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於眾。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己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奮苦讀,博覽羣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啟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恆心。“恆”最為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就應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鬥。曾國藩成為後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裏,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老師楊昌濟談到自己的務農之家時,楊昌濟“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此話對毛澤東的鼓勵是相當大的。現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負的構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後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後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複雜多變社會的潛力,缺乏成就事業所務必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後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於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昇華,為他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紮實雄厚,相關的專業則較為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裏的專業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後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得起。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下,在事業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説)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説。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説: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3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我寫的是手足情誼,今天我想講講曾國藩對讀書的見解以及對我的影響。在“曾國藩家書”中,他曾經提到“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讀完這段我只能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感受了,同時暗暗感歎為什麼我總結不出來這麼精闢的見解。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我這裏談t的讀書不是指讀小説,更不是指看漫畫,而是指讀那些有知識,有智慧的書。通常這類書都會有些枯燥,讀起來很生澀,讀久了會昏昏欲睡。所以,曾國藩在書中提到讀書第一要有志,吊着一口志氣讀書才會堅持下去。

我對這一點有着深刻的體會,幾年前我去一所學校面試,因為不是研究生學歷,試講完之後校長説,“嗯,講得不錯,但是你這學歷應該只適合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吧。”説實話,得到這樣的評價我的內心是極其不服氣的,雖然我的學歷不高,但是我的教學經驗絕對豐富。不服氣也抵不過現實,灰溜溜的離開學校之後,我就暗下決心,你説我不行是因為我沒有體面的學歷,那我就偏要讀一個體面的學歷。

憑着這口志氣,我走到了今天,在教育學世界排名第九的大學讀master。但是,我始終認為不應該以一個人的學歷作為他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唯一標準。孔子都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三個人中難道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漂亮的學歷背景才會成為別人的老師嗎?如果一個企業只用一種標準來識人,那麼在這樣一個嚴格又統一的標準之下難免會漏掉一些真正優秀的人才。

有點兒跑題,我們接着聊讀書,關於“識“,是指着無論我們讀多少書,我們都應該保持低調的態度,不要因為讀了幾本書,就覺得已經飽讀詩書,可以指點江山了。據我觀察,那些越是成功的人,越低調,越親和,越願意傾聽。相比尚未成功的人來説,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身份放的更低。前幾天我遇到我們的院長,我以為他已經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他笑眯眯的走過來問我:“粵語得不得啊?”還告訴我以後他跟我説話可以用粵語,因為他的粵語非常標準又容易理解,可以幫助我很快的掌握粵語。然後,笑咪咪的離開了,留下受寵若驚的我在原地轉圈圈。雖然我知道以後我跟院長交流的機會可能屈指可數,他也不會真的有時間教我講粵語,可是就是這種親和的態度和平等的姿態讓我對他的印象大大加分,雖然院長大人根本不需要我給他加分啦!

然後,我們再聊一下“恆”,“恆”就是恆心嘛。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堅持,因為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隨着時間的推進,我們會看到堅持的結果。就例如健身,馬甲線不是一天練成的,翹臀也不是幾個深蹲能促成的。當然,滿腹經綸也需要時間來驗證,今天讀一本書,明年再讀一本書,註定體會不到堅持的益處。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而在堅持的道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阻撓着我們,克服這些障礙需要靠強大的意志。

最後,我想再聊一聊曾國藩的“不二“讀書法。其實,他主要講的是當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需要讀完這本書,然後再接着讀下本書,不要一本沒讀完,就拿起另一本書。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會下載很多本書,然後一會兒讀這本,讀煩了就打開另外一本接着讀,如此重複導致讀了很多本都只有開始沒有結尾,書中的思想也沒有領悟到。因為同一時間讀好幾本書,每本書的精華都領略不到了,讀書需要思考和反思,為了讀而讀的確掌握不到其中的精華。

看完“不二”讀書方法之後,我就改變了自己的讀書策略,其實這樣並不會降低我的閲讀速度,相反還會push我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出相應的反思,大大提高了閲讀速度。讀書最好的狀態就是會有反思,這樣才會更深刻的記憶書中的內容,融會貫通,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不知道我講了這麼多,大家對讀書的方法有沒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或者你們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些讀書心得,讓我們一起進步嘛。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4

在書店中,這本書往往被附上“成功學”、“人生哲理”等標籤,或者説我們對曾國藩本人也是這種感覺,但這本書的重點更多在於“家書”二字,以日常為主,記錄了曾國藩與父母、兄弟、子女日常點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處世之談,又不乏治軍從政之道。透過這些平實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潔”一一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就文風而言,曾國藩的筆下沒有半分居高臨下的傲氣,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彷彿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話語,而只是一位知識淵博、深諳處事之道的長者的人生體悟。當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內容並不是直接浮現於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從中領悟。

?曾國藩家書》強調勤勞儉樸的生活方式,這是曾氏齊家的價值準則。農耕文明生產力低下,物質財富有限,不能不強調勤儉。曾國藩出身於貧寒農家,即使為官後沒有忘記兒時生活的艱辛和勤儉的必要。咸豐六年九月給兒子紀鴻的信中説:“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從更直接的來説,即使曾國藩的官階已經很高,但他仍經常回家告訴家人要勤儉、要養豬養魚等等,只要做好這幾件事情,就算家裏沒有人做官,也能過得很好。對於曾國藩的勤儉主張,不僅僅要從物質和經濟層面理解,還要從道德和精神層面領悟。儉以養德,勤儉能調補心態,培養品德,在曾國藩看來,勤儉是君子所為,是孝悌要義,更是保家之道。

?曾國藩家書》強調持之以恆的“恆”,這是曾國藩約束自己的做事準則。在曾國藩看來,要成其事,非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須從恆字着手。”他曾以烹調食物比喻讀書:如果“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擱間斷,那數年而不能畢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書中,他常常以身作則,叮囑兄弟堅持讀書。“餘自十月七年級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曾國藩家書》強調靜能生智,這是曾國藩提升自我的上升準則。曾公要求不論軍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靜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國藩一直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對於自己的缺點,曾國藩向來都是毫不隱晦直接記錄,並且靜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國藩從一個有着很多缺點的普通人最終成長為一代大儒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很多時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麼,大抵是因為沒有靜下來,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復盤,“靜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國藩家書不僅是他嚴於治家、治軍、修身養性的真實寫照,其傳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澤被後人。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了浮躁之氣,人們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行為比比皆是,不能腳踏實地。這部家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家書也將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對中國家教產生恆久的影響。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5

我信步於我的書架中,偶然,我發現了一本有些陳舊的《曾國藩家書》,我隨手翻開,不禁投入到了這本書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後一頁,心中卻不禁感慨萬千。

那不過是幾十封普普通通的家書,卻是當年曾國藩萬千智慧的結晶。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無所不有。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佔十分之三。”這是曾國藩家書中的原文,曾國藩早已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勝不驕,敗不餒,心靜如止水。讀至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他不愧為晚清重臣爾!

曾國藩,謙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曾國藩的信也是為我們而寫的,他也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提醒。透過家信,看看曾國藩,再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不禁會羞愧萬分,我亦然。

曾國藩,他受過無數委屈,但他毫不聲張,默默忍受。打落牙齒連血吞,好一個硬漢!當今的我呢,卻是一個彈簧,別人一壓,就蹦得老高。那次,一個同學和我發生了點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長的權力把我惡告一通,我聽見了,火冒三丈,衝上去和他爭辯了起來,甚至差點動手,乃至我又多了一個仇人。如果那是曾國藩呢,他也許不會爭辯什麼,只是默默忍受罷了。我回想起來,不禁慚愧萬分,中華民族自古以“忍”為上德,我為什麼不能忍呢?

曾國藩有着一套獨特的治家之法,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興旺的基本,但是這也留給了我們一個思考,我們是這麼做的嗎?縱觀社會,連壁紙都是“豪華、奢侈”的設計理念,“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哪裏有節儉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學何處尋?……也許,我們應該汲取一下曾國藩的智慧了。

跟我們一樣,曾國藩身上原來也有許多惡習:居功自傲、出言不遜、待人無禮……甚至比我們更加嚴重。但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努力克服,戰勝缺點,成為了一個謙虛有禮的正人君子。偉人總是有相通之處,富蘭克林生前也是這樣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去除惡習的人。由此,曾國藩也告訴了百年之後的我們一個道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只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會克服惡習。至此,我不禁感歎:曾國藩成功之道,無過於此!

這本書封面上有二十八個字,其曰:做人處事之典範,修身養性之圭皋,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箴言。我讀完了,不禁感歎道:“這本書無愧於如此評價了!”

曾國藩,晚清重臣,幾百年前,他留下了這些珍貴的信,今天,當我再次打開那些塵封的家信,我卻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曾國藩的良言,不正是我們遺失的寶藏嗎?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嗎?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6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聖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後人稱“半個聖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鬥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後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衝融”等內聖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恆”,曾文正公説:“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讀經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教育子弟用功讀完經書。他還説:“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並不是總以功名為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曾所編《冰鑑》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説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説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個人心得篇7

俯首一枕清流 ?

仰首你的風骨當代政壇上兩位針鋒相對的人物,毛澤東與蔣介石曾經同時推崇一人,毛澤東寫道:“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説:“你們如能詳看其家訓與家書,不特於國學有心得。”他的學生則評價其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他就是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曾有一個故事寫少年時期的曾國藩:某天晚上,夜深人靜,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反覆背了好久還沒有背下來,他就一直背誦此文。沒想到房樑上趴着一小偷,耐心等待主人睡覺後下手,聽着曾國藩一遍遍地背誦,小偷早已爛熟於心,而他還在翻來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小偷終於忍不住跳將下來,訓斥道:“你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篇,揚長而去。且不説這則笑話的真實性,但文中所説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卻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其以中等資質創偉世之功。

曾國藩自1842年十月七年級日立志寫日記,並誓言“終身不間斷。”其後無論是悠閒的翰林院、無論炮火硝煙的前線陣營、無論公務纏身的總督府,直至其生前的最後幾天已拿不動筆了,曾國藩從未一天間斷過日記,他的日記並未流水賬,而是寫自己的“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每天反省自己過失。其意志,硬似鋼鐵;其修身,志如堅冰。

要論當今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書籍,當數《曾國藩家書》,書店、超市、車站、機場甚至地攤,只要有書的地方都能見到《曾國藩家書》,各種版本,反覆印刷,無需廣告宣傳、不要簽名售書。《曾國藩家書》收集曾國藩寫給家人的家信共780多封,如果説讀唐浩明的《曾國藩》讓人熱血沸騰,那麼讀《曾國藩家書》讓人肅然起敬,文章沒有瑰麗的詞語、沒有雄奇的章句,卻字字珠璣,閃耀着人格的光輝,關於修身、關於齊家、關於治學、關於為人處世……家書中,曾國藩對兄弟子侄反覆強調戒驕戒惰、克勤克儉,“知之非艱、行之惟難。”最重要的是他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在他的這種家風傳承下,其後人歷經八代,一百六十多年,家族中人才輩出,成為教育、醫學、科學、藝術等領域的行業翹楚,且低調而不張揚。孟子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是一個孝順的兒子、苦心的兄長、嚴慈的父親。面對親人,曾國藩化作一江春水繞指柔。書真是個好東西,能讓你穿越時空垂首恭立於聖賢旁邊,靜聽其諄諄教誨,醐醍灌頂。

讀一本好書,如擇一良師、如交一益友。曾國藩有一封寫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説:“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曾國藩知人善用,且用人不求全責備,容人之短、用人之長,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優秀能人,彭玉麟、楊嶽斌、郭松燾、沈葆楨、李鴻章、容閎…都是當時政治、軍事、科技方面的中堅,他的幕府中人才薈萃,甚至超過翰林院,在他的字典裏沒有“嫉能妒賢”,只有“見賢思齊”。

當時堪稱有諸葛之才的左宗棠屢建奇功,頗為自負,一天,曾國藩與左宗棠的共同好友歐陽兆雄看望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左宗棠揚言曾國藩不如自己,歐陽兆雄則説:“帶兵打仗,曾國藩或許不如你,但識人用人卻強過你幾倍,曾的門下人才濟濟,你的楚軍除開你這個統帥外再無第二人。誰不如誰,後世自有公論。”説得左宗棠啞口無言。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時時攻擊引起當時政界的普遍不滿,於私,左宗棠與曾國藩八年不相往來,於公,左宗棠西征,曾國藩將湘軍中最強勁旅劉松山的部隊派出增援,糧餉及時保障,當左宗棠平定**、收復新疆,朝中大臣評價:“左宗棠建此大功,可謂西北第一人。”曾國藩補充道:“豈止西北第一人,當屬全國第一人。”話傳到左宗棠那兒,左宗棠聽後既感動又慚愧,終於低下高傲的頭,主動寫信給曾國藩冰釋前嫌:“…三十年交情,盡在此中: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人低為王、水低成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曾國藩以大海般胸襟,廣育英才、風雲際會,可謂上善若水、從善如流。曾國藩在家信中對子侄們説“男兒不可懦弱無剛,必需要有倔強之氣。應在自修處求強,而不可在勝人處求強。”一生徐圖自強的曾國藩,從不去與別人爭強鬥狠。曾國藩建立湘軍,嚴軍紀、苦操練,一介書生,率領湘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卧薪嚐膽、刀口舔血,咬緊鋼牙不服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歷時十年,湘軍從建立之初的五千多人、備受正規軍歧視,到的擁兵三十萬、所向披靡、無人能敵。曾國藩以徐圖自強蕩平天下,其勢如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水滾滾東流,時時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手捧《曾國藩家書》,如臨湘江、如立長江,俯首間一枕清流,生生不息,仰首間你的風骨,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