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曾國藩傳的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3K

曾國藩傳的讀後感多篇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一

如果説出不出兵的糾結,是曾國藩邁入大清國艱難的第一步,那麼以後都是步步艱難,步步驚心啊。

咸豐四年(1854)一月,曾國藩帶着皇帝的期望從衡州出發了。嶽州首戰,船毀人亡,退守長沙。以此來看曾國藩之前的多次拒絕,不是沒有道理的。此時湘軍建立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而已。

曾國藩湘軍退守長沙時,本該是上下一心團結時,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人公開嘲笑他無能無用,有人公開建議解散湘軍,就連湖南巡撫駱秉章態度也不能不熱。這種境況,在出徵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現實比想象更艱難。

初次帶兵,求勝心切,難免缺乏經驗,曾國藩連細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師遭遇太平軍,再次遭遇慘敗。曾國藩氣急交加,該如何面對寄予厚望的咸豐皇帝,該如何面對湖南官員的冷嘲熱諷,該如何面對支持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愛將江忠源如此,恩師吳文鎔如此,於是曾國藩躍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時。

兵敗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際,陸師取得了“湘潭大捷”,暫時拂去了靖港戰敗的愁雲。這次勝利,挽回了一些名聲,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官員也不敢小覷,就連湖南巡撫的態度也轉變了。

如果戰爭一勞永逸該多好,不過,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嶽州首敗,靖港慘敗,湘潭大捷,曾國藩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經過整頓的湘軍,規模不斷擴大,作戰實力不斷增強。咸豐四年八月,湘軍再獲佳績,奪取了太平軍據守多年的重鎮武昌,連咸豐帝都表揚曾國藩:“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如此奇功。”硃筆一輝,就賞賜了一個湖北巡撫之職。哪知剛發出諭旨,咸豐皇帝就反悔了,最終賞賜了一個有名無權的兵部侍郎銜,還被咸豐皇帝警告“嚴行申飭”,不等湘軍修整,就急促命令東下剿匪。

有功受賞,理所應當。國難當頭,滿清需要漢族官員,但又要防他們覬覦大清的江山。曾國藩這次奪下武昌,應該算是湘軍出道以來的一次小輝煌了。他雖然沒有得到湖北巡撫這一實職,但他在大清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奪回武昌,而後田家鎮再次挫敗太平軍,湘軍漸生驕愎之氣,曾國藩對左宗棠的提醒居然以沉默作答。

咸豐四年十二月,湘軍水師在湖口遭遇出征以來的致命打擊,就連曾國藩坐的船都被太平軍俘獲,什麼管駕官,監印官都被敵人殺死,什麼文策卷牘也丟掉了。太平軍重新奪回武昌,曾國藩數年心血毀於一旦,再次投水自殺未成。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湖口戰敗,武昌又失,皇帝推責,愛將塔齊布病亡,羅澤南離開,胡林翼升遷離開,重建水師……這些困難重重疊疊,就像一道道千山萬壑把曾國藩當成一隻猛獸團團困住。

進,太平軍鋒芒正盛;退,江西官員的挖苦和斷餉威脅。無論進退,都讓曾國藩如坐鍼氈,不知如何收場。

如果説訓練湘軍還未成功之時,曾國藩經歷了忠孝的兩難選擇;那麼出征之後,曾國藩經歷成敗榮辱的高光與暗淡時刻,而此時,正在經歷進退失據的艱難處境。這種艱難和尷尬又該如何化解呢?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二

我們組本月同讀一本書的書籍曾國藩傳的讀後感,有幾個點給大家分享一下!

作為市場部的負責人來説呢,平常因為我周圍有太多的聰明人,他們有機敏的反應能力,總是能舌燦蓮花,鎮定自若,對答如流,面對這些人,有時候總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內心也有時候會感到沮喪。而曾國藩這本書讓我看到,我們劉總也曾經提出過:只要能夠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每一天都朝着自己的目標去改進,時間會給你回報的。這本曾國藩傳,講述的就是曾國藩從少年時代開始,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對於曾國藩,他的人生價值觀就是“做聖人”。

聖賢者,首先為聖,聖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曾國藩不斷的追求這種狀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自己有為所欲為的想法的時候,就自我譴責自己。當自己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就自我批評、自我反省,向着自身完美不斷地努力。他一直都在不斷的自我反省,曾國藩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也成為了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範。

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大環境中看曾國藩,説到底他也是凡人,並非“完人”。正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心不狠,不足以做湘軍統帥;不虛偽,不足以在腐敗的官場立足。但即使他身處時代洪流,依然嚴於律己,勤學于思,時刻反省,而這也正是我非常欠缺的。

他恪守“三綱五常”之道,認為“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他講到的“以禮自治,以禮治人”,讓我明白若想以禮治人,必須要先自治。

他講到的“執兩用中”,讓我明白做事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適宜的辦法。

他講到的“持盈保泰”,讓我明白在富貴極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避免災禍,才能夠保持的住。

他講到的“剛柔相濟”,讓我明白剛強的和柔和的需要互相補充,才能讓自己做的恰到好處。

他還講到了“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還有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讓我看了又看,反覆的思量。

他讓我明白為人行事不得不如履薄冰、謹小慎微,還有“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時時刻刻、事事處處不忘適可而止!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三

今天讀到曾國藩在軍事、政治上都不順利,被咸豐皇帝解除兵權,47歲陷入人生低谷,在極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薦的老莊著作,靜下心來反思過往。

曾國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場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風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為人處世,總是懷着強烈的道德優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説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此時曾國藩終於認識到,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在家蟄伏兩年的曾國藩不斷反思自我,再出山時為人處世脱胎換骨,待人接物,前後勢若兩人。

驚歎於曾國藩的“中年變法”,自我反思得那麼徹底那麼奏效,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奮鬥目標豁然開朗!其實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過程!讀着曾國藩,隨着他的起起落落也時時刻刻在重審着自己,雖不能做曾國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學的。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四

今天終於看完了度陰山寫的《曾國藩傳》,初次瞭解曾國藩這個人,是無意間看了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裏的一期節目,提到了他,當時説了曾國藩兒時背書,小偷入門偷盜的故事,這麼笨的人後來成為了半個聖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勾起了我對他的興趣。

於是開始關注他,但遲遲沒有行動。在團委實習時,借了一本講他傳記的書,但是你看幾頁因為要去團省委實習就還了。再後來去支教,在八年級的歷史教科書上“太平天國”、“洋務運動”都提到了他,我覺得他真的很厲害,歷史對他的評價是:對清朝有再造之恩。剛好那段時間超愛看書。所以後來下定決心花了100多大洋買了《曾國藩全集》,看了幾頁又停下來了…因為全是半古文看起太燒腦了…再到後來買了kindle,下載了度陰山寫的《又笨又慢平天下—曾國藩》。不記得從哪天開始看的,反正到今天終於看完了,也算是系統的瞭解了曾國藩這個人的一生了。其實,當你開始關注一個人的時候,你就覺得生活裏到處都是他…

看完全書,他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完美,他有他的缺點,但是很真實。曾國藩天資笨拙,但是為人正直、信念堅定,運氣也不錯。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對他非常感興趣。因為我覺得和他很像,但是他遇到的挫折比我要多。他考試考了八到九次才考上,甚至連秀才都算不上,但是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穆彰阿。是曾國藩從政生涯的起點。曾國藩在京城做官時並不招人喜歡,因為為人處世過於刻板。

他人生的第二次轉折應該是他的父親過世,應清政府的邀請,再次重新出山,組建了湘軍,後來成為滅掉太平天國的中堅力量。他這次出山之後,大改自己以前的脾氣,堅定了“不為聖人,便為禽獸”的信念,嚴格的要求自己,後來還提拔了左宗棠、李鴻章。經過長達14年的鬥爭,終於滅掉太平天國。但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千瘡百孔,慈禧也擔心他會造反,然而此時曾國藩卻信用了蘇軾和王安石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這樣淡泊的話進行迴應以及表示他作為儒家學派的忠心,隨後棄武從文,解散湘軍。

曾國藩一生的輝煌就是組建了湘軍,最大的遺憾就是解散湘軍。當時曾國藩為了自保,解散湘軍,誰料到之後還有捻軍、天津教案…他的晚年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説他是帶着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但是他的一生將誠字貫徹到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是做到了的。“不信書,只信命”,也許是他晚年的哀歎吧…

有人説,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讀完全書,我覺得曾國藩官場成功有四點:一是貴人相助、二是義無反顧的堅持、三是識大局懂得功成身退、四是會帶人無論是家人還是士兵。“樹大招風”,是我從他和慈禧、咸豐的相處中看到的,權利和利益的衝突…

這本書值得學習的很多,我們不曾身居高位,也沒有涉及權貴。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曾國藩一樣,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堅持堅持再堅持,養成好的習慣、修身、克己、齊家……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五

曾國藩其人,“一生榮華出曾門,三朝輔政至中堂。少時有志匡華夏,老來失策親虎狼。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牆。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愛之者言——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通過閲讀,我認為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和認識,首先要有歷史之同情,在保有時代的分析。

近年關於“曾國藩”的書籍和討論,不斷熱議。熱議人身歷程的勵志、熱議他一封家書“保全”曾家一段時間的繁榮、熱議到諸多名人偉人的讚賞。

閲讀,並非簡單的看看古人是有什麼故事,閲讀是希望能汲取他人的經驗,完善自身。

通過閲讀《曾國藩傳》,我回顧了曾國藩的一生,瞭解到這個先天“不聰”的頑童,一路榮至天下重臣。其中故事自然精彩,但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曾國藩對於自我的嚴格要求。早年他給自己定了修身十三條,規範自身的行為規範,他對於人格的淬鍊歸納核心為:“誠、敬、靜、謹、恆”。這放置當下依然有很優秀的現實意義。

“誠”——為人表裏如一,依信守諾。這也我們現在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關於個人8個字就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誠信”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個人價值要求。“以誠立人”、“依信為人”是一個共同的社會要求。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也做不成。這也是為人的基本要求。

“敬”——既是尊敬的態度,更是敬畏的心態。我們應該有對人尊敬的態度,平等的思想,這是為人的基本態度。而一個無所畏懼的人,是最為恐怖的。敬畏不是怯懦,是自律。為人應敬畏道德,以道德為身準則;為 uaw 事應敬畏法律,以法律為為事的準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把“規矩放在心間”才能真正做到“有憑有依”有章可循。曾國藩傳讀後感

“靜”——理解很多,我理解是一種冷靜和從容。“靜”只是表象,其後是對人對事的深刻準備。只有為人做事有了充足的準備才能冷靜的因對,只有在事情發生時,冷靜處理才能做到最好反饋甚至在危機時創造價值。“從容”不同於冷靜,他是一種生活態度,不為外事煩擾,不為繁華所遮掩,僅守本心。

“謹”——通常理解是謹慎,但謹慎本身其實也是有雙重意義的。“謹”指嚴謹、認真。這是工作態度“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慎”是“三思而後行”做事考慮周全。謹慎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傾向。深入、仔細思考問題,反覆核實,查找資料,諮詢專家,確實無誤再進行。

“恆”——只有一個要求“持之以恆”,我認為是一種更高的要求,所謂“恆”本質是一種“不忘初心”的追求。唯有堅守本心才能在追夢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我們現代的社會,誘惑太多,我們反觀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堅持”。曾國藩傳讀後感

人其實無法再有生之年看盡所有風景,獲得所有知識。但閲讀能使我們儘可能的獲得體悟。曾國藩能臣嚴吏,可回顧其一生,他的成功歸功於時代的選擇,更歸功於自身的人格,“誠、敬、靜、謹、恆”只是他人格的優秀點之一,一個優秀的人格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