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懺悔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懺悔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懺悔錄讀後感 篇一

續借了兩次,緊趕慢趕,終於把盧梭的大部頭作品《懺悔錄》看完了。不得不承認,雖然它有時顯得瑣碎,也沒有曲折吸引人的情節,但它仍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看它,讓我深切地走近這麼一位對今天的我來説很遙遠的古人,與他對話,洞悉他的心靈世界。看完之後,我對他一生的遭遇很同情。這是一個苦難的人,一個羞澀敏感的人,但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些獨特的個性和經歷,使他成為了那麼一位後人看來思想如此深邃的人。從他的經歷中,我隱約看到了新事物(新的思想、觀念)要站穩腳跟,要發展,是會如此地受到舊事物、舊勢力的摧殘和打壓。既得利益者總是千方百計地維護本階級本集團的統治秩序。

從他的經歷來看,像盧梭這樣一個平民,在這個社會上似乎是無根的,他似乎必須要去依附於一些貴族、貴夫人等,才能生存和發展。這就註定了他這一生中仰人鼻息的悲慘遭遇。

文人與文人間的爭鬥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激烈。很想再去讀有關當時歐洲啟蒙運動中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以瞭解他們的思想,瞭解當時歐洲的社會背景。很可惜當時中學所學的歷史並未給我打下這方面的基礎,只記得當時機械地背下了一些年代、事件、人名,以及書上概括得非常精煉的一些歷史意義,如今頭腦中所剩無幾。為什麼歷史教學當時沒有激發出我對歷史、人文的興趣呢?還是因為這樣的興趣必須要到達一定的年齡階段才能產生?人們似乎常説,人老了,會更傾向於回顧過去。

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盧梭身上表現出一定的心理障礙的症狀。他剖析自己在歐洲社交場上的表現,顯示出社交恐懼的一些症狀。例如,他有好幾次在面臨公開演説和答辯時,都表現得很糟糕:“語無倫次,腦子裏一片空白。”哪怕是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寫好並背熟了演説詞,背得一次不差,一到臨近上場時,就出現上述的高度緊張以致臨陣退場。對於自己的這種表現,他也深感痛苦:

“我痛感自己笨嘴拙舌,無隨機應變的能力,對自己又能抱什麼希望呢?當年,在日內瓦的一個完全呵護我、已決定同意一切的議會面前,我都被弄得啞口無言,無地自容,而這一次,形勢完全相反,我要對付的是一個討厭的傢伙,他不學無術卻詭計多端,他將給我設下許多圈套,讓我蒙着頭往裏鑽,而且他不抓住我的把柄是決不會罷休的。”

“如果我善於辭令,如果我的嘴如同我的筆一樣,這會是多麼好的一次機會,對我該是多大的一個勝利!”

也許,正如盧梭他自己所認為的那樣,上帝在賦予一個人某種天賦的同時,就會拒絕給予他另一種才能。人的智能是有限的,這似乎也符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所以,儘管盧梭是一個人格似有缺陷的人,但我仍然尊敬他,也同情他。“天才總是孤獨的。”他的坦誠、勇氣讓我折服,他的細膩讓我產生共鳴。

聯想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全面平均發展,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考試都能考到非常優秀。我們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個孩子都有他擅長的地方,不要因為他一時不適應當前的學校教育體制,就對他“恨鐵不成鋼”,對他失去信心和希望。殊不知,在你絕望的報怨聲中,有可能埋葬了愛因斯坦、愛迪生之類的`天才。不善辭令如盧梭,還不是在他人生的後期作出瞭如此不凡的成就!

《懺悔錄》讀後感 篇二

他在自己的《懺悔錄》中表明瞭對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終毫無興趣。他説:“她很瘦,臉色很蒼白,胸部一平如掌。單是這一個缺陷就使我涼了半截;我的心靈和我的感官是從來都不曉得把一個沒有乳峯的女人看作一個女人的”。他向來覺得徐麗埃坦是一個“最美妙的人兒”;但是當他發現她有一隻奶頭是癟的時,他立刻改變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兒”一下子轉而變成了“一個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盧梭看來,女性胸部的美對於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畫龍未曾點睛,一個女人,就沒有了女人的的鮮活和味道。

讀罷盧梭的文字,餘等心深有慼慼焉!看來先賢之所以如此偉大,就是因為與我等草民想到一塊了!

正在對盧梭的這一思想如醍醐灌頂之時。

説是美國著名調查機構PEW在一個“胸圍與幸福指數”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女性胸圍A杯的離婚率為37%,胸圍B杯的離婚率為16.3%,胸圍C杯的離婚率為4%,而胸圍達D杯的女性離婚率1%都不到。

話外音:怪不得《讓子彈飛》的女主角趙銘,成為多少男人的夢中情人,導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為趙銘的是F杯。

而又更據説馬雲在看到這條信息後,如獲至寶,立即調查了淘寶網各種罩杯的銷售量,而後以PEW的離婚率為關鍵指數,輔以多種經濟數學模型,迅速推演出離婚、再婚對於新房購買、裝修、大宗電器採購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最後逐漸擴展出一份沉甸甸的報告——《淘寶宏觀經濟前瞻》,真真堪稱為:中國最“胸”狠的宏觀經濟預測報告!

此報告一出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浮雲!再也不敢當號稱為經濟動向的晴雨表。

馬雲的研究成果尚不細表,話題已經跑得遠啦。

且説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靈光乍現,茅塞頓開,(順便提醒一下,偶的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儲於大腿之中,所以偶爾痴人瘋語,偏差事實,可以不予理會,當然這是後話)。

偶生生於馬雲的經濟學干擾中,得出一條已被困惑許久的“男女異性-交往,究竟有沒有真正的友誼”這一命題的真正結論,偶終於在偉大的民主思想家盧梭的醒示下,得出了答案。

先感激,後涕零,禮數是一定得有的。

懺悔錄讀後感 篇三

無論如何,書中的這種影像都不能使我忘卻: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青年,獨自走在歐洲哪條不知名的小路上,身前身後空無一人,只有風景的陪伴和偶遇的歡喜。

我敢説,我從來沒像一個人走路旅行的時候想得那麼多,生活得那麼豐富多彩,那麼有趣,那麼全面地表現了自己。步行的時候,有一種東西在啟發和刺激我的想象力。田野的風光、連綿的美麗景色、新鮮的空氣、步行增進了的食慾與健壯、小酒館的無拘無束、離開我所依靠的一切愜意、離開讓我想起我的境地的一切快樂,都在解放我的心靈,給予我大膽的想象。

我熱愛自由,我憎恨壓迫、煩惱和受制於人。只要我錢袋裏的錢足以保證我的獨立,就可以了,就用不着再花心思去弄更多的錢了。我平生最怕需要用錢而沒有錢用的窘境,所以我千方百計不要把自己弄得身無分文。我們手中的錢,是保障自由的工具,而貪婪得來的錢,則是使自己遭受奴役的工具。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才只把自己手中的錢攥得很緊,而不去追逐多餘的錢。而是由於今天我去尋找好人的社會階層已不是當年遇到好人的社會階層了。

離開博賽以後,我還是頭一次窗前呈現出一片綠色。我始終被牆壁遮擋着,面前不是房頂就是灰濛濛的大街。這清新的景色讓我感動、感到舒暢!它讓我深深地傾心於柔情。

從那以後,我就始終孤獨一人。大家隨後會多次看見它奇特的後果,也正是這種表面上極為憤世嫉俗、極為憂鬱的天性,事實上源於一顆太強烈、太痴情、太温柔的心,因為沒有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心,而只好沉浸在空想中。

我非常清楚父親的温柔與品質,他這樣做讓我對自己進行反省,對我保持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我從中知道了一個特別大的道德準則,或許是可以用在現實中的唯一準則。那就是,我們要避免我們的義務與我們的利益發生衝突,避免從別人的災難中企望自己的幸福。我確信,一個人處於這樣情況的時候,不設法避免,那就不管他的心地多麼善良和公正,遲早會不知不覺地衰頹下去,事實上會變成邪惡的和不公正的。

我堅決地這樣做了,可是我並不否認,不禁有所哀歎。不過內心卻懷着我生平等第一次品嚐到的滿意思忖道:“我是自尊自重的,知道將責任看得重於歡樂。”這是我由書本中獲得的頭一個真真正正的恩惠。是書本教給我怎樣思索,怎樣對比。

《懺悔錄》讀後感 篇四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這一個的良好狀態差不多總會對那一個有所不利。”——懺悔

盧梭在《懺悔錄》中僅以自己的名字為人所知,並不擔心自己會受到偉大思想家的影響。

這本自傳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盧梭去巴黎謀生時結束,講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誠實地敍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惡習和他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感情。

盧梭的坦率之所以對我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很多令人尷尬的事情,甚至盜竊,他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寫出來給讀者看。作為一名讀者,我讀下去會覺得很尷尬的事情,但他還是把它寫了下來。

盧梭對華倫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來,始終是一種源自幼年喪母的而來的戀母情結。同樣令我驚訝的是,華倫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關係竟能保持如此和諧。

在後來與烏德托夫人和聖朗拜爾的三人關係中,烏德托夫人對他的冷漠,我覺得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誰能説他比當事人更瞭解他們的關係呢。

第一部分對風景的描寫是整個自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盧梭能把風景描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圍美麗的風景。無論是鄉村還是峽谷島,明亮清新的景色與之後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遠離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嚮往。

無論他受到怎樣的迫害,盧梭豐富的精神世界始終支撐着他。他的才華和思想令周圍人羨慕和妒忌,由於各種各樣的新思想,他被社會視為異端。

從盧梭的軟弱和優柔寡斷的性格來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圍的人最壞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性格給他帶來了災難,也給他帶來了站在他身邊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斷盧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對他的看法,但就從這樣一個自傳來看,一個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他的新想法,因為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麗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棄,被驅逐通緝。雖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磕磕絆絆的生活還是照樣下來了。正如他自己所説,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享受這個世界上幸福的。

《懺悔錄》讀後感 篇五

書名懺悔錄,盧梭在懺悔什麼呢?少年時代的偷竊?誣陷一位女子?兩次改換宗教?到處留情?遺棄五個孩子?從人性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實際上,盧梭是借懺悔之名,行控訴之實,他在替當時的社會懺悔。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盧梭對自身遭遇不公的強烈憤慨,對所謂上流社會、名流階層的虛偽、陰暗極為鄙視。他的潛台詞似乎是,該懺悔的是你們,看看這幫偽君子!

盧梭一生命運多舛,遭遇令人唏噓。自小體弱多病,家境貧寒,更兼幼年喪母,少年漂泊,從此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即便中年成名以後,得到權勢人物照顧,也不過是所寄的籬“高級”一點而已。他嚮往寧靜的、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可始終未能如意,每次好不容易找到滿意的居所,沒多久命運必定讓他搬走,一生竟未曾有過自己真正的居所。期間多次被驅逐,在恐懼中倉皇出走。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裏,盧梭通過勤奮自學,加以天分發揮,居然在音樂、文學、哲學、教育等領域均取得可觀成就,死後還被法國人請進先賢祠。以此稱之為天才也不為過。

盧梭成就的取得,與他豐富癲狂的想象力、敏鋭細膩的情感、注重內心忽視外界不無關係。他的情感衝動,使他的文字充滿激情;他的赤子之心,使他的思想有了深度;他的高度自我,使他的哲學見前人所未見。但是,也正是這些特質,讓盧梭難以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他情商不高,人情世故一概不講究,疑心病重,甚至有迫害妄想症嫌疑。他是純真坦誠的,所以他希望別人也同樣純真坦誠。這讓他難以忍受人性中的弱點,可俗世間誰又沒有弱點呢?朋友們漸漸疏遠他,支持他的人轉而冷落他,有的甚至與他反目成仇,不得不説,這樣的結果盧梭本人得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懺悔錄》篇幅較長,盧梭把五十年的經歷盡情鋪展。通過盧梭的鋪展,我們可以瞭解法國大革命前期的歐洲社會風貌。或許是為了交待清楚前因後果,盧梭事無鉅細都寫進了書裏,造成部分章節的瑣碎;心理描寫和感情宣泄很多,讓人感覺有絮叨之嫌。盧梭思想的深刻,在書中多有體現,金句不斷出現,既發人深省,也提供了閲讀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