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7W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1

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

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2

這段日子總算是閒下來了,有機會浸入書中世界了。我欣喜異常,翻開魯迅的《朝花夕拾》,進入文字的波濤中,觸及先生的靈魂所在……

早聞魯迅先生的文字是一把刀,鋒利無比。今日之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文字,威力極強,深深刺入敵人的要害。

最喜《狗·貓·鼠》這篇文章,感歎其靈活的語言運用以及立意的深刻,時不時地向腐朽的封建統治和黑暗的軍閥勢力,施以“冷箭”。老鼠,一種弱小的動物,在動物世界裏,屬於弱勢羣體。它們,雖然迫於生活偶爾出格,但它們從不幹些傷天害理的事,卻常常遭遇“貓警官”們的“嚴刑逼供”,但無人願為他們伸張正義,因為它們是弱者。被欺壓,正常!

我不禁陷入沉思,聯想到了那時的舊社會,軍閥當道,租界遍地。社會的黑暗,腐朽落後。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有當局者探訪民間疾苦?沒有!那些貼着“正人君子”標籤的統治者,只不過是一個個戴着這虛偽面具的暴戾剝削者。他們以要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為藉口,大肆徵集税收,搜刮民脂,來滿足自己的私心,不管底層百姓的一片怨聲載道。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雖然寥寥幾頁,卻針針見血,發人深醒。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佛家有云:“眾生平等”。但在那個年代,依舊存在着腐朽的封建等級制度。老百姓處於社會底層,就如同魯迅筆下的隱鼠一般不見天日;而軍閥統治者之流的貓們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依仗自己的強大,欺壓善民。殊不知,他們也不過是一羣欺軟怕硬的無能之輩罷了。

如今我們正處於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當時的軍閥統治,百姓也安居樂業了,相比當初人們的思想觀念,“眾生平等”的理念也漸漸地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

也許是那個年代喚醒了現在人們的靈魂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3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寫的一本從童年到青年心歷路程的一本回憶性散文,共十篇。書中有回憶,有批判,有嘲笑,它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關懷現實的一面,更展現了最真實的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生於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是他第一次發表白話小説時的筆名。這一筆名根據魯迅自己陳述的理由有三點:其一,他的母親姓魯;其二,周與魯是同姓之國;其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童年時期的魯迅閲讀了大量的古書與古詩。在“三味書屋”裏,師從壽鏡吾先生。在此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為魯迅後來的文學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魯迅的少年時期,家道中落,魯迅通過切實的感受感到了社會的殘忍和冷酷。1902年,他東渡日本,在東京進了預備學校。

魯迅一生著述豐富,他的作品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就寫於魯迅在廈門大學的時期。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她真誠善良,給魯迅買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是魯迅筆下一個温暖善良的角色。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的形象似乎不近人情,強迫孩子背書,摧殘孩子的天性,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孩子的壓制。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時的一位老師,他正直熱忱,不歧視同學,熱心關注魯迅的學業,一直激勵着魯迅勇往直前。

《朝花夕拾》以平和,舒緩的筆調為我們娓娓道來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懷念,批判了當時黑暗迂腐的社會環境,給予了對現實的深切思考。從這些文章中透視着清末民初時期的生活畫面,瞭解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4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散文集,書裏共有十篇散文,每一篇都是魯迅先生深深的回憶。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熱感情。

前七篇散文,是魯迅先生為了回憶起他的童年生活而創作的,讓讀者感受到魯迅先生故鄉的民俗風情和傳説趣事。

後三篇散文則記述了魯迅先生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的一段經歷。青年時期的魯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踏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

這十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書裏講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的後院——百草園中的樂趣,又寫出了在三味書屋讀書時乏味的生活,兩種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篇散文,一方面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另一方面,又寫出了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需求。

現在,有不少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希望孩子全面發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這麼做,其實只會讓孩子慢慢變得麻木,童年的回憶裏只剩下習題和卷子。

相比於那些沒有童年的孩子們,我算是幸福的,至少,我擁有一個多彩的童年。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漸漸遠去,讓我們一起來閲讀《朝花夕拾》吧,看看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再回憶回憶我們自己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六百字以上5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篇《二十四孝圖》。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但現實中還是有這些封建孝道的影子。拿《增廣賢文》來説吧,裏面也提到了這兩個所謂的“孝”的故事。而編輯呢?還是熱情洋溢地帶讚美語調講述了這個故事。雖然我小時候遠沒有魯迅那麼複雜的心理,拿了書還是樂呵呵地背裏面的文章,可到了這些故事心裏還是忍不住反感,背的速度明顯加快,聲音也加重了,幾乎要一字一頓地從聲帶裏擠出來。這也可見封建教育不管在哪一代人中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牴觸。至於喜歡這兩篇的小孩子,我現在還沒遇見過一個。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希望能讓國人思想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中還有很多別的文章,語言清新流暢,潔淨優美,親切感人,而色彩紛呈,有的尖鋭辛辣,有的質樸清新,有的精闢,有的機警。它們以不同的姿態來描畫場景,勾勒靈魂。能讓人在掩卷之後得到更深層次的啟迪。

童年已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生活,嚮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