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朝花夕拾第二章讀後感以及感想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2021朝花夕拾第二章讀後感以及感想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不曉得同學們看過這本書後有何覺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2021朝花夕拾第二章讀後感以及感想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一】

阿長媽媽——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她的身上,我認識了愚昧迷信的底層勞動人民,但他們的心是善良的。魯迅對阿長媽媽的感情經歷了兩起兩伏,書中都有提及。其中,隱鼠這一段,我也很惋惜,但是又覺得只因一隻隱鼠改變對一個人的評價,着實又是大驚小怪了。

同時這裏也寫出了魯迅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也讓我想起了曾經養過的兔子,這隻小白兔是母親從一個退休老師那兒求來的,它很可愛,全身的絨毛柔軟而又光滑,好像披上了一件毛大衣。它的耳朵很特別,又長又大,而且聽覺特別靈敏,稍有一點風吹草動,立馬豎起耳朵,尋找聲音來源。我發現它的耳朵很薄,透過耳廓,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許多密密麻麻交錯着的小血管。

小白兔的眼睛就像兩顆活靈活現的紅寶石,討人喜愛。它的三瓣嘴中還長着鋒利的牙齒,吃起東西來,津津有味。它的食物是父親下班去野外尋來的,它吃飽了,就用爪子洗洗臉,回籠子裏休息了。可是,小白兔也有它的缺點,在它“家”中有許多的“屎蛋蛋”,它一天天長大,陽台的味兒也越來越重,於是父母和我商量,我只好哭着把它送到了野外山林,至今我依然惦念這小兔,希望它過得好!夢裏它飛奔向我,我們一起愉快地玩耍!

我不喜歡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在前往迎神賽時叫魯迅背書,我個人認為這扼殺了孩子玩的天性。可是,魯迅並沒有埋怨父親,卻在另一件事上因父親而自責,表達了魯迅對父親的愛。

這另一件事,便是他父親的病。這裏我感受到了庸醫的無能。當父親病危時,另一個可惡的人便是衍太太,她讓魯迅在重病的父親牀邊大喊大叫,魯迅覺得當時大喊大叫沒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不安,永遠內疚,永遠痛苦!

導致這一遺憾的衍太太是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還喜歡使壞的婦人。她唆使魯迅變賣母親的首飾,還把這事傳開去。不過,這也使魯迅遇見了恩師——藤野先生。我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在那個年代,平等對待中國人,關心他們的學業。我們如若設身處地的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體會到先生的了不起!

其中,藤野先生幫魯迅改講義這事感動了我。他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連文法錯誤也一一訂正。他是如此認真、細緻!藤野先生對待魯迅的態度,引起了本國學生的不滿,於是他們抨擊魯迅,先生努力幫魯迅洗清了冤屈,好一個好老師!我也特別希望能遇見像藤野先生這樣的良師!

這就是我讀完《朝花夕拾》後對各人物的評價,也許有些片面,但這是我真實的想法,寫在此與大家探討。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二】

朝花夕拾是作者寫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的回憶性散文集,有着豐富的思想內容,提供了一個關於風俗所適合人物美醜的價值觀念。裏面有十篇散文組成較完整的描述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

這篇文章中。作者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及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在槽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對童年生活描寫的最為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幽默充盈,妙趣橫生。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裏面有菜畦皂,皂莢樹,桑葚,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有令蟋蟀等等,那裏彷彿是他的整個世界。父親還教他如何在雪地裏捕鳥。但最終,作者還是要告別這些美好的事情,去三味書屋裏唸書,三位書屋的先生是極方正樸實博學的老人。在那裏要認真學習,也可以在後園裏玩。充滿童趣,生氣盎然。

當然在書中還有許多魯迅其他的童年故事。魯迅在這本書裏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童年的時光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錯過了才去後悔。

讀了這本書。我還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其實在那時候我也挺喜歡捉螞蚱的。但是我不敢摸它,於是我就負責看動靜,草坪裏哪幾根草晃動的比較厲害,瞬間又轉移另外幾根草上。那一定是一隻螞蚱在那裏跳。於是我就大聲呼喊着,讓其他小夥伴們來抓,一小會兒滿滿可以抓夠一大瓶,最後再把它們放生。尤其是在老家黃河大壩邊,螞蚱很多,每次都收穫滿滿。

《朝花夕拾》裏,魯迅先生瑣碎的童年回憶,既温馨又理性。為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年代裏不一樣的童年。魯迅先生的作品,也照亮了我前進的步伐。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三】

熱愛自然,嚮往自由、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呀?《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四】

有一本書充滿着一個飽經滄桑的人對童年的回憶;有一本書飽含着對故人、對永逝青春的思念;有一本書,從平和温馨的生活中反映着黑暗的社會,從抒情中見諷刺,從平述中露批判,從描寫中現出仇恨。這本書就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語言平和樸實,對人物的塑造及其成功:爽朗而多嘴的長媽媽,她有許多麻煩的禮節,卻能夠做別人無法做或無法做的事;範愛農生性,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最後卻總是落落寡合;對生活不拘小節,但對學術卻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藤野先生;昏庸無能的“名醫”陳蓮河;慈祥而又有些迂腐的壽鏡吾老先生……魯迅用平淡樸實的語音,將與那些人的生活描寫得有温馨、有悲憤、有快樂、有仇恨。頓時,一副舊中國的畫卷便顯現在我們面前:一羣窮困潦倒的老百姓在生活的重壓下早已麻木不仁了,渾渾噩噩地度日;私塾裏讀的書,全是“道德仁義”;所有人都遵循着繁雜的禮儀,一心向神,各種“名醫”、“方士”成了救人命的神……黑暗的舊社會在一個個小故事裏顯現出來,這些黑暗的東西在魯迅的童年裏深深地影響着他,魯迅對童年的回憶也就是他對黑暗現實的批判。這本書似乎更應該説是一副風俗畫,是一個飽受封建社會摧殘的人的吶喊。

然而,在這本書中,魯迅更多的是對童年美好事物的描繪。例如那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的長媽媽;改正血管位置、對學術工作一絲不苟、關愛學生的藤野先生;內心方正、心向__的範愛農。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着魯迅,讓他感受到童年的美好,讓魯迅成為一名善良的、先進的知識分子,一個堅定的、正義的__者。作者筆下的百草園、五常會、山海經等童年美好回憶,也讓這本書不像是一個大人的回憶,倒像是一個孩子激動的敍述。

現在的我們,童年裏充滿着温馨與美好,我們無法感受到魯迅筆下所描繪的那個黑暗社會。中國已經脱離了封建制度,變得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安定。但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那段歷史。現在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像魯迅一樣,為了國家的進步、人民的幸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努力、去奮鬥。

這就是《朝花夕拾》,一本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錄,一系列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更是一部對現實的批判,對我們的鼓勵!

朝花夕拾觀後感【篇五】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