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位教育家》讀後感——學習陶行知事蹟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53K

        品讀好書  共鑄師魂

《六位教育家》讀後感——學習陶行知事蹟有感

《六位教育家》讀後感——學習陶行知事蹟有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新的理念。通過閲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蹟,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裏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先生一生的寫照。陶先生為了“要使全中國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裝革履,拋棄大學教授的優裕生活,穿上布衣草鞋,奔赴鄉村,為中國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從事着他最神聖的教育事業。他的奉獻精神為後人投身教育事業提供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激勵着一代代熱血青年為實現陶先生的未竟目標而不斷奮鬥。

  愛就意味着奉獻。從古到今,教育在人們眼中都是充滿無私奉獻精神的神聖職業。從物質財富上看,教師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他們卻是富有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識競爭的時代裏,我們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以一種奉獻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

二、樸實崇高的育人目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着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整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説到做到;要求學生説話誠實,自己就要表裏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三、彌足珍貴的創造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創造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謂創造教育,即是培養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獨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説“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於創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陶行知先生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陶行知創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腦統一起來,培養學生“獨出心裁”的教育。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先生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主張,他説“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他還説“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因此,“手腦雙揮”是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經説過:“人生兩塊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這是他創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體現。

 陶行知以開拓創新的勇氣,細心探索的科學態度,投身於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創造了一系列創造教育的原則和方法。陶行知認為,教育者要啟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瞭解兒童,發現兒童的創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他提倡的“教學做合一” 實際上就是理論聯繫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引導,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及實踐是創造教育研究領域的瑰寶, 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符合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要教死書”、“不要死讀書”。

陶行知認為舊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着種種弊端,其主要表現是教學領域中存在“重教太過”、“教學分離”等主觀主義痼疾。這種主觀主義的特徵是教學過程被演化成簡單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教師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覆地一味灌輸和強化作業。於是乎出現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學的事體,都被教的事體打消了。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來卻又像教校”。他尖鋭地指出這是教與學的分離,並呼籲“教學二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兩者分離是違背教學規律的,其弊端最終表現為“一來先生收效很少,二來學生苦惱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學方法必須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舊的教學方法。

陶行知曾經説:“不要教死書”,“不要讀死書”,提倡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他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的責任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學校必須給學生注入生活的動力、活力,使他們能夠單獨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會。”

他認為:“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着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在教育教學當中,陶行知非常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要充分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教和學統一,成為一體。實現教學。他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有主動的追求,要求教師使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他説:“學生的生活,學習,倘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貫穿於全部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