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堅定信仰 執着前行——讀《沉浮與枯榮》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4W

縱觀中國法制的進步與發展,取得今天的驕人成果,是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勇於創新、實踐,攻堅克難,傾盡畢生精力換來的。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的良心”的法學泰斗江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假期有幸拜讀由江平老師口述、陳夏紅整理的《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一書,被老先生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所觸動,這位80多歲高齡的老人,仍在為法制吶喊,為中國的發展吶喊,為中國的年輕人吶喊,他幾經波折後的淡定與從容令人欽佩,他忠於內心的平和和坦誠令人仰慕,他只向真理低頭的執着與堅定令人感歎。

堅定信仰  執着前行——讀《沉浮與枯榮》有感

全書記錄了江平先生的坎坷、跌宕起伏的一生。全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他的幼年,介紹了他的家庭,敍述了他求學之之路。第二部分,講述了在整風運動、文革期間他遭遇的各種打擊,面對的各種逆境。第三部分,講述了在平反後,他如何參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建,介紹了各項法律出台的背景,指定的理念,頒佈過程中克服的困難以及如何順利的推行。

年輕時的江平先生遠走他鄉、異國求學,滿腔熱血回國後卻因知青下鄉到了農村,而後遭遇政治右派導致新婚又離婚,車禍、文革、免職,江平先生的經歷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我無法想象當年是如何的艱辛。而在通讀全書,卻只看到了江平老先生面對各種考驗和困難,仍積極參與新中國的法制建設、構建中國法律體系、潛心教學的從容淡定與豁達。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是的,這份從容與豁達正是我們年輕人所缺少的,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壓力與日俱增,很多人變得浮躁、抱怨,遇到挫折就會喪失鬥志,如此心態,如何積澱又如何成長呢?我們不能改變客觀世界,但可以改變對客觀世界的看法。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蜕變,所有的逆境都會隱含着機遇,所有的成長都是為今後繼續力量。作為一名法律人,這種從容與豁達尤為重要,我們才能更好的處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繁雜事務,不紛擾不抱怨,懷一顆平和之心,勇敢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考驗和困難。如林語堂在《生活的一書》中説:“平和的心能頂住最壞”的境遇,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觀天外雲捲雲舒。

從江平先生身上,我更看到了知識分子的骨氣,對真理的信仰和對工作的執着與熱情。他的一生沉浮與枯榮,不僅是他一生治學的歷程,更是新中國法治進程的印記。法制發展的歷程中障礙重重,江平先生卻在各種阻力面前仍積極建言獻策。在他看來,創意思維是人們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知識、經驗和思維能力,營造創造性的意念,以達到妥善處理新問題,化解新矛盾開創新局面的目的。江平先生在書中提到:《行政訴訟法》是一部開創改革道路的法律,突破了中國的傳統,是一種創新。沒有《行政訴訟法》就沒有任何行政訴訟的時間和可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行政訴訟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部法律創造了新的制度,一個嶄新的制度啟動了嶄新的實踐。在推進法治建設的路上,敢於挑戰、勇於承擔、積極創新,我看到了法律人應具備的崇高且執着的品格。我們的法學界,我們的司法實踐,正缺少着這份執着和冷靜,很多學者做學問依附權貴,文章不敢直接面對社會深層次矛盾,受到各種政治社會因素干擾......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貧乏,信仰的缺失,對真理的執着,是我們當今社會該重視的問題。

讀過江平先生一生的沉浮枯榮,我備受鼓舞,只有越來越多像江平先生那樣向真理低頭的人,我們的社會才能有長足的進步,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作為一名法律人,我們應該相信真理,信仰法律,堅守自己的崗位,用自己的知識為人民服務,用我們的人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