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精品多篇)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 篇一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説:“《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 篇二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醖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為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為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説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為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眾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為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董卿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 篇三

對製片新手董卿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尋找贊助商,這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顏面”,在向企業“金主們”推銷節目的同時還要討價還價。據悉,在董卿苦尋贊助方不得的時候,機緣巧合在某活動上“遇見”北汽集團的高層,《朗讀者》的定位讓北汽集團如獲珍寶。作為本土汽車集團中後來居上的梯隊代表,北汽比其他幾大汽車集團更急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因此,雖然為了保證節目獨立性,董卿在商業露出上要求苛刻,但獨家贊助的北汽集團顯然認為,只要北汽集團的LOGO能與《朗讀者》這樣高大上的節目合體出現,就已經達到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最大目的。一拍既合、皆大歡喜,用白巖鬆的話説,《朗讀者》幾度山窮水盡,但最終都能柳暗花明。

事實上,文化節目並不是初次進入觀眾視野,《漢字書寫大會》讓參賽的中學生火了,缺點火候的《中國成語大會》同樣有自己的擁躉。加上詩詞大會,三個“大會類”的節目為《朗讀者》的面世做了足夠的鋪墊。這種影響甚至已經延續至現實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詩詞大會第二名彭敏,一個曾經過着悽悽慘慘不得志日子的北漂一夜間變成被追崇的“才子”。儘管在他看來,再多的詩也買不起一平米的房,但滿腹詩書帶來的社會肯定至少讓他感覺好多了。

一個電視文化欄目的小陽春就在眼前,但董卿説,“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説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傳統文化內容本身處於傳播弱勢,因此,節目形式很重要、嘉賓選取很重要、時間點很重要,各種主客觀因素都要恰到好處,這並不容易。《朗讀者》一大革新之處是,將效仿時下綜藝節目的製作方式,以“季”為單位播出,一季12集,每集6位嘉賓。能否出現排隊等着上節目的現象,將是決定朗讀者是否成功的指標之一,明星效應當然也必不可少。目前來看,至少賣力義務主持發佈會的白巖鬆,對於自己已經排上隊表示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