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基礎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22K

基礎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時間:xx年9月5日

立項號

xxxkt—xxyw418

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負責人

劉娜

所在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東方國小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説明。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採用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由此可見開展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因此提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這一課題教學研究。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作為與“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和“口語交際”並行提出的“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形勢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塊面。《課標》中是這樣闡述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可見其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起着橋樑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綜合展示台”。它是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的橋樑;它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樑;它是學生從書本走向自然的橋樑;它是學生從理性認識走向實踐能力的橋樑;它是學生從語文走向其他學科的橋樑

學習方式:這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僅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

1、開發“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選擇適合國小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的活動項目,作為語文聽説讀寫能力訓練的載體,達到在實踐中學用語文的課程目標。尤其是在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溝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經驗。共2頁,當前第1頁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基礎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對於國小生來説,每天的數學作業必不可少,而作業中出現的一些習慣性錯誤總是困擾着他們,每次學生考試結束後,不難發現學生解題錯誤大同小異……這些現象令老師十分頭疼,同時阻礙着學生的進步。那麼,到底學生為什麼會出錯?這些作業中常見的錯例有沒有什麼特點?如何更好的發揮常見錯例在數學教學中的特殊效用……這些問題我們考慮的比較少,更談不上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我們的數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課題“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將會對國小生數學作業中的常見錯例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將錯誤的原因進行透徹的分析,提出糾錯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和教師教學的預見性。課題的研究將會加速老師教學經驗的增長,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於教學工作有着深遠的意義。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數學作業”包括課堂練習,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新課標下各種檢測中的習題。

“常見錯例”指的是學生作業中錯誤頻率較高,學生易混淆的問題。我們所研究的錯例主要來源於學生的作業,這些錯例基本都出於通用的北師版數學教材和陝西省通用的教材配套練習冊中,所研究的錯例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適宜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包括難度過大或者內容過偏的數學問題。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旨在尋求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策略而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主體是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生,重點解決這個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產生的常見錯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錯例來進行研究分析,深層次的探究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研究,運用教育理論來進行指導,看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如何避免再次產生這些錯誤,同時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查找原因,幫助教師和學生來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通過常見錯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對國小生常見錯誤進行歸納分類,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分析錯誤原因,形成一套系統的應對國小數學中高年級易錯題教學措施,從而有效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效率,提高教學成績。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目標:

1.通過記錄、反思、歸納、整理錯題,提高教師對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過程中將出現的錯誤思維有預見能力,能有效改進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能。

2.研究歸納出國小生數學錯題的常見類型並揭示其原因,形成減少國小生數學錯題的有效解決策略。獲得提高國小生數學學習中自我糾錯能力的指導要點與方式。

3.學生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4.學生對錯題養成反思習慣,思維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本課題擬用一年時間完成,即完成時間為6月至8月,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6月-9月)。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共同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完成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10月-.5月)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學生作業的錯誤的研究範圍。召開專題研討會,定期上研討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研究計劃,收集第一手資料,定期做好研究記錄,並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採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尋求國小生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方法,使教師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較高的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不斷完善策略,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做好階段性研究與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6月—.8月)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實驗報告和課題總結報告,撰寫相關論文和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形成全面深刻的研究性成果,為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研究方法:

1.查找文獻法:全體課題組成員要學習參考資料及相關研究文章,瞭解錯例利用的有關理論依據及有效做法。

2.調查研究法:在研究初期及研究結尾階段,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瞭解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狀況調查研究。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主要以行動研究為主,針對錯題類型,制定糾錯計劃,實施糾錯策略,分析糾錯效果。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個別學生進行個體分析,瞭解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全面分析學生的出錯原因,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引導個體認識錯誤,提高解題能力。

5.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教師要對錯誤資源的生成、解決、總結三步做好記錄及資料收集,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

研究具體要求措施:

1.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

2.全體課題小組成員分頭行動,從學生的作業、課堂演練、試卷等方面着手,找出學生常見的、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查找錯因,制定錯例分析研究策略。

3.全體小組成員召開專題研討會,在會上積極發言,將自己整理的結果進行表述,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4.課題負責人將本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總結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找錯、記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

5.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錯例分析研究的範疇,提高教師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的預見性,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率。

6.將研究得出的結論放到教學實際中進行檢驗,發到博客上,請各位同仁指正,同時不斷修改完善,使自己的論點和論據站的住腳。完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報告。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完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報告。

2.整理國小生數學常見錯題集。

3.研究過程中撰寫優秀教學案例與反思,進行課堂教學實錄等。

4.研究中撰寫相關論文。

5.完成結題報告。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範圍內。

【第3篇】基礎工程設計開題報告

一、本課題的目的及意義,研究現狀分析

本課題的目的:通過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建築施工的基本知識,瞭解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程序和依據,掌握編制方法、步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正確進行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設計和調整。

本課題的意義:本研究題目與四年所學專業目標一致,本人就業方向與所學專業目標和本研究題目一致。通過本次畢業設計,培養自己綜合應用能力、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未來工作奠定基礎,因為自己畢業後從事就是施工工作。同時,也培養了對工程量計算的能力,以及施工五大員的管理能力。

研究現狀分析: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施工企業建造師初步能力,在校獲得施工員證書,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能力,是施工員和建造師必備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畢業後從事建築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組織設計能力。

隨着建築工藝的日趨複雜化—主要是高層、大跨與深基坑的不斷增加,垂直運輸、吊裝與支護、降水等變得更加複雜;設備安裝技術也越來越先進—主要表現在智能工程方面,如3a工程(辦公自動化oa、通訊自動化ca、設備自動化ba),出現了複雜的佈線系統;環境保護、文明施工和質量(iso/gbt的執行)安全要求的重視,使得施工組織也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被重視。

在施工組織設計方面,在我國施工方法選擇越來越合理,施工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術組織措施越來越先進而具體,並在質量上與國際接軌,嚴格貫徹執行各種規範、規程、標準以及相關法規,施工質量大大提高。網絡計劃已普遍使用,與橫道圖並用,充分運用二者各自的優點,提高進度計劃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同時加強進度控制,保證計劃的貫徹實施。文明施工越來越被重視,施工平面圖設計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權,重視健康,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重視。在爭取利潤的同時,“搶工期,保安全,重質量”,實現甲、乙雙贏的目標。

與國外發達國家比,我國在施工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四新”和計算機在施工中的運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較落後。“四新”,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許多在國外早已普及,在我國卻剛剛開始,譬如竹膠模板、滑模、早拆模板,冷扎鋼筋、機械連接、電渣壓力焊,免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以及基坑板樁支護、人工降低地下水、門式腳手架、小桁架模板支架、,苯板外牆保温、sbs改性瀝青防水、塑鋼窗、地暖等。“四新”的出現,要求在施工組織上更加嚴禁、先進,從而達到優質、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標。計算機在施工中的運用,我國十分落後,主要表現在預算、施工組織設計以及財務等方面。施工組織設計中的進度計劃編制與修改、指標分析與方案分析、鋼筋的統籌下料等,目前計算機利用很薄弱,影響了高效、低耗的實現。管理方面主要表現在進度控制上。施工組織強調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統地結合起來,而管理強調管轄、控制、處理。目前施工只注重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而施工中的管理卻被較嚴重地忽視,而這恰恰應是重點,質量靠過程控制,效益從管理中得到。因此,本次畢業設計計劃重視這三方面的研究,爭取有所創新。

本課題特點:

本次施工組織設計工程的總建築面積為4264.55㎡,建築層數為地上六層,建築高度為20.70m,建築結構為磚混結構,建築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該工程長度為49.75m,不需要設置伸縮縫,不必設置後澆帶。施工縫可留於房屋中部,折線型,按兩個施工段進行施工。因為是坡屋頂,所以工程量計算較複雜。

二、本課題的基本任務、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實現途徑、方法和手段

本課題的基本任務:根據給定的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完成工程量計算;根據給定的施工條件、有關工程量計算資料,完成一個土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

(1)工程量計算:包括建築工程和裝飾工程;

(2)工程概況:包括工程特點,地點特徵,施工條件等;

(3)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順序、起點流向,施工方法,施工機械等;

(4)施工進度計劃:包括橫道圖和網絡圖,含勞動力動態圖等;

(5)資源需要量計劃:包括人工,材料,構件和機械等;

(6)施工平面圖設計:(場地給定)

(7)技術組織措施:包括提高質量、保證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明施工、縮短工期措施等;

(8)技術經濟指標。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實現途徑、方法和手段:本課題難點是進度計劃的編制。計劃通過網絡下載方法和實習機會獲得施工組織設計的案例,通過大量施工組織設計實例的研究,取長補短,從而獲得國內外在相應方面的優秀設計經驗。實現途徑:文獻研究與調研、訪談;分析、整理典型材料;撰寫畢業設計書。 實現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調研法、比較法和文獻法。

實現手段:一律電子板打字和繪圖。儘可能考慮使用預算軟件校核工程量;儘可能考慮使用施工組織設計軟件校核進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