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論文預期成果形式(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5W

論文預期成果形式(新版多篇)

論文成果形式開題報告 篇一

論文成果形式開題報告

一、開題報告研究基礎指導

已有相關成果:曾於93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國小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二、開題報告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三、開題報告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本項目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四、開題報告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製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

五、開題報告範文指導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

六、開題報告前期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製作、網絡課件製作,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基本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從而推動了教師個。

七、開題報告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

八、開題報告要解決的問題有那些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

社會實踐成果展示形式總結報告 篇二

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會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交流會

二.活動背景:兩個月的暑期生活過去了,大家在暑假期間一定遇到了許多事情,或喜悦、或憂傷、或難忘、或尷尬,尤其是參加過社會實踐的同學們,必定感觸良多。為此,本班藉此團組織生活,讓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暑期生活。

三、活動目的: 1、創造一個平台,分享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讓大家從中瞭解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2、讓大家瞭解一些關於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知識和注意事項,為下次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3、通過交流會,加強本班同學之間的溝通,加強班級凝聚力。

四、活動時間XX年9月9日星期四晚

五、活動流程:

前期準備:1、由宣傳委員和文藝委員制作宣傳板、佈置會場

2、由生活委員制作和準備所需道具(卡片、紙條等)、相機。

3、由團支書和組織委員準備主持人發言稿和所需資料。

活動過程:1、7:00由學習委員點名並確認所到人數

2、全體同學唱團歌。之後由團支書宣佈活動開始,並作主題發言。(2~3分鐘)

3、第一環節:以“暑期社會實踐頒獎典禮”為形式,設有十一人的裁判團,把實踐團隊分為四組,進行10分鐘左右的團隊展示,裁判提問後進行分組打分。(40分鐘左右)

4、第二個環節:智力搶答。四個團隊分別選一名隊員參加,進行搶答,十道題目,根據各個團隊隊員的搶答得分進行分組加分。(20分鐘左右)

5、第三個環節:進行分數統計,並進行頒獎典禮,團隊合照留念、。(15分鐘左右)

7、主持人總結,團組織宣佈活動結束。(2~3分鐘)

六、活動總結

理總結。 活動結束後,由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對活動資料進行整

社會實踐成果展示形式總結報告 篇三

實踐成果展示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實踐研修是本次培訓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在崗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良性循環過程,逐步提升實踐教學及教育科研能力。現將實踐研修成果提交做

如下要求,學科教師及教輔人員請在“實踐成果展示 ”欄目中根據所發佈的要求提交兩篇實踐成果。由班級輔導教師進行評閲。

題目:運用新課程理念嘗試去上幾節改變自己教學習慣的課,然後把最得意的一節課形成文稿分享出來;撰寫要求層次清楚,觀點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措辭嚴謹。(學科)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整體的教學設想和具體的教學步驟兩大部分內容。教學設想涵蓋了教師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重點把握,它滲透着教師對課文的感知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教師應以課標為依據,確定學生學習某一篇課文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目標,根據不同的課文的需要設計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如第13課《山中訪友》一文的教學目標設計有三:

(1)體會、學習本文寫景狀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3)感受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目標設計好了,然後思考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採用的適合的教學方式。

教學步驟部分,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導入新課。我們應認真研究教材,找準知識的切入點,密切聯繫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通過巧妙的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知識探究的強烈願望。如第22課《羚羊木雕》可設計“實話實説”的欄目現場,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包括財富、親情、友情、信心等的人生超市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並説明理由。

第二層次為課文內容的理解把握。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各篇課文的不同特點,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加工,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教材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賦材料以生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靈活採用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如第2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設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弄清,(1)“我”是被誰救下的?採用的方式是什麼?(2)你如何評價“我”、“爸爸”和“傑利”這三個人?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可以用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1)你對“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句話如何理解?

(2)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作為“我”的同學,“傑利”將怎麼辦?(3)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取得共鳴,可以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積極想辦法,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

第三層次為知識的拓展延伸。此部分內容可視課文內容和課堂教學情況靈活設置,重在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第11課《春》可設計這樣的練習:(1)寫出含有“春”字或描寫“春”的詩、詞、歌曲、成語、對聯、俗語、諺語等。(2)從“春的暢想”“夏雨”“秋風”“冬雪”中選取你最感興趣的專題寫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3)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描繪春的畫。

同時,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及時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鼓勵,將新的評價理念貫穿於學生的日常活動,起到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可採取以下方式:(1)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學習的自信心。(2)小組評議。小組同學之間互相提出優缺點,由小組長總結成簡單的文字材料,有利於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3)教師日常評語,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的努力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我們新參加課改實驗的教師引起注意的一點是,課改並非是對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它要改變的是傳統教學中過於注重知識傳授、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語文教學中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要避免認為課改就是老師不能在課堂上講知識的片面理解,該授受的知識必然要授受,但要有度,不能拔高,不要過於強調知識的體系化,不要脱離能力培養去孤立地傳授知識。提倡在學生語言實踐活動中傳授知識,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關注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明確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不是終極目的,而是為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健全人格。

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還要避免的一種傾向是過於追求課堂教學的形式化。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體現學生的活動,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需要,一節課一會兒表演,一會兒繪畫,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討論,看似非常活潑熱鬧,實際上接觸教學內容實質

的東西並不多,缺乏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的探究,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穫不大,這顯然是有悖於我們的課改目標的。

現在我們的許多教案往往停留在“教什麼”的層面上,這種教案所欠缺的就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不僅應該包括“教什麼”,還應該包括“如何教”,乃至“如何指導學生學”、“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和發展”。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設想與計劃,是一項預測活動。課堂教學則因為有許多即時性因素的出現而具有“生成性”的特點,這種“生成性”的特點恰恰可以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課堂教學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學設計無法預測課堂出現的即時性因素,因而沒有必要追求設計與教學接榫。重要的是應該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生成性”的特點靈活處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真正的教學技巧和藝術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自己的授課計劃。”

一般地説課堂中有如下一些“生成性”情況:

1.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一些錯誤,此時該如何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糾正;

2.學生在學習中會提出一些他們不懂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是對教師教學藝術的挑戰;

3.教師在教學中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應結合教學實際大膽發揮;

4.教學中由於現場可能出現一些變化,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相應進行調整;

5.有時候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收回注意力。

暑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篇四

一、活動背景

1、隨着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2、在發展的中國,我們大力倡導建設生態文明,新型節能生產方式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倡導和踐行“綠色環保,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環保責任。

3、國家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動“綠色環保,低碳生活”這一時代理念在新農村建設中推廣迫在眉睫。

4、“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大學校園氛圍日益濃厚,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應。

二、活動時事

20xx,xx氣候大會的黯然落幕,再一次將節能減排的議題推向風口浪尖。不過令我們欣慰的是,在這次大會上,中國承諾到20xx年將單位gdp的碳排放量在20xx年的基礎上縮減xx,顯示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姿態。與此同時,在國內,低碳經濟、低碳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正引導着一股新的健康風尚。政府在關注怎樣協調民生、發展、環境的關係,調整經濟結構勢在必行;企業在關注如何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高效利用資源;更多家庭也開始關注“低碳生活,樂活人生”的理念。然而,這一切只是個開始,還需要更多人的持續的熱情和有效的行動,而且我們相信:改變自己,從我做起,生活真的會從此不同。

三、實踐地點

xx

四、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五、活動目的

1、通過對居民、企業管理者、中學生進行“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普及,讓更多的人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讓“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新農村建設中宣傳並得到推廣。

2、激發人們的歷史使命感特別是中學生——祖國未來的主力軍,使得“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漸入人心。

3、通過實踐培養學生人際交流能力,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行使當代大學生神聖使命,感受人與社會的和諧之美。

4、突出學校的專業特色,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六、活動前期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1、初定主題,招募隊員;

2、隊員之間的溝通與討論,細化方案;

3,親自到實踐地點進行考察,寫出考察報告;

4、聯繫實踐的有關政府部門或研究機構,向他們徵詢意見;

5、根據考察結果以及當地有關部門所給建議,撰寫活動策劃;

6、設計團隊名稱;

7、初步聯絡媒體;

8、準備活動道具材料。

七、實踐內容

從學校出發前往二七,瞭解中牟的基本狀況,做好休整工作,召開團隊會議,確定在二七的活動方案,準備活動中需要的物品,如調查問卷、衣服等。

xx號,到二七做好宣傳工作,選好地點,走訪市民,宣傳低碳生活的思想。

xx號,舉辦一個“低碳生活伴我”的宣傳活動。

xx號,到碧沙崗公園,先和公園工作人員協調好,在公園中向市民宣傳低碳生活的意義。

xx號,和公園管理人員溝通,聯合舉辦以“低碳生活,美好家園”為主題的活動,互動市民,給市民免費發放有低碳生活宣傳的扇子,做問卷調查,彙總信息,交由公園管理人員,並簽訂社會實踐協議書。

1、返回學校,休整一下;

2、初步統計相關數據,寫出調查報告,送交當地有關部門;

3、收集媒體相關報道,整理稿件、照片、視頻,做好成果展示的準備;

4、聯繫相關人員。

後期總結:

1、進一步分析數據,撰寫調研報告及論文;

2、總結個人與團隊的得失,每人寫出實踐心得;

3、開展宣傳活動,將相關精神傳達給同學們,如有條件做展覽;

4、活動成果做成微電影和動感影集,發佈網上做進一步宣傳。

九、實踐預期成果形式數據統計

1份調查報告:xx份

媒體報道:聯繫當地電視媒體及報社,予以報道。

相片影集:xx本。

活動日誌:xx本。

總結材料:xx份。

十、宣傳計劃

1、及時向上級報道本小分隊實踐情況,每天一篇(可採取日誌形式),活動小冊一本。

2、設立一個宣傳諮詢服務點,通過海報、宣傳單、橫幅等來進行宣傳。

3、通過校內,校友,qq羣,網站,博客等通訊媒介宣傳低碳生活的知識。 4、聯繫當地媒體和報社,予以報道。

5、分階段整理實踐總結,通過網上發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及時改進。

十一、實踐活動的特色亮點

1、通過居民的宣傳,呼籲人們推廣“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落實行動。在生活中要不斷增強自己低碳生活的意識,平時注重節能的生活細節。

2、通過企業管理者的訪談及宣傳,呼籲企業推廣“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落實行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處處顯現低碳、環保,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生產。

3、通過中學生的宣傳,培養他們的“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增加學生的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為創建和諧地球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4、採用發放宣傳單、問卷調查、訪談、設置宣傳點、節能燈換高耗燈泡等方式普及“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同時吸引當地媒體和報社,予以報道,擴大宣傳面,增強活動效果。

十二、實踐活動的意義

“低碳生活,改變由我”系列活動,旨在鼓勵更多人通過我們的活動,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更好的瞭解低碳生活的意義、可行方法,分享節能減排的經驗技巧,切身感受低碳對個人、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最終使人們從邁出改變的一小步開始,少開一盞燈,多走幾步路,建立良好的綠色生活主張或生活習慣,並逐步付諸行動,用我們的低碳創造更美的生活。

預期學習成果為本的課程體系構建論文 篇五

3.1企業調研

高職教育是以服務企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的教育,高職教育的專業是針對行業人才需求設置的,所以,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前必須做紮實的專業調研。構建以預期學習成果為本的課程體系需進行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和學生基礎狀況兩方面的`調研。一是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包括行業人才需求調查、行業企業調查、企業崗位調查、崗位能力需求調查和人才培養狀況調查等。二是學生基礎狀況調研,包括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基本知識、職業基礎能力、職業經歷等。專業調研的方法一般採用個人訪問、小組座談會、問卷調查、畢業生日記式調查、查閲資料等調查方法。

3.2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3.2.1職業崗位分析將專業調查所得的資料,根據國家規範或約定俗成的職業分類系統,按職業範圍或工作領域逐一列出本專業的工作崗位、職業從業資格要求、專業技術資格要求、從業經歷要求等,再進行歸納分析,將同性質崗位合併為崗位羣,形成專業工作崗位頻次表或頻次圖。

3.2.2崗位能力分析按照各工作崗位的崗位職責、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等,分析確定履行職責對應的基本知識、職業綜合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要求和崗位關鍵能力,並按崗位羣進行歸納整理,列出企業崗位羣的態度、能力、知識需求頻次表或頻次圖。

3.3學生學習需求分析

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結果與學生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進行逐行比較,分析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的學習需求,作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

學生學習需求分析需確定企業對各項能力的需求水平,並根據行業專家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討論結果進行量化,一般劃分為1―10個等級,其中1代表企事業需求非常低,1O代表企業需求非常高。同樣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也需要量化,按照企業需求水平劃分為1―10個等級,其中1代表學生全無這方面的能力,10代表完全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二者的差值即為學生學習需求。

3.4專業預期學習成果設計

按教育教學規律、師資狀況和教學資源條件,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分析結果,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進行轉換、歸納,按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設計知識性學習成果,按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學習需求設計能力性學習成果,按綜合素質學習需求設計態度性學習成果,形成專業人才培養預期學習成果。   學生預期成果的設計是成果為本的課程體系設置關鍵,它上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下連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所以,一方面要在對企業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確保畢業生完成專業學習後,能夠勝任企業崗位工作,完成崗位職責任務,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學校的師資和教學資源狀況進行設計,確保學生通過本專業的學習能夠達到預期學習成果。預期學習成果的描述不等同於教學目標,它是知識、技能與工作任務有機結合的結果,要有可評價性和可檢測性。

3.5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預期學習成果,重新構建各類課程。課程與預期學習成果的對應關係可分為三種:

①直接對應式:一項預期成果由單獨課程完成;

②合併式:多項預期成果合併為一門課程,由一門課程完成;

③分解式:對預期成果需要進行分解,由幾門課程完成。由預期學習成果設置課程是較為複雜的過程,‘也是打破原有學科體系的關鍵,因此,必須對各項預期學習成果進行充分的論證和分析,並結合企業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組合、拆分,將相互關聯的內容打包形成課程。

企業管理創新成果論文 篇六

企業管理創新成果論文

企業管理創新成果論文

一、企業管理模式管理現代化的辨析

(一)企業管理模式

從概念上來講,企業管理模式是企業的運營管理中樞神經,對於企業經營工作起着全局性掌控作用。不同類型企業往往有着不同管理模式,通過優化企業管理,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綜合效應,同時能夠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下,很多企業因循守舊,企業管理帶有很濃重的行政化色彩,帶有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基於此,探索有效的企業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是提高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構建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要不斷優化企業管理組織建設,推動信息化、科技化、系統化建設,這是提升企業總體管理水平的必要條件。通過優化管理模式,可以實現企業職能的明確分配,同時界定好責任範圍,通過對不同部門和不同人員的有效架構,形成科學化、立體化的管理模式。隨着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優化,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企業活動得到了有效的釋放。

(二)企業管理現代化

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層級,企業管理現代化是一種較高的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的現代化管理不是一個單一性質的工作,而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強化提升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運用現代技術與現代理念開展企業管理工作,是現代企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優化組織模式,轉變管理思維,構建現代綜合管理體系。對於企業外部工作而言,開展現代化建設,可以便於企業與外界進行溝通聯繫,更好進行商貿往來。在企業內容,推動企業管理現代水平,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構建企業內部現代化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綜合發展實力,進而適應現代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需求。在企業現代化管理過程中,通過靈活的組織與資源配置,可以打通上下游全產業鏈條,不管是企業自主經營活動,還是與子公司、母公司及關聯企業進行商事貿易行為,都能提升溝通聯繫的順暢程度。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由於企業管理手段落後,往往存在着管理不善,或者是內耗過高的情況。構建現代高效的企業管理體系,是整合企業內部資源是,適應現代社會競爭的必然需求。通過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可以激發企業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二、企業現代化管理模式與原則

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需要遵循一定的企業管理規律與原則。企業要想實現提檔升級發展,必須堅持以發展為中心,不管是創新管理模式還是完善管理手段,都必須服務於企業主營業務。通過強化企業管理基礎性水平與能力,提升工作水平與工作活力。在創新企業管理模式過程中,要堅持“互聯網+”思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企業內容人力、財力、物力的配置方式,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將企業效能提升到最大,權衡多方利益發展目標,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流程,提升企業發展活力,進而實現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優化配置。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注重責任與權利的分配,構建權責一體化的現代管理體系,為企業現代化管理與管理模式創新提供基礎制度保障。

三、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圍繞企業發展中心,創新現代管理模式

優化企業現代化管理工作,必須堅持圍繞企業的發展中心。不同企業由於經營性質不同,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千篇 一律”的管理方式,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需求,在開展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要遵循經營的一般規律,根據企業經營性質,圍繞企業經營工作,充分借鑑和利用現代管理思維,提高企業發展的科學化、現代化水平,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求。作為實體經濟的中流砥柱,企業發展事關社會發展全局。創新企業發展模式,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也要圍繞發展中心,根據企業的主營業務核心,不斷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條,提升企業管理綜合水平,建立具有操作性、科學性、現代性的管理體系,適應現代發展需求,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二)利用科技資源,提升現代化管理標準

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現代科技開始與企業管理深度融合,通過應用多種技術元素,可以推動企業升級跨越發展。利用科技資源,提升現代化管理標準,是企業管理髮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側重點與着力點,通過明確現代企業管理標準,將各項工作指標進行量化處理,提高企業管理的規範化和精細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現代管理水平。在構建企業內部規則體系的過程中,要根據企業不同性質,有針對性進行設計,提高企業發展潛力。

四、結語

基於此,在現代經濟體系下,要想實現企業的高速發展,必須堅持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通過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企業,最終提升現代化發展水平。

作者:丁勝華 單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供銷(集團)總公司

參考文獻:

[1]王競石。解讀市場環境下企業現代化管理措施[J].勞動保障世界,(2):131-131.

[2]劉會軍。試論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0):645-645.

[3]馬赫帥。淺談企業管理中企業管理標準化的作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10):473.

[4]邵寧。大力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J].現代企業,(4):6-9.

[5]劉軍。從加強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做起加快企業管理現代化步伐[J].商場現代化,2014(13):92-93.

課題研究方案 篇七

研究者:

來鳳縣百福司民族國小 粟海燕

課題名稱:

國小高年級快樂作文的教學研究

課題成因:

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作文教學必將大有可為。

課題簡介:

使學生能夠把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樂、苦惱等感受,主動訴諸恰當的語言文字,寫出有血有肉、有感而發、生動耐讀的文章,讓學生寫作文成為像吃飯、睡覺那樣的自然慾望。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創設情境,增強習作興趣。

1、觀察情境,提煉重點,寫出真情。觀察情境的內涵就是去觀察世界,即觀察大自然、社會生活、藝術作品或具體的實物。它是根據兒童的思維、心理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提出來的。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小花園尋找春天,感受春風拂面,陽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讓孩子們趴在窗口觀察雨景及行人的反應;秋遊時,讓他們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為了寫好觀察日記,發動他們搞一些飼養活動,如養蠶,觀察蠶的生長過程;養兔子,觀察它的分娩及餵養小兔的過程;種蒜頭,觀察變化過程。然後,引導他們進行觀察,並在批改後及時加以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樂趣。有了樂趣,才有主動性;而有了主動性,才有創造性。經過自己的精心飼養和仔細觀察,他們的觀察日記寫得繪聲繪色,且極具個性。

2、遊戲情境,體驗樂趣,抒發感受。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設定的遊戲有感而作,也是提高習作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如,結合“六一”遊園會讓學生通過遊戲習作,學生興趣很濃。遊戲結束後都能積極交流活動中精彩難忘的情節,通過對自己的活動,以及其他同學的語言、動作和情緒等敍述,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説,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興趣,減少了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3、實踐情境,體驗成功,得到發展。將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閲讀、口語交際、習作”與“主題系列化綜合實踐活動”融為一體,用活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提煉思想、豐富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和興趣,在運用口語交際和寫作進行活動當中,學習練習口語交際和寫作,同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4、想象情境,拓寬思路,激發美感。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情境對進一步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級下半學期第一、六單元作文教學中,我嘗試創設想象情境進行習作,獲益匪淺。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藉助童話的手法進行誇張擬人的想象,拓寬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接着提供激發創作慾望的題材,為他們習作做好必要的內容鋪墊。如,寫童話時,先選取他們喜歡的海底世界為大前提,為他們提供一些海底動物的知識作鋪墊(如海龜、珊瑚、海馬、海象等),再讓他們根據這些知識進行新形象的綜合創造,編排生動的故事情節,寫出優美的、富有科幻意義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創作的樂趣。

二、鼓勵學生寫出多類型作文,充分體現習作個性。

1、作文“日記化”。 降低行文難度。作文“日記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務分散到幾篇日記中逐步完成,藉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難度,使絕大部分學生取得好成績,提高寫作興趣。如第九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是:

(1)寫一件暑假中自己經歷過的或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

(2)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注意語句通順。三個要求全部達到,對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讓學生以日記形式分成三次寫,就可以分散難度,提高作文質量。

第一次,只要寫暑假中一件真實的事,即可得“優”;第二次,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達到語句通順,即得“優”;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尤其是經過部分,通過範讀、評議、自己修改,明確敍述經過時把主要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自己的心理表達出來即可得“優”。這種針對同一件事分散時間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實是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達到了寫作要求,是絕大部分學生所喜歡的,達到了快樂作文的目的。

2、作文“書信化”。 拉近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也是快樂作文的一種有益嘗試。因為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是一個選材很廣的題目,既可以寫富有意義的人或事,又可以寫令自己慚愧、得意、激動、興奮的人或事,但是學生覺得題目不新鮮,提不起勁。換一種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變,即請學生給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寫一封信,訴説令你難忘的一兩件事。寫給自己熟悉的人,學生覺得比較親切,字裏行間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動。

3、作文“詩歌化”。 激發創造性想象空間。兒歌、兒童詩一直以節奏輕快、語言活潑、琅琅上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模擬創作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比如,學完了《快樂的足球賽》,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着寫兒童詩。寫人、寫事、寫物均可,每行字數不限,能押韻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為“小詩人”,學生習作興趣盎然。

4、作文“課文化”。 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 我創設的四次情境,充分調動了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所表現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的理解,並通過綜合介紹桂林神奇的自然風光這一語言訓練,引導孩子表達對客觀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其中我憑藉“結合課文語言,向老師、爸媽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的兩次情境創設,巧妙地從閲讀教材中引出表達的話題,前兩次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仔細欣賞了課件圖片,積極地感知、積累了語言,這為表達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後的寫作環節中學生都能寫出有個性的好文章,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個人研究,集體參考,提出意見。

預設步驟:

一、在平時的作文課中進行實驗,並做好記錄、經驗分析,不斷總結。

二、利用校本教研時間,積極爭取上研討課,從而集組內成員智慧,對個人課題進行研究。

三、學期末寫出有關方面的論文。

研究措施:

一、堅持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

二、多學習別人的經驗做法,開拓思路,博採眾長。

三、鼓勵學生訂閲《快樂作文》、《作文與做》等作文期刊,並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四、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並鼓勵學生彙編個人作文集。

預期成果:

優質課教案、CAI課件、論文、學生優秀作文集。

課題研究方案 篇八

各位領導、各位教研組長:

大家好!

針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敍寫”這一研究主題,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

一、認識與做法

教學目標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是教師在充分進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敍寫是整個教學設計的基礎。但一直以來,教學目標的確定存在着嚴重的問題,我們書寫教學目標的角度是站在“教師本位”的立場上,選用描述內部心理狀態的詞語來陳述,只説清了“教師做什麼”,至於學生學習後是否切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能否被觀察到,則沒有設定。

本學期在教研中心的統一安排下,通過教師個人上網查看資料、教研組內討論交流學習以及市教研會議,我們發現:教學目標屬於課程目標的'第三個陳述層次。第一層,制定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的目標;第二層是制定學科課程標準,最後一層,是制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並在教學設計中予以落實。鑑於教學目標在課程目標中的地位,教學目標不能偏離課程標準,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將義務教育課程的總目標和學科課程標準、學段課程目標、學習領域進行系統的學習,因此我們組教師對上述文件進行了學習,讓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對教學目標的敍寫。

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逐漸發現:看似簡單的教學目標的敍寫包含着大學問,教學目標陳述應遵循四個原則:

1,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用“讓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等陳述方式,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行為動詞應使用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詞語,如説出、闡述、表達、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領會、理解這樣的描述內部心理變化的詞語。

3,應陳述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或範圍。

4,應説明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二、我們的打算

雖然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但我們深知“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的研究”我們的認識還很膚淺,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教研中,我們將繼續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繼續開展好教學目標敍寫的研究工作,具體想這樣操作:開展目標敍寫比武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進一步促進教師對於教學目標的掌控能力,下學期,將開展聽評課活動,在課堂上進一步檢測教學目標確定的合理性,進一步的完善教學目標。希望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促進體育課堂的效率,將課堂真正的圍繞着學生轉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

以上是我們體育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青銅器造型藝術成果論文 篇九

青銅器造型藝術成果論文

青銅器藝術是殷商時期手工業造型藝術的典範,在綜合眾多藝術形式的同時又深深影響着同時期社會的各類藝術,甚至對周邊的方國部落文化產生很大影響。對後世的造型藝術創造更是起到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影響,為後世在造型藝術方面留下豐富的藝術遺產,並對今天的造型藝術活動起着積極的影響與借鑑作用。

青銅器藝術是殷商時期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之下,殷人將對宗教的觀念與情感,傾注在以青銅器為主的宗教器皿的製造上,並使青銅器藝術在當時得到快速發展。吸收其它藝術形式的表現方式,形成各式各樣的造型藝術面貌,成為殷商時期主要的藝術表現內容,並影響到同時期的其它藝術形式的發展與表現形式。以呈現可塑性、藝術表現性、實用與審美等特點,成為殷商時期造型藝術的典型代表。

殷商青銅器的造型藝術特點體現出雕塑的基本特徵。殷人通過掌握青銅材質的特性,使青銅造型表現形式形成豐富的面貌。早期的青銅器造型藝術主要源於陶器的影響。隨着青銅工藝技術的提高,造型逐漸擺脱其約束。在殷商時期,工匠已完全掌握青銅材質的性能,利用其可塑性(),實現了對更多造型藝術形式的吸收與借鑑,諸如玉雕、石雕、骨雕及建築藝術(殷墟婦好偶方彝),豐富其造型藝術的面貌,以及不同表現形式與藝術手法,通過利用青銅這種材質以抽象形式與具象形式來模仿和再現現實世界的萬物形象,許多造型模仿了動物和人形。牛、犀、象、羊、龍、鴞等鳥獸形象成為青銅器重要的藝術原型。其中有以反映人們模仿本能的具象形式象生型,有以體現人們的抽象本能的幾何型。成為殷商藝術中最突出的特色,就其種類而言,有動物形的雕像,也有人獸組合;有立體的雕像與塑像形式,也有半立體的動物形雕像和平面的浮雕或淺刻形式。青銅器的製作變得雄偉厚實,風格華美,器形多變、紋飾繁縟、立體深沉。

許多青銅器,不僅造型優美,而且裝飾也很講究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造型都是取材現實生活形象,經過巧妙的藝術加工,成為獨具時代特色的青銅雕塑。半立體形式的造型平面飾以淺刻,側面被塑成雕像,造型雖簡單,但頗有寫實意味。立體形式的造型,各類形態,塑造都十分逼真。各種青銅器藝術造型體現了象形表意的特點。以動物為原型的具象的象生銅器,仿效動物,表現出各種姿態的飛禽走獸,造型逼真,形態生動,輪廓準確,富有生活情趣。殷人通過對自然物象的體悟和豐富的想像力,將自然現象生命化。將自然物象進行變形、誇張創造出來有着豐富的象徵意義的動物形象。具象的。“象”形青銅器造型和紋飾通常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和部位加以刻畫,重整體而簡化細節,表現出具有象徵意味的寫意性。

除此之外,抽象的造型藝術形態集中體現了對自然節奏,形式法則的運用。富於莊重肅穆與生機靈動感的抽象幾何造型,體現了殷人情感和宗教情節與形式意味的完美結合。如,以王公貴族權力象徵的鼎的造型。在眾多的形態中只有能較好體現對稱、均衡形式美的抽象幾何形態的造型,才便於體現王權莊重威嚴之感。因此在諸多幾何形中的方形與圓形以剛健暢達之感,成為殷商鼎造型的首選。莊重嚴肅而富有生機。殷商青銅器造型流露出自然生態的勃勃生機,使厚重僵硬的青銅器也能透露出生命的活力,這些形態生動、造型各異的青銅器雕塑集中體現了殷商的時代精神。在殷商宗教禮儀活動中和日常生活廣泛使用的青銅器、禮器等造型藝術體現了器形造型審美和實用功能的完美結合。具有實用功能的青銅器皿大多數在器體的把手、蓋紐、耳、腳器身等飾以藝術形象,既有實用的價值,又富於形式美感。這樣的器皿不僅有着使用功能,又富有靈動、生機情趣的藝術形象,使得青銅器所藴含的巨大精神意藴得以體現。

如鼎的造型範式,一是作為王權象徵的。二是從功能的角度考慮,鼎作為祭祀或平時日常用來烹煮食物的食器,因而其造型應從實用性等方面考慮,要有一定的容量。鼎足可將鼎體支撐於火上便於受熱,這種造型在體現王者之氣的同時又實現實用功能,很好的體現了審美與造型的結合。除此之外,模仿自然動物造型形態生動豐富的殷商象生形青銅器,也充分體現出審美與功能的完美結合。象生形態的青銅器皿主要存在於酒器之中,其中又以酒尊造型居多。酒尊整體被設計成動物的形象,動物碩大的軀體常常被作為容器的器體,突現腹部體態的豐腴,器蓋常被設計成鳥獸的頭部,形態生動、逼真,富有情趣。使得功能與審美恰如其分結合在一起。這並不意味着青銅器就只是單純用來炫耀的觀賞品,它的實用功能是與其審美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等同時並存的。這種造型藝術表現形式至今仍為各類工藝美術在造型活動中沿襲運用。

藝術的構思與造型的材料只有達到水乳交融的和諧,方能創造美的新境界。殷商青銅器造型藝術呈現寫實與抽象兩種藝術形式是造型藝術與青銅材質完美結合的體現。當人們逐步掌握了青銅材質的特性並提高了表現能力以後,寫實表現便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但寫實具象的藝術形式不能更好傳達作者的主觀情意,並且在青銅器造型中厚重質地畢竟不利於寫實細節纖巧的塑造,因而抽象化的藝術形式與青銅材質的結合,更好深化了青銅器所要表達的意藴內涵。如紋飾線條化,在青銅器的紋飾中,線條作為最能表達當時殷人的內心體驗和情趣的手段而受到青睞,避免了青銅器厚重質地不利於在細節處作纖巧刻畫的矛盾。更有利於人們超越有限的現實的束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追求理想的體驗。靈活的線形紋飾彌補了青銅材質的重滯之感,賦予凝重的青銅器以生命的氣息。抽象化、線條化的紋飾具有更大更自由的表現空間,並在青銅器與現實生活之間營造出了某種距離感,這符合殷商青銅器作為禮器的身份,所需要凝重神祕的氣氛。

再如青銅器體上,作為合範鑄造時所留的扉稜造型。起先是為了避免紋飾在鑄造時出現偏差不能對齊,影響造型的美觀,然而其把厚重的青銅器體分割成一塊塊看似矩形的空間,使得青銅器體方圓結合,視角多變,更好的使青銅器通過對稱、均衡形式感呈現出肅穆的靜態。由於殷商時期青銅藝術發展極其迅速,以及形成明顯又極富有時代特色的藝術風格。因而其藝術造型風格也影響到其他手工藝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在殷商後期的製陶業。由於青銅器長時間作為王公貴族的寵愛,陶器大多隻能是作為平民階層的用品了,在貴族階層只是少數存在。陶器質樸文雅的藝術風格在殷商這種繁縟厚重藝術形式面前,顯得異常纖弱。因而在殷商後期出現陶器新型類型,仿青銅器的刻紋白陶,深得王公貴族的喜愛。

陶器的造型與紋飾受到青銅器的顯著影響。刻紋白陶陶質極為堅硬,其器形造型與紋飾多是仿製當時的青銅器造型。器形有鼎、簋、豆、爵、尊、觶、罍、卣等幾乎全是青銅禮器的造型,紋飾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等與青銅紋飾的形式風格頗為相似,造型的秀美,鐫刻的精緻,色澤的皎潔,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陶器的造型和紋飾一改昔日的自然柔媚風格開始走向凝重嚴整,其端正凝重的造型,華麗的裝飾,與青銅器造型藝術盡顯殷商時代的精神風貌。做為殷商青銅器所體現的實用與審美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在工藝造型美術的發展史上經久不衰、傳承延續,成為每個時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並滲透到不同種類藝術造型工藝製作之中。